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生态脆弱区主要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户是其最基础的社会单元,而农户在本地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本地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针对中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以鲁中南沂蒙山区B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该村农户生计行为变迁过程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村农户的生计方式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的纯农业活动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的外出务工为主的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的本地非农活动的兴起阶段。这3个阶段农户不同的生计行为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所差异,生态系统状况表现为整体上趋向改善而局部恶化的特征,而在农户生计方式的演化过程中,社区增权是本地非农活动的兴起对主要驱动力;最终提出基于农户生计行为变迁的视角对生态恢复研究是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社区增权有效推动农户生计行为的演化,但农户生计行为的演化有一定的时滞性,并提出对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普同性的解释范式应深入反思,避免西方社会的"文化霸权"在中国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定量测度及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代富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114-122
结合生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和PSR概念模型,提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压力-状态-效应-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重庆市为例,评价并分析了该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现状、演进过程以及结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体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各方面,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农户生计的实际可持续性水平;(2)重庆市1997—2011年农户生计可持续性逐渐由基本不可持续逐渐提升为基本可持续;(3)状态、效应和响应指数都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压力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增长特征,其中自然灾害和物价上涨压力是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主要限制因素;(4)虽然生计脆弱性压力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但是政府和农户自身都做出了积极响应,农户生计资产持续增加,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区域要素变动与约束背景下生计资本与生计活动的差异,厘定影响农户生计活动的关键驱动,以元江干热河谷新平县为例,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揭示河谷区与半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生计活动的区域差异,通过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阐释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农户生计资本构成的差异主要由4项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指标贡献,即人均旱地面积、人均水田面积、政府补贴、土地流转收入(单个差异贡献率>10%,累计贡献率=56.85%)。(2)两地农户在从事种植、就地务工和外出务工3种生计活动上有较大不同。河谷区农户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半山区农户以就地务工为主。(3)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构成的解释率为57.3%,对生计活动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当前农户生计活动的发展有赖于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活动的支撑与转换作用仍未突显。  相似文献   

4.
农户是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践行者”,也是调整效果的“检验者”,探究其认可度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可持续发展实施至关重要。基于江西省510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视角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就农户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认可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总值与各项生计资本指数都较低,五大生计资本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生计资本指数最高、自然资本指数最低。(2)人力资本中,文化程度、是否有非农技能和家人健康状况都呈显著影响;自然资本中,承包地面积呈显著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中,货车数量呈显著负向影响;金融资本中,家庭年收入和贷款难度都呈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是否有村干部和是否经常参加村会议都呈显著影响。在此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相关宣传,也要因地制宜,在稳定的承包关系下,根据村庄实际情况选择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生计恢复力间的关系,以该区209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模型对农户生计恢复力进行测度,从而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状况和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三峡田园综合体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主要为农业主导型(P1)、纯务工型(P2)、务工主导型(P3)、个体经营型(P4)、补贴依赖型(P5)和多样化经营型(P6);各类农户生计恢复力值自高到低依次为:P1(0.306)>P6(0.273)>P4(0.193)>P3(0.185)>P2(0.157)>P5(0.119);从维度层看,P1自组织能力最高,P6各维度水平较优且均衡,P3、P4生计恢复力结构吻合度较高,P5各维度水平最低。因此,重点关注生计恢复力低水平农户及加强当地基层自组织建设,对提升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整体水平及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生态保护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本文以河北省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分析当地农户生态补偿意愿与生计资本.结果 表明,保护区农户平均生态补偿意愿期望值为4148元/hm2,农户需求的主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其次为政策补偿和实物补偿,技术补偿需求度最低.农户政策补偿需求最高的两项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孙盼盼  尹珂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15-119
目前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耕种行为给三峡库区带来生态环境恶化,通过经济补贴让农户弃耕可以防治库区生态环境恶化。采用意愿调查法,对库区消落带沿岸农户进行随机入户调查。以农户受偿意愿为依据,估算经济补贴标准,并分析影响补贴意愿值的因素。分析统计数据得出:(1)农户对消落带土地依赖性很强,72.1%的农户在消落带土地上有农作行为;(2)农户对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感知度高,94.7%的农户愿意接受经济补贴放弃消落带耕地;(3)对农户的补贴意愿值进行加权求平均值得到549.7元/年·户的受偿平均值;(4)农户补贴意愿值与消落带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农户的良种采纳行为是促进种业振兴的途径。要振兴中国种业,既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聚焦产业链具体环节,也需要从微观企业的视角分析研究农户购买种子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河南省 604 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了农户良种采纳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购种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知觉行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对农户购种行为意向存在显著影响,购种行为意向在行为态度和购种行为中起中介作用。为此,从产业链具体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2013—201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4种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生计策略与农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为主非农为辅的多样化方式是研究区农户普遍采用的生计策略;为应对当前农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纯农户和农兼户主要采取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投入和从事非农活动的措施,而兼农户和非农户则采取减少种植规模和投入、实行农地流转和从事大量非农活动的手段。在作物种植上,纯农户和农兼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短、投入较多、管理复杂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而兼农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较长、投入较少、管理简单的作物。同时随着农户向非农户的转变,农地流转的进程亦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2013—201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4种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生计策略与农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为主非农为辅的多样化方式是研究区农户普遍采用的生计策略;为应对当前农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纯农户和农兼户主要采取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投入和从事非农活动的措施,而兼农户和非农户则采取减少种植规模和投入、实行农地流转和从事大量非农活动的手段。在作物种植上,纯农户和农兼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短、投入较多、管理复杂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而兼农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较长、投入较少、管理简单的作物。同时随着农户向非农户的转变,农地流转的进程亦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农户的“有限理性”纳入政府对农业非点源污染农户行为管理分析框架中,为政府治理非点源污染提供相应政策参考,在 “有限理性”假设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户行为的“集体表现”视角,运用“复制动态”方法,研究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农户行为演化过程,分析政府在农户行为从初始状态到“演化稳定策略”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户“有限理性”使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农户生产生活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但在与政府监督行为的长期博弈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农户生产生活行为存在“演化稳定策略”。为促进这一稳定策略均衡,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并采用相关措施激励农户采用能使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达标的生产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为了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试图为保障农户利益提供依据。计量结果表明:年龄、家庭纯收入、农户对征地补偿合理性认识、被征地地区是否兴建工业,对农户征地意愿有着显著正效应;而征地前家庭人口抚养比例、离区域中心的距离、土地依赖度、征地比例,对农户征地意愿有着显著负效应。提出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更合理的补偿方式,保证征地过程中农户的权利,安排或者引导农户就业,努力实现征地后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关键词:农户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降水对向日葵生长需水的影响,划分不同降水年型(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分别计算不同降水年型的向日葵需水量,并分析向日葵的生长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初期和后期较小,中期最大,而且越是干旱的年份向日葵需水量越大;丰水年向日葵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的耦合度最高,平水年次之,枯水年最低;不同降水年型向日葵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水的消耗量不同,枯水年土壤水消耗量最大,生长季前期对土壤水的影响较小,后期开花到成熟阶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中国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选择是农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农户所处社会网络的结构对其行为的影响。笔者以结构洞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在其流转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应该转变对农户自行流转的传统观念,尊重农户的流转意愿,并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以保护农户的流转收益,推动农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问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农牧民生计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应对行为怎样,对该问题的调查研究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对策,及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区4个盟市522户农户开展了关于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应对行为的调查。调查表明,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对农牧民生计影响程度加剧,农牧民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较差。改进和采用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诸如禁牧舍饲、作物及牧草相结合的带状间作技术等,不仅可提高农牧民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能力,也可相应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农牧民也认为,获取气象信息是预防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等。  相似文献   

17.
殷鉴  邓丹  黄春丽  罗佳  陈玉  王弢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0):158-164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保护政策实施下的农业社会生态响应过程,为科学地制定洱海保护治理政策、保障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五级李克特量表的方法,量化分析洱海保护治理政策下,农业社会中农户的生计状况、政策认知情况、政策响应情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洱海保护治理政策的实施对农户生计存在一定影响,但农户对政策的响应度较高,大部分农户改变了原有的施肥种类和种植模式。受到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影响,农户对于政策的认知度较低,但并未妨碍其遵守政策。因此,在洱海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多指导农户正确地践行政策内容,并发挥农户的响应积极性,为政策的实施争取更深厚的农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以黑龙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经济、气候和农户数据,明确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降水量和温度对大豆播种面积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会促使农户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此外,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也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了影响。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改变种植品种、调整种植时间和改变农业管理方式等。研究结果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牧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识别牧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和生计资本指标,以便引导牧民调整生计结构,提高草原治理能力。以内蒙古自治区5种草原类型15个旗(县)848户牧户为样本,运用熵值法评估牧户生计资本,建立多项Log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牧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研究区牧户生计资本值为1.428;4类生计策略牧户生计资本存量为纯牧性>牧兼性>兼牧性>非牧性,P< 0.01;5种草原类型牧户生计资本存量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P<0.01。牧户以牧业收入和政府转移收入为主,纯牧性生计策略为首选的策略;金融资本存量是影响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对牧户由纯牧性向牧兼性、兼牧性和非牧性生计策略转化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牧户家庭承包草地资源、使用草地资源和家庭总收入是影响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入区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西部两省6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入县域517家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均负担人口等5个变量对只获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影响显著;农户年收入等7个变量对只获得非新型金融机构贷款影响显著;农户耕地面积等5个变量对同时获得两类贷款影响显著。农户年收入、负债水平在以上3种情况下均显著地影响了农户的借贷行为。针对影响农户不同借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及其作用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