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栓皮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传统容器苗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两种苗木进行了对比,探索了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在凉山州山区造林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地径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1%。(2)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苗高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8%。(3)基质无纺布容器苗≥5 cmⅠ级侧根数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80%。(4)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相较于传统容器苗具有无污染的特点。为此,提出了建议:在类似山区造林工程中应积极推广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  相似文献   

2.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油松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2年生苗木合格率达到95.3%,其中Ⅰ级苗81.2%,Ⅱ级苗14.1%.同时,该技术可有效减少育苗工序,降低育苗成本,提高成活率和出圃率,是油松育苗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污泥、菇渣做油松容器育苗基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香菇渣、污泥等原料复配基质,进行油松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香菇渣和污泥适宜作油松容器苗育苗基质成分,生产上适宜应用的配方为50%田园土+25%香菇渣+25%污泥。  相似文献   

5.
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对容器育苗的研究进展,从容器苗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培育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苗木容器育苗研究现状。育苗容器主要从容器的种类、容器的形状及规格等方面进行评述。育苗基质主要从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进行评述。容器苗培育技术主要从育苗方法、断根技术、炼苗、肥力管理、化学调控技术、光周期控制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对容器育苗的研究进展,从容器苗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培育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苗木容器育苗研究现状.育苗容器主要从容器的种类、容器的形状及规格等方面进行评述.育苗基质主要从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进行评述.容器苗培育技术主要从育苗方法、断根技术、炼苗、肥力管理、化学调控技术、光周期控制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及容器空气切根与否4个处理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生长性状差异进行研究,以选择出最佳的木荷容器育苗方案。结果表明:1年生木荷容器苗受基质和空气切根的影响不显著,其基质配比中泥炭比例达到50%即可。而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对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随缓释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缓释肥量2.5 kg/m3时其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容器规格为4.5 cm×12 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考虑容器苗生产成本,1年生木荷容器苗最佳育苗方案为:基质中泥炭-谷壳配比为5∶5,无纺布容器规格为4.5 cm×8 cm,基质中缓释肥量为2.5 kg/m3。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6种不同配方的基质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油茶容器苗育苗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用泥炭50%、锯屑30%、稻壳5%、松皮粉5%、珍珠岩4%、黄土5%以及过磷酸钙1%的配方对油茶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及存活率有显著地促进生长作用,可为油茶良种容器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技》2021,46(2)
以黄心土、泥炭土、椰糠3种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比成不同育苗基质,设置为A1、A2、A3和CK 4个水平,采用大杯容器(14 cm×16 cm)、小杯容器(12 cm×14 cm)2种不同规格的育苗容器,开展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杯容器苗的成活率比小杯容器苗成活率高1.6%;不同配比育苗基质对红锥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不同规格育苗袋对红锥苗高、地径影响差异显著,且在大杯苗和小杯苗2个水平上,随着育苗基质中泥炭土比例增加,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大杯苗显著高于小杯苗。通过综合比较,以50%黄心土+30%泥炭土+20%椰糠比例配比的育苗基质培育的红锥幼苗生长表现最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个组合处理进行分析,半年生桢楠的容器育苗最佳组合为8 cm×12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是10 cm×14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100%森林土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1.
当阳市以椪柑为主的柑桔基地发展迅速,目前基地面积已达1.54万hm2,由于面积扩展迅速,建园后管理滞后,经营效益普遍未达到预期目标要求,为了提高柑桔建园后的总体经营水平,实现早果、丰产、高效,促进我市柑桔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在柑桔重点发展区半月镇燎原村(林业局椪柑基地)开展了椪柑园高效示范,从整地、定植、整形、拉枝、施肥、间种、保花保果等环节规范操作,科学经营,通过4a经营实践,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夷陵区东部、南部、三峡河谷及西部部分地区已形成柑桔、茶经济带,“柑都茶乡”初具雏形,该区域的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经济基础。而中西部石灰岩地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主导产业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如何加快夷陵区中西部石灰岩地区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提速、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2005年8月~2007年7月,对丹江口库区的降雨量进行了每日观测,观测期内降雨集中在6~8月份,且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暴雨同样出现在这3个月。并在栎类阔叶林、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柑桔园、灌木林和坡耕地(对照)分别建立径流场进行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的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与养分流失量均高于另外5种森林类型,与对照相比,5种森林类型地表径流量可以削减15.21%~61.4%,土壤侵蚀量可以削减54.30%~96.32%。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柑橘林下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湖北省内柑橘林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进行探讨,认为林粮(油)、林药、林菌、林草、林菜等5种林下种植模式适合湖北省柑橘产区应用推广,对提高柑橘品质和产量、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整体生态及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区黏质土壤条件下侧柏容器育苗技术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区多是以褐土性土为主要土类的黏质土壤。该土壤存在着土质黏重、透气性差、宜板结等特性,采用常规的容器育苗技术,出苗率、成苗率均较低,育苗成效差。1977年开始对常规容器育苗技术的覆土、浇水环节进行改良试验。结果显示:出苗率、成苗率比用常规容器育苗方法平均提高22.8和23.5个百分点,解决了黏质土壤条件下的侧柏容器育苗出苗率、成苗率低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物材料浸出液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板培养和摇瓶发酵培养的方法,通过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银杏叶、竹叶、板栗壳、蒜汁、生姜汁和橘子皮等6种植物材料的浸出液培养观察双孢蘑菇生长试验,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含这6种浸出液的培养基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势、胞外蛋白含量、胞内多糖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双孢蘑菇在添加上述6种浓度为1-3g/L浸出液中生长时,6种水浸出液对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且加入的浸出液浓度不同促进程度也不同。加入银杏叶浸出液促进菌丝生长效果最明显,使菌丝干重高达432mg/100mL;加入1g/L生姜浸出液使胞内多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38mg/mL和40.9U,是对照中胞内多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3倍和40倍。从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水浸提物优于乙醇浸提物,可采用在常规培养基中添加2g/L银杏叶水浸出液将有利于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江南桤木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江南桤木不同播种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法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播种量以45kg/hm2量为宜,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均优于其他几种处理方法;水分管理以“湿管法”育苗效果最好,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与“水管法”、常规育苗方法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香樟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的扦插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生根促进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3月)选择绿枝插穗,200 mg.kg-1的IBA处理是扦插香樟的最佳处理,扦插成活率高达97%。并且3月进行扦插,秋季即可上山造林,可缩短香樟育苗时间并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9.
提高沙地柏有性繁殖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沙地柏进行不同播种期、温汤浸种、不同激素、药剂处理以及超声波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沙地柏人工育苗的播种期应在8月中下旬为宜;种子处理以60~80℃水浸3~5 d效果最好;播种深度以1.0~1.5 cm为宜;以沙子覆盖效果最佳,出苗率达88%;激素、药剂、超声波辐射等处理种子效果均不如温汤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20.
永顺县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模式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永顺县勺哈乡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在各立地类型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了模式和林种树种配置。示范区内共配置了保土经济林还林模式、土壤保持还林模式、块状混交还林模式、山顶防护型还林模式与封山育林模式等5个模式,在各模式中配置了柑桔、板栗等经济树种和杉木、木荷、青榨槭、桤木、马尾松等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