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研究荷斯坦奶公犊作为肉用在后期的育肥效果、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试验选择90头11月龄、24头14月龄、20头16~17月龄和48头19月龄的荷斯坦奶公犊分组育肥,测定日增重、饲料消耗量和经济效益。育肥结束后,选择均重366.67、422.50 kg和515.83 kg的牛,每组各6头进行屠宰,测定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6~17月龄试验牛日增重最高,为1.84 kg/d,与11、14月龄和19月龄牛相比,每头牛日增重分别提高了0.49(P<0.05)、0.24 kg/d(P>0.05)和1.00 kg/d(P<0.01),19月龄牛日增重开始下降。随着育肥时间的延长和体重的增加,屠宰率和净肉率呈增高趋势,515.83 kg与422.50 kg、366.67 kg牛相比,屠宰率分别提高了2.59和3.32个百分点(P<0.05),净肉率分别提高了2.03(P>0.05)和2.81(P<0.05)个百分点。16~17月龄牛育肥的经济效益最高,日盈利10.18元/头,与11、14月龄和19月龄的牛相比,日均利润提高了4.10、1.71元和16.43元。在19月龄时出现亏损状态,说明荷斯坦奶公犊饲喂到18~19月龄,体重达到510 kg左右适于出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德系西荷杂交繁育体系的遗传改良效果,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后代(F1代、F2代)与荷斯坦牛泌乳、生长发育、直肠温度和性情评分等性状。结果显示:西荷F1、F2代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西荷F1代的乳脂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各组间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西荷牛3月龄和18月龄体高略低于荷斯坦牛,3月龄、6月龄和18月龄西荷F1代胸围和体重均高于荷斯坦牛,西荷牛体况评分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直肠温度及性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西荷牛夏季直肠温度略低于荷斯坦牛,且性情较荷斯坦牛温顺。综合分析,初步表明西荷杂种牛的综合性能略优于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引进德系弗莱维赫冻精与本地高产荷斯坦奶牛进行配种杂交试验,测定杂交代犊牛的出生体重、成年母牛各阶段生长体重和公犊出售利润、成年母牛淘汰残值。试验结果显示,杂交代犊牛出生体重平均比荷斯坦增重2.8 kg;出生公犊出售利润,杂交代比荷斯坦增收2 500元;杂交代成年母牛淘汰体重平均残值比荷斯坦高76 kg,残值利润增收1 444元。  相似文献   

4.
选择日本和牛与蒙古牛杂交产生杂交牛F1代,与纯种蒙古牛子代以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方式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和牛与蒙古牛杂交F1代与纯种蒙古牛子代的初生重、日增重效果及抗病性能。通过对21头蒙古牛子代和18头杂交牛F1代出生时的体重、3个月和6个月犊牛期的日增重的测定,以及6月龄前犊牛支气管炎和下痢发病的记录,可知杂交F1牛的出生重无论公母牛都比纯种的高;杂交牛F1代公母犊日增重均比同月龄纯种蒙古子代公母犊高,并且差异显著,杂交优势明显;6月龄前试验组杂交牛F1代支气管肺炎发病率和下痢发病率为11.11%和27.78%,与纯种蒙古子代相比差异不显著,杂交代的抗病性能与蒙古牛抗病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取20头刚出生的牦黄杂交F2代犊牛(10头公犊,10头母犊)进行育肥,测定其各生长阶段的体重和日增重指标。3月龄公犊体重32.40±3.00kg,母犊体重34.55±8.50kg,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公犊体重67.70±9.50kg,母犊体重62.85±11.75kg,公犊平均体重明显高于母犊(p0.05)。初生至6月龄,公犊平均日增重0.29㎏,母犊平均日增重0.25㎏,但在4~5月龄公犊日增重445±116g,母犊日增重278±87g,公犊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母犊(p0.0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肥育模式下奶公犊的生长规律及该模式下的生产效益。试验选用300头日龄为210±2.07d、体重为243±17.01kg的荷斯坦牛公犊进行试验,综合月龄和体重指标进行肥育阶段划分,分为肥育前期(7~9月龄)、饲料过渡期(10~11月龄)、肥育后期(12~18月龄),通过提高日粮精料比例,逐阶段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试验期共360d。结果表明:肥育前期,牛群个体平均增重为70kg,其中7~8月龄平均日增重在1.4kg以上;饲料过渡期日增重为1.43kg,较9月龄日增重(1.00kg)有明显提升;肥育后期12月龄与1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1.46kg和1.6kg,在该饲养阶段内群体达到最高增重水平,随后日增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17月龄以后平均日增重降到1kg以下,且随着肥育月龄增大,肥育期间耗料增重比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方面,高精料肥育奶公犊模式全期毛利润与年均利润率比传统外购架子牛肥育模式分别高1311元/头和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奶公犊高精料肥育模式可以在我国大、中型奶公犊肥育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为中国荷斯坦犊牛的早期断奶人工培育提供参考。选择品种来源一致、体重(38.00±2.83)kg、平均出生时间1.83 d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公犊36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代乳料中添加以甘露寡糖为主的非抗生素营养调控剂、补充以消化酶为主的外源复合酶制剂、以大豆浓缩蛋白为主的非乳源性蛋白不同替代比例以及代乳料-犊牛料不同哺育方案对早期断奶犊牛初生~2月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4因子对犊牛初生~2月龄平均日增重(ADG)调控效果的最佳优化组合为:非抗生素营养调控剂0.36%、非乳源性蛋白85%、复合酶制剂0.20%以及哺育方案代乳料7周+犊牛料1周过渡,对ADG的影响分别为802、779、754和770 g。初生~1月龄以非乳源性蛋白为主效因子,1~2月龄以非抗生素营养调控剂为主效因子。中国荷斯坦公犊初生~2月龄体尺与体重的回归公式为:体重(kg)=胸围(m2)×体斜长(m)×96.08-10.80。结果表明,在合理添加以甘露寡糖为主的非抗生素营养调控剂与补充外源复合酶制剂的条件下,代乳料中使用85%的非乳源性蛋白对初生~2月龄中国荷斯坦公犊可取得良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20头10月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F1代杂交牛,10头10月龄雷琼牛,以相同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方式进行20个月高强度育肥比较,分析和牛与雷琼牛F1代与雷琼牛的育肥增重效果、产肉性能。结果表明:F1杂交牛育肥期末增重显著高于雷琼牛(P〈0.01);F1杂交牛在整个育肥期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雷琼牛(P〈0.01),其中F,杂交牛育肥3~6月日增长速度最快,雷琼牛前3个月日增长速度最快;F1杂交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与雷琼牛(P〈0.01),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7.28%和6.25%。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代杂交牛经育肥后,其增重效果、屠宰性能均优于雷琼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荷斯坦公犊日增重及血清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公犊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健康的荷斯坦新生胎牛的脐带组织,通过胰酶消化筛选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试验组按公犊体重(3×105个/kg干细胞)稀释至8 mL颈静脉注射至体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154 d.结果表明,注射UC-MSCs后,试验组公犊平均体重在4、5、6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公犊平均日增重在3、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在6月龄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在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水平在3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血清中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TGF-α水平在6月龄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2、3、4、6月龄时,试验组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移植UC-MSCs能显著提高公犊的平均日增重及血清中IGF-1、VEGF、TGF-α、bFGF水平,血清中这些生长因子与公犊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探究荷斯坦奶牛后备牛阶段影响其头胎产奶性能的因素和后备牛最佳生长模式。试验以我国西北地区某万头牧场2 236头荷斯坦后备奶牛为研究对象,以生长发育、疾病、繁育等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差异性比较和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最优聚类结果显示为三类,分别定义为优等水平后备牛(EH:25%)、良等水平后备牛(GH:21%)和中等水平后备牛(MH:54%)。产犊前患病总天数、断奶重、产犊前患病次数、出生到断奶的平均日增重(ADG1)等4个变量为影响后备牛头胎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且在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初生重、断奶重、ADG1、断奶到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ADG2)、6月龄到12月龄的平均日增重(ADG3)、初配年龄(AFB)、初产年龄(AFC)等与305 d产奶量和高峰奶量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了有利于头胎牛生产性能达到最佳的后备牛生长模式:平均断奶体重达到103.25 kg,AD...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著高于同期的荷斯坦牛(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早期阶段,体重与胸围、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和腰角宽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1以上(P0.05)。结果表明,选种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犊牛出生时体重与体尺与荷斯坦牛无差异,但杂种牛表现出更优的增长趋势,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垦区某规模化奶牛场从2018年3月开始,采用进口挪威红牛冻精与本地荷斯坦奶牛配种进行杂交品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青年母牛初配年龄杂交代(F1)比荷斯坦提前0.4个月,平均配孕时间杂交代(F1)比荷斯坦提前0.91个月,平均配种次数杂交代(F1)比荷斯坦减少0.3次,平均初次产犊年龄杂交代(F1)比荷斯坦提前1个月,世代间隔杂交代(F1)比荷斯坦显著缩短1个月。说明青年母牛的性成熟、体成熟杂交代(F1)比荷斯坦早,配种受胎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以蒙贝利亚牛为父本,以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蒙×荷杂交,抽测其F1代30~34、35~40、41~45月龄的体尺变化,平均胸围、体斜长、体高、体重分别为200cm、160cm、138.8cm、602.75kg;202cm、160.7cm、141.3cm、617kg;210.4cm、172cm、144.9cm、668.6kg,通过与同一环境下饲养的荷斯坦牛和不同地区国内引进的纯种蒙贝利亚牛比较,其体尺状况均表现优良,说明蒙×荷杂交的育种方向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系荷斯坦牛抗热应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择20~24月龄的中国荷斯坦牛、以色列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F1、新西兰荷斯坦牛各6头,测定其在热应激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色列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F1代的直肠温度显著低于中国荷斯坦牛和以列荷斯坦牛(P<0.05),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新西兰荷斯坦牛(P<0.05),其对热应激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育肥效果较好的湘西黄牛杂交组合。[方法]随机选择3个湘西黄牛杂交组合(黑安格斯牛X湘西黄牛、西门达尔牛X湘西黄牛、德国黄牛X湘西黄牛)的F1代6月龄犊牛,每个组合10头,组成试验组;随机选择6月龄湘西黄牛犊牛10头,组成对照组,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6、12、18、24月龄时的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24月龄屠宰时的净肉率、肉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试验组犊牛各阶段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净肉率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内以西门达尔牛X湘西黄牛组合为佳( P<0.01),试验牛以12~18月龄增重较快( P<0.01);对照组犊牛肉质优于试验组( P<0.01)。[结论]西门达尔牛X湘西黄牛是湘西黄牛育肥较好的杂交组合,杂交牛18月龄后出栏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河北本地西杂母牛杂交改良,分别收集14头F1和11头F2后代公牛群体7项生长性能、8项屠宰性能(24月龄)、9项肉品质和3项胴体质量的表型数据,分析利用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冻精对河北本地西杂牛的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1代0~12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82 kg/d,F2代为0.97 kg/d,F2代前期生长速度更快;F1代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88 kg/d,F2代为0.78 kg/d,12月龄后F1代更具生长优势;F2代宰前活重、胴体重、高档牛肉重(米龙、黄瓜条和外脊等)、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等指标均略优于F1代,其中F2代背膘厚为3.35 cm,显著大于F1代(2.46 cm)。综上,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河北当地西杂牛的生长、肉质性状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选择德国荷斯坦育成牛95头(12~18月龄),成母牛129头(1-6胎)及中国荷斯坦育成牛111头(12~18月龄)、成母牛164头(1—6胎);分别测定其体尺、体重及生产性能,并对两国荷斯坦牛体型、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现行饲养管理水平对德国荷斯坦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快,12月龄体尺、体重极显著地大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各胎次产乳量、乳脂率均极显著地高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较中国荷斯坦牛低(p〈0.01),育成牛初配月龄明显晚于中国荷斯坦育成牛(p〈0.05)。产间距德国荷斯坦牛较中国荷斯坦牛略长,但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荷斯坦牛不同月龄产奶量,对掌握适宜的配种年龄,提高生产性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同仁县农区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对本县保安镇某奶牛养殖合作社100头不同月龄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18.6月龄的荷斯坦牛胎产奶量最高,比16月龄头胎产奶量高676.55kg(P0.05)比18.7~19月龄头胎产奶量高669.74gk(P0.05),比19.7~19.90月龄头胎产奶量高1027.09kg(P0.01),说明同仁县地区荷斯坦奶牛在17~18.6月龄产奶量最高,也是最佳的初配月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6月龄左右的西门塔尔×关岭牛F1代10头、利木赞×关岭牛F1代10头、安格斯×关岭牛F1代10头进行了360 d的强度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杂交牛平均体重分别为550、590、540 kg,平均日增重依序为1413、1485和1367g;每千克增重消耗饲料干物质分别为6.91、6.42、7.10 kg;每增重1 kg饲料成本分别为5.23、4.86、5.38元;净肉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2.5 %、41.5 %和43.0 %。从而认为,贵州杂交黄牛通过直线育肥可以达到优质肉牛18~24月龄(即屠宰前)450~500 kg以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中型牧场2010—2018年胎次为2~8胎、产犊间隔为300~600 d荷斯坦牛的9 419条产犊间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荷斯坦牛第4胎产犊间隔最大(394.72 d),第2胎产犊间隔最小(390.85 d);初产月龄在22月龄以下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04.71 d),初产月龄在23~30月龄产犊间隔无显著差异;2015年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00.17 d),2018年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小(369.52 d);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17.11 d),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次之(399.85 d),秋冬季节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较小且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产犊季节均是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