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作为主要的油料作物,在北方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但由于传统的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致使近几年来,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达70%~80%,甚至绝产。这不仅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而且也使花生品质下降,为找到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我们利用2002~2004年连续三年的时间在历年极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2.
李玮 《河南农业》2008,(23):25-25
近几年花生青枯病发生普遍。轻者减产20%~30茗。严重的减产50%左右。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残体及粪肥。雨水、灌溉水、农具、昆虫媒介传播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5年。病菌多在花生的花期侵入。以开花~初荚期发病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我省北部地区,花生轻斑驳病毒病发生普遍,发病率高。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较少,有时和轻斑驳病毒混合侵染花生。据我们在徐州和连云港两市五个县的数次调查,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的发病田块为100%,花生生长中后期的发病率多数田块达70~100%。该病在1979~1986年期间,属于严重和中度流行的年份,分别为5次和1次。由于此病发生普遍,缺乏无病田块比较产量,所以因病而造成的产量损失不易发觉。试验证明,产量损失的多少与植株发病迟早有关,苗期发病减产20%以上,生长中期发病减产10~20%。1976年我省北部花生大减产,病毒病的严重流行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该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元氏县地处太行山麓,花生是县域内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蛴螬的发生逐年加重。通过调查,花生田因蛴螬危害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达60%~70%。通过2007~2008年对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查监测,并在防治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却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害花生光合作用降低,叶片较早脱落,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花生的病害较多,其中叶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作为叶部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2种病害常在田间同时发生,可导致花生减产10%~20%。严重者达40%。现将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花生种植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明光市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栽培面积都在1.3万多公顷。但是由于长期重茬种植,施肥不平衡,造成土壤中枯萎病菌积累和微量元素锌、硼、钼等缺乏,大面积发生花生枯萎,2003年枯萎面积达80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管店镇、山界镇、张八岭镇、石沛镇等地。花生枯萎地减产严重,产量一般在667平方米90~220千克,减产约20%~80%。2000~2003年在管店镇坡山村等地作了花生枯萎调查研究和田间试验,防治效果显著。2004年根据试验结果在管店镇作了示范,为花生枯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卢龙县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的变化,生产无公害花生成为必然趋势,而花生病虫的无公害防治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花生地下害虫的危害越来越重,其中罪魁祸首就是蛴螬,并且花生蛴螬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减产20%~30%,重的损失60%~70%,更甚者颗粒无收。花生蛴螬的危害严重制约着花生的生产,故防治花生蛴螬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的重中之重,为此,自2008年开始,卢龙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调查,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泉州市丘陵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花生田蛴螬常年发生面积约2.07万hm^2,一般减产5.6%~21.1%,危害严重又疏于防治的地块高达50.0%~80.0%,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惠安县是泉州市丘陵地区花生的主要种植区,据调查,近年来,该县花生蛴螬连年发生并有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花生叶斑病常年发生面积为60万亩,发病株率平均为22.4%左右.重发田病株高达54%以上,该病由于去年在我市滑县、内黄县、林州市严重发生,田间菌源量大,加之近几年来我市秋季雨水偏多,致使花生叶斑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因为此病发生较晚,有人误认为这是植株成熟时的一般象征,所以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叶斑病会使花生叶片布满斑痕,早期落叶,以致影响叶的光合能力,荚果不饱满,降低产量与品质,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上的主要病害,一般使花生减产20%~30%,严重的70%~80%,甚至绝收.河北省新乐市从1985年开始发生,以后逐步扩展蔓延.据2004年调查: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面积2 000亩,小叶、小棵、小果现象严重,在个别乡村已形成严重危害.为此,切实抓好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是确保花生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万hm^2左右,居世界第二位;总产达1 500万t,居世界第一位。安阳市是豫北地区大果花生的传统产区,年种植面积7万hm^2,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7%左右。2010年由于部分花生品种带有病毒,再加上苗期干旱少雨,导致传播病毒的蚜虫数量多,造成花生病毒病发生。花生病毒病是对花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能引起花生减产5%~10%,  相似文献   

13.
花生青枯病(又叫花生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花生主产区,一般青枯病发病率在10~30%,重发生田的发病率在50%~100%,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威胁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豫北花生主产区.花生黄叶病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病率在70%以上.一般发病地块减产20%~4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极大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有关花生黄叶病的发病原因,以往都认为是缺铁引起的。但在生产实践中,施用铁肥的效果又很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几年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搞清了花生黄叶病的发生原因,并总结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线虫病、地黄病、黄秧病等。在我国各主要花生生产区都有发生。以山东、河北、辽宁等省较重。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果少,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70-8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花生重茬面积的不断扩大,根结线虫病有不断蔓延和扩展趋势,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笔者几年来的调查,发生根结线虫病一般减产25%~35%,严重的减产70%~100%。……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花生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但蛴螬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的虫害。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作物布局的调整,栽培技术的变化,复种指数的提高,大面积秸杆还田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农民防治时间的滞后等原因,花生田蛴螬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60%~7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制约花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甚至成为部分地区农民种植花生最忧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花生田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刘升基(龙口市植保站265701)1992年8月龙口市的花生日爆发了一种“白蜘蛛”,为害猖撅,一般地块虫墩率为60%~70%,平均百叶有虫80~120头,严重地块达300余头,不少花生被害致死,颗粒无收。经鉴定此“白蜘蛛”为...  相似文献   

19.
花生空秕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花生占福建油料作物总产量的90%左右。80年代中期以来,该省出现过大面积花生空秕现象。就平潭县而言,该县年种植花生4666.67hm~2,1983~1988年花生空秕面积由200hm~2发展到800hm~2,空秕率达13%~15%,全县年损失数百万元,造成大面积良田抛荒,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积极性。为此,自1990~1997年,平潭县土肥站配合省农科院承担农业部“八五”花生中微量元素研究课题,对花生空秕防治进行了攻关研究,基本上掌  相似文献   

20.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腐、黄秧病等,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我国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目前在山东、安徽、河北、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山东、河南发病最为普遍且较严重。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