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依据自然优势,实施产业化养牛。全乡养牛存栏达1.2万头,户均5头,年出栏肉牛3000余头,出售鲜奶200万公斤。1997年养牛人均收入1104元,1998年超过1300元。800多户农民通过养牛脱贫,有100多户农民养牛收入超过万元,该乡的养牛经验有以下四点。 一、依靠科技、支起主导产业:五道营乡地处燕山深处,山场广阔、草场资源丰富,当地农民素有养牛习惯。乡党委、政府将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选在养牛业上。首先乡里成立了养牛产业化办公室,把为养牛户服务做为工作的重点。通过黄牛改良、青贮氨化饲料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大大加快了养牛业的发展。然后与河北农大建立了联系,确定五道营乡为河北农大奶牛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并引进了安格斯、海福特、利木赞等肉  相似文献   

2.
1养牛业现状 根据固原市门统计,200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71.48万头,牛存栏45.94万头,其中基础母牛23.77万头,牛出栏25.54万头.有养牛专业村112个,5~10头的养牛专业户4 888户,10~20头的587户,20头以上的25户.  相似文献   

3.
那木乡位于辽宁省双辽县西部,有草原73,739亩,耕地35,874亩。1988年初牛存栏1545头,成母577头(1987年出栏927头)。这个乡草场面积大于耕地面积1倍多,是个适于发展畜牧业的地方,特别适于发展草食家畜。加之这个乡是蒙古族自治乡,农牧民们多年来就有养牛吃奶的习惯,更利于养牛业的发展。这个乡共有615户,1987年平均每户养牛2.5头,每户平均出栏1.5头,出栏  相似文献   

4.
香泉村是少数民族居聚地,养牛是这里的传统。1991年,该村有养牛户289户,占总户数的97%,牛存栏621头,户均2.1头,销售牛肉150t。年总纯收入50万元,户均1265.8元,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他们的主要经验有6点:1.专业经营该村有专业养殖大户22户,占养牛户的7.6%,养牛数量最少7头,最多40头以上。平均30天周转1次。年出栏总量达2000多头,总纯收入10万元,户均4500元。2.科学饲养管理①舍饲饲养,夏有凉棚,冬有暖圈。②定位、定时、定量饲喂。③根据牛的不同体况、年龄、季节等合理搭配饲料。④讲卫生,防疾病,每天对牛棚圈、饲槽用具及牛体清扫、消毒和刷拭。3.坚持品种改良引进良种牛,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繁殖技术,改良土种牛,提高了牛群质量。良种及改良牛占牛总数的92.2%,成年牛的体  相似文献   

5.
澄城县草食家畜主要有牛、羊。截止2004年7月底,全县共有养牛户10823户,牛存栏2.55万头,户均2.36头。百头养牛村52个,户均3头以上的专业户有846户。共有母牛17890头,占存栏的70.1%。品种大多为秦川牛。养羊户共有8622户,存栏6万只,户均6.96只;户均20只以上的专业户有421户。成年母羊有23583只,占存栏量的39.3%,品种主要有小尾寒羊、布尔山羊杂交羊和当地土种羊。  相似文献   

6.
大岭村养牛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岭村养牛调查报告张金良,黄俊杰,刘龙俊,陈兰(陕西商洛地区畜牧站,726000)(陕西丹凤县涌峪乡兽医站)涌峪乡大岭村是舟凤县养牛基地村之一.多年来,由于政府重视,业务部门增加技术投入,该村养牛持续发展。1993年底,牛存栏达211头,户均养牛1....  相似文献   

7.
<正> 一、国内外养牛业概况目前,(据1988年资料)全世界养牛14.04亿头,养牛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存栏1.99亿头;我国1990年,存栏1.03亿头,占世界牛总数的7.3%(见附表)。二、牛肉产量及加工贸易概况 80年代以来,世界上牛肉增长较快的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8.
<正> 西昌市马道镇大堡村,地处安宁河畔马鞍山旁。全村有农户352家,1608人,耕地面积1993亩,过去除粮食生产外,无一乡镇企业,群众收入低。自1983年以来,该村在凉山州畜科所和西昌市畜牧局的帮助指导下,开始大规模养猪,把发展商品猪生产作为转移剩余劳动力,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1985年全村存栏生猪2174头,户均养猪6.1头,人均1.3头;出栏肥猪2122头,户均6头,人均1.3头。1986年全村存栏生猪3326头,户均9.4头,人均2头;出栏肥猪2337头,户均6.6头,人均1.45头.1988年全村饲养生猪5850头,户均16.6头,人均3.6头;出栏肥猪2800头,户均8头,人均1.74头。养猪20头以上的农户有71家,占全村总户数的20.17%,已基本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养猪业。  相似文献   

9.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养牛业是通辽市传统畜牧业产业,2010年存栏牛总量188.4万头,年出栏育肥牛50万头。在通辽市政府的支持下,育肥牛产业近几年迅猛发展,在7个旗、县、区培育和发展了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39户;  相似文献   

10.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以北,海拔在1 1 1 2~2 2 0 1 m之间,境内辖1 8乡(镇) 344个村,30 .5 6万人,全县天然草场面积3.1万公顷,人工种草留床面积1 .7万公顷,群众素有养牛的习惯,养牛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黄牛产业发展较快,2 0 0 3年底全县存栏黄牛8.5万头,今年天水市定为畜牧发展年,我县把养牛业确定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中的第一支柱产业,计划年内黄牛饲养量发展到1 0万头,黄牛规模养殖异军突起,目前养牛5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35 0 5户,养牛1 .76万头,年出售商品牛2万头以上,纯收入1 60 0万元。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1 .32亿元,占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11.
藁城县九门回族乡九门村的回民群众素有育肥菜牛的习惯。一九八○年全村养牛存栏216头,一九八三年增到465头,一九八四年一跃发展到2,730头,户均2.1头。养牛总收入132.8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31.6%。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垣曲县地处中条深山,境内山高崖悬,川河窄,垣面小,山地面积达11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2.2%,丘陵地398平方公里,占25%。1986年上半年全县养牛存栏达36869头,占大牲畜总头数的93%,户均养牛1.1头。这个“自古养牛为耕田”的老山区,去年提供商品牛达3696头,为农民增加收入150万元,一跃成为发展商品牛的基地县。垣曲县养牛出现好势头,关键是这个县把养牛  相似文献   

13.
新野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属平原农业县,秸秆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优势条件。2003年,全县建成300头以上养牛小区12个,50头以上专业场30个,30头以上专业大户210个,户均存栏牛3头以上养牛示范村15个。全县牛存栏24万头,同比增长5%,出栏牛12万头,同比增长7%,牛业产值实现3.2亿,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35%。  相似文献   

14.
<正> 保康县店垭镇神农村有154户633人,耕地1192亩。1982年以来,该村干部群众两眼盯在市场上.汗水洒在销售上,以销促养.从逆向调节生产.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一个养猪专业村。在近几年生猪生产连续滑坡的情况下,该村1986年—1988年生猪饲养量稳定在1072头—1121头之间,户平6.96头—7头.其中母猪130头,户均近1头.1988年出栏肥猪310头.出售仔猪2340头,户均15.2头,收入6.53万元,户均424元。全村畜牧业产值达到16.6万元,其中养猪产值占98.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比全县同期的17.5%高19.5%.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522元,比1986年上升41.1%,比全县同期的421元高23.92%。该村发展养猪生产的主要经验有3点:1.广开销路,以销促养。该村位于半高山,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宜种植玉米.几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38.87万公斤,人平617公斤,自给有余,精饲料比较充足.急欲摆脱贫困的干部群众利用这一优  相似文献   

15.
法库县地处辽宁省的北部,属半丘陵,农户多有养牛习惯,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县牛存栏达27.9万头,可繁母牛占存栏总数的70%。法库县  相似文献   

16.
西吉县位于宁夏的南北山区,年均降水量为397.8毫米年均气温5.5℃,无霜期为125天,自然条件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牧草生长,尤其适合苜蓿生长,具有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的优势.近年来,西吉县按照"抓基础、扩总量、投科技、活交易"的总体思路,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使养牛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6年底,全县养牛户达到5.8万户,约占总农户的58%,牛存栏11万头,出栏6万头,分别是2000年1.86倍和2.61倍.牛肉产量达0.72万吨,实现养牛产值1.08亿元,农民人均养牛纯收入165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运城地区养牛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78年至1986年,养牛存栏头数由294,204头发展到509,284头,8年间平均年递增7.1%,为建国以来养牛业发展最好时期。但是,近几年来,饲料生产与养牛发展出现不协调现象——养牛越来越多,饲料越来越贵。矛盾咋解决?出路在哪里?运城地区各级领导和农牧部门广大科技干部都在沉思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鸣鹿乡鸣关村地处高寒二阴地区,共辖9个社,325户农户,1625人,15.3hm~2耕地,草山宽阔,秸秆资源丰富。1997年以前,农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特别是自肉牛三元杂交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充分种用地多、草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2002年全村养牛1081头,2003年达到1301头,2004年又达到1738头,3年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现户均养牛5.5头,今年共繁殖牛犊343头,价值68.6万元,户均2110元,人均422元。养牛业成为该村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畜力和肥料,促进了粮、油高产丰收,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笔者总结了他们的养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能人养牛,促进示范带动 村上能人率先养牛、多养牛,有的养3头,有的养8头,韩永成花4200元购进秦川母牛2头,配种繁殖2年产犊4头,价值近万元。看到养牛能赚钱,村上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现身说教,介绍经验等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户养牛,现全村户户都养牛,有1/3的农户养牛7头以上,这样,全村形成的养牛热,一年更比一年高,尤其是冻配产的德国黄牛、利  相似文献   

19.
地处贵州毕节县环城区头步乡的青山村民组,居住着44户农民,有人口240人,是一个较贫穷的村寨,长期以来,农民致富无路。自1980年以来,这个村民组在县畜牧部的宣传鼓动下,涌跃地开展了耕牛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0年底,该组存栏牛达44头,其中杂交牛43头,占现有牛群的97.7%。牛群中有繁殖母牛30头,占68.20%.到目前累计出售各种组合的杂交牛72头,收入30525元.户均收入693.75元.耕牛改良为该村农户找到了一条治穷致富的路子。其主要经验有三: 一是村民组长、养牛能手、退休干部带头开展耕牛改良工作。1980年村民组长许国文和其弟许少安(退休干部),以及养牛能手薛国成积极应用科学技术,主动将他们饲养的母牛牵到牛改点  相似文献   

20.
辉南县抚民镇四岔屯有89户,338人,依靠自然资源发展养牛,几年来,肉牛生产发展很快。2006年养牛810头,户均9.1头,人均2.4头,出栏257头,纯收入50万元,户均5617元,人均1479元。现在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户户看上了有线电视,养牛使全屯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