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不同饲育回数对洞庭和碧波原蚕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洞庭、碧波原蚕在贵州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方法]将洞庭、碧波原种催青收蚁后,以一日四回育为对照,设二回育和三回育2个试验区,各3次重复,小区蚁量1 g,于2009年春季开展全龄不同饲育回数的试验研究。[结果]全龄不同饲育回数对洞庭、碧波原蚕的发育经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碧波原蚕的幼虫生命力和发育整齐度影响较大。其中,发育整齐度和眠起情况均以二回育区最不整齐,小蚕发生率为2.43%,分别是三回育和四回育的2.25、2.93倍;4~5龄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均为0.50%,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各高出0.32、0.17和0.32、0.17个百分点。洞庭品种4龄结茧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碧波品种4龄结茧率三回育和四回育与二回育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洞庭、碧波品种对4龄健蛹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洞庭品种单蛾产卵量和单蛾良卵数四回育和三回育与二回育之间均存在显著以上差异,碧波品种各处理间产卵成绩差异不显著;洞庭、碧波品种单蛾不受精卵数和单蛾死卵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贵州春季气候环境和桑叶基础条件下,洞庭、碧波原蚕采用全龄一日三回育完全可行,二回育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蚕二回育与三回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蚕二回育对五龄经过和全龄经过日数比三回育(CK)的长0.210.46 d,全茧量轻0.010.46 d,全茧量轻0.010.02 g,死笼率高0.720.02 g,死笼率高0.720.85个百分点,小区产量较轻9.300.85个百分点,小区产量较轻9.309.44 g,单蛾产卵粒数(CK)的增加6.79.44 g,单蛾产卵粒数(CK)的增加6.710.77粒;原蚕二回育的F1代孵化率高0.4310.77粒;原蚕二回育的F1代孵化率高0.431.04个百分点,死卵率低1.191.04个百分点,死卵率低1.191.94个百分点,不受精卵率高0.111.94个百分点,不受精卵率高0.110.12个百分点,五(全)龄经过日数长0.33 d,全茧量重0.020.12个百分点,五(全)龄经过日数长0.33 d,全茧量重0.020.33 g,茧层量重00.33 g,茧层量重00.01 g小区产茧量重18.220.01 g小区产茧量重18.2220.80 g。万蚕茧产量原蚕二回育的比三回育(CK)的重0.5720.80 g。万蚕茧产量原蚕二回育的比三回育(CK)的重0.570.77 kg。因此,一日二回育是一项省力高效、优质高产的养蚕技术是可行的,原蚕二回育的杂交种(F1)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蚕茧产量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 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小蚕打孔膜一日二回育是一种技术操作简单的小蚕饲养方法,即小蚕期采用打孔保鲜膜覆盖1 d喂2次桑叶,薄膜覆盖是为了延长桑叶保鲜时间,从而提高蚕的食下率和桑叶利用率,省工省时省叶,每天的养蚕操作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出,农户只需按照表格操作,被农户称为"开心养蚕法".该方法虽然每养1张蚕种需要增加生产投人3.6元,但节省用工17%,节省桑叶21%,节省物化成本23%,投入产出比为1:10.97.现将小蚕打孔膜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己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止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刘限  马积彪 《新农业》2007,(5):57-57
4.室外大棚育 采用室外建大棚,大蚕每日一回育或两回育.特点是投资蚕室的费用减少,每平方米建蚕室费用10元左右,节省用工43%以上,节省桑叶3%左右,提高养蚕工效,蚕病少,茧质好,适合规模化养蚕.如果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跟上,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已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正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以掌握不同温度与蚕生长发育和食桑量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塑料薄膜覆盖对壮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壮蚕(4~5龄)塑料薄膜覆盖1日2回育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壮蚕每日用塑料薄膜覆盖10~20h,并将给桑次数从1日4回减少为1日2回,除5龄期经过缩短2h外,其4龄期经过、蚕体重、入眠整齐度、桑叶食下与消化、叶丝转化率和蚕茧产量、质量均无不良变化,并且在有些项目上比对照区的略有提高。这一结果表明:在做好其它饲养管理的条件下,壮蚕期每日用塑料薄膜覆盖10~20h,并将给桑次数减少至1日2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蚕的食量多少,关键在桑叶的新鲜度,叶新鲜才能增加采食量。60年代饲养小蚕日喂叶8~10次,70年代饲喂5~6次,80年代至今改为3~4次。淳安县郭村乡上郭村汪某等养蚕户,全年各蚕期不论小蚕、大蚕期均采用2次育,1~3龄期(包括采叶),每人可饲养15张蚕种,4~5龄期至上蔟,每人饲养2.5张蚕种,明显提高了养蚕工效,该户6个整劳力,每年可出售蚕茧1.75~1.8吨,人均出售蚕茧300公斤左右。少回育的关键措施是降低失水率,保持桑叶新鲜度。因此,推广小蚕床育,在高温干燥或低温干燥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或湿匾育。2.改片叶育为条桑育  相似文献   

10.
<正> 小蚕水缸育一日给桑二次,改变了以往用蚕具养小蚕一日给桑四五次的传统方法,极大地节省了养蚕投入,提高了养蚕经济效益。 1.养蚕前的准备。小蚕水缸二回育以一张蚕种饲养到四龄起蚕为止,一般需要可盛175千克水的水缸2个,家用米筛之类的匾12个,稍比米筛直径长的垫底竹棒24根,与缸口相应大小的木板盖2块,春蚕期需可密封的扁型塑料箱2~6个。 2.小蚕水缸二回育技术要点。①合理应用打孔薄膜;②灵活保持标准温湿度,一般缸底热水箱每日换热水4~6次,结合换水上中下米筛进  相似文献   

11.
蚕桑省力化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草免耕、化学除草、小蚕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育、条桑育、蚕台育、地面条桑立体育、室外育、自动上蔟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幼蚕的特点是呼吸量弱,喜爱高温多湿的饲育环境,过去曾采用防干纸育,每日给桑6~8回的试验,1977年在防干纸育的基础上,改为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早晚各给桑一回,并以普通育每日给桑6回作对照.薄膜覆盖育,桑叶凋萎慢,蚕儿食叶时间长,有部分桑叶叶脉、都被蚕儿食掉.5龄期改片叶为条桑育,收茧量结果,薄膜复盖育,每张蚕种收茧61斤.茧层率21.5%,每斤茧需桑叶14.1斤;普通育每张蚕种收茧62.5  相似文献   

13.
提高春蚕一日二回育茧质成绩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少回育是目前蚕业生产技术条件下蚕业技术经营的发展方向,是省力化养蚕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日二回育既好掌握其操作技术,又可取得比普通一日四回育更高的养蚕效益,也能与农村的农作时间有机地结合,达到省力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蚕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人们对蚕茧生产技术的不断探索创新,养蚕方式、养蚕设施和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断向简易、省力、高效方向发展,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养蚕成本降低,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笔者从事蚕桑生产科技一线工作25年,亲身经历了桑蚕饲养方式的变化。小蚕期从过去的一日三回平面薄膜覆盖育、一日  相似文献   

15.
在春季小蚕共育中,采用上盖打孔塑料薄膜,下垫防干纸,一日三回育的饲育方式,促使蚕儿群体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养蚕经过缩短到1~3 d。实践证明,采用该法养蚕可降低生产成本,小蚕共育单张产量提高约2%,这是对农村养蚕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启苗 《农技服务》2006,(11):30-31
全龄省力化养蛋的方法:小蚕1~2龄采用全防干(上盖下垫)1日2回育,3—4龄进行防干(上盖下不垫)1日2回育,5龄采用地蚕或蚕台1日2回育(春蚕用条桑),蚕见熟5%时,利用登蔟剂使其自然上族。其最大优点是简化操作程序,减少给桑回数,科学喂养,在不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蚕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把室外的野蚕驯化成室内饲养,后来又根据需要定向培育成如今的许多品种.随着养蚕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每昼夜对蚕喂给桑叶的次数也在不断减少,由原来的高温多回簿饲育(每昼夜喂叶12次或更多次) 改为防干纸覆盖育(每昼夜喂叶八次或五次),现在,在丝茧育中一般都行五回育了,只有少数地方采用三回育.与此相反,在种茧育中,虽然多数蚕种场已经实行五回育了,但是还有少数蚕种场至今还是实行八回育. 近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围绕原蚕能否采用三回育这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了讨论、研究和试验,并于今年春季应用到大生产上.现将我们的生产情况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汇报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术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溧阳基点设在江苏省溧阳县新昌公社淦西大队淦西林桑队。1963年春期进行全龄每日三回育生产示范试验(过去小蚕每日给桑8—10回,大蚕5—6回),普遍受到群众欢迎。该公社饲养10张蚕种,平均单产75.4斤,较当地普通育增产6.11—25.35%。公社党委书记将群众反映的意见归纳为“五好”养蚕法(节约桑叶好、节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小蚕一日一回育不扩座免除沙技术的可行性,介绍了其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其在小蚕商品化共育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水”养蚕新技术1.喂清水给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添喂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茧层率提高26%。给中秋蚕添喂清水,2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