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2.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在开花期对大田苦荞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5、5.0、10.0和20.0mg/L),分析在喷硒后5、10、15和35d地上部干生物量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子粒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Se1(2.5mg/L)水平下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苦荞地上部干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2)在Se2(5.0mg/L)水平下能够显著提高苦荞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3.49%;(3)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苦荞子粒硒含量,子粒硒含量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0.8%~4.2%。综上,适量外源硒能够促进苦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谷子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确定亚硒酸钠的最佳喷施浓度和最佳喷施时期,为种植生产富硒谷子提供科学依据。以春播区常规种长农35号、夏播区品种冀谷20号和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谷子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结果:与对照相比,适量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产量先增加后减小,以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产量达到最大。抽穗期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晋谷50号、冀谷20号、长农35号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6%和1.2%。喷施低浓度硒对产量构成因子有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外源硒抑制谷子生长发育,抽穗期穗长、穗粒重在喷Na_2SeO_3 33.92g/hm~2或/和67.84g/hm~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喷Na_2SeO_3 33.92g/hm~2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子粒硒含量增加。喷施时期对子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晋谷50号子粒硒含量达到0.297g/hm~2,比对照增加8.6倍。喷施合适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和硒含量且对产量构成因子有增益作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为最佳喷施用量。谷子抽穗期喷施硒对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大促进作用,灌浆期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高粱品种辽杂19群体子粒灌浆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福来  朱凯  邹剑秋 《作物杂志》2016,32(5):141-18
2014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试验田,通过不同密度处理(60 000、75 000、90 000、105 000、120 000株/hm 2),分析高产高粱品种辽杂19群体子粒灌浆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表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中密度(90 000株/hm 2)条件下群体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60 000株/hm 2)、高密度(105 000株/hm 2)和超高密度(120 000株/hm 2)群体。各密度处理高粱群体子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中密度高粱群体子粒平均灌浆速率($\bar{G}$)、最大灌浆速率(Gmax)显著高于低密度、超高密度群体。不同密度高粱群体子粒活跃灌浆期(D)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群体子粒灌浆速率是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因素;群体线性灌浆期的灌浆速率(P2)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提高P2可能是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子粒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开发富硒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茶叶硒形态、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等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无机硒含量、有机硒含量与总硒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喷施0.02 g/L处理茶叶各化学品质指标含量最高,化学品质满足GB/T14456.3—2016标准要求,茶叶硒含量满足GH/T1090—201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富硒大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中国20多年来富硒水稻研究的文献数据,得到富硒大米产量和硒含量的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生产富硒水稻的硒肥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为主,占统计样本量的92.86%;主要肥料种类包括有机硒肥和无机硒肥,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7.35%和32.65%;在齐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富硒效应研究的最多,分别占搜集样本量的36.54%和21.15%;有机富硒叶面肥施用量超过20 g/hm2时(以硒量计),可造成水稻一定程度的减产;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料,水稻增产范围在-3.09%~18.77%之间,平均增产5.55%,大米硒富集量在0.04~0.78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24 mg/kg;施用无机亚硒酸钠可使水稻增产-7.20%~20.00%,平均增产7.36%,大米富硒范围在0.09~53.3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4.04 mg/kg;在施用无机硒肥的情况下,有60%的样本硒含量超出了富硒大米相关标准(DB34/T 847—2008)的规定。总体来看,仅有38.96%的样本大米硒含量符合DB34/T 847—2008的规定,因此,在生产富硒水稻时,推荐优先考虑使用有机硒肥,少用并且慎用无机亚硒酸钠硒肥。  相似文献   

8.
刘庆  田侠  史衍玺 《作物学报》2016,42(5):778-783
为研究小麦对外源硒的吸收、转化规律及施硒效应,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分析了田间施用硒肥后小麦产量变化、籽粒中硒的富集和转化特征,不同施硒量与施硒时期对硒利用率、籽粒粗蛋白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籽粒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随施硒量增加而增大,且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稳定在78.5%~82.1%之间,相同施硒量条件下,灌浆前期的施用效果好于孕穗期;灌浆前期喷施150 g hm–2纯硒,籽粒中总硒含量可达3101 μg kg-1。小麦对硒的利用率在3.3%~19.0%之间,随施硒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施硒量下,硒利用率以灌浆前期喷施最大,孕穗期喷施最小。施硒提高了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促进了磷、铁、锰、锌4种元素及降低了钠在籽粒中的累积,对钾、镁、铜的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硒对紫甘薯硒吸收、分配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松  田侠  刘庆 《作物学报》2018,44(3):423-430
为研究叶面施硒条件下紫甘薯对硒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品质效应, 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布置紫甘薯叶面施硒田间试验, 设纯硒施用量0、30和60 g hm-2 3个水平, 研究了叶面喷施外源硒对紫甘薯块根产量、不同器官硒含量、块根硒累积量与硒利用率的影响, 并分析了块根中粗蛋白、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随施硒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施硒对紫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但可提高块根中的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和硒累积量, 60 g hm-2施硒量下, 块根中的硒含量可达311.3 µg kg-1(干重), 是对照处理的8.54倍; 随施硒量增加, 块根中硒含量和硒累积量显著增加, 块根对硒的利用率下降, 但施硒对块根中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无显著影响; 紫甘薯块根中的粗蛋白含量随施硒量增加而显著提高, 两个施硒量下分别比对照增加11.67%和29.71%; 60 g hm-2施硒量下, 块根中除苏氨酸外的其他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6种人体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胱氨酸含量降低; 施硒还可提高紫甘薯块根中K、Na、Mg、Fe、Cu等元素的含量, 使块根中Ca、Mn等元素含量降低, 两个施硒量对块根中的Zn元素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富硒紫甘薯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在临沂地区最佳种植密度,设置了4个密度梯度(60 000、75 000、90 000、105 000株/hm 2),研究种植密度对专用型青贮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登海605饲用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鲜草、干草产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75 000株/hm 2时均获得最高鲜草、干草产量。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子粒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可消化干物质、相对饲喂价值、无氮浸出物含量和总能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雅玉8号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干物质采食量、相对饲喂价值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子粒产量、粗蛋白、粗脂肪产量和总能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75 000株/hm 2均获得最高子粒、粗蛋白、粗脂肪产量。从饲料总能量来说,专用型青贮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登海605在山东临沂地区饲用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75 000株/hm 2。  相似文献   

11.
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3个时期,叶面喷施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有机钾3种钾肥,分析比较3种叶面钾肥对成熟期烟株农艺性状和烤后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钾肥能明显提高株高、茎围、有效叶数等农艺性状。叶面喷施有机钾(T2处理)对于经济性状的影响最为突出,产量达2115 kg/hm 2,产值达45582元/hm 2。叶面喷施硫酸钾能有效提高烟叶中上等烟比例达67.7%。叶面喷施钾肥能提高烟叶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另外,硫酸钾(T1处理)能提高中上部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达优质烤烟所要求的含量范围,且在糖碱比和两糖比方面的表现也优于其他处理。‘红花大金元’更适合在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分次喷施硫酸钾,其对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提高烟叶产质量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佳灌溉与施氮方式组合。以‘定西42号’春小麦为材料,采用水氮互作的方法,设4种灌溉量(单位面积水深50 mm、100 mm、150 mm、200 mm)和3种施肥方式(拔节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拔节期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和50 kg/hm 2)。(1)灌溉量150 mm与开花期施氮肥40 kg/hm 2处理时,小麦产量都最高。(2)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含水量最高,不同施氮处理,各个土层含水量高低顺序为分蘖期<开花期<拔节期。(3)小麦植株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4)分蘖期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拔节期,0~10 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灌溉量150 mm和追施纯氮肥40 kg/hm 2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最高。灌溉量150 mm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方式搭配,对甘肃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产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分节约最有益。  相似文献   

13.
余康宁  陶诗顺  张荣萍  马鹏 《作物杂志》2016,32(2):108-1060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栽植密度和3种施肥量处理长龄秧迟栽油茬杂交稻的生长和产量状况。其结果是:栽植密度由10.50万穴/hm 2增加至18.00万和21.75万穴/hm 2,施肥量比当地实际施肥量降低12.5%~25.0%,仍可获得同低密度与高肥处理组合相当的茎蘖数量、经济性状和产量水平。表明在现有人工栽插水稻密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适当增大栽植密度,有利于减少肥料施用并获得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西藏海拔4 300m地区种植燕麦的氮、磷肥需求及其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进行了燕麦的氮、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该区种植燕麦可正常成熟,生育期114~124d;施用氮、磷肥对燕麦产草量、植株高度、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在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干草产量、乳熟期植株高度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以施氮(纯N)75kg/hm 2、磷(P2O5)60kg/hm 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为11 573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4 718kg/hm 2,且净收益最高。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纯N 75kg/hm 2和P2O5 60kg/hm 2可作为该区草地建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5.
杨文才  拉巴  魏巍 《作物杂志》2016,32(5):75-45
在海拔4 300m的西藏河谷农区,进行了N、P配合施肥对混播燕麦与箭筈豌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期为燕麦乳熟期/箭筈豌豆结荚期,混合饲草产量最高,饲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较低。N、P及其互作对混播燕麦与箭筈豌豆株高、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显著;在相同施P水平下,随着N的增加,干草产量、株高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粗脂肪、ADF和NDF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相同施N水平下,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ADF呈增加的趋势,而NDF逐渐降低。施用氮(纯N)140kg/hm 2、磷(P2O5)60kg/hm 2处理组合干草产量最高为16 636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60.47%;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8.42%。说明N、P施用量分别为140kg/hm 2、60kg/hm 2可作为该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密因素下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肥密因素对酿造高粱龙杂5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施肥量因子5个水平,副处理密度因子4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叶面积指数提高,产量增加,子粒淀粉含量下降,子粒单宁含量上升。随施肥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子粒淀粉含量均下降,子粒脂肪含量上升。在施肥量375kg/hm 2条件下,随钾肥比例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增加。本研究认为15.4万株/hm 2的种植密度、375kg/hm 2(N∶P∶K=1∶0.7∶1.6)的施肥量是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连作玉米区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调控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区系的结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有害真菌的数量;在玉米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除M4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处理M2的土壤速效磷与其他处理间达到了5%的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M2(80%尿素氮+2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3(70%尿素氮+3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1(100%有机肥氮)>M4(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150kg/hm 2;P2O5:75kg/hm 2;K2O:90kg/hm 2)>CK(不施用任何肥料),配施处理增产明显,与CK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高粱新品种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行距及密度对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行距:30、50和60cm,每个行距处理设4个密度:4.5万、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结果表明,行距50cm时,晋糯3号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穗粒数及产量最高,其次为行距60cm,行距30cm处理最低;相同行距时,密度为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但与密度10.5万株/hm 2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密度为4.5万株/hm 2时晋糯3号单穗粒数是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的1.8~2.0倍,产量为同一行距最高产量的72%~88%,这表明晋糯3号具有较强的群体调节能力。行距50cm结合密度4.5万株/hm 2促进了开花后植物对氮的吸收,开花后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是低密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行距50和60cm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但行距50cm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此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为行距50cm结合密度10.5万~13.5万株/hm 2。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肥对青贮玉米原料及青贮饲料的影响,在撒施羊粪的田间,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时,分别单独施用氮肥(N-150kg/hm 2)、磷肥(P2O5-120kg/hm 2)、钾肥(K2O-150kg/hm 2),以不施用化肥为对照,经田间测产和取样,并对其青贮发酵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P<0.01),Milk2006奶亩指数显著高于单施磷钾肥和对照处理(P<0.05);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产量(P<0.05)。增施氮肥除了提高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含量外(P<0.05),玉米青贮饲料的其他发酵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青贮不仅保存了原料的养分,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