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驯化养鱼这项新技术,在全省已经普遍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驯化养鱼,特别是高密度的驯化养鱼,要求的条件很高,生产单位难于大面积推广。为了大力发展驯化养鱼,又能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我们在省八五二农场蛤蟆通水库鱼种场,利用两个越冬池,进行了无增氧设施池塘驯化培育鲤鱼种的高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增氧设施的试验池(1号越冬池)获亩产415.7kg的较高产量,鱼种平均个体重86.6g,亩盈利1164.00元。与有增氧设施的对照池(2号越冬池)对比,产量、效益都是可观的。试验结果表明:无增氧设施池塘驯化培育鲤鱼种,可以因地制宜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县1991年引入驯化养鱼,当年鱼种驯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成鱼驯化没有普遍推广。带着这个课题,1993年我以科技承包形式租赁了县鱼种场的两口试验池,实施成鱼驯化亩产600kg项目任务。在局领导及同志们的人力支持下,经过精心饲养管理,15亩池塘共产鱼8405kg(其中1号池13亩,平均亩产612kg;2号池2亩,平均亩产221kg),总盈利24973元。现将试验情  相似文献   

3.
孙瑞林  曹艳 《黑龙江水产》2007,(3):23-24,31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6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水产站利用镇鱼种场一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5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池塘。池塘1口,面积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韵产量和经济效益,2008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政府利用永安村鱼种场一口12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40d饲养,12亩池塘共产商品鱼4560kg,平均亩产38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纪录。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我县养鱼生产建设的步伐,有效地提高池塘养鱼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1995年我站利用丰产乡同意村中山渔场60亩鱼种池,进行池塘驯化养鱼高产技术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平均亩产由过去的300kg,提高到了435.5kg,亩效益达到了924元,而且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增产技术措施,为今后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场是大庆石化总厂生产服务公司的后勤服务企业。主要从事商品鱼生产,并负责全厂43 000名职工的鲜鱼供应。近年来,为了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我们调整了生产结构.打破了靠外购鱼种养成鱼、生产单一的旧格局,确立了鱼种生产的重要地位。在狠抓成鱼产量的同时,大力开展鱼种生产,逐步实现鱼种自给。 为加大发展鱼种生产的力度,从1993年开始引进和推广“颗料饵料驯化育种”生产模式,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适合大庆地区池塘高产育种技术。1995年全场驯化育种面积389亩,秋片鱼种亩产300kg以上的池塘达290亩,占驯化面积的74.6%。其中:一口面积为2.5亩的高产试验塘.生产秋片鱼种2 023.5kg,平均亩产809.4kg亩盈利1 867.54元,鲤鱼种规格平均尾重达91g。实现了大规格、高产量、高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1994年我所东明试验鱼场160亩鱼池以吃食鱼和肥水鱼各半培育大规格龟种的试验,平均亩产350kg,亩利润超千元。本文总结分析了放养比例,放养密度,出池规格,越冬成活率,饵料系数,亩产量,亩收入,亩成本,公斤鱼成本,亩利润及投入产出比等指标,探讨北方高寒地区以低投入,高效益生产鱼种养殖模式。我们认为这种放养比例及密度在没有任何增氧设备,采用驯化投饵、施肥,经济效益较为理想,在养鱼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我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5年我站利用市鱼种场1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3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7500kg.平均亩产750kg,创我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驯化养鱼发展态势迅猛,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逐年提高,并且兴起的游钓业使驯化养鱼既满足了广大游钓者的爱好,又使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养鱼者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于1997年5月~9月在海林市三道河镇振兴村进行了池塘主养鲤驯化养鱼的高产高效试验,经过153天的生产试验,10亩鱼池共获鱼4 825kg,总收入92 300元,平均亩产482.5kg,亩利润5 629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盐碱池塘养鱼,除具有一般池塘养鱼常规外,还具有盐碱地池塘的独特之处。为了进一步探讨盐碱地池塘养鱼技术及其效益,我们于1995年在大庆利用7.8亩盐碱池塘进行主养鲤鱼亩产500kg的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7.8亩池塘,总产商品鱼4 443.5kg,平均亩产5 697kg(其中鲤鱼产量3 020.5kg,鲤鱼产量1 359.5kg,团头鲂产量63.5kg),总产值51 158.5元,平均亩产值6 558.8元,亩纯收入1 557.9元、这项试验不仅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初步掌握了盐碱地池塘主养鲤鱼高产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盐碱水域发展养鱼生产提供了依据。现将试验结果及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省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0℃,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不足3℃。自50年代末开始养鱼以来,池塘养鱼生产发展较快,到1990年全省池塘养鱼面积达到81.21万亩,平均亩产鱼88kg,其中精养池塘平均亩产140余kg。特别是1988年开始,我省实施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对过去传统养殖方式进行了改造,部分池塘实行了配合颗粒饵料驯化养鱼,使精养池塘单产又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七星农场渔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富锦市境内,水面资源丰富。渔场于1984年建场,现有池塘面积1100亩;职工77人,干部10人,水产专业学校大中专毕业生8名;拥有固定资产21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1996年养鱼面积950亩,生产商品鱼450吨,平均亩产533公斤,一产鱼种10万公斤,平均亩产666公斤,创渔业产值420万元,平均亩获利1500元。自1989年引进驯化养鱼技术至1996年,企业连续八年盈利,是三江地区远近闻名的高产高效养殖场,被农垦总局树立为水产标兵单位。几年来,七星渔场能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潮中,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池塘养鲤发展概况 一种新的养殖技术使我省池塘养鱼生产呈现了新格局。1987年通过三北地区养鱼技术协作,我省从北京引进了池塘主养鲤鱼新技术?当年全省实施669亩.平均亩产653.9公斤,亩利润1100元。从中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沈阳市于洪区沙岭鱼场84.8亩鱼种池,平均亩产达1158公斤.其中901池5.2亩单产1377公斤,亩利润3965元。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们承担了“山区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全区有8个县(市)参加示范推广试验,推广总面积1.005万亩,产鱼3297.86吨,平均亩产328.1公斤(超过了亩产250公斤的计划指标),共创产值1648.95万元,总利润742.03万元,平均亩纯利738.3元,获得了大面积增产增收。在各示范片的指导、带动下,现全区池塘养鱼产量比上年增产789.7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垦区养鱼全面推广了驯化养鱼技术,使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地区渔业的单产水平和效益,我们于1996年在七队6号池开展了驯化养鲤工作,历经130天的养殖周期,亩产达512kg,亩利润达2040元,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 1、池塘:面积为15亩,土质为粘土,堤坝坚固,保水性好,贮水可达2.5m。 2、水源:为清茶馆河水及井水。 3、设备:配有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4、饵料:利用全价配合颗粒饵料进行驯化投喂,其成份是秘鲁鱼粉5%,豆饼40%,麸皮40%,大麦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本市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高效和均衡发展,1988~1989年在实施“4万亩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课题时,对鱼种放养季节、品种结构、规格档次、饲肥结构、鱼病防治、捕捞制度等六大主要养殖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究。1989年40921.6亩试验鱼池,共产鱼2431.08万公斤,平均亩产594.1公斤,总产值9408.28万元,总利润2654.29万元,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9年美国80∶20池塘养鱼高产高效模式从试验阶段转向大面积推广以来 ,在北方各地养殖结构调整过程中显示出极大的先进性 ,促进了池塘养殖技术、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沈阳市辽中县做为“80∶20”模式主养鲫鱼基地 ,1999年推广养殖面积4803亩 ,总产鱼5898吨 ,净产鱼4841吨 ,平均亩产934公斤 ,亩净收益865元 ,获得了大面积高产高效的养殖成果 ,总结该县的养殖经验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工作。一、池塘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1.池塘选择 :池塘面积以5~15亩为宜 ,水深一般1.8~2.5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驯化养鱼技术在我市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池塘养殖产量不断上升,但经济效益稳中有降,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3左右。驯化养鱼由于饲料的大量投入,水体中鲤鱼吃剩的饵料残渣不断增多,造成池水的污染和饵料的浪费,在池塘中套养澎泽鲫鱼种,利用其食性广,抗病力强,市场上价高畅销等优点,达到降低养鱼成本和增产增效的目的。1999年试验养殖面积50亩,产澎泽鲫鱼1 340.5kg,总增加效益6 036元,经试验结果看,池塘驯化养鱼套养澎泽鲫的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鱼池:试验池塘三口,1号池面积20亩,2号池面积15亩,3号池面积15亩,底质平坦,池底淤泥厚度15cm,  相似文献   

19.
山区池塘养鱼大面积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山区池塘养鱼面积18.95万亩,占全省池塘养鱼面积43.28%,这些池塘多系山垄冷烂田改造而成,生产条件差,群众又缺乏养鱼技术,因而产量低,1992年平均亩产仅231.4公斤,是福建省池塘养鱼低产区。为了提高山区池塘养鱼产量和效益,1993~1994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山区大面积池塘养鱼综合高产高效技术》项目,推广面积2.0593万亩,平均亩增产143.05公斤,亩增值1142元,同时带动了全省山区池塘平均亩增产74公斤,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沙县位于福建省西北山区,现有池塘养鱼面积近万亩,占全县淡水养殖面积的64.2%。由于地处丘陵山区,大部分池塘多系山垄田、烂泥田和冷锈田改造而成,且日照时间较短,山泉水温低,不少池塘面积小、水浅、生产条件差,群众又缺乏养鱼技术,因而鱼产量低,效益不高。全县1992年池塘平均亩产仅273.1公斤。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1993~1994年县水技站承担了衣业部下达的“山区大面积池塘养鱼综合高产高效技术”丰收计划项目,两年推广池塘面积6060亩,平均亩净产421.5公斤,平均亩增产148.4公斤,亩增产值1017元。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