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田生产中,套损的检测和评价在复杂地质和工程条件下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介绍了MIT(多臂成像)、MID-K(电磁探伤)2种测井仪器的优势及不足,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2种仪器及其组合测井的特点,归纳出满足油田生产需求的套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前,渤海油田水平井在开发生产中会经常遇到产层出水,注水井吸水层位难以确定,层间、层内矛盾突出等难题,如何确定水平井出水层位或吸水层位直接影响了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脉冲氧活化测井具有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受井斜影响小且能够直观测量水流方向与速度等优势,是了解水平井注采动态的重要监测手段。根据脉冲氧活化测井原理,针对海上斜井、水平井的特点,利用水平井水力输送式氧活化测井工艺,确定了水平井出水或吸水层位。该技术在渤海油田水平生产井中首次获得成功应用,准确找出了水平井出水层位,揭示了地质油藏矛盾,为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过套管电阻率测井、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碳氧比(C/O)测井方法在J油区和Q油区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面的优势与适应性,采用测井实例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适用未知地层水矿化度地区,可与裸眼井电阻率直接对比;PNN测井相对于中子寿命测井扩展了应用范围,在高矿化度地层、薄层对油水响应有明显优势;C/O测井适用于低矿化度地层,高矿化度地层适用性较差;中子寿命测井适用于高矿化度、高孔隙度地层,测井服务综合成本较低。J油区和Q油区多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现场应用分析和系统对比研究,为其他地区优选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的成像测井岩性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探讨岩石成分及其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以L井为例,利用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岩性。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岩性组合和岩相的成因联系,划分单井火山岩岩相,并研究亚相的不同部位对于物性的控制作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评价需要形成独特的测井评价技术,而且也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探讨了致密油测井的研究方向,认为岩性及矿物成分评价、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单井脆性评价方法及标准确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致密油测井系列优化选择的依据。结合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勘探最新进展,尝试探讨测井技术在致密油评价中的应用,建立岩性识别图版,提出下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划分标准和饱和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应用ANSYS软件,在三维地层模型下对阵列方位侧向测井仪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了仪器的某一方位视电阻率响应、伪几何因子及井眼校正曲线。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该仪器除了具有区分同一深度地层不同方位视电阻率变化的特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即阵列方位侧向测井仪器与普通三侧向测井仪器在不同直径井眼校正曲线的相对位置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的时效性,采用Javar的 VB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功能模块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基于中石油 CIFLog 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与 CIFLog 平台共享数据库中的成果数据,可以根据测井项目的不同需求,自动生成数据、图表、文字等各种样式的文档;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创建井文件模块、图头输入模块、成果表输入模块、报告输出模块、报告模板设计模块、报告模板设计模块和数据备份模块;使用Javar的CIFLog机制动态嵌入报告编辑、报告输入等功能模块,采用 VBA语言实现测井解释成果图表的绘制。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各种样式的测井解释成果报告,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黄龙8井飞仙关组裂缝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是否发育,是寻找裂缝性储集层的关键,而裂缝识别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双刻度法”,即利用岩心刻度成像测井资料,再用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综合各种生产、动态资料,对黄龙8井飞仙关组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总结黄龙8井飞仙关组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并总结出裂缝发育模式。用此模式对未取心段和无成像测井资料的井段进行裂缝识别,最终确定储层位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原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3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的资料成果以及地质应用,并对这3种剩余油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更加适用于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FPGA的测井深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片机处理深度信号存在速度慢、外围电路复杂等问题,提出了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深度系统设计的方法,给出了设计的整体硬件框图和 FPGA 设计的顶层图,并对设计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深度处理系统结构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片机处理深度信号存在速度慢、外围电路复杂等问题,提出了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深度系统设计的方法,给出了设计的整体硬件框图和FPGA设计的顶层图,并对设计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深度处理系统结构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2.
王泉  武洪涛 《长江大学学报》2012,(10):125-126,133
由于电缆测井系统中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因而对测井信息的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井中使用的电缆通常是七芯电缆,而七芯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的通频带为100Hz到100kHz。要在通频带固定的传输信道中增大数据的传输速率,提高测井电缆的频带利用率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编码方法,并把该编码方法与应用在电缆测井系统中的其他几种编码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该编码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井电缆.的频带利用率,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砂砾岩体油藏是隐蔽油气藏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砂砾岩普遍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纵向上厚度变化大、岩相变化快,该特性为后期的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砂砾岩沉积相的预测,存在很多难点。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包含了丰富的地下地质特征以及沉积环境信息,且具有成本低、作业周期短等经济高效的优点,因此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相的相关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研究了基于测井曲线识别砂砾岩沉积相的方法,探讨了关于单井测井相的划分方式与标准,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预测了沉积相的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常规测井曲线频谱分析的多尺度地质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曲线的频谱具有其特殊的地质意义,即测井曲线的不同频率与不同尺度地层相对应。首先讨论了测井曲线频率与地层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用带通滤波进行多尺度地质分层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际分层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产测井资料解释及生产测井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生产测井解释曲线拼接系统。该系统基于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CIFLog)开发,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创建井文件模块、数据解编模块、参数修正模块、拼接参数显示模块、拼接点定制模块、拼接曲线可视化模块以及数据备份模块,使用LookUp机制动态嵌入拼接参数显示、拼接点定制以及曲线拼接可视化系统功能模块。该系统的实现不仅为生产测井资料解释人员及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的曲线拼接效果,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同时还能够保证测井曲线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性分析,利用测井数据中的自然伽马、补偿密度曲线、声波时差等10种不同测井曲线所蕴含的岩性信息,选用与欧式距离相关的特征量确定论域上的模糊相似矩阵,按分类特征参数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来构成综合判别指标,用模糊识别算法实现岩性的划分,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反锐化掩模成像测井图像增强算法,根据人眼视觉特性,将成像测井图像划分为低、中、高3种细节区域,并对3种区域做不同程度的反锐化掩模增强。与线性反锐化掩模图像增强方法相比,非线性反锐化掩模图像增强方法既抑制了噪声,又达到了很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