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3):89-89
素有“塞外江南”的新疆伊犁河谷是新疆著名的草原牧区和景区.不过今年以来.害鼠却让这里“受伤”不轻。截至目前,河谷内的草原鼠害面积达到469万亩.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195万亩。据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蝗虫鼠害预测预报总站介绍,今年4月以来,伊犁河谷的各县、市草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鼠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天然草原鼠害发生情况并研究其防控效果。[方法]运用夹日法、洞口系数调查法等方法对草原害鼠数量进行调查,并利用堵洞开洞法和捕净法对草原害鼠防治效果进行检查。[结果]春季灭鼠区域主要害鼠平均种群密度为甘肃鼢鼠161个土丘/hm2、达乌尔黄鼠59个土丘/hm2。长爪沙鼠平均有效洞口数为468个/hm2;C型、D型肉毒梭菌毒素杀鼠剂对草原鼠害的防治效果明显,灭后有效洞数明显减少;第1年鼢鼠灵投放10 d后平均灭效为65.9%,投药后第2年平均灭效为93.9%。[结论]试验结果为草原鼠害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州天然草地害鼠对牧草危害及运用生物技术控制草原害鼠种群数量,从而降低牧草损害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草原害鼠对牧草的危害程度及运用生物技术控制草原害鼠,降低牧草损害量,并根据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草原鼠害对牧草的危害程度和运用生物技术控制草原害鼠对牧草损害量及控制牧草效率的灰色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宁夏有啮齿动物38种,重要的草原害鼠20种,甘肃鼢鼠、长爪沙鼠和达乌里黄鼠是对草原危害最大的鼠类.文章概述了草原鼠害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控制我区草原鼠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人们对草原生态问题日趋重视。草原地区具有辽阔的地域,且害鼠的繁殖能力较强,一旦有鼠害发生,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进而严重破坏当地生态,阻碍草原生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草原生态建设中需积极应用鼠害治理技术,科学制定鼠害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蒋光藻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69-1171
草原鼠害是草原重要生物灾害。其生物防治研究的方向是利用天敌、生物技术、生物杀鼠剂等方面。天敌的利用和保护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初步调查了川西北草原害鼠之天敌生物的种类,重点讨论了鹰类在草原鼠害防治中的应用试验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鼠害对长江中下游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下游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决定了害鼠的种类丰富、繁殖力高。而灭鼠方法不科学和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使鼠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危害区域不断扩展。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目前在鼠害防治中存在的滥用急性灭鼠剂和不科学的灭鼠方法必须予以重视。有必要掌握害鼠的发生发展规律 ,在鼠害防治中树立生态与综合治理的观念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的生态和环保意识 ,使用先进科学的灭鼠方法。众多的江河湖泊及每年水位的变化影响着该地害鼠种群的发生发展 ,经常暴发的洪灾有引发鼠传疾病流行的可能 ,灾后必须注意防治鼠害。重大水利工程对引起某些害鼠的暴发成灾方面已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长江三峡工程也将对某些害鼠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宁夏草原害鼠及鼠害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有啮齿动物38种,重要的草原害鼠20种,甘肃鼢鼠,长爪沙鼠和达乌里黄鼠是对草原危害最大的鼠类,文章概述了草原鼠害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控制我区草原鼠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姜策 《新农业》2011,(1):21-21
在过去的2010年,辽宁省农区鼠害总体上为中等发生,全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397.25万亩次,农户鼠害发生户数793万户次。农区平均鼠密度6.21%,农田鼠害发生程度与往年持平,农户和设施农业鼠害发生面积有所增加。依据全省秋季害鼠越冬基数调查,辽宁省农区害鼠越冬鼠密度为4.2%。预计2011年辽宁省农区鼠害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农田害鼠对西甜瓜、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危害较为突出。为有效控制本区鼠密度上升,防止鼠害发生,我区从1987年开始开展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和鼠害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三江源区称多县高寒草甸的鼠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ArcGIS软件,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IDW)方法,将鼠害、虫害危害分级标准分为5级,制成了称多县高寒草甸的鼠害分布图和虫害分布图。结果表明,在称多县鼠害危害面积大,主要发生在清水河镇和珍秦镇,而草原毛虫危害主要发生在珍秦镇。根据鼠虫害的分布图,提出了称多县今后鼠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草地病虫害日趋严重,引起草地退化.为了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钟祥试验区对人工草地进行调查及防治试验,初步了解了害虫种类和分布,观察其生活史及危害规律,在防治上采用农业和生物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人工混播草地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网捕和陷阱法研究贵州独山县豆禾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类亚群落占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主导地位,4月各类昆虫发生量均较小,7月和8月为害虫和天敌发生高峰期,10月和11月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亚群落个体数量趋于0,而害虫类亚群落仍保持较高的个体数量。因此,7月和8月为混播草地害虫防治的重点时期,10月和11月仍需关注害虫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牧草,明确苜蓿多年种植情况下害虫-天敌生态演变规律,对宁夏南部山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发展牧草种植和提高防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域,针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草地昆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过对其发生规律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种植5年以内的苜蓿草地中,昆虫总个体数以及害虫的危害较轻,昆虫总个体数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种植年限5年以上的苜蓿草地中害虫逐步开始发生严重,尤其是地下害虫。因此苜蓿草业发展应当注意合理安排种植规模和时间,充分利用害虫-天敌发展的生态规律进行控害增产,进入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灾害的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森林火灾及病虫鼠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有重要影响。开展对森林灾害的研究,对提高森林资源风险的管控能力和应对措施等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2003—2016年主要森林灾害的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森林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2003—2016年,在森林火灾总次数上,湖南和贵州两省位居前列。在火场总面积上,黑龙江省远高于其他省份,北京和天津的火场总面积最少。在受害森林总面积上,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比较严重,是其他省市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成林蓄积量损失上,黑龙江省也是最严重的省份,平均每年火灾损失成林蓄积68.61万m3。按受灾程度将火灾发生区分为轻度森林火灾区(I类)、中度森林火灾区(II类)和重度森林火灾区(III类)3类,黑龙江省为重度火灾区,受灾程度最严重。在病虫鼠害的空间分布上,按照受灾面积的大小分为4类,其中新疆和内蒙属于IV类地区,为病虫鼠害发生面积很大区;其他省市区分别属于I ~ III类,为病虫鼠害发生面积较小(北京市、上海市等)、中度(海南省)和较大区(黑龙江省等)。结论 2003—2016年,我国森林火灾次数、受害面积等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全国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面积居高不下,中度和重度森林灾害面积占比增加,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我国森林灾害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晓玲  王蕾  于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28-129
[目的]明确宁夏草原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扫网调查法、样方框调查法、发生期调查法、百步惊蛾法、枝条计算法等方法调查草原蝗虫、沙蒿金叶甲、沙蒿木蠹蛾、苜蓿蓟马、苜蓿蚜虫的发生面积以及防治前后的密度。[结果]宁夏共发生草原虫害71.23万hm~2,草原蝗虫危害面积为39.16万hm~2,沙蒿金叶甲危害面积为18.75万hm~2,沙蒿木蠹蛾危害面积为3.41万hm~2,苜蓿斑蚜、苜蓿蓟马危害面积为9.91万hm~2;共完成草原虫害防治10.56万hm~2,占危害面积的14.8%;4.5%高效氯氰菊酯对草原蝗虫防治效果显著,是防治草原蝗虫的理想药剂。[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肃南县大河地区草原蝗虫的调查,着重讨论了该地区各种蝗虫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虫口密度及生态类型,以供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和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10—2020年天峻县草原蝗虫秋季越冬数据和气象资料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草原蝗虫种群密度、发生面积和危害面积的长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蝗虫发生密度主要与温度相关,发生和危害面积主要与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蝗虫发生面积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0%,蝗虫危害面积和种群密度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9.
草场牧户单元现状的形成与草场管理方式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草场自然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草场牧户单元的生态化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牧民生产生活与草原环境的关系,尽量减少对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体现节约性、适应性的生态特征,继承草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营造适合定牧之后牧民居住的可持续草原人居环境空间,最终实现草原牧区人、草、畜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黑麦草人工草地种植和维护过程中的害虫种群,采用网捕、陷阱法和目测法对黑麦草人工草地的昆虫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步鉴定害虫种类7目38科69种,优势种有半翅目的棉奥小叶蝉(Austroasca vittata)、烟草嘎叶蝉(Alobaldia tobae)、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和小长蝽(Nysius cfericae),鞘翅目的古铜凹胫跳甲(Chaetocnema concinnicollis),鳞翅目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