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优质、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户欢迎。针对浙江省诸暨市结构调整中冬季抛荒田增多 ,早稻面积减少 ,单季晚稻面积扩大的实际情况 ,我们研究和示范推广了“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 ,以替代“麦 -稻 -稻”、“稻 -稻”等种植模式 ,达到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绿色过冬和粮油双丰收的目的。一、“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效益和优势1.油粮双丰收 ,增效显著2000~2002年三年全市示范推广“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2378hm2,每667m2 产值1235.22元 ,利润727.12元。其…  相似文献   

2.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优化水田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 ,1997~2001年 ,我们在水田上试验示范了“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 ,取得了经粮双丰收。现将该种植模式种植的效益和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一、“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的效益1999~2000年三年全年示范推广该模式200hm2,平均每667m2产值2518.4元 ,成本785.7元 ,利润1735.1元。与对照“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比较 ,每667m2 利润增加1493.4元。三年示范推广 ,该种植模式比对照总增收448.77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诸暨市调整粮田产业结构 ,实…  相似文献   

3.
松阳县地处浙江西南部 ,全县现有水田面积1万hm2。传统以小麦 (油菜 ) -稻 -稻等三熟制为主。近年来 ,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与大田种植结构的调整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自1996年以来 ,我们利用创办县希得蔬菜食品厂、加工出口腌制日本小黄瓜为契机 ,积极进行“鲜食蚕豆 -日本小黄瓜 -晚稻”新三熟搭配模式的探索 ,并取得了成功。一、“鲜食蚕豆 -日本小黄瓜 -晚稻”新三熟栽培模式的特点1.新三熟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5年生产实践结果表明 ,新三熟模式一般每hm2 可产鲜食蚕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黄草-晚稻"粮经结合新种植模式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垦耕地中的水田主要种植水稻作物,通过调查,发现农垦双季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单季晚稻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析了当前水田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主要耕作模式,提出今后水田种植结构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常山县地处浙江西部 ,金衢盆地边缘 ,全县现有水田面积1.02万hm2,常年以种植春作 (油菜、小麦 ) -稻-稻等三熟制为主。近年来 ,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与种植结构的调整 ,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大田复种指数持续下降 ,如何既保证粮食生产 ,又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1996年以来 ,我们利用部分单季晚稻田进行了“油菜-单季稻 -鲜食豌豆”新三熟搭配模式的探索。4年来的实践结果表明 ,该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值得推广应用。一、“油菜 -单季稻 -鲜食豌豆”新三熟栽培模…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推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炎陵县农技推广部门不断探索 ,在晚稻秧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黄瓜—晚稻秧田—晚稻”的高效栽培模式 ,并很快被农民所接受 ,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效益不断提高 ,成为炎陵县种植结构调整的典型。一、模式的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998~2002年连续5年调查统计 ,应用该模式后 ,每667m2 可产黄瓜4500~5500kg,因黄瓜早熟 ,市场价格好 ,产值达3000元 ,纯收益2000元 ;同时 ,每667m2还可产晚稻谷550kg。2.社会效益该模式提高了晚稻秧田的综合利用率 ,为晚…  相似文献   

8.
1 前 言松阳县是浙西南山区的粮仓 ,近几年来 ,广大农民不断摸索各种粮经结合的生产模式 ,取得可喜成效 ,其中“马铃薯 +芋艿 -晚稻”这一复种模式 ,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这项技术措施 ,利用季节差 ,比露地栽培提早一个月上市 ,抢占市场空档 ,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马铃薯、芋艿、晚糯稻每 6 6 7m2 总产量 2 2 33 5kg ,总产值 32 74 3元 ,净产值 2 14 3 9元。2 马铃薯 +芋艿技术措施2 1 选用良种马铃薯选用高产早熟、耐湿抗病的东农 30 3、克新 4号等良种。芋艿可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 ,选用相应的品种。松阳县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9.
郑贤陆  邓小华  陈晖  李解元 《作物研究》2003,17(3):144-144,146
分析了南方稻田“双季稻-亚麻”新三熟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效益,总结了双季稻田特别是冬闲稻田免耕直播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5-2007年在湖南溆浦试验示范了“温敏核不育水稻繁殖-双季晚稻-绿肥”复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能明显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介绍了该模式的适宜推广区域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水田种植经济效益,缓和蔬菜“春淡”矛盾,我们针对“肥稻稻”、“麦稻稻”老熟制效益低下的状况,根据义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43天,年日平均温度17.1℃,≥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5451℃,且入春后雨热同步适宜三熟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高山水稻起垄覆膜增温湿润栽培技术,简称地膜水稻,是竹山县干部、群众针对高山水田低温、不能早插,前期迟发,中期草荒,后期秋风,水稻产量较低等问题,根据地膜覆盖旱地增温原理,创造性地将强力超微膜覆盖于水田,经几年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高山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在高山推广,一般可增产稻谷40%以上,甚至达一倍以上。用于低山水田,特别是冷烂酸毒田,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水田盖膜,具有明显的杀草、节水、节肥、省土、省药等优点,效益十分显著,值得在类似地区大力推广。其技术要点为:1选择适宜覆膜田…  相似文献   

13.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使地膜复盖栽培技术在双季稻区耕作制度中发挥作用,我们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水田地膜花生——杂交晚稻(或晚粳)一年两熟制试验示范。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试验示范基本情况 采取简单对比试验和多点示范相结合,以邻田“油(菜)稻稻”、“肥稻稻”两种耕作制度为对照。各点多选用二塝或高塝田,水稻土,质地粘重,肥力中、下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余姚市种植双季稻,采用“早稻抛秧-晚稻抛秧”模式可实现1 200 kg/667 m2的产量目标,且技术基本成熟,该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 吉林省正在进一步压缩控制水田种植面积,以做到“量水种植”,节约农业生产用水,抵御日益严重的旱灾。 今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要压缩到40万hm~2以下。常年缺水、可水可旱、大型灌区末梢及小井种稻的水田要尽量退水改种大豆等旱田作物,主要区域是四平市的二龙湖水库和长春市的石头口门、新立城、双阳水库下游的水田。 鉴于旱灾造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供给情况,吉林省从去年春季备耕期间就开始限制水田面积发展,去年全省水田面积比正常年景已经减少近13.3万hm~2,占水田总面积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的产量、效益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稻田种植结构也发生变化 ,种植制度由以往的“麦 (油 ) -稻 -稻”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渐转变成以“经济作物 -水稻”为主的格局 ,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hm2左右扩大到73.4万hm2以上。为了实现单季晚稻稻田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 ,我们于2003年春季开展优质糯玉米引种试验。参试的品种有 :苏玉糯1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苏玉糯2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丽人都市 (甘肃农科院选育 )。试验设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种植面积60m2。一、产量性状本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们根据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 ,提出了“慈菇 -晚稻”栽培模式 ,并在全镇示范推广。2004年 ,全镇大田种植面积已突破67hm2 ,且实现了订单生产。每hm2一般产慈菇11250kg,稻谷7500kg,扣除薄膜、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1.65万元 ,净收益为75750元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一、慈菇栽培技术1.选好种苗打基础首先是选择早中熟慈菇品种(宝应紫圆或浙江沈荡慈菇) ,并且选择具有该品种特性 ,顶芽完好粗壮的球茎 ,取其顶芽育苗移栽 ,每667m2大田备足顶芽15kg左右。2.提前育苗争早栽1月上旬 ,我市平均气温在6…  相似文献   

19.
程义华 《中国马铃薯》2004,18(3):172-173
浙南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由水田延伸到旱地,2000年以来,全县在海拔600米以下地区的澄照、鹤溪、外舍、渤海、陈村等地累计推广种植“春马铃薯-甘薯 玉米-蔬菜”三熟四收的高效栽培模式88.4hm^2,取得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我们根据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提出了“慈菇-晚稻”栽培模式,并在全镇示范推广。2004年,全镇大田种植面积已突破67hm^2,且实现了订单生产。每hm^2一般产慈菇11250kg,稻谷7500kg,扣除薄膜、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1.65万元,净收益为75750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