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病毒病 由西葫芦黄瓜叶病毒(CMV)和甜瓜花叶病毒(MMV)感染引起,发病的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略有皱缩,病株较健株略矮,重病株叶上发生深绿色疱状病斑,叶片畸形、叶小,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生长缓慢,坐蕾、开花结瓜少或不结瓜,严重影响西葫芦产量。  相似文献   

2.
一、青椒病毒病1.主要症状引起青椒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两种。受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青椒,其主要表现症状是发病初期幼叶叶脉退绿,出现斑驳、花叶。继而病叶增厚,节间缩短,植株矮小,或叶片狭窄畸形、丛生、呈丛簇状。重病果实上呈现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并有疣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青椒,其表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境内10种花卉病毒病的毒原进行了寄主范围、症状反应、蚜虫传播、种子传播,血清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试验表明:美人蕉花叶病、美人蕉黄色斑驳病、美人蕉白色条点花叶病、唐菖蒲条纹花叶病、唐菖蒲环斑病、申红花叶病、早金莲花叶病.大理花明脉花叶病、大理花环斑病和鸡冠花花叶病的毒原依次为美人蕉花叶病毒、美人蕉黄色斑驳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菜豆黄色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理花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另外,在大理花病株中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4.
通过沈阳地区栽培唐菖蒲的病毒病症状类型调速查,以及对病毒毒原的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对流免疫电泳测定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明确沈阳地区种植的唐菖蒲受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浸染。阐明了染病寄主的症状与病毒毒原种类的相关性,在典型症状中,碎色症和斑驳症的植株多为受CMV侵染造成,条斑症和皱叶症主要是由BYMV侵染引起。TMV的含量较低,尚未单独引起寄主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5.
1 症状识别 天鹰椒主要感染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2种.天鹰椒感染烟草花叶病毒后,新叶黄化,出现黄绿或是浓绿相间的花叶症,或是产生褐色坏死斑,或主叶脉、叶柄和茎部出现坏死条斑.严重病株从新叶往下落叶,果实出现黄化和畸形.  相似文献   

6.
一、青椒病毒病 1.主要症状引起青椒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两种。受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青椒,其主要表现症状是发病初期幼叶叶脉退绿,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病是三樱椒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发生普遍,防治困难,严重危害三樱椒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病后辣椒整株受害,可减产30%~80%,严重时甚至绝收。侵染三樱椒的病毒种类多,症状复杂,主要有4种,即黄瓜花叶病毒(由多种蚜虫传播)、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病株汁液接触传播)、马铃薯Y病毒(蚜虫传播)、马铃薯X病毒(叶液接触传播)。在三樱椒田中,以烟草花叶病毒发生最早,以后黄瓜花叶病毒逐渐增多,达到发病高峰,同时出现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8.
<正> 花生病毒病是一种以种子带毒为主的初侵染来源,以蚜虫为主要传毒介体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其病状类型分斑驳型、花叶型、矮化型。病原病毒分别为花生条纹病毒(PSt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斑驳型的症状特点是:病叶呈深绿与绿色相嵌的斑块状,重病株叶组织稍僵硬,但叶形及叶大小不变,植株不矮化。此病发生普遍,但为害相对较轻,一般减产5—10%。花叶型的症状特点是:病叶呈现明显的黄绿相间状的花叶叶片两缘稍向上翅,但大小一般不变,病株轻度矮化。接化型的症状特点是:病株明显矮化,叶面黄绿相间,且绉缩窄小,叶组织僵硬,叶缘呈波状扭曲而上卷,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和须根极少,荚果变小,可产生爆裂果、畸形小果。花叶型和矮  相似文献   

9.
一、青椒病毒病 1.主要症状 引起青椒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两种.受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青椒,其主要表现症状是发病初期幼叶叶脉退绿,出现斑驳、花叶等.继而病叶增厚,节间缩短,植株矮小,或叶片狭窄畸形、丛生、呈丛簇状.  相似文献   

10.
1992~1993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栖霞、牟平、蓬莱、莱阳四县(市)为黄花叶病害和轻斑驳病害流行区,黄花叶病害发病率为24.3~76.5%,平均50%以上,轻斑驳病害发病率接近100%。普通花叶病在四县(市)零星发生。血清鉴定:黄花叶病害、轻斑驳病害和普通花叶病害分别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矮化病毒Mi株系(PSVMi)引起。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世界胡椒贸易、中国胡椒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我国胡椒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辣椒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疮痂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烟青虫、白蜘蛛等,应根据其发生规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EM菌剂在辣椒栽培中具有增加肥效的作用,同时对辣椒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施用EM菌剂,辣椒单果重、果长度、果径及产量上均有显著影响。对Fusarium属的尖镰孢菌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治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综合施用EM菌剂后期辣椒枯萎病发病率15.97%,空白对照组22.22%,敌克松对照组18.06%。EM菌剂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有利于辣椒根系的生长,对于提高后期辣椒抗病能力与产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胡椒的预处理方式来解决固态发酵脱皮时间短与固态发酵脱皮白胡椒色泽差之间的矛盾。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沸水热烫处理得到的胡椒脱皮率虽能达到100%,但色泽不理想;而在室温条件下,经不同水处理后脱皮得到的白胡椒的色泽明显比沸水热烫的好,但脱皮率未能达到100%;用热水浸泡预处理后的实验组不仅胡椒脱皮率能达到100%,而且色泽也较为理想,已达到市售的水平。所以,选择胡椒脱皮的最优预处理方式为50℃热水浸泡20min。  相似文献   

15.
地方特产小米辣良种选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地方特产小米辣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劣果率高,影响种植户收入和加工产品质量,进行了地方农业特产小米辣良种选育试验.选育出CF2(小果型)和CF6(中果型)2个品种,与当地常规品种比较,增产率分别为35.79%~89.63%和23.01%~43.34%,且产品加工后外观及品质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尖椒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按照农业部领导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海南到北京的尖椒价格形成过程进行专项调查,对每个环节的价格传导过程、发生费用和上涨幅度等进行了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的跟踪调查。通过调研对目前尖椒在各个环节中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发现:尖椒价格上涨是多环节成本费用共同推动的;生产过程的成本涨幅最大;在尖椒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农民投入成本最多而获利最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辣椒秸秆自身还田制作基质进行辣椒育苗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确定最佳辣椒育苗基质配方,从而提供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并解决辣椒育苗成本较高的问题.[方法]以福建王中王为供试材料,选用辣椒秸秆、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复合育苗基质,研究9种不同基质配比对辣椒发芽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辣椒秸秆复配基质对辣椒幼苗出苗率、株高、叶长、叶宽和茎粗等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辣椒秸秆、蛭石、珍珠岩和椰糠比例为2:2:1:3时可显著促进辣椒幼苗出苗率、生长,可以作为福建王中王辣椒最佳育苗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8.
辣椒是我国华南地区南菜北运最重要的种类。30 多年来,华南地区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育种公司共同努力,选育了许多具有华南特色的优异品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述了华南地区辣椒新品种选育及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1)辣椒新品种选育方面,华南地区已选育出青皮椒、黄皮椒、指天椒、线椒等各类型品种,其中粤椒一号、辣优 4 号、茂椒 4 号、东方神剑、汇丰二号等在当时辣椒种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辣椒抗青枯病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 B、D 基因导入辣椒,获得抗菌肽 B、D 基因转化辣椒抗青枯病工程株系,并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进行田间试验。(3)辣椒耐高温、湿涝机理研究方面,通过高温高湿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转录本衍生片段、DNA 甲基化、表达谱和 miRNA 等多组学数据,揭示了辣椒耐高温高湿机制,阐明了辣椒杂交种基因均呈非加性的表达模式。(4)辣椒疫病特异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方面,利用辣椒抗疫病材料 CM334 和感病材料 10399 为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并对辣椒根腐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广东辣椒疫霉菌优势生理小种 Race 3 侵染下,辣椒根腐疫病抗性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将抗性基因 PhR10 定位在约 2.6 Mb 范围内。(5)辣椒雄性不育研究方面,利用回交或逆向回交系统选育技术,选育出辣椒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辣椒三系配套并应用,同时对辣椒雄性不育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及消费习惯,提出对未来华南地区辣椒育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麦椒套种对辣椒主要病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续7a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辣椒间作套种的椒田辣椒苗期蚜虫、小叶病发生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盲蝽、蟠蟀发生为害显著减轻,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69.5%,幼虫量减少37.2%,为害轻于单作辣椒。小地老虎、粘虫、斑须蝽、四代棉铃虫发生数量增大,为害重于单作辣椒田;辣椒炭疽病,日灼病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加重。主要生态因素是春套椒田小气候的改变,麦行的自然屏障及天敌增多 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甜(辣)椒周年生产过程中,应合理地安排栽培茬口、科学管理;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采取综合防控技术的解决方案,实现河北省保护地无公害甜(辣)椒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实现减灾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