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细胞数是反映牛奶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也作为对奶牛乳房炎进行诊断的一个国际性指标。随着国内乳业的不断发展,牛奶体细胞数检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牛奶体细胞数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对国内外牛奶体细胞数快速检测方法中的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崔传金  张磊  张学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74-2975,3087
奶牛乳腺炎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其中检测精度较高、实际应用较多的是直接或间接检测牛奶中体细胞含量的方法。介绍了检测奶牛乳腺炎的常用方法,并对基于体细胞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展望了基于体细胞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玉霞 《油气储运》2011,(27):20-21
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等组成。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牛奶中所含的体细胞量,它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毫升。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如果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毫升,就导致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评价牛奶质量的指标很多,如牛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细菌数、体细胞数、牛奶电导率、酒精阳性等,可以影响牛奶质量的主要指标归纳为牛奶中的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而细菌数和体细胞数跟奶品的保鲜和食品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牛奶中的细菌可来源于乳腺本身,如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同时这类奶牛生产的牛奶的体细胞数也会相应升高。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进入奶厅挤奶的奶牛至少应为乳腺健康牛,而健康牛生产的牛奶理应不含有细菌,但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即使是优质牛奶的细菌数也应控制在10000 CFU/mL以内。那么这些细菌又是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9):80-84
优质的生鲜乳是奶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生鲜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是衡量优质乳的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既关系到质量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又决定着牛奶的经济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其中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与组成是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菌落总数是环境卫生指标,体细胞数是奶牛健康状况指标。近年来,国内外牛奶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笔者通过对生鲜乳的检测技术的文献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对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以及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未来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优质乳的生产,乳脂肪与乳蛋白的含量是影响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其含量高低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安全,而且影响奶业的核心竞争力。生鲜乳中乳蛋白率、菌落总数、乳脂率、和体细胞数是衡量优质乳的4个主要指标,决定着牛奶的经济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来提高和改善牛奶质量,增加其营养价值,尤其是提高牛奶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优化牛奶组分以及减少牛奶中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是国际牛奶产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提高优质乳营养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方面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试验采取对比的方法,测定了奶牛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乳汁质量及牛奶体细胞数.结果表明: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组奶牛的乳脂率及乳干物质率较灌服丙二醇组均有提升,差异显著;而乳糖率、乳蛋白质率以及牛奶体细胞数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禽种业》2011,7(9):155-155
对于炙热的乳业标准争论.国内一家奶业企业董事长直言国家标准牛奶卫生指标过低,建议增加牛奶体细胞检测。业内人士预计.如执行每毫升60万的体细胞检测标准,预计国内80%的牛奶不合格。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试验采取对比的方法,测定了奶牛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乳汁质量及牛奶体细胞数。结果表明: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组奶牛的乳脂率及乳干物质率较灌服丙二醇组均有提升,差异显著;而乳糖率、乳蛋白质率以及牛奶体细胞数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牛奶中体细胞的来源及其危害,总结了生产低体细胞优质牛奶的综合技术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奶水牛乳汁体细胞计数(SCC)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乳汁质量监控和奶水牛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宁某牛场奶水牛139头,同步采集乳样与血样,乳汁SCC采用FOSS体细胞仪测定,血浆和乳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C)采用FRAP法(血浆铁还原力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法(硫酸巴比妥法)测定.[结果]被检的139头奶水牛中,乳汁SCC≥50.00万/mL(隐性乳房炎诊断标准)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12.23%,乳汁SCC<50.00万/mL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87.77%;奶水牛血浆和乳清的TAC分别为2.44±1.04和3.78±1.68 U/mL,MDA含量分别为2.07±0.48和1.55±0.52 nmol/mL,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乳清TAC随乳汁SCC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0.168,P<0.05);血浆MDA与乳清MDA间呈显著正相关(r=0.189,P<0.05),而血浆MDA与血浆TAC(r=0.391)、乳清MDA与血浆TAC(r=0.315)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清TAC可作为检测奶水牛乳房健康及其乳汁质量的备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罗昭军  韦良云  李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89-1493
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涡旋提取牛奶中残留的甲砜霉素,正己烷脱脂,C18固相萃取净化,最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分析。通过优化实验色谱条件,明显减少了基质的干扰,实现了甲砜霉素的定量分析;而通过空白基质添加标准曲线,则有效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其加标水平为10~100μg/kg之间时,加标回收率在69.22%~101.37%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可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灵敏、准确的检测牛奶中甲砜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辅助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对牛奶样品中痕量双酚A(BPA)进行提取和富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BP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中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如萃取剂的种类、用量以及超声时间等进行了考察,在优化萃取条件下,BPA的检出限为0.09μg/L,富集倍数为85,线性范围为0.1~500μg/L,本方法适用于牛奶中痕量BPA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1.3%~91.5%,相对标准偏差为2.5%~4.2%(n=5)。  相似文献   

14.
SPE-UPLC-MS法同时检测乳制品中11种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优化固相萃取(SPE)条件,采用SPE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检测乳制品中11种常用三嗪类除草剂,即西码津、莠去津、西草净、阿特拉津、仲丁通、扑灭通、莠灭净、扑灭津、特丁津、扑草净、特丁净的残留量.分析方法为:经过Varian Plexa SPE柱处理的乳制品,用Waters BEH C...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精确的乳过氧化物酶(LP)检测方法。【方法】以ABTS为底物,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检测LP含量的ABTS法,并以优化后的体系检验ABTS法的精确度。【结果】以ABTS法检测LP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吸收波长416 nm,作用时间100 s,pH 5.5,ABTS浓度2 mmol/L,H2O2浓度5 mmol/L,工作温度25℃(室温)。经检验,该法的批内变异系数为2.39%,批间变异系数为3.42%,相关系数(R2)为0.9953,准确误差均未超过5.00%。【结论】以ABTS法检测LP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且操作步骤比较简便、快速,实现了对LP的简便、快速、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精确的乳过氧化物酶(LP)检测方法。【方法】以ABTS为底物,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检测LP含量的ABTS法,并以优化后的体系检验ABTS法的精确度。【结果】以ABTS法检测LP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吸收波长416nm,作用时间100s,pH5.5,ABTS浓度2mmol/L,H2O2浓度5mmol/L,工作温度25℃(室温)。经检验,该法的批内变异系数为2.39%,批间变异系数为3.42%,相关系数(R2)为0.9953,准确误差均未超过5.00%。【结论】以ABTS法检测LP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且操作步骤比较简便、快速,实现了对LP的简便、快速、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7.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牛肠道病毒(BEV)全基因组序列,针对其3D基因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扩增,经条件优化,建立了BE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从分离的牛肠道病毒中扩增出了732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且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其检出敏感度达10-1TCID50。应用该方法对山东地区84份临床疑似发病牛样品进行检测,21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生物膜干涉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乳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通过疏水作用力在APS光线生物传感器探头末端固定环丙沙星-BSA偶联物,结合纳米金-喹诺酮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偶联物,建立了检测牛乳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比免疫层析法至少高出1倍。该检测方法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浓度1000ng/ml的黄曲霉毒素M1、青霉素G、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氯霉素、三聚氰胺无交叉反应。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不同基质牛乳检测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分别采用免疫层析试纸条和建立的金标记BLI检测方法检测43份牛乳(原奶)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二者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牛乳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牛乳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9.
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为有效指导并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协方差分析模型,利用SAS 9.2软件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月及两两间互作效应等非遗传因素对262头新疆褐牛SCC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并阐述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Excel 2 013对新疆褐牛1 510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划分方法,绘制了不同牛场SCC变化趋势及其与产奶性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场和胎次对新疆褐牛SCC及产奶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月效应对产奶量和乳中SCC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场、胎次、泌乳月两两间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SCC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场和胎次互作效应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和泌乳月互作对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月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各产奶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新疆褐牛乳中SCC增加,乳中干物质含量增加,而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下降;绘制泌乳期SCC差值与产奶量和乳糖率变化曲线发现,随着SCC差值升高,产奶量及乳糖率均降低,表明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变化并及时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通过比较新疆褐牛两个牛场的产奶量、乳成分以及SCC控制情况,发现二号牛场各性状均优于一号牛场,其产奶量较高、SCC较低,且不同胎次水平的乳脂率、乳糖率及乳中干物质均较高,体现较好的生产管理水平。【结论】针对新疆褐牛非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为有效提高和改善该乳肉兼用牛品种的产奶性能和奶品质,应着力改善牛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卫生及规范挤奶设备等;一号牛场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和DHI监测记录,通过控制新疆褐牛SCC来降低和避免泌乳牛的乳房炎隐患。  相似文献   

20.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氯霉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煊  李小桥  李玉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75-176,179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奶中的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用正已烷除脂,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纯化后,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乙腈-0.5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负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SRM),用内标法定量检测。该方法提高了检测灵敏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能够适应大规模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