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瓤色小型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黄瓤色、粉红瓤色和大红瓤色的不同瓤色西瓜品种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不同瓤色西瓜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23种醛类、15种醇类、9种烯类、10种酮类、6种酯类,这5类物质占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82.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7.42%~91.43%,为西瓜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2)两个黄瓤色西瓜品种的酯类物质和稀类物质明显高于两个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而酮类物质明显低于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3)3种不同瓤色西瓜品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西瓜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及西瓜品质育种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析4种不同瓤色(红瓤、粉瓤、黄瓤、白瓤)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并检测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GGPS、PSY、PDS、ZDS、CRTISO、LCYB、CHYB、ZEP、NCED1、NCED2、NCED3)的表达情况,以期从基因表达水平上阐明西瓜瓤色形成的分子机理,为改变其类胡萝卜素成分或提高特殊类胡萝卜素含量,实现西瓜的分子育种,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与经济价值奠定基础。以红瓤西瓜品种‘CN66’、粉瓤西瓜品种‘CN62’、黄瓤西瓜品种‘ZXG381’和白瓤西瓜品种‘ZXG507’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6、12、18、24、30、36 d摘取长势及坐瓜节位相近的果实,取果实中心部位果肉,匀浆后放入液氮速冻,于-80°C保存备用。采用HPLC法分析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类胡萝卜素合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红瓤和粉瓤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其中番茄红素均在授粉后12 d出现,并为此后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作出主要贡献。成熟果实中主要含番茄红素,以及少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ζ-类胡萝卜素、β-类胡萝卜素、紫黄质和叶黄素。红瓤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粉瓤,但在授粉后36 d时下降。黄瓤西瓜中含紫黄质和叶黄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未检测到番茄红素。白瓤西瓜各发育时期均能检测到痕量的紫黄质和叶黄素。红瓤西瓜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GGPS、PSY、PDS、ZDS、CRTISO)在授粉后1830 d表达量显著增高,检测发现同时期果实中积累大量的番茄红素;而授粉后36 d时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降低,NCED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高,此时期番茄红素的含量降低。粉瓤西瓜大部分合成酶基因在授粉后12 d的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并且表达量普遍低于红瓤,而NCEDs基因表达量高于红瓤,这可能导致粉瓤中番茄红素含量低于红瓤。黄瓤西瓜中检测发现CHYB和ZEP基因的表达量与叶黄素和紫黄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白瓤西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尤其GGPS)明显低于其他3个瓤色,而NCEDs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这或许是白瓤中只含痕量类胡萝卜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西瓜果实中瓜氨酸含量,以期对西瓜种质资源总体瓜氨酸含量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选育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5份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成熟果实中瓜氨酸含量(以鲜质量计),通过聚类分析将195份西瓜资源分为不同的类群,进行资源分类与筛选。【结果】195份西瓜种质资源的瓜氨酸质量分数为0.49~2.55 g·kg~(-1),平均值为1.45 g·kg~(-1),变异系数为0.30。呈近似正态分布,大多数品种瓜氨酸质量分数集中分布在0.84~2.10 g·kg~(-1)。聚类分析表明,195份西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极低型(Ⅰ)、低型(Ⅱ)、高型(Ⅲ)、极高型(Ⅳ)]。白瓤西瓜主要集中在含量较低的Ⅰ类群;黄瓤、粉瓤、红瓤西瓜主要分布在瓜氨酸含量较高的Ⅲ类群中。黄瓤、粉瓤、红瓤3种瓤色西瓜瓜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白瓤西瓜品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主要集中在瓜氨酸含量较高的Ⅲ类群中;黏籽西瓜主要分布在Ⅰ和Ⅱ类群中;而野生西瓜和籽瓜则主要分布在含量极低的Ⅰ类群中。地方品种、选育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瓜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野生西瓜、黏籽西瓜和籽瓜。【结论】西瓜瓜氨酸含量与西瓜瓤色及类型有关,不同瓤色和类型西瓜的瓜氨酸含量差异可能是由于人们对西瓜的选择、驯化造成的。本试验筛选出了23份高瓜氨酸含量西瓜种质资源(包括14份选育品种、4份地方品种以及5份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可作为选育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9组纯合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变的同源四倍体小型西瓜为材料,测定、比较分析了维生素C(VC)、中心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对应的二倍体小型西瓜相比,同源四倍体小型西瓜VC、TSS含量都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VC含量增幅最高的为PI7,增幅达45.68%;TSS含量增幅最高的为PI4,增幅为8.22%。西瓜的VC含量与其瓤色有关,二倍体中VC含量为黄瓤大红瓤粉红瓤红瓤,四倍体中VC含量为黄瓤大红瓤=粉红瓤红瓤,而TSS含量与瓤色之间总体上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西瓜瓤色的数字图像被大量保存使用,为了实现西瓜瓤色的数字化分类,笔者以粉红、桃红、橘红、大红瓤色西瓜材料的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西瓜瓤色的数码图像,以粉红、桃红、红、橘红、大红瓤色西瓜材料的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西瓜瓤色的数码图像在RGB模式下的数值,转换为HSB模式后,通过比较L×S值进而比较西瓜瓤色。结果表明,西瓜瓤色在室外阴、日光灯和阳光3种光照条件下拍摄的数字图像差别较小,在闪光灯、室内、暗室的光照条件下拍摄的数字图像颜色变化较明显。粉红、桃红、红、橘红、大红瓤色的L×S值变化区间分别为22.6~55.0、46.7~65.9、62.3~75.2、68.8~78.4、74.4~81.7,初步实现了西瓜瓤色的数字化分类。  相似文献   

6.
不同西瓜类型果实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33个西瓜材料进行茄红素含量的测定,材料涉及不同的瓤色和倍性。结果表明:在白瓤、橙黄瓤、金黄瓤、粉红瓤、红瓤和深红瓤的西瓜材料之间,白瓤西瓜茄红素含量最低,深红瓤西瓜含量最高,茄红素的含量与瓤色大致成正相关。其中深红瓤二倍体西瓜材料中S292、VS8-44的茄红素含量比较高,分别为6.372 mg/100g鲜重和6.350 mg/100g鲜重,三倍体材料中最高的是VS6-19,茄红素含量为6.684 mg/100g鲜重。同瓤色的不同材料之间茄红素的含量与倍性无关,与材料的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有机溶剂提取小型西瓜果实中的番茄红素,通过分光光度法在503 nm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系)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瓤和粉红瓤小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合成,授粉后第18~24 d是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橙、黄瓤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不明显;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因品种、瓤色差异显著,红瓤品种>粉红瓤品种>橙瓤品种>黄瓤品种,所测红瓤小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为56.6~75.2μg/g.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8):211-212
<正>目的与意义:果实瓤色变化是西瓜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西瓜果肉细胞中的有色体不断发育并积累各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导致了西瓜果实瓤色的出现。前人的研究着重于分析在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各种重要酶类的变化对瓤色的影响,而对于作为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载体的有色体的发育过程的解析不足。我们着重分析了不同瓤色西瓜中  相似文献   

9.
不同瓤色西瓜果实中Vc含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程志强 《辣椒杂志》2010,8(3):34-36,43
西瓜富含维生素C,但不同瓤色西瓜果实中Vc含量的差异没有报道。以37个二倍体西瓜品种、19个三倍体西瓜品种及25个四倍体西瓜品种为材料,采用碘量法测定了西瓜成熟果实中V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瓤色材料的Vc含量差异显著,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黄瓤品种Vc平均含量分别是红瓤品种的1.88倍、1.86倍、1.32倍。选种或食用时选用黄瓤品种能获得较多的Vc。  相似文献   

10.
以红、黄、白3种瓤色的西瓜品种为试材,研究测定了不同瓤色西瓜品种中功能性成份的含量.结果表明:西瓜瓜瓤番茄红素含量在0.273~4.026 mg/100g FW;瓜氨酸含量在0.479~1.360 g/kg FW;维生素C的含量在1.141~4.720 mg/100g FW;红瓤和黄瓤西瓜蔗糖含量在5.342~6.937 g/kg FW,果糖在45.526~63.747 g/kg FW,葡萄糖的含量在13.761~32.380 g/kg FW.西瓜果肉中果糖最多,葡萄糖次之,蔗糖最少.蔗糖和果糖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瓤色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瓤色、番茄红素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瓜氨酸含量与瓤色、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