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多方衔接项目,精心规划实施,把梯田建设、生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抓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为契机,相继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底,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2 hm~2以上,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8.1%,林草覆盖率达到30.7%,水保防护体系综合蓄水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0%和42%,对全县及其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批复立项的第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韩家湾小流域是耤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之一。1998—2004年,按照"沟坡兼治、对位配置、依靠科技、深度开发、全面实现耕地梯田化、荒山荒坡林草化、径流拦蓄利用化、田间道路网络化、地埂利用生态化、农田种植高效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的治理思路,对韩家湾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监理认证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93.42hm2,治理程度达90.15%,林草覆盖率达到44.50%,减沙效益为91.80%,保水效益为46.9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11元。介绍了该流域的治理成效及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现场核查手段,对2019年上杭县东里片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实施前后的林草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水土保持措施保存情况和水土流失消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年与实施前对比,水土流失率下降了0.49%,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56%,封禁、水保林、沟(河)道整治、生态护岸、清淤清障等措施保存情况良好,总体治理成效可观。本文旨在为后续上杭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同类工程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市苇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451.27 hm2,占流域面积的41.93%,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坡面治理和沟壑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坡面采取修筑坡式梯田,保土耕作(改垄)措施,封禁治理,果树台田等措施,沟壑治理采取修筑沟头埂,跌水,谷坊,削坡造林等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麻家沟小流域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 266.44 hm2,水土流失面积1 142.93 hm2,占90.2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200 t/km2。该流域综合治理属2015-2019年规划实施的水土流失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规划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km2,其中新修梯田16.74 hm2,栽植乔木林74.18 hm2,封禁治理409.08 hm2,新修小型引水提灌工程1处。据测算,规划措施实施后,治理度可达到70.7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2.94%,每年可减少泥沙1.16万t,增加蓄水10.09万m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临汾市尧都区石层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属重点工程,2016年4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5月17日完工。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共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 km~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2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20.09 hm~2,封禁治理377.91 hm~2,整修简易道路1.52 km。通过该项目实施,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1.91万t,拦蓄地表径流8.35万m3,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了84.53%,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4.85%,使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水保立县"大搞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把梯田、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坝系和"四荒"造林种草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 km2,治理程度达72%,林草覆盖度达到43%。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通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000~5 000 t/(km2.a)。近年来,大通县先后开展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24条,完成治理面积718.69 km2,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6.3%。截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64 360 hm2,草地面积达到41 830 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4.4%,梯田面积达到22 978 hm2。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人均产粮482 kg,人均纯收入2 510元。介绍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万km~2,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髙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和8个小流域(项目区)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开展调研,共抽核325个坡面图斑和32条侵蚀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全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的治沟措施保存情况明显优于坡面措施,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5.00%和56.51%。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存在明显的类别和空间分异,侵蚀沟治理措施普遍保存完好,生态节地型措施保存率较高,个别措施在部分地区需提质增效和加强管护。[结论]今后应加强东北黑土区梯田、地埂植物带等传统措施的优化和管护,研发适应现代农业的生态节地型水土保持新措施,并探索建设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中试基地;定期开展重点工程成效评估,提出分区分类措施推荐名录,打造不同类型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13.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商洛市土石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土石山区在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有效结合,经对商洛市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封山治沟—大封禁小治理、封治结合—封山育林与治理坡沟相结合、沟坡兼治—治理坡面和整治沟道并重3种成功模式,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忌治表不治里、忌治沟不治坡、忌搞形象工程等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天水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央预算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总投资26 613.8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28.01 km2,兴修水平梯田101 233.33 hm2。在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重  相似文献   

15.
凌源市安杖子小流域以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目标,实施以沟坡兼治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工程兼具景观性、观赏性,同时结合相关部门面源污染防治、污水处理等项目,达到预期治理指标,为同类型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的总体思路,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2002~2006年项目实施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18.8hm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至此,项目区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4.09%,林草覆盖率达到39.58%,减沙效率为47.1%,保水效率为21.6%,水资源利用率由22.92%提高到4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27元。介绍了该项目治理成效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对辽宁省建昌县贺杖子乡大庙沟、黑山科乡黑山科、雷家店莲花池、牤牛营子乡窑匠沟、素珠营子乡素珠营子、药王庙镇康家沟等6条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监测人员于2018年4月初—2018年11月初多次进入现场,采取无人机航拍、现场调查取样、量测、拍照等监测手段,对项目区6条小流域中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完成情况,工程完好率、保土减沙、植物成活率、土壤侵蚀等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到,项目区内规划的6条小流域均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项目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6%以上,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1.24,拦渣率达98%以上,工程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改梯工程建设应包含梯田工程、水源及灌溉工程、防洪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网工程、地力建设等内容。依据河北省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科学总结了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并对典型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模式及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各典型地区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明显,保土效益达到5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45%以上,对水土流失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