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振东 《河北农业》2023,(10):39-41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深农民对政府信任,有效落实国家政策的桥梁。本文通过论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剖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诸多角度探究乡村振兴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以此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开展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提高农民素质夯实基础、为改善农村环境铺平道路、为推进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同时,新时期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必须要着力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之“矢”,射乡村振兴之“的”,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本文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制约因素并给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留守农民的思想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他们出现内心焦虑、心理失衡、主体意识缺失等问题。加强留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的重要保证,是维护乡村社会安定和谐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在新生活方式教育基础上,促进留守农民对新型社交关系的认同;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础上,培养留守农民的大局意识;在新的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增强留守农民主体地位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呈现出弱化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身份名与实的分离,主体意识外在感观与内在感受的不统一,主体自治、法治、德治能力欠缺。乡村治理农民主体性弱化危机的化解,需要回归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从统一主体身份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主体意识外在感观与内在感受、主体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三个方面重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结构,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和善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只有充分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权益,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文章阐述了保护农民权益的意义,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权益新需求的基础上,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逐步撼动着民族国家的根基,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的国家认同理念,进而导致他们政治认同上的弱化性、文化认同上的兼容性、身份认同上的多重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价值共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以历史文化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以公民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农村发展以城镇化、非农化为主导。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传统文化消退、人才流失、产业凋敝等现实问题日趋显现,实施"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势在必行。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乡村建设理应突出农民需求导向。遵循"反规划"的乡建规划理念,推行以农民需求为前提的规划设计;挖掘居村农民的农耕智慧,振兴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创新以农民生活为导向的乡村文化,增进农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倡导农民主体的多元参与,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三重维度的视角分析,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然而,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不少难题,如农民文化价值观日益滑坡、乡村传统文化江河日下等。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培育以乡村文化建设者为首的“文化能人”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冯裕国 《河南农业》2023,(12):46-47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但是农村发展的机遇,还是挑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是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审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探索农民“能接受”“愿接受”“想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为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同时,农民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是农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情况下,本文对乡村建设的目标与特点、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促进乡村建设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投身于乡村建设行动之中.因此,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着力把握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追求更加强烈,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需求随之增强,作为乡村记忆符号的祠堂文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祠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社会性、传承性、稳定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发挥着保证、凝聚、育人和激励等功能。将祠堂文化与乡村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通过推进美好乡风和乡村振兴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更离不开农民这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 展中最活跃因素的积极参与.安徽作为中部省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民生方面存在机遇与挑战. 农民文化观念的转变,文化参与积极性的增强,直接影响其对文化内容、形式、业态等要求的提高. 因此,需创新文化服务、文化业态,促进文化转化以彰显农民主体性,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提供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的作用在于为农民提供文化知识与农业信息服务,通过知识转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信息素质,以此达到文化振兴助力产业振兴的目的,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贡献。[方法]笔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特点和关注要点,提出了实现对策。[结论]加强政府职能,增强图书馆与农民的知识接受动力与能力,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对政治文化有无可置疑的影响。在国家与社会高度同构的状态下,政治文化呈现出依附与服从、权力崇拜、平均主义等特征。在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后,一些民主政治的文化因素如个体自主意识,平等、公正意识,权力淡化意识等逐渐孕育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必要性: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新农村政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会遇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系列困境,厘清现实困境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李柯凝 《河南农业》2023,(30):43-44
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通过“村晚”这一农民自导自演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激活了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茶店镇翟二井村“村晚”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文化活动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共荣关系,搞好文化活动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治”既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体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与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下,应准确把握乡村发展方向,切实推进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使红色文化更好地助力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在具体实践中,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仍存在乡村建设主体的流失、社会生态的快速变迁、乡村文化的认同模糊等问题。因此,只有在多层面引进与培育专业人才、多维度理顺与完善体制机制、多方位树立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优化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而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实现这一战略发展的主体。文章在分析当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制度执行、培育对象、培育资源、运行机制等方面阐述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研究在新时代环境下振兴乡村文化的意义与路径。【方法】通过而分析新时期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认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不仅是农村文化本身的要求,也代表着数亿农民向往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渠道。【结果】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现存的问题主要有投入资金不足、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保护不到位、人才队伍不健全、未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等。【结论】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路径时需要通过加强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保护并传承乡村本土民俗文化、重视乡村文化事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