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摘要:毛滴虫病是危害后备鸽的重蚤疾病之一,同时给养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某鸽场的后备鸽毛滴虫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后备鸽毛滴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本公司后备鸽的饲养经验,总结了一套对后备鸽毛滴虫病的速诊殳防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莉 《中国畜禽种业》2009,5(12):113-114
鸽毛滴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多鞭毛目、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引起的一种禽鸟共患常见、多发、危害极大的原虫病。临床上常发生于鸽上消化道,尤其以口腔及咽、喉部粘膜出现脐状易脱落黄色沉着物和溃疡灶坏死和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为主要特征。该病又叫鸽口腔溃疡病。2009年6月份讷河市某礼仪公司鸽场和与其相邻的养鸽户相继发生本病,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鸽毛滴虫病是由禽毛滴虫引起的世界性分布的鸽原虫病,又称鸽口腔溃疡,亦称“鸽癀”,多发生于口腔,严重者发生于食道和嗉囊。由于在其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大量繁殖,从而表现为上消化道自上而下内表面有淡黄色伪膜。本病具有易发性,对养鸽业的危害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鸽毛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养鸽业的迅速发展 ,鸽的疫病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鸽的副粘病毒感染、鸽副伤寒、鸽霍乱以及鸽的大肠杆菌病均为鸽的主要疫病。这些病多发生于青年鸽和成年种鸽 ,可以通过疫苗注射或抗生素投哺而得到控制 [1 ]。近年来 ,鸽的毛滴虫病危害也变得尤为突出 ,它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原虫病 ,其主要特征是在咽喉部粘膜处呈现明显的钮扣状黄色沉着物或溃疡面 [2 ] ,并伴有腹泻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它可感染各种日龄的肉鸽 ,尤其对三月龄以下的童鸽及乳鸽的危害更大。因此对鸽毛滴虫病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本试验拟通过对确诊患有毛滴虫病的…  相似文献   

5.
<正>家禽毛滴虫病是由鞭毛虫纲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病引起的寄生虫病。家禽毛滴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上消化道毛滴虫和下消化道毛滴虫。上消化道毛滴虫病主要发生于鸽,火鸡和鸡比较少见;下消化道毛滴虫主要发生于乌鸡和鸡。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潜伏期一般为4~14天。病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饲养管理不当、应激  相似文献   

6.
鸽子的毛滴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鸽原虫病。常发生于鸽上消化道,尤其是咽、喉部,导致口腔溃疡。本病发病率较高,对鸽的危害性极大,是鸽的常见病。1病原病原是鞭毛虫纲、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是原生动物的单细胞鞭毛虫。虫体呈梨形或长圆形,前端有4根前鞭毛,虫体外披一片沿虫体边缘向后伸延的波动膜和一根伸出虫体末端的轴刺。虫体凭借上述器官在体液中作螺旋式运动,以分裂方式增殖,约4小时便可增殖一世代。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某户从外地购入的肉鸽,饲养1个月后发生以口咽部溃疡为主要特征的鸽病,经诊断确诊为咽型毛滴虫病.  相似文献   

8.
<正>家禽毛滴虫病是由鞭毛虫纲、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病引起的寄生虫病。目前家禽毛滴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上消化道毛滴虫和下消化道毛滴虫。上消化道毛滴虫病主要发生于鸽,鸡和火鸡比较少见;下消化道毛滴虫主要发生于乌鸡和鸡。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14天。病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因素、维生素A和B饲喂不足,都可以促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西安某赛鸽公棚发病鸽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诊为鸽毛滴虫病。对病例进行了病因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病例可为赛鸽养殖防治鸽毛滴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鸽新城疫病毒(PNDV)和鸽痘病毒(PPV)的血凝特性,同时为2种病毒的血凝试验(HA试验)提出技术参数,分别采用鸡和鸽红血细胞(RBC),在不同反应介质和条件下进行病毒血凝试验。结果表明:①PNDV既能凝集鸡RBC,又能凝集鸽RBC,而PPV只凝集鸡RBC;②PNDV对0.5%鸡RBC血凝价比对1%鸡RBC血凝价高1~2个稀释度,而PPV对0.5%鸡RBC血凝价比对1%鸡RBC血凝价高5个稀释度;③PNDV和PPV对鸡RBC的HA凝集强度呈线性变化,而PNDV对鸽RBC的HA凝集强度呈非线性变化;④进行PNDV和PPV的HA试验的理想技术参数为:用0.5%鸡RBC,以0.89%生理盐水或pH 7.4 PBS为反应介质,PNDV于37℃作用30 m in时转至室温观察,重复观察应于35 m in内结束,而PPV应于37℃作用30 m in观察,观察后迅速放回37℃,重复观察应于10 m in内结束。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广东省佛山市的鸽蛔虫(Ascaridia columbae)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BD1和BD2扩增鸽蛔虫基因组DNA的ITS rDNA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045bp的ITS rDNA序列。获得的鸽蛔虫的ITS rDNA序列(AC001、AC002)的5.8S rDNA与GenBank收录的鸡蛔虫5.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8)相似性分别为95.5%和94.3%,而与澳大利亚鸽蛔虫5.8 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9)相似性分别为96.8%和95.5%。将获得的序列与蛔目不同科的代表性蛔虫的5.8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鸽蛔虫与鸡蛔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也表明ITS rDNA是蛔虫分子鉴定的有效遗传标记,这对蛔虫分子分类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病毒在其体内大量积累。介绍了侵染百合的常见病毒种类,并详细叙述了通过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化学处理、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法等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水稻香味的特点和类型、香味的化学成分、遗传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水稻香味的环境因素,并针对水稻香味研究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Passage of proteins across membranes during export from their site of synthesis to their final destination is mediated by leader peptides that paradoxically exhibit a unity of function in spite of a diversity of sequence. These leader peptides act in at least two stages of the export process: at entry into the pathway and subsequently during translocation across the membrane. How selectivity is imposed on the system in the absence of a consensus among the sequences of leader peptides is the main issue discussed here.  相似文献   

15.
新疆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下旬,我们对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出2个科11个属的17种蜱,其中有3属未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机油乳剂防治柑桔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油乳剂对柑桔螨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木虱、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而对天敌则较安全。旧式的、宽馏程范围的机油乳剂若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随着本文的不断改进,机油乳剂的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更好而对植物更为安全,在柑桔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澳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油乳剂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图书馆看21世纪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向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功能、管理对象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