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杉木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31-132
针对杉木林多代经营中存在生产力下降的弊端,从混交造林角度探索提高杉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纯林3种林分生长状况和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后生长最快,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蓄积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有利于提高杉木生产力;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与杉木密度过大,种间关系不协调,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清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44-145,212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带状混交及马尾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对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大于纯林,火力楠对马尾松生长起着辅佐作用.采用马尾松与火力楠带状混交,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带状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混交,马尾松保存率和生长量不如带状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3.
黄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69-170,175
对马尾松、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混交造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是可行的,按照2500株/hm2、1:1带状混交的规格栽植,2个树种的种间关系协调,空间分布合理,土壤理化性状,林分产质量明显改善。八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39.75%、87.80%、19.87%。同时,混交林中马尾松大于平均胸径的径木所占比例比其纯林提高了30.6%,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但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亟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火力楠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和养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216.41t/hm^2,枝和叶所占比例分别高出纯林3.2%和2.5%;纯林中马尾松的干生物量基本上为金字塔形,枯枝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75%,而混交林中为4.20%。混交林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的土层中,细根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纯林中马尾松的粗根生物量和细根都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的土层中。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营养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N除外)。火力楠叶中的养分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根系中P、K、Ca和Mg的含量则为马尾松大于火力楠。N的含量随着马尾松和火力楠根系直径的增大而减小;P、Ca和Mg在马尾松细根中的含量最小,而纯林中则在粗根中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6.
对闽东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及混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是成功的。其适宜的混交比例为火力楠与杉木2∶8,采用行间式混交,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情况,在树龄8~10年时,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沿海山地不同树种搭配的混交林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树种搭配由于种间关系及树种适应性差异,混交林的经营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火力楠、福建柏和木荷3个树种为主林木而以马尾松和台湾相思为伴生树种是该区营造混交林较为适宜的树种。综合树种适应性和不同培育目标,福建柏、火力楠、木荷(主林木)+马尾松(伴生树种)混交组合可用以培育用材林,而福建柏、火力楠、木荷(主林木)+台湾相思(伴生树种)宜用于营造薪炭林或水土保持林,而锥栗和杨梅只可用于营造薪炭林或水土保持林的短期混交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马尾松与檫木进行不同方式混交,测定马尾松、檫木的生长量,探讨最佳混交方式,为马尾松混交林营建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经观测表明:混交促进了林分生长,30年生马尾松、檫木混交林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林分蓄积增加0.660~113.106 m~3/hm~2,促进林分蓄积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带状混交。马尾松、檫木均为阳性树种,具有竞争关系,采用带状混交,可调整种间关系发展趋势,缓和种间矛盾,另外,带状混交便于造林施工、抚育管理,林分比较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安溪丰田国有林场开展了杉木与火力楠混交试验,杉木与火力楠以4:1和4:2比例插花混交,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6.8%、8.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3.7%、21.1%,单株平均材积分别提高了36.3%、56.4%,且不同林分类型的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此可见,杉木与火力楠采取4:2比例插花混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效益与营造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文彪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9-171
对7年生红锥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纯林调查结果表明,红锥与马尾松混交能明显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造林存活率。在造林密度2500株.hm-2的情况下,红锥与马尾松以7马尾松3椎星状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7年生混交林分中红椎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红椎纯林提高了12.5%、11.7%和38.70%,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红椎纯林提高了42.75%和14.60%。同时,能明显提高林分质量和材质,抗逆性强,改土效果好,有明显抑制火灾发生和蔓延等特性,是一种生态、经济效益兼得的混交组合,可在闽南丘陵山地发展。此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红锥混交造林技术,为培育优质红锥用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在1-3年生时,幼林个体占据各自营养空间,种间竞争尚未形成,至4-5年生时,林分开始郁闭,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充分发挥了伴生树种的辅佐功能,明显地改善了林分小气候特征,促进混交林的生长,种间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6-10年生间,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处于竞争初期,但此时种间竞争并不十分激烈,主要矛盾为伴生树种的种内竞争;混交林约在10年生后,种间关系矛盾日趋加剧并进入竞争盛期,在竞争中,火和、力楠生长迅速,而马尾松明显受抑而逐渐枯死被淘汰,通过种群间的自行调节,最终群落的竞争关系趋于缓解。根据该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变化特点,从营林角度出发,在培育过程中,应适时采取适当疏伐措施来调整混交林的种间关系,以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自然改造的马尾松林分竞争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揭示马尾松人工近自然改造作业下树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自然改造林分内马尾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期为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林近自然作业法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基于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近自然5种改造实验林20个固定样地的2014年复测数据(A1~A4:不同采伐强度补植树种的改造混交林,A5:未改造马尾松对照纯林,每种改造模式各4个固定样地),利用Voronoi图确定了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竞争邻木,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改造混交林总体竞争强度、改造混交林和对照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和主要补植树种竞争排序为:红锥灰木莲大叶栎马尾松香梓楠格木,不同改造模式平均竞争指数排序为:A1A3A4A2。2)改造混交林对象木马尾松共计212株,其他竞争木336株;对照纯林马尾松共计190株。对照马尾松纯林竞争指数为359.51,远大于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竞争指数(166.98),适当强度的采伐有效地降低了林分内马尾松的竞争压力,马尾松纯林中只存在种内竞争,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指数大于种间,各占54.65%和45.35%。3)混交林与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差异显著,竞争指数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各径级内平均竞争指数,改造混交林均小于对照纯林。4)速生树种对马尾松最先产生种间竞争压力,马尾松与主要竞争木竞争关系(CI1)排序为:大叶栎灰木莲红锥香梓楠鸭脚木山油麻安息香格木黄毛榕,改造混交林各模式间马尾松种间竞争差异不显著。5)马尾松竞争指数随胸径的增大不断变小,改造混交林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以及对照纯林总竞争指数与马尾松胸径分别符合幂函数、双曲线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当马尾松胸径大于25 cm时,混交林与纯林内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均逐渐减小趋于平缓;小于25 cm时,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通过分析马尾松近自然改造林分内树种竞争关系可知,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的人工纯林改造利用有效的干扰木采伐和合理的树种补植,能够有效降低马尾松的竞争压力,同时促进补植树种的生长和天然更新,引导林分的正向演替,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证明了近自然改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kg /(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素的利用系数为0.143~0.238,循环系数为0.451~0.585,周转时间为7.17~15.52年,而纯林中的数值分别为0.133、0.447和16.83年。因此,将现有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可以提高林木对氮的利用率和周转速率。   相似文献   

14.
火力楠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力楠属木兰科常绿乔木,为热带、亚热带珍贵乡土树种,具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适应性强、改良林地土壤等特点。其树干通直,出材率高,材质优,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工艺品、家具、胶合板、造纸等行业,是优良防火树种之一。目前火力楠的育苗、营造林技术已趋于成熟,今后应加强对火力楠良种选育、子代测定、木材材性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挖掘该树种的开发利用潜力,为主产区营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林美琴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72-173,175
对福建中部沿海山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搭配由于种间关系及树种适应性差异,混交林的经营效果不同,以火力楠、福建柏、木荷和枫香4个树种为主林木,以湿地松和台湾相思为伴生树种是该区营造混交林较为适宜的树种,在生态林建设中应用是可行的。针对福建中部沿海山地的土壤条件状况,结合树种适应性、改良土壤效果和防火性能,火力楠、木荷+台湾相思(伴生树种)混交组合适合在山谷、山脊营造以增强防火性能,火力楠、木荷、福建柏、枫香(主林木)+湿地松以及福建柏、枫香(主林木)+台湾相思可在防火线以内营造。  相似文献   

16.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建立28个径流小区,对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地植被覆盖层的破坏是导致林地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迹地采伐剩余物具有较大的涵养水源功能.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迹地的土壤侵蚀量分别可比炼山迹地减少99.14%、98.80%和98.20%,在杉木炼山后及时间种绿肥可减少林地17.57%~52.25%的土壤侵蚀量,四种林地套种方式中以日本草×决明豆混播类型防治水土流失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9.
乳源木莲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乳源木莲人工造林试验及杉莲混交造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具有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成功,幼年生长快等优良性状,9年生的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平均胸径7.3~8.1cm,略小于杉木;平均树高7.1~7.4m,有略高于杉木的趋势.杉莲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乳源木莲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