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对黔西南州重霜冻灾害的认识,做好黔西南州冬季农作物防御低温冻害工作,利用气象资料,对2009年3月13-14日黔西南州出现的严重低温霜冻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灾较重的是中北部的兴仁、兴义、安龙、普安、晴隆等县,东南部的贞丰、望谟、册亨等县降温幅度没有中部以北地区大,霜冻轻.霜冻对小麦、油菜有一定影响,对已经出苗的马铃薯影响较大,对叶菜类蔬菜、春茶和正在开花的果树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资源分布于贵州西部及西南部,主要分布在兴仁、普安、安龙、盘县、威宁等地区。其中黔西南州野生榛子资源最为丰富,六盘水次之,但利用都十分有限。笔者主要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分布区域、生存环境、伴生植物、利用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挖掘我州油菜的增产潜力,同时探索实现油菜高产、超高产的途径和技术模式,推动全州油菜生产的持续发展,引导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03年经贵州省农业厅立项,2003-2011年在兴义、安龙、兴仁、贞丰、普安、册享、晴隆、望谟8县组织实施了"高产优质油菜品种黔油18号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丰收计划项目。简述了全州油菜种植概况,分析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提出了主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西南州兴义、兴仁、安龙、望谟4个站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经纬度大五星枇杷优质丰产年的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研究,以及丰产年花期挂果期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兴义丰产年主要在2014年和2015年,安龙主要在2012年和2014年,兴仁主要在2018年和2019年,望谟主要在2018年和2019年;根据对不同点丰产年各项指标分析黔西南州大五星枇杷丰产年周期气象要素、丰产年不同种植点9-12月花期挂果期气候因子分析得出了黔西南大五星枇杷优质丰产年及花期挂果期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下所需要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贵州普安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普安的四球茶是目前国内已发现最古老最大的古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树居群。四球茶种(Came lliatetra-cocca Chang),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在茶树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称号。本文对贵州省普安县近几年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西南州珍稀野生观赏蕨类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黔西南州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的观赏蕨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珍稀野生观赏蕨类资源19科28属57种,分布于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和贞丰5个县(市)的林下、灌丛、石上或树上,种群个体数量少,处于濒危、渐危状态。针对该区资源分布规律,对属种类型分布、用途及栽培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为19.88%~36.36%,均值为28.57%;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84%~4.90%,均值为2.71%;咖啡碱含量为1.28%~4.45%。22个材料中,4号、11号、13号、15号、16号及18号材料适宜制作绿茶,5号、6号、7号及22号材料适宜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8.
遵义地区部分县市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茶树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对遵义地区部分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探明古茶树资源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大部分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海拔963~1 230m地区,大多数生存在偏僻的乡村,土壤多为砂质黄壤,周围环境多为林地、房屋、农田,古茶树周围有很多或者零星的茶树分布,古茶树资源为野生资源,有性繁殖,乔木,树龄在100年以上,长势优良。  相似文献   

9.
为黔西南州畜禽粪便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黔西南州统计年鉴》(2006-2016)数据,研究黔西南州畜禽粪便的资源潜力与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产沼气潜力评价其能源化潜力。结果表明:2006-2016年,黔西南州畜禽粪便资源产生总量由2006年的905.07万t减少至2016年的588.05万t,年均减少4.22%,其中牛粪便和猪粪便是其主要来源,二者分别占全州畜禽粪便总量的73.16%~78.94%和14.65%~18.37%,而马、羊及家禽等畜禽粪便合计仅占5.65%~9.21%。黔西南州畜禽粪便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县域潜力差异较大,兴义市畜禽粪便产生量最大,占全州总量的比例超过20%;其次是安龙、望谟、兴仁及贞丰,占全州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5.2%、14.57%、13.06%和12.11%。2016年黔西南州畜禽粪便资源产沼气的总潜力约2.733亿m~3,折合19.51万t标准煤,其中兴义、安龙、望谟、兴仁和贞丰的产沼气潜力相对较高,分别占总量的20.95%、16.09%、15.14%、13.47%和12.57%。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生长着大量古茶树种质资源。这些古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生化成分及抗逆基因等特性,是重要的茶树遗传资源。为了解黔西南州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对黔西南州古茶树集中分布区土壤的pH值和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古茶树立地土壤的pH值为400~609,QX\|2,QX\|3,QX\|4,QX\|8,QX\|10,QX\|11,QX\|12均在最适合茶树生长范围;各取样点有机质平均值为8270 g·kg-1、全氮405 g·kg-1、全磷233 g·kg-1、碱解氮含量19273 mg·kg-1,在适宜范围内,速效磷2095 mg·kg-1、速效钾15839 mg·kg-1,属于缺乏范围,微量元素含量基本在茶树生长所需范围内。QX\|7取样点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在很丰富范围内,其次是QX\|6,而QX\|8取样点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黔西南州茶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州是古茶籽化石的发现地,茶树重要原生地和古茶树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域。其自然资源条件非常适宜茶产业发展。通过多年发展,域内茶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不断出现。针对该地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3—2017年黔西南州乡镇自动站雨量数据,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3—2017年黔西南州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10月,6月最多;暴雨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7月、9月。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雨日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6月最多,达到88 d。大暴雨分布在4—12月,集中分布在6-9月,其中6月最多,达到27个大暴雨日,平均每年4.5 d;特大暴雨分布在5-9月,其中8月最多,有4个特大暴雨日,平均每年0.8 d。暴雨以上量级日数夏季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暴雨、大暴雨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均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少;特大暴雨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同,均为2日。2013—2017年黔西南州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兴义市东南部、兴义与兴仁交界以及兴仁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13.
茶树炭疽病是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特别是南方湿度大、高山云雾多的茶园发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茶树炭疽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分布情况与病原种类、病原菌鉴定技术、发病及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炭疽病的抗性茶树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普安鲫种质特性、鉴别和标记群体内不同雌核发育系(克隆)及选育新品种奠定基础,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81尾普安鲫的血清转铁蛋白电泳表型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普安鲫群体内分布有13个不同雌核发育克隆,其群体表现出丰富的遗传组成和较高的克隆多样性;揭示了普安鲫克隆多样性及体型变化可能与群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和遗传物质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是茶树的原生地和古老的茶区之一.1980年发现的晴隆茶籽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茶籽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历史至少在100万年以上.全省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是我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茶业成为贵州继烤烟和油菜之后的农村第三大支柱产业,产品远销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目前,全省有茶园面积8.67hm2(130万亩),排在全国前10位以内.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州中低产旱地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黔西南州中低产旱地的地力、分布范围、低产的形成及障碍因子等情况,对黔西南州中低产旱地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兴义拥有不可再生的独特地质遗迹资源——喀斯特地貌。其地貌景观特征及成因研究是贵州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支撑。经野外考察发现,兴义喀斯特地貌显示出锥状喀斯特、塔状喀斯特及针状喀斯特3种不同类型。此外,兴义溶洞垂向分布集中在1 380~1 450 m、1 250~1 280 m和1 150~1 180 m3个高程区域。通过ArcGIS分析发现,溶洞三级高程范围的规律亦反映在贵州兴义地势高差规律上,且大量溶洞分布于河谷密集发育区,此外,河谷的流向与构造薄弱带相契合。在此研究背景下,分析了地貌景观的成因,包括对岩性、构造、水文,以及海拔等因素对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贵州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0~2013年发生在黔西南州的闪电从年变化、月变化和雷电流强度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在黔西南州雷电的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2010~2013年黔西南州闪电以负闪为主,占总闪电数的96.2%,正闪电次数较少,占总闪电数的3.8%;近4年黔西南州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峰值较高为5~8月,11月~次年3月雷电发生很少;负闪电分布基本与总闪电一致;近4年黔西南州最大正闪电强度为249.90 k A,最大负闪强度-249.95 k A,平均正闪电强度54.21 k A,平均负闪强度-34.82 k A,强度在100 k A以上的有3 779次。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探明贵州茶树资源氨基酸和茶氨酸特性,本研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5份贵州地方茶树资源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1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在0.95%~7.96%,平均值为3.40%;茶氨酸含量在0~3.80%,平均值为1.58%;茶氨酸占比在0~67.66%,且集中分布于40%~<60%。在这115份茶树资源中,发现特异高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茶树资源11份、特异高茶氨酸(茶氨酸含量≥3%)茶树资源3份。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贵定、黎平和石阡的茶树资源表现出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而三都和普安的茶树资源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地方。来自三都的突肋茶(Camellia costata)资源表现出更原始的生化性状,均未检测出茶氨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5类,其中,石苔14号以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单独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