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所在“六五”、“七五”的基础上,“八五”继续承担全国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任务,预期选育出1~2个立夏边成熟、双低、产量与中油821相当或增产、适合湖南生态条件推广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通过5年攻关,育成了双低、早熟、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系91-1,提供了89-9和89-3016两个双低新品系参加省优质油菜区试和全国优  相似文献   

2.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双低”优质油菜综合开发项目是根据我国自“六五”以来,三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提出来的.我国自“六五”期间起开始组织全国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至今已选育出一大批符合国家攻关目标的新品种(组合),如我所培育出来的早熟、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简称“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91-1等.然而由于油菜易于串粉的生物学特性,在现有生产管理方式下,分散种植使得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难以保持其优质特性,致使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优质品种,但在市场上没有优质菜油、菜饼产品.  相似文献   

3.
陈健银  佘红舞 《作物研究》2005,19(4):223-223,225
湘杂油5号系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的引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出油率高的特点,在怀化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很有潜力.2004年对该品种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品比试验和栽培示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川引入国外油菜资源389份。直接利用于生产的有胜利油菜(从日本引入后定名)、农林43号。间接利用的资源,70年代以前主要是胜利油菜及其衍生种,共育成油菜新品种80个,年种植最大面积累计达1500万亩以上;70年代中期至今以引进优质资源为主,共育成常规、杂优等类油菜新品种19个,年种植最大面积累计达6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5.
《作物研究》2002,16(3):106-106
198 5年湖南农业大学油菜育种栽培学科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即建立油料作物研究室 ,1992年改为油料作物研究所。现有教学、研究人员 12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 ,教授 5人 ,博导 3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6人。至 2 0 0 1年共出版专著 18部 ,发表论文 2 4 0余篇 ,承担“8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等科研课题 2 0多项 ,育成油菜品种 9个 ,推广面积近70 0万 hm2 ,新增效益 2 0多亿元。1 主要研究领域油菜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及转基因育种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 ;新疆野生油菜的遗传学研究和利…  相似文献   

6.
油菜新品种中油821系我所通过复合杂交定向选择育成。1987年以来,先后在湖北等多个主产省和自治州通过审(认)定,并已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每年以200—300万亩的速度扩大应用,据1988年秋播统计,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自1985年试种推广以来,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兼顾的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培育了一系列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在当前小麦较高产量水平下,如何培育品质和产量协同提高的强筋小麦新品种,是育种者面临的新挑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目标明确、背景清晰、优优组合”的亲本选配原则、“抓住抗冻抗倒主要矛盾、平衡其他次要矛盾、汰劣选优”的选择方法,成功育成了济麦44等一批高产优质兼顾的强筋小麦新品种(系)。本文详细论述了这些选育方法,以期为全国高产优质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主持的油菜新品种中油 1 1 9现场观摩会 ,于今年 4月 1 9日在湖北省鄂州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南和湖北等省市百余名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中油 1 1 9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高产、优质 (双低 )多抗油菜新品种 ,1 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999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后补助 ,并列为中国农科院重大推广项目和国家科技部“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通过观摩会 ,中油 1 1 9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专业组的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油菜新品种中…  相似文献   

9.
周坤炉 《杂交水稻》2004,19(Z1):23-24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优良新品种(组合)是育种家们历来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从1984年开始,我们着手从事香型杂交稻组合的选育研究.1986年育成了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同时用恢复系明恢63与之配组,成功地选配出了集优质、高产、抗稻瘟病于一体的第1个香型杂交稻新组合--香优63.1995年1月,该组合已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0.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专题之一“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在全国19个单位140多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1~1993年已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组合19个,省级认定组合1个,省级鉴定的新不育系4个。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0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油17号.该组合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为2 430.00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黔油17号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熟期适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9,(2):27-29
不育系花2A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于2004年育成的优质三系不育系,近年来,利用该不育系先后育成的4个组合6次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2个组合获得了福建省优质粥米银奖。总结了其在福建省泰宁县的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针对油菜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高产、优质二项育种目标,加强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研究.在以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为主的育种途径上,开拓了油菜温敏雄性核不育新的利用方法,同时也进行了显性核不育的“三系”转育及利用研究,对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的选择,突出了抗(耐)病性和千粒重的改良,成功地育成了一批经济性状、育性性状,抗逆性状较好的育种材料,强优杂交组合的选育也取得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适宜春油菜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提高春油菜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其生产的高效性,利用生态穿梭育种法,选育出了含油量高、结实性好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6A和优良双低恢复系SR1,进而育成富含α-亚麻酸、高含油量、高产、高抗、优质型春油菜新品种鸿油88。对其选育过程、田间表现及示范推广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我国优质型油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南四月 ,正是油菜落英结实季节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新选育的 2个双低油菜新品系 ,受到各油菜产区广大农科人员的特别关注。4月中旬和下旬 ,来自农业部及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等 8个省的农业专家和湖北省 3 0个县市的近 2 0 0名农技推广人员和专业种子公司的代表 ,分别对油料所新推出的双低常规油菜新品系“963 6”和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系“7789”进行了现场观摩考察。早熟、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系“963 6”具有茎杆粗壮 ,可密植、抗倒伏、抗 (耐 )病、耐迟播 ,早熟 ,苗期抗冻和花期耐低温等特性。菜籽含油量达 4 2 .2 9% …  相似文献   

16.
1攻关的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利用化学杀雄后配制杂交组合和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种组合,筛选出产量比“七五”育成的同类型优质品种增产15%以上,芥酸含量<1%,硫苷含量<40μmol,种子含油量40%以上,抗(耐)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抗(耐)冬春低温冻害,杂种一代恢复率95%以上的化学杀雄或雄性不育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1~2个,此外完成研究报告2~3篇.  相似文献   

17.
“十五”国家 86 3课题“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实施一年来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出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 1个、参加省级区域试验并增产极显著的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系各 1个 ;筛选与创制出优质、抗病、抗逆等各类育种材料 12份 ;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2 0万hm2 ,建立了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及中试示范基地 ;构建了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程序 ;在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材料筛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啤用品质、抗赤霉病、抗逆育种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2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所承担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等5个201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进行评审验收。"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三系杂交稻亲本的分子遗传改良与强优组合的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繁源A强优势组合的配制与利用"、"水稻区试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项目共育成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育成2个优质水稻不育系,改良育成1个抗稻瘟病恢复系,配制了30多个品种参加省级各级区域试验,建立了水稻研究所水稻苗头品种所区域试验平台。"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运城盆地麦后直播棉高产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 998年在山西南部运城地区运城市银张村连续 3年进行了麦后夏直播棉花新品种的展示、繁殖以及栽培技术的探索。供试品种主要是山西省棉花所新育成的“运早 2 2 3- 3”以及从中选出的优系“运早 379( 3) h”。皮棉产量因气候和栽培管理的不同 ,产量在 82 5~ 1 2 75kg· hm-2 之间。面积由 1 996年 1 .1 hm2 、1 997年 6.87hm2 ,上升到 1 998年 2 5.8hm2 ,占银张全村棉田总面积的 96%,夏播棉全部代替了春播棉。1 夏直播棉花新品系的特征特性“运早 2 2 3- 3”的组合为 :运 88- 1 0 2×运 87-483。该品系 1 995年参加全国夏棉攻关联…  相似文献   

20.
优IA/32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近年来育成的一个迟熟双季早稻组合.1993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母本优IA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86年育成的一个属于印尼水田谷6号不育胞质的优质、高异交率不育系.父本为中籼81136与著名优质香稻巴斯马提370的杂交后代。该组合1989年定型后,1990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水稻协作组新组合联合鉴定,获早稻迟熟组第1名,平均亩产508.3kg比对照威优49增产5.1%,日产量4.34kg,居迟熟组第1名.1991年参加湖南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15个点平均亩产500.2kg,产量居9个参试组合的第2位,比对照威优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