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蚕共育是把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然后分给蚕农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小蚕护理、蚕体强健,为养好壮蚕打下基础.同时,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如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淡薄、秋期桑虫交叉感染、秋叶质量差、饲养管理跟不上、恶劣的气候诱发蚕病。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要重视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努力提高消毒质量;二要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座感染;三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秋叶质量;四要注重蚕药质量,防止盲目用药;五要选用抗病高产的优质蚕品种。  相似文献   

3.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药中毒、感染蚕病及上蔟环境不良的影响,引起不结茧蚕,给蚕农造成经济损失.对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慧 《农村新技术》2007,(10):25-25
1.看群体发育.收蚁时孵化不齐,蚁蚕大小不匀,头大尾小,吐丝多,向蚕座四周乱爬,表明体质虚弱.饲养过程中,用手触蚕体或把蚕提起,如蚕收缩,有反抗作用的为健康蚕,无感觉的表明体质虚弱.大蚕期,用手背平触蚕体,感觉冰冷的为健康蚕,有湿热感的,表明体质不强.  相似文献   

6.
地处泾县西部厚岸乡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蚕茧收入是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蚕农们养蚕积极性很高.但近几年来,蚕僵病的发生情况相当严重,常给不少蚕农造成巨大损失.有不少蚕农因不明真相,以为是农技部门贪图便宜,购进了劣质蚕种造成的,不时上门吵闹,造成蚕农与农技人员关系紧张.为了解决矛盾,探明真相,笔者经过多方了解,认真调查分析,终于弄清了僵病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健 《当代农业》2001,(7):18-18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养蚕,蚕容易发生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这两种蚕病发病规律相似,一批蚕种往往同时发生,蚕农把它们统称为“白口病”。蚕患病后群体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个体瘦小,食桑量减少,行动不活泼,粪便变形并有粘液。  相似文献   

8.
蚕在密集饲养条件下易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引发蚕病,危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生产经验表明,应做好以下几点,减少蚕病发生,确保蚕农收入。一、发病原因高寒地区春季雨水少、气温低,小蚕受低温影响,发育缓慢、体质弱,5龄后期高温闷热,夏、秋蚕受高温、多湿影响会爆发蚕病,增加预防难度。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怎样养好中秋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富 《新农村》2003,(7):16-16
中秋蚕是蚕农一年中饲养较多、产量较高、茧质较好的一期蚕.中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中秋蚕稳产高产必须抓好一消、二早、三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随着蚕桑迅速发展,蚕病发生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蚕桑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蚕病发生的原因 1.轻视消毒防病 蚕农对消毒  相似文献   

11.
蚕中毒后也与其它蚕病一样会引起大量蚕不吐丝结茧甚至是死亡,进而对蚕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蚕中毒大体可划分为烟草中毒、农药中毒、废气中毒3类.对于烟草和废气中毒,只要掌握好桑园及蚕房与烟草区、工厂废气污染的安全距离并注意蚕饲育环境卫生,基本上就可以控制.在生产实践中,广大蚕农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蚕农最不易掌握、损失最为严重的是农药中毒.结合我们在对蚕农进行技术指导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对蚕农药中毒情况进行归纳并就相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舒城 《油气储运》2005,(8):53-53
夏蚕结束后,加强对桑园的栽培管理是提高秋叶产量和质量,夺取早秋蚕高产的基础因此,广大蚕农应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力阐述金城江区农村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深入分析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为蚕农抓好蚕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淮阴区发生较严重的蚕病,尤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优。如何减少蚕茧减产,控制蚕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蚕桑生产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家蚕的饲养过程中,由于蚕农对蚕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常导致蚕病的发生,对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始终是蚕业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77-177,179
蚕业生产中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桑叶质量不高、防病意识淡薄等是造成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消毒防病,消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体的抵抗力;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提高防病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蚕病等。  相似文献   

16.
蚕业生产中,每年因蚕病的发生而造成的减产和质量降低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家蚕血液型脓病,该病传染性极强,一旦感染,迅速蔓延甚至暴发,造成蚕户颗粒无收以至绝产,严重影响蚕户的经济收入和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笔者通过介绍血液型脓病病原特点,病征识别诊断,发病机理与规律,分析发病原因,讨论具体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措施,为蚕茧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保证,确保蚕农蚕茧收益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洛南县发展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历经几起几落。"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养技术作为桑蚕饲养的关键环节,一直是我们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反复试验的重点。多年来,结合洛南县本土实际情况,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目前最适合我县桑蚕饲养的技术措施,其中的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实施,对保障蚕茧品质、提高养蚕质量、提升蚕农收入,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蚕农在养蚕过程中,尤其是大蚕期间除了注意常规的饲养方法外,还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使蚕农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蚕病巧预测     
农家养蚕经常采用看、摸、听的方法,来预测蚕病。 1.看一看发育情况。同一收蚁批的蚕,如果群体发育大小显著不齐、小蚕体无光泽、体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丘陵老蚕区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蚕农做好秋蚕控病、防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