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丹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又名紫丹参、红根、血参、大红袍等。丹参以根供药用,含有丹参酮、隐丹参酮、鼠尾草酚、丹参新酮等。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丹参为中药的重要原料,需求量大,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人工栽培。丹参性喜气候温暖、光照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条件,年气温12.5~17.1℃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止痛等功能。丹参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野生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一、生物学特性丹参为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肥厚、肉质,外观砖红色、茎直立方形,小坚果4个椭圆形,成熟时灰黑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比较适宜种植在土层较厚、排水良好、肥力中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技术》2012,(12):35-35
1、生长习性丹参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暖和湿润环境,耐寒、耐旱,野生多见于山坡草丛,沟边、林缘等阳光充足、较湿润的地方,春季地温10℃时开始返青,20~26℃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根在-15℃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种子在18~22℃时,15d左右即  相似文献   

4.
<正>丹参为唇形科,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现今对丹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丹参入药的规格是上部根茎  相似文献   

5.
一、采收加工及性状丹参别名红丹参、赤参、血参、紫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春秋季均可采收,以秋季为好。将根挖出后,剪掉茎叶和须根,去净泥土,阴干或晒干即可。  相似文献   

6.
丹参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一、采收加工及性状丹参别名红丹参、赤参、血参、紫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春秋季均可采收,以秋季为好。将根挖出后,剪掉茎叶和须根,去净泥土,阴干或晒干即可。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  相似文献   

8.
<正>紫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紫丹参中含有丹参酮ⅡA、丹参迷迭香酸、丹参酚酸A等二萜类、多聚酚酸化合物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梗塞、脉管炎等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宣威市格宜镇试种紫丹参成功,总结出一套  相似文献   

9.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含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素、熊果酸等成分。性微寒,味苦。具有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寒丹参机理及物质基础.[方法]以抗寒丹参和普通丹参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试验,利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法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愈创木酚法测POD活性、NBT还原法测SOD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多糖含量,研究抗寒丹参和普通丹参形态、叶片和根茎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的差异,探讨抗寒丹参机理及物质基础.[结果]在形态上,抗寒丹参叶片浓绿而厚实,受冻害地上部分不枯萎;普通丹参叶片翠绿而薄,受到冷害时地上部分枯萎.抗寒丹参叶片内的S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普通丹参叶片,而POD酶活性则两者相差甚微;抗寒丹参根及根茎中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普通丹参根茎,SOD酶活性略低于普通丹参;抗寒丹参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普通丹参叶片.[结论]该研究为培育出具有优良抗寒能力的丹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对冠心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丹参用途广、疗效高,需求量大。下面介绍丹参优质高产种植技术。1.种子处理。选优良品种并用新高脂膜稀释液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2.选地。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怕干旱和积水;土壤要求不严格,中性土、微碱土、微酸土均可栽培。应选择地势向阳的斜坡地、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块栽种,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3.中耕除草。丹参前期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2.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有众多的道地药材,是我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现代中药被确定为四川省的7个优势产业之一。丹参,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来源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根入药,其干燥根及根茎,是著名的活血化淤药,也是大宗药材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作用十分显著,还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和抗肿瘤作用。川产丹参被视为佳品,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中国道地药材》将其列为道地药  相似文献   

14.
<正> 丹参喜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空气稍湿润的环境,是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近中性壤土系深根作物。 1.栽培措施。丹参根部伸入土中至少30厘米,所以整地时要深耕至少50厘米,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堆肥或栏肥3万千克,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米,高20~23厘米,沟宽25厘米,四周开挖较深的排水沟。丹参用种子分根、扦插都可以繁殖,种子6月下旬收获、曝晒、扬净后,  相似文献   

15.
丹参别名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等。紫丹参以根供药用,具有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丹参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需要量大。1 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花期5~7月,果期6~8月。2 种植 南方于4~5月,北方于7~8月用种根繁殖。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  相似文献   

16.
丹参为唇形科,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现今对丹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丹参入药的规格是上部根茎直径在0.5—1.5cm,1.0~1.5cm为一等品,0.4~1.0cm为二等品。按照一般的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丹参上部根茎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很难达到直径1.0cm以上的一等品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药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种植高品质丹参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丹参其干燥根及根茎,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沂蒙山区种植丹参已有多年的历史,在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的前提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步提高。本文作者介绍了丹参的生长特性及沂蒙山区丹参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并归纳总结了丹参的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保证丹参的质量及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和草本植物,地下干燥根及根茎人药,是我国地道大宗药材。近年来,随着对丹参功效研究的深入开展,丹参需求量逐年增加,野生丹参资源逐年减少;家种丹参是市场供应的主角,但无论在老产区还是新产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在丹参种源、栽培技术等相同的前提下,就环境条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成果用于确定丹参栽培适宜区的具体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丹参,别名红根、血参等,以根及根茎入药。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除广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妇科病外,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脉管炎及多种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公认的心脑血管病首选用品,用量很大,市场非常畅销,价格比较稳定,是山区野生区较理想的仿野生种植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丹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 cm。用途广泛,以根入药。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各类土壤均可栽培。陕西省特别是秦岭沿线也是丹参的主产地之一,地处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极为适宜丹参的生长。丹参根腐病是由木贼镰刀菌侵染所致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柞水县的丹参田间病株率达13.6%~28.8%,导致丹参产量下降,商品性变差。1症状丹参根腐病的发病部位为根部,初期先由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