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选取不同奶牛场中的结核病阳性牛、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同一头牛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率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为奶牛结核病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和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中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进行了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奶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是奶牛结核病老疫区,多年来,通过检疫、淘汰、净化,使柳州市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从1998年的11.6%下降到2003年的0.98%,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判断标准的变化以及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开始对不同剂量的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了临床研究。以求探明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不同剂量对判断结果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按病原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种。牛型结核可以在人和牛(尤其是奶牛)之间相互传播。笔者近年来参与跨越南北共3省5场近万头次奶牛结核检疫,由于跨越地域广、涉及牛场多、检疫奶牛数量大,所收集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揭示了目前我国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无明显南北差异,同一区域内不同场(群)间奶牛结核感染差异很大。本文结合南方某奶牛场成功净化结核病的实例,对防止阳性奶牛漏检的方法等进行介绍,表明奶牛结核病可以通过检疫、扑杀阳性牛、消毒、隔离等综合手段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某奶牛场3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比较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牛208头(其中20头双阳),阴性92头(其中禽型19头)。TST和SICTT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4.89%;TST与IFN-γ-ELISA相比,阳性符合率为31.16%;SICTT与IFN-γ-ELISA对比,阳性符合率为51%。综合判定,3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33.67%,符合率较低,表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牛结核病主要由禽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以及牛分支杆菌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消耗性的疾病。牛结核病已经成为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牛结核病在人和牲畜之间能够相互传染,很难实现根治,因此成为影响全人类健康以及养牛业最为重大的疾病。所以,目前对牛结核病的蔓延以及传播进行控制十分迫切,对牛结核病进行检疫和控制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对病牛进行及时检疫和根除,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牛群实施检疫监控。近些年来,我国生命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以及传统细菌检测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对牛疫病进行检疫和防治,能够使牛结核病诊断的方法逐渐得到完善。本文就牛结核病的检疫和控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PPD皮内注射法对全县26个专业户饲养的123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检出阳性反应牛9头,可疑反应牛4头,检出率为11.5%。对阳性和可疑反应牛用牛、禽两型提纯结核菌素作对比试验,并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下注射法、副结核菌素皮下注射法做了病原鉴别试验。结果表明,永靖县奶牛结核病检出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牛型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91.7%,而禽型结核菌感染率仅占8.3%。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变态反应来揭示动物感染结核菌的情况,虽有很高的特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反应。笔者对我师某团1967~1990年间结核病检疫等情况做了调查。此间共检疫牛21252头次,阳性1632头次,平均阳性率为7.7%。每年对检出的阳性牛都进行隔离扑杀,但所有被扑杀的阳性牛从未发现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今年又检疫260头,阳性反应38头,阳性率为14.6%;同时又对去年检出的36头阳性牛进行  相似文献   

10.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该病的定期检疫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IFN-γ)ELISA试验,对扬州市的892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31头牛型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中,经IFN-γELISA试验检测仅检出9头禽型结核可疑牛。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出现了较高的假阳性率,其原因可能与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其他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都可以引起奶牛发病。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也更加重要。笔者近期对双城市2个奶牛场进行了结核病的检疫 ,现报告如下 :奶牛场1:奶牛存栏16头 ,犊牛9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 ,可疑感染牛3头 ,其中包括1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奶牛场2 :奶牛存栏数30头 ,犊牛12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4头 ,可疑感染牛4头 ,其中包括2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1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1材料准备游标卡尺、注射器、…  相似文献   

12.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目前仍然是危害养牛业的主要传染病,尽管部分先进国家已肖灭牛结核病,但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奶牛业发达的国家,该病仍严重地存在着.即使消灭了牛结核病的国家,也仍在不断进行检疫.牛结核病的预防的唯一办法是检出感染牛,然后进行隔离或淘汰处理.最终建立无结核病牛群.……  相似文献   

13.
巴州辖区内某奶牛场为根除牛结核病对该奶牛场的威胁,技术人员根据该奶牛场情况制定了检疫计划,选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检疫的目的。初筛检疫使用牛型结核病PPD(纯化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出现阳性或可疑牛之后,再对其接触较为密切的同群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的在于检出与患病动物接触的牛群是否处在牛结核感染的潜伏期。检测结果:皮内变态反应全检150头奶牛后,出现1例阳性牛和1例可疑牛,之后将阳性、可疑与同属一个圈舍的其他13头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检测,出现1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4例阴性。表明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ELISA可以有效提高牛结核病检疫的准确性,节省检疫时间,减少因单纯使用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出现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扑杀。  相似文献   

14.
结核检疫及结核可疑牛的鉴别北京奶牛中心(100085)萧定汉编辑同志:我们是牧场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我们在对奶牛进行结核检疫时,都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但近年来有的材料介绍,对结核阳性牛复检时,同时注射牛结核菌素和禽结核菌素,以进行最后的判定。不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ELISA试验,对甘肃省3个地区的158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共检出7份阳性样品;经γ-干扰素ELISA检测2份为阳性、其余5份为假阳性或禽型阳性,假阳性或禽型阳性样品再经细菌分离鉴定表现为阴性;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21份疑似样品再经γ-干扰素ELISA检测,表现为禽型阳性、假阳性或阴性;PPD皮内变态反应阴性样品经γ-干扰素ELISA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禽型阳性.在检测奶牛结核病时,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γ-干扰素ELISA试验结果与牛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而且该技术敏感性、特异性和鉴别假阳性均优于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抗菌药物对奶牛结核病PPD试验结果的影响,对PPD实验阳性牛,用一定剂量的链霉素并加以地塞米松进行刺激,结果发现:犊牛(≤1岁),转阴率为35.3%,88.2%的牛皮差减小;青年牛(≤2岁),76.7%的牛皮差减小;成年母牛(≥2岁),42%的牛皮差减小。这说明使用一定剂量和疗程的抗菌药并加以激素,能够明显影响PPD试验的结果。因此在检疫前要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种。目前 ,国际上 (包括我国 )主要根据迟缓型变态反应试验 (PPD试验 )来确诊。但其易受感染的分枝杆菌类型、菌素质量、判定标准及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而且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种临床的和实验室的诊断方法能比PPD试验更有效地检出结核病牛。为此 ,笔者自 1 995年以来 ,在上海某县的 1 2个特级奶牛场近 2 0 0 0 0头次的结核病检测中 ,对检出的部分阳性及可疑牛 ,用标准牛型和禽型结核PPD及国内普遍应用的某牛型 (以下简称“普…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检疫淘汰自然感染结核杆菌的牛,是保证奶制品安全、预防人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水牛可提供比奶牛更优质的牛奶,但也同样面临结核杆菌感染的问题,且国内尚无针对奶水牛结核病检疫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笔者于2013年春秋两季,随机选取当地奶水牛304头,用皮试法进行初筛,结果表明,采用PPD变态反应结合抗γ-干扰素ELISA对奶水牛群进行结核病检疫,总体上是可行的。此外,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的牛中有2头用ELISA测定为阴性,该假阳性可能是由抗原性相近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2013年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开展奶牛结核病牛型与禽型对比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患有禽型结核病的牛比例高。因此,应重视禽型结核病和牛型结核病对比试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保障奶源安全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牛结核病(TB)是由牛分支杆菌感染引起,它不仅影响经济效益,而且是人畜共患病。奶牛结核病的诊断给生产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但为了减少该病向其他家畜及人类的传播,必须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同时相应地采取规范、卫生的管理方法,包括对整群家畜的反复TB检疫,对TB阳性动物及时隔离或屠宰,限制病畜的活动范围和贸易。进一步讲,对整群动物进行淘汰,是彻底消灭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在美国,联邦和各州提供补偿基金用来淘汰病畜,然而在墨西哥及其他拉美国家,因经济原因而不能提供这项基金,生产者也不愿意把TB阳性牛从畜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