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红 《北方园艺》2015,(21):25-30
山东是蓝莓种植大省,至2014年底,种植面积约3 000hm2,年产量约为5万t。为探讨山东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和分布特点,利用组织分离法从山东4个地区2个蓝莓栽培品种根系中分离内生真菌1 345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29属,其中卵菌1属,占0.45%;担子菌2属,占2.15%;子囊菌17属,占31.16%;无性型真菌9属,占60.82%;其余5.42%无法明确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菌群多样性丰富,其中以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菌群,分离频率为31.67%;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涛旋孢属Zalerion是亚优势种群。不同地区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镰孢属Fusarium是2种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反映出蓝莓根系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威海"杜克"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R)最高,分别为2.835 9和4.264 3,泰安"杜克"的均匀度指数(E)最高,为0.939 1。由相似性原理得出,各地区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处于中等不相似与中等相似之间,威海和青岛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相似性最高,它们之间的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分别为0.57和0.73。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汉中油菜种植基地种植最广的油菜品种“邡油777”的油菜花期和果期的根际土壤样品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扩增子的试验方法,对样品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后续油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油菜花期土壤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果期高。群落结构组成中占比大于1%的细菌门10种,占比大于1%的细菌属6种,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其共有优势菌群;占比大于1%的真菌门7种,占比大于1%的真菌属7种。被孢霉门是油菜根际真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群。油菜的不同生长时期是影响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宁夏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枸杞组织中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内生真菌的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21份枸杞样品中共分离得到363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双极霉属(Bipolaris)、毛壳菌属(Chaetom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光黑壳属(Preussia)、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粪壳菌属(Sordaria)、戴氏霉属(Taifanglania)、梭孢壳属(Thielavia)、火丝菌属(Tricharina)和炭角菌属(Xylaria)14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梭孢壳属(Thielavia)和曲霉属(Aspeirgllus)为优势属,分别占分离菌数的46%、14%和13%。枸杞植株各器官都有内生真菌分布,其中,茎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大,为0.86,且果与茎部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不同枸杞品种间内生真菌分布存在差异,"宁杞1号""宁杞2号"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黄果枸杞和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宿主和组织偏好性。枸杞体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内生真菌具有很高的宿主特异性,而且其分布受生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产自河南温县的地黄块根为试材,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地黄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分类鉴定;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IR)、定殖率(CR)、相对频率(RF)、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为指标研究地黄块根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地黄块茎中分离得到81株内生真菌纯化培养物,经鉴定28株为镰孢霉属Fusarium;19株为青霉属Penicillium;15株为茎点霉属Phoma;12株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其它6株分别为赤霉属Gibberella、曲霉属Aspergillu,土赤壳属Ilyonectria、毛壳属Chaetomium。镰孢霉属、青霉属、茎点霉属、链格孢属为地黄块根内生真菌优势菌群,地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20,(2):42-47
为了探究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拮抗青枯病菌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在青枯病防治中可能发挥的生态学功能,从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分离、筛选出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对其进行抑菌广谱性分析,测定其对青枯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从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分离出14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筛选出6株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初步鉴定它们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苍白杆菌(Ochrobactrum)和微杆菌(Microbacterium)。对6株内生细菌进行抑菌广谱性研究,所有内生细菌均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将6株内生细菌的菌悬液分别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育苗,辣椒苗抗青枯病能力显著提升。辣椒种子中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具有多样性,用其菌悬液处理辣椒种子后,植株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为开展辣椒青枯病微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与组成方面探讨不同落叶果树根际差异性。【方法】利用Biolog ECO板方法与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技术,以未种植果树区域土壤为对照,研究苹果、梨及葡萄等8种落叶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与组成。【结果】8种果树根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与功能多样性指数(除Pielou均匀度指数E外)均显著高于对照。比较8种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特征情况发现,杏树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酚酸类物质(PC,phenolic compounds)的利用比率显著下降,对碳水化合物(CH, carbohydrate)的利用比率显著上升,而对照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氨基酸类(AA,amino acids)碳源利用比率最高。细菌与真菌群落纲水平相对丰度表明,8种果树根际细菌与真菌群落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苹果与核桃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较其他果树显著上升;而与细菌群落相比,8种果树根际真菌群落在纲水平上差异更为明显。基于纲水平优势菌与微生物群落代谢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代谢与Bet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及Sphingobacterii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Gemmatimonadetes、Sordariomycetes、Glomeromycetes及Chytridiomycetes均呈显著负相关。另外,RDA分析表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除E外)与细菌α多样性呈正相关,而与真菌α多样性呈负相关。【结论】8种果树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存在显著差异。8种果树根际细菌与真菌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而真菌群落较细菌差异更为显著。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与细菌群落呈正相关,而与真菌群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菌群组成,并对细菌菌群功能进行预测,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3个发酵阶段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同时选用细菌16S rRNA基因V3-V4特异性引物分别对3个发酵阶段的培养料进行PCR扩增、建库和测序。采用QIIME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归并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划分,分别对每个样本计算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并获取各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表,使用R软件计算各样本共有OTU的数量,绘制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柱状图,通过Galaxy在线平台,提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矩阵进行LEfSe分析,对未加权的UniFrac距离矩阵进行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通过PICRUSt软件将基因测序数据与代谢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数据库相比,预测细菌菌群代谢功能。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次数的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二次发酵料高于一次料和三次料;3个阶段发酵培养料共有OTU数量为419个,其中一、二、三次发酵阶段独有的OTU数量分别为420、761和750个;二次料和三次料的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一次料; 3个阶段中丰度高的门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一次料中栖热菌属(Thermus)丰度较高,在二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高温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丰度较高,在三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丰度较高;一次料与二、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二次料与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3个阶段代谢通路排在前两位的均为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相似文献   

8.
以黑土、沙土和沙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化分析技术测定土壤化学因子,利用16S rRNA和ITS技术开展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基因组测序研究,以期探讨龙胆不同栽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养分除了TP以外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黑土养分含量最高,沙壤土次之。黑土中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担子菌门占优势,在沙壤土中,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被孢霉门占优势,而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子囊菌门在沙土中占优势。Shannon和Chao1指数表明黑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略高于沙壤土,但二者显著高于沙土(P<0.05)。PLS-PM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土壤速效养分(NH+4-N、NO-3-N,AP和AK)与细菌多样性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可以看出,SOC和速效养分影响了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黑土和沙壤土比较适合栽培龙胆。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百色野生青钱柳为试材,采用真菌形态学、rDNA-ITS、抗菌试验的方法,研究广西百色野生青钱柳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抗菌活性,以期了解广西百色青钱柳内生真菌的不同种群结构,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从青钱柳植物中分离获得76株内生真菌,隶属于2门5纲12目19科25属,镰刀属(Fusa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间壳座属(Diaporthe)为优势菌属;根、茎与韧皮部、木质部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茎部内生真菌的Shannon index(H′=1.605 6)、根部(1.016 7),远高于韧皮部(0.209 7)和木质部(0.266 7)。5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病原指示菌有抑菌活性,其中,Pezicula sp.82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Pezicula sp.927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效果最强。综上可知,青钱柳植物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内生真菌资源及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构建真菌克隆文库和T-RFL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肃、陕西和山西省20个地区再植苹果园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同时还研究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与再植苹果园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真菌分类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真菌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土壤中主要的真菌类型;在属的水平上,镰孢菌属、被孢霉属、毛壳菌属、隐球酵母菌属等是主要优势菌群。从果园地区分布来看,甘肃省的5个地区土壤真菌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对较低的优势度指数。陕西富平,山西平陆,山西盐湖区的苹果连作障碍较严重,镰孢菌的丰度较高。从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受抑制量与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来看,镰孢菌的丰度与苹果连作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 = 0.585,P < 0.01),而被孢霉属的丰度与其呈显著性负相关(r =–0.473,P < 0.05)。引起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有害真菌类型是镰孢菌属。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及变异规律,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的180株草莓灰霉病菌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6个观察等位基因(Na),平均值为6.22;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7~4.89,平均值为3.44;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0.80,平均值为0.65;不同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7~1.83,平均值为1.34。供试180株样品9个SSR多态性位点上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3~0.91,不同位点PIC差异大,这一规律与I和H基本一致。不同SSR位点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21~0.77,平均值为0.65;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19~0.50,平均值为0.4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0.46,平均值为0.37;基因流(Nm)为0.58~4.47,平均值为1.16。不同地理菌群平均观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分别为2.93和2.0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67,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0,平均多态性位点数(NP)、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6.78和75%。依据不同地理菌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2797~1.9225),将供试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分为4大类:第Ⅰ大类主要由长沙、邵阳、岳阳、衡阳、张家界、湘潭种群组成;第Ⅱ大类主要由郴州种群组成;第Ⅲ大类主要由株洲种群组成;第Ⅳ大类由常德种群组成。总之,湖南省各地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地理群体间差异小,病菌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不同地区间存在病菌的移动。  相似文献   

12.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匀浆法从不同生长期的枸杞果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果内生真菌的定殖率、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从枸杞果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派伦霉属(Peyronellaea)、茎点霉属(Phoma)和盘二孢属(Marssonia)7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1.0%、27.6%和27.6%;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幼果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枸杞果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幼果期和变色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虫态猕猴桃小蠹虫内共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本研究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幼虫、蛹、新成虫和老成虫4种虫态小蠹虫体内细菌的16S rDNA-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用Mothur法和SSUrRNA数据库注释OTUs序列,分析样本的群落组成;使用Qiime软件计算Shannon, ACE等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以相似度97%为标准进行聚类,得到808个OTUs,注释到14个门,26个纲,48个目,76个科,133个属。各虫态的菌群组成和菌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变形菌门为其优势菌门,其丰度高达62.97%~98.21%。幼虫和新成虫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蛹和老成虫的则较高。在幼虫和蛹中,未鉴定到属水平的菌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群总数的68.04%与46.29%,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的丰度在2个虫态菌群中分别占17.83%和8.49%;而上述立克次体属在成虫中占绝对优势,其丰度在新成虫和老成虫中分别高达41.38%与48.71%。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共生关系的猕猴桃小蠹虫的生物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羽毛针禾根和种子组织为试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免培养方法研究了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的内生细菌,对分离得到的纯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RDP在线数据库中鉴定其属水平。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BLAST比对,查找相似性最高的菌种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再通过软件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的系统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羽毛针禾种子和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4株和7株内生细菌,初步将这些细菌归为2门2纲2目2科2属,种子和根中的优势属分别为泛生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在羽毛针禾根和种子中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为丰富的种群多样性,且菌群优势度存在差异。该研究成果为羽毛针禾内生菌资源库信息的积累和羽毛针禾内生微生物的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利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4种微生物菌剂对多年连作甜瓜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真菌群落及成员的影响,利用4种微生物菌剂(A.谷乐丰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B.启高系列生物菌剂,C.施特葆系列菌剂,D.新型菌剂NBmelon)对土壤进行处理,样品经DNA抽提、PCR扩增和真菌ITS测序,进行分析制图。结果显示,处理B和A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高于CK,处理D、C的Simpson指数高于CK,表明菌剂处理后,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得到提高,真菌多样性优于CK。优势种群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A、B、D与CK相比分布在不同象限,且图中距离较远,表明菌剂处理后土壤样品的物种构成发生了变化。处理D(新型菌剂NBmelon)具有降低镰刀菌属相对丰度的效果,能减少镰刀菌属群落数量,可供后续开发利用。因此,施用微生物菌剂具有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有害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种植(新植园)和3年连作百香果园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为克服百香果连作障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相比新植园,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细菌群落丰富度,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5.86个百分点和2.21个百分点;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减少了3.40个百分点,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了28.41个百分点,而毛霉门(Mucoromycota)增加了14.73个百分点。在属分类水平上,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中γ-变形菌纲中未分类属unclassified;ammaproteobacteria、黄单胞杆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anth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酸杆菌门中Gp2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属(Archaeorhizomyces)、孢子丝菌属(Sporothrix)、粪壳菌属(Sordaria)相对丰度减少,小被孢霉(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两个病原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说明连作改变了百香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升高,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17.
前期研究表明,木霉P3.9菌株Trichoderma atroviride对土传真菌引起的枇杷根腐病有较好盆栽防治效果,为了明确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其菌株孢子悬浮液1×10~6 cfu/mL灌根后,不同时间采集枇杷根际土壤,通过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比较木霉P3.9菌株处理和对照(清水)对枇杷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丙酸杆菌目Propionibacteriales、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木霉P3.9菌株处理没有改变枇杷根际细菌物种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种类,而改变了非优势菌群的丰度。木霉P3.9菌株处理30 d之内,不改变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30~40 d多样性略有下降,50~90 d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又恢复正常水平。说明枇杷根际添加木霉P3.9菌株对其根际细菌多样性无不良影响,反而可以改善非优势菌群的丰度,对连作枇杷根际土壤肥力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野生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的生境,以华丽牛肝菌菌塘为研究对象,取样4个菌塘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个采集点菌塘土壤进行分析,研究其细菌的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华丽牛肝菌菌塘菌群分属于30个门、78个属,菌塘中主要的类群为变形菌门(72.13%~14.70%)、酸杆菌门(62.39%~2.97%)、芽单胞菌门(5.69%~2.22%)和硬壁菌门(1.31%~0.05%);主要属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缓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Gp1、Gp2、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WPS-1 genera incertae sedis。4个采集点菌塘中的菌群较丰富,多样性指数水准高;各个菌塘生境不同使得每个菌塘的优势菌属各有差异,菌群结构与取样环境的树种、土壤的特质和人类活动有关,4个菌塘土壤中共有类群是伯克氏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缓生根瘤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研究结果为了解野生牛肝菌的生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20,(4)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贵州铜仁栽培的黑木耳污染菌棒的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度,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菌棒中所得真菌属共计42种,其中污染真菌相对丰度大于1%的有蜡孔菌属(Ceriporia)、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FY4的优势菌群为蜡孔菌属(93.49%),CY5的优势菌群为曲霉属(57.06%),CY8的优势菌群为木霉属(30.22%),FY9的优势菌群为蜡孔菌属(99.99%)。研究对黑木耳染菌菌棒真菌的组成和种类从分子水平进行了鉴定,为黑木耳的栽培和杂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