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枝类组成合理凋查资料表明,盛果期树.长枝应占总枝量的5%~8%,中枝应占10%~30%,短枝和叶丛枝占50%~60%。修剪时应注意凋整长、中、短枝的比例。生长势旺,长枝多的树,用轻剪缓放、刻芽拉枝等方法,增加中枝和短枝;生长势弱.长枝少的树.适当多短截.以抽生长枝。  相似文献   

2.
萌枝量对刺龙芽根重及枝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年生刺龙芽实生苗根造林,并于当年秋季测定根重.结果表明,留枝量对根重有明显影响,留枝量越多,根重越轻,保留1个枝条的植株其根重是保留4个枝条的2倍多;适于水培的当年生枝条以单位面积保留1个枝条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杨树栋 《农村百事通》2010,(11):30-30,81
一、特征特性柽柳为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毫米,半贴生。背面有龙骨状柱。每年开花2-3次.春季在头年生的小枝节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的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常下弯,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有一线状钻形绿色小苞片。花5枚、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烟田施肥     
树势强健,树冠较小,约相当于普通型树冠体积的2/3;新梢粗壮,萌芽率高达78.3%,短枝多,以短枝结果为主。结果早,4年生亩产可达2349公斤。其枝条缓放后易成花,短截、修剪促发的短枝也能成花结果。短果枝连续结果能力强,具有腋花芽结果的习性。开花较整齐,座果率高。  相似文献   

6.
疏枝修剪 修剪时以疏为主。冬春及花后均可进行,以落叶后为最佳时期。萌生玫瑰齐地或深入底下几厘米剪除.嫁接玫瑰于基部剪除。主要是剪除病、残、枯枝.过密枝、交叉枝和细弱枝。尽量保留1~3年生健壮枝。去除7、8年生以上开花能力明显降低的老枝条。做到株老而枝不老,枝多而不密,通风透光。透光程度以夏季中午阳光直射时,地面投影以网状为好。集约型  相似文献   

7.
古仙桃,该品种树势健壮,树姿开张,发枝力中等偏强;花粉多,自花结实,坐果率高.极丰产;果近圆果尖微凹,两半对称。果个比较整齐,果大,平均果重220克,最大果重550克;果色鲜红,果面光洁、美观,易着色,即使是内膛果,仍着笆良好;果肉白色,散生红色素.肉质细脆、汁多,味浓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6%,口感极佳;离核,较耐贮运。  相似文献   

8.
适宜树种的筛选和使用是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为解决贺兰山露天矿区生态修复中因植物选择及客土缺乏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以蒙古扁桃、长柄扁桃、红花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4种灌木为试验材料,在贺兰山清水沟和头鑫矿区开展试验,通过统计成活率、生长量及调查造林效果,筛选出适宜矿区栽植的灌木树种。结果表明,4种灌木2年生容器苗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均高于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栽植第二年,红花多枝柽柳成活率最高,为87.8%~91.7%;长柄扁桃成活率最低,为75.5%;蒙古扁桃和长柄扁桃的成活率均以清水沟矿区最高,红花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成活率均以头鑫矿区最高。蒙古扁桃和长柄扁桃2年生容器苗栽植第二年,树穴覆盖黑色膜较对照可提高成活率8.0%、13.0%。因此,在清水沟矿区适宜客土栽植蒙古扁桃和长柄扁桃2年生容器苗,在头鑫矿区适宜栽植红花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2年生容器苗。贺兰山矿区4种灌木树种造林对比试验可为相近立地条件矿区生态修复苗木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羊乳(四叶参):桔梗科 1.识别特征:(1)羊乳为多年生蔓生草质滕本,多分枝,全株有白色乳汁,茎缠绕,带紫色,长可1达米多。(2)生于茎上的叶小而互生,生于侧枝的叶多近干4片轮先,因而称“四叶参”。叶菱彤、卯形或广妓针形.长3—9厘米。(3)草生或成对生于枝顶,乳白色或带黄色,  相似文献   

10.
熏衣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农村科技》2007,(3):48-48
薰衣草学名Lavendula era C,别名香草,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多分枝,株高可达l米,叶对生,叶缘反卷,轮生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每轮花序有小花6~10朵;花冠下部筒状,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长约1.2厘米,淡蓝紫色,或粉红至粉白色。春秋开花,全株浓香。  相似文献   

11.
李东 《农家科技》2007,(5):24-24
<正>一、疏花疏果的原则1.树势和枝势。生长势强的树少疏,弱树多疏;壮枝少疏,弱枝多疏。2.果台枝长度。果台枝长度在  相似文献   

12.
果树介壳虫危害多种果树.危害果树的枝、干、叶、果等部位,造成果树生长势减弱、落叶,直至局部或整株枯死。受害果实常出现畸形.如红晕、龟裂等;树干受害后也出现畸形.如皮层肿胀形成凸凹、枝条下垂等。因介壳虫体外被有蜡被,化学农药不易透入,因而一般的杀虫剂不能奏效,防治十分困难。农药防治的关键,主要抓好以下二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对入选的5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的生物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各器生物量与D或D^2H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生物量积累主要在干材,其分配规律为:6a生前,无性系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明显;6a生后,其分配趋势为干材>枝>根>干皮>叶;其中328、337,206,12,14号毛白杨无性系干材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616.5%,514.1%,625.7%,357.4%,198.6%;采用相对生长法,对  相似文献   

14.
连续4a研究表明,黄土区旱坡地枣园,以3年生枝为单位拉枝修剪是控制树体生长发育,调节养分、水分的合理分配,平衡生长与结果的主要修剪方法。生长期枣树幼树以3年生枝为单位拉枝整形,可迅速培养骨干枝和各类结果枝组。同时因枝条粗壮充实,二次枝有效结果部位高,在成形过程中提高了产量;利用新生枣头流营养,抑制枣股萌发,培养的结果枝组质量高,丰产稳产。生长结果期拉枝,主要是对骨干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更新替代,利用枣树拉枝后2-3a不促发分枝的习性,促进枝组快速更替,使果实负荷均匀分布。盛果期枣树拉枝,主要用于骨干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及时更新复壮,维持生长与结果的最佳平衡。更新骨干枝,既能增强树势, 平衡结果,又可提高成形中的产量;更新结果枝组,利用新生枣头分流营养,延长结果枝组寿命。以3年生枝为单位拉枝整形,平衡了树势,到8年生时,单株产量仍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整形。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插穗条件与生根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描述了樟子松穗条类型和着生部位、采条时期、插条粗细和长度、母树年龄等与生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萌芽枝插穗出一般插条的生根率提高39.3%;节间的插穗生根率比节上、节下提高17%-60%;北方最佳的扦插时间为5月1日之前;5年生樟子松插穗适宜的规格是粗细为0.4-0.6cm,长短为3-5cm。  相似文献   

16.
1常见病害 1.1茄子绵疫病。叶片被害,病部出现有明显轮纹水浸状褐色病斑,生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大、干枯;枝茎染病,呈褐色,  相似文献   

17.
山杏改接仁用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干旱山区进行山杏改接龙一再帽、一窝峰、串枝红等仁用可技术研究,彩嵌芽接右劈拉方法。1~2年手山杏采用嵌芽接,3~7年生山杏采用多点劈接,也可采用截干劈接;山挑不宜作丰木丰木适宜粗度2~2.5cm。  相似文献   

18.
实验所选用菊花为上一年谢花后选取粗壮、无病虫害的母株移植于冷棚内,作保护性养护.开春后施以水肥.促使其多生新枝、脚芽,6月上旬选取母株上粗壮、嫩绿、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新生枝.剪成长度为8-10厘米的小段.留2—3片叶子.扦插于以珍珠岩为基质的扦插箱内、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大王枣”的不同定干高度,枝条的不同修剪方式及不同造形对枣树生长结果的影响,并调查了“大王枣”直立,斜生,近水平枣头延长枝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冬季幼树定干0.5m左右为上海地区枣树较适合的高度,冬季长梢修剪利于枣头枝的延长生长;中梢修剪利于结果支的发生,且次年隐芽数量少,短梢修剪的效果居中,三类延长枝的第一次快速生长期都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直立性延长枝的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最长,直立枝,斜生枝只有一次,近水平枝有两次延长枝的快速生长期,提出了上海地区“大王枣”早果丰产的适宜树形及摘心,疏剪,拉枝等夏季整形修剪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20.
树形采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较为理想。 1.幼树修剪:对1~2年生幼树,重点培养骨干枝,完成基本树型,形成结果面积,对先端生长势强、角度不开张的主枝,要拉开角度,疏除部分旺枝,带头枝甩放不剪截或轻截采用弱枝带头。及时进行生长期的修剪,采取抹芽、摘心、疏枝等措施,培养枝组,改善光照,提高花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