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邦崴千年古茶树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仕华 《茶叶》1993,19(2):19-20
云南的亚热带系黄壤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古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孕育着著名的云南大叶种茶。许多茶科植物在这里繁衍进化。云南是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世界上茶叶科植物共有380多种,分布在云南的就有260种。名扬四海的"普洱茶"就生长在这里。我省还有不少的大茶树,尤其是去年根据群众反映,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现的一株巨大古茶树——邦崴大茶树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棵。一、古茶树的发现寻找茶树王是我多年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翻阅了许多有关资料,走访了许  相似文献   

2.
1茶树修剪的生理作用1.1定型修剪与树冠培育:茶树种植或栽植后的1-3年内,自然生长状态是主干生长势强,有分枝,呈较明显的单轴分技状态,以后逐渐由单轴分枝过渡到合轴分枝,形态上是高度大于幅度,分枝少而细长,有芽面窄,与高产优质的"壮、阔、密"(生枝与分枝健壮,树冠开阔,生产枝密集)树冠不符,必须用定型修剪组建树冠。定型修剪能改变茶树自然生长的分枝习性是改变了茶树顶端优势的部位,即茶树的顶端能形成一种β一吲哚乙酸物质,在浓度高时能抑制芽梢生长,当它以极性运输方式输向侧芽时,抑制了测芽生长;当修剪剪除项芽…  相似文献   

3.
通过"旱地龙"在茶园中的肥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旱地龙"能提高茶叶的发芽重、芽叶生长速度、产量及品质等,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新型叶面肥.  相似文献   

4.
王立 《中国茶叶》1993,15(2):2-3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要使当前茶叶产量有重大的突破,关键在于了解根系的形态建成及其生长初态,克服限制根系生长的不良因素以促进茶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几乎所有的农业技术措施首先影响到茶树的根系,根生长在土壤中不易引人注意,其实根系的分布与生长动态,是制订茶园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栽培,首先  相似文献   

5.
茶树采摘是收获过程,又是栽培技术的末端,为了持续地获得优质高产的鲜叶,必须实施合理采摘。1新梢伸育规律:合理采摘是以新消伸育为基础的,了解其规律,才能采得较多鲜叶,并使茶树持续丰产。1.1新梢神育量:冬季低温,茶芽休眠,当春季温升至茶芽萌动起始温度时,细胞激活,内含物转化,如果此时水份充裕,芽萌动,从鳞片展开一鱼叶—3~5片真叶,完成一个生长过程,然后进人休止。当季长叶多少,受芽中叶原基已形成雏叶数支配。休止一段时间后,第二次生长开始,从1叶一3—5片真叶一休止。第二次生长在一次生长的顶端向上延伸展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1991,(4):31-31
夏秋期间是茶树生长承上启下的季节,一方面,茶树经过春茶和二茶的生长和采摘之后,树体内的营养物质已大量消耗,为了秋茶生长,急需吸收养分加以补充;另一方面,在夏秋期间,茶树既要进行营养生长,又要进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十分迫切,如果这段时间养分供应不足,不仅会直接影响夏秋茶的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和翌年春茶的生长。然而,在我国广大茶区,  相似文献   

7.
朱秀红 《中国茶叶》2013,(7):18-19,21
五莲县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13.2℃,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五莲绿茶"滋味浓,耐冲泡"的优良品质。近年来,五莲县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公顷,茶叶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一、影响茶树种植因子的选择与权重确定茶树的生长对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3月下旬气温达到8℃以后,从茶树嫩芽膨大到停止生长的220天内要求≥10℃积温在4000℃以上,生长过程年平均气温至少在10℃以上,最低气温大于-10℃,最高气温小于35℃,南方茶树种植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介于1000~1400mm;一般在茶树生长期中,平均每月降水量有100mm  相似文献   

8.
茶树不同品种对根际固氮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研究茶树不同品种对报际固氮菌的组成、种类及其一年四季变化动态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品种与方法品种以贵州省现行种植品种为主。即福鼎大白·菜、黔泪303、黔泪809、黔泪601、石评苦茶、黄牛群体种、仰望种。培养基改良Ashby和修改Burk培养基pH值控制在5.0左右。分离培养方法将0~20crn和20~40cm土层中不同品种的根系,在空中轻轻振荡数次,然后将根剪成Icm长的小段,放入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7d温度控制在25℃左右。计算方法以肉眼明显可见菌落而且大量出现表示存在。计算公式为C—P/NX100%,其中C表示出现百…  相似文献   

9.
芮章龙  方国强 《茶叶》1993,19(2):36-36
随着名优茶生产的开发,促进了茶叶生产优质高效益,带动了良种的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共识,特别是开化龙顶评为全国名茶后,茶区群众掀起一股良种热,出现了"没有良种不种茶"的可喜局面。由于无性繁殖周期长,母本园收入低,投资大,成本高,是当前推广良种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降低育苗成本,提高效益,是众所关心之问题。一、母本园建设与茶园改造相结合。这是降低育苗成本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选择生长健壮的茶树进行重修剪,第一年剪后留养枝条作母本,第二年改作采摘茶园,以后逐年轮流进行。这样不仅节约了茶园改造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农作物生长冗余现象的基本规律,结合茶树生长特点认为,茶树生物体也存在着生长冗余现象。并提出了茶树生长冗余及超补偿作用理论,这种理论的建立,对指导茶树栽培,尤其对茶树植株修剪培育和芽叶采摘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遮阴对特殊茶树资源"黄金菊"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以遮光率为70%的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0%)为对照,分析茶树农艺性状、茶园微环境、叶片光合参数、新梢内含成分等。结果显示,遮阴处理改善了黄化茶树资源"黄金菊"的生长状况,使得黄化新梢返绿,改变了处理茶树微环境及光合作用,提高了茶树氨基酸含量。说明适度遮阴可以促进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利于茶树有机物的积累,提高夏、秋茶品质。  相似文献   

12.
赵学仁  潘根生 《茶叶》1990,16(1):36-37
从茶树整体角度研究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阐明采摘过程中,适当留叶对提高茶叶产量,保持茶树健壮树势所起的良好作用,已有不少论述。为从个体角度深入了解留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我们就剪采口芽的成叶有无及大小,对该芽生长形成新梢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现简要报道如下。一、剪口芽有无成叶与新梢生长强度的  相似文献   

13.
茶树对土壤干旱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茶叶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一带,每年夏秋期间,雨量少,晴日多,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蒸发量大,常有亢旱,给茶树生长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影响,旱害成了茶叶生产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据研究,茶树生长所要求的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0%~90%最为适宜。一旦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70%,对茶树的生长和代谢将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茶树抗旱性的生理基础及遗传差异,本文以4个具不同抗旱能力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初步研究盆栽土壤干旱条件下茶树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旨在为茶树抗旱品种的选育以及茶树栽培上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AM)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受控实验法,选用"乌牛早"为试验材料,研究丛枝菌根(AM)对盐胁迫下茶树生长、矿质营养的吸收、茶树叶片组织含水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有效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降低水分饱和亏、改善茶树生长质量和茶叶品质;接种AMF可使茶树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得到有效缓解,表现为茶树体内N、P、K、Mg、Fe和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8%、32.2%、20.0%、22.6%、10.2%和9.4%,K+/Na+明显提高。表明AMF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茶树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对盐胁迫的耐性,进而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茶树修剪应配合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修剪能控制刺激茶树营养生长 ,获得茶叶高产、稳产、优质 ,保持树势健壮 ,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但目前较多茶农 ,只限于茶树修剪 ,很少甚至没有在茶树修剪前 (后 )相应地配合农业措施 ,尔后茶树树势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1 修剪应与肥水管理密切配合茶树每经一次修剪 ,被剪的枝条损耗很多养分 ,剪后又要大量抽发新梢 ,为了使根系不断供应地上部再生生长 ,并保证根系自身生长 ,就需要足够的肥 ,水供应 ,要求剪后需深施较多的有机肥料和磷肥 ,待新梢萌发时 ,及时追施催芽肥。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新梢健壮、尽快转入旺盛生长 ,充分发挥修剪…  相似文献   

16.
"太丰3号"植物性有机液肥是利用制糖糖蜜发酵副产品酒精料浓缩后混合含氮、磷、钾化学原料调配而成的有机液肥,为探索"太丰3号"对春茶生长及产量效应,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设在星村镇巨口村,茶树品种为十年生梅占,土壤肥力中等,参试液肥为太丰3号和奥普尔HA-202液肥.  相似文献   

17.
凤凰单丛茶——图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八仙过海凤凰芝兰香单丛之一。原母树生长于凤西垭后村,称大乌叶。在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乌岽茶农文混从垭后大乌叶剪取母树枝条压植培育栽培,成活八株,故称之为八仙。又因八株茶树分种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的品质表现优良,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958年,前凤凰茶叶收购站站长尤炳回将其命名为"八仙过海"。品质优良,是凤凰茶区单丛茶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铵和茶树鲜叶,茶树干重显著增加.硫酸铵显著促进新梢生长并提高氨基酸含量,施茶树鲜叶显著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施茶树鲜叶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且pH最高、活性铝含量最低.施用硫酸铵处理的土壤显著酸化.研究表明,茶园土壤酸化的主导因子是施用酸性化学肥料和茶树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而并非茶树落叶和修剪叶还园.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种植技术,随着茶叶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历了以下演化过程:由有性种子直播→无性系扦插苗移栽;种子直播,由大丛稀播→小丛单条密播→小丛双条密播;无性系扦插苗移栽,由小丛单条栽→小丛双条栽→单株双条栽;茶树养蓬技术,由自由生长→高蓬→矮蓬。单株双条栽,茶树个体在土壤和空间分布均匀,可使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群体的生产力达到高度统一。培养矮蓬,缩短了养分运输距离和时间,有利于茶树生长。因此,单株矮化种植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根据在四川茶区的试验实践,对这项技术的要点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红紫芽”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0个新选育的茶树品系进行系统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和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属乔木或小乔木型,生长势强;芽叶红紫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除丹凤和红叶4号芽叶色泽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