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陝西泾陽、湖南安化一帶所產的茯茶磚,大部是供青海、新疆兄弟民族和中亞細亞人民飲用的。在这种磚茶里生着許多黴菌,其中有一种黴菌的菌孢子好象黃色粉末,俗称“黄黴菌”。在茶叶貿易習慣上称为“金花”,切开磚茶來看,“金花”着生愈多的認为品質愈好,因此,在消费市場上以这种“金花”的多少,作为衡量茯茶磚品質好坏的重  相似文献   

3.
以金花猕猴桃为试材,观测不同基质对扦插苗根系性状和叶片性状的影响,以筛选出金花猕猴桃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结果显示,不同基质对金花猕猴桃生根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以在培养土为基质的生根率最高,达93.02%;其次是珍珠岩+河沙(84.31%),河沙+苔藓(70.89%);生根率最低的基质是石英砂,仅42.04%。在培养土基质中,扦插苗的根长、根粗、侧根级数、根系干重、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等指标均表现最优,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基质,且扦插苗一年内可形成径粗0.8~1.0 cm、高1.5 m以上的植株。因此,培养土是金花猕猴桃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4.
金花葵黄酮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金花葵总黄酮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脂代谢以及SOD的影响,将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功的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金花葵黄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灌胃4周后检测血脂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金花葵黄酮干预小鼠总胆固醇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P<0.05),SOD上升(P<0.01)。适量金花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邓永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60-164
为了丰富茶叶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茯茶发源地的陕西经过研究与创新,恢复了茯砖茶的生产。文中简述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陕西茯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光明。运用SWOT分析法归纳了陕西茯茶发展所面临的优势、薄弱点、机遇和威胁因素,在发展战略分析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为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由于陕西茯茶处于恢复生产的发展时期,目前,除了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与其他产地“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一致外,其他有关陕西茯茶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关陕西茯茶理化成分、保健功效、含氟量、“金花”数量及饱满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桦褐孔菌多酚(IOP)以及富硒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Se-IOP)、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Ge-IOP)的抗氧化作用。以试剂盒法测定抗活性氧单位、MDA值,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氧合酶活力、红细胞溶血抑制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化学模拟体系中,4.0 mg/mL的IOP、Se-IOP与Ge-IOP的抗氧化活性单位分别为52.36、89.21、82.93 U/mL,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4.15%、42.22%、50.53%。在细胞与组织水平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4.0 mg/mL IOP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率为69.65%,而1~4.0 mg/mL Se-IOP与Ge-IOP溶血抑制率均大于100%;与对照组比较,1~4.0 mg/mL IOP、Se-IOP与Ge-IOP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性产生MDA(P<0.01)。个体水平的体内抗氧化体系中,腹腔注射IOP、 Se-IOP与Ge-IOP(4.0 mg/mL,0.5 mL/d,12天)时,肝组织的自发性MDA指标均极显著下降(P<0.01);腹腔注射1~4.0 mg/mL Se-IOP与Ge-IOP后,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与肝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极显著增强(P<0.01)。IOP、Se-IOP与Ge-IOP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富硒、富锗可增强桦褐孔菌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态学与ITS序列对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的问题,以来自中国3个省份的5种茯砖茶为样品,从中分离出优势微生物金花菌4、16、B1、B3、B7,依托形态学与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冠突散囊菌,并且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其中16号菌株的电镜观察结果与其他4株菌株差异明显,且菌株子囊孢子的“赤道”周围存在较多小孔;在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中4、B1、B3、B7聚类为一组,16号聚类成另一组,说明冠突散囊菌可能存在亚种,这与形态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金花葵花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金花葵总黄酮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乙醇浓度、浸泡时间及颗粒大小3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测定金花葵花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来评价金花葵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5%,浸泡时间2.1 h,颗粒大小为45目,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8.64%,实测平均值为18.03%。金花葵花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良好,并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粗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试验小鼠分为对照、模型和剂量(低、中、高)组,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饲喂基础饲料,剂量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板蓝根粗多糖的饲料。6周后测小鼠血常规指标、脏/体比、血清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表明,免疫抑制小鼠的白/红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值均随粗多糖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体增质量对照组最大,低、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依次递减;各剂量组脏/体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说明板蓝根粗多糖能提升小鼠免疫功能,但对小鼠的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理是金花的故乡,大理人说,金花就是茶花,白族姑娘最喜爱茶花,她们的头饰、服饰绣的都是茶花。每当漫山遍野茶花盛开的时候,白族姑娘就象一朵朵金花,光亮照人,也象一团团烈火,鲜艳夺目。"街街流水,户户养花"是大理古城风貌。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冠突散囊菌对茯砖散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选用4个不同类型的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标准冠突散囊菌(G1)、褶皱冠突散囊菌(G2)、异冠冠突散囊菌(G3)、鹅黄冠突散囊菌(G4))为接种菌,对安化黑毛茶进行人工接种处理得到茯砖散茶,分别比较4个不同类型冠突散囊菌在接种3、7、11天后的EGCG、咖啡碱、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水浸出物、氟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寻找能够生产出品质良好且益于健康的优势菌种。结果表明,在分别接种3天、7天和11天后,褶皱冠突散囊菌(G2)接种处理后的茯砖散茶各指标较其它处理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其中, EGCG、茶氨酸、茶多酚含量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且EGCG含量G2与G3、G4存在显著性差异;咖啡碱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略低于其它3个处理。综合来看,褶皱冠突散囊菌(G2)接种后的茯砖散茶表现为最佳,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散茶发花”技术在不同嫩度茶叶原料上的发花情况及发花对各茶叶原料带来的影响,采用2008年一品茯砖茶原料(A)、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B)、边销茶原料(C)以及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快速醇化”后的成品(D)作为“散茶发花”加工原料,考察发花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发花”特征性微生物--冠突散囊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可溶性糖、粗纤维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糖的含量有小幅度的增加;在5天的发花期间,冠突散囊菌繁殖增长较快,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增长速率逐渐放缓直至发花结束。4种茯茶成品较其对应原料品质均有改善,加工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参与生化成分复杂的变化为品质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 Gaertn.] 6P附加系普冰4844-12具有多粒等可用于小麦改良的优异基因。为高效率检测由小麦-冰草6P附加系衍生的易位系和渐渗系,以普冰4844-12及其亲本普通小麦Fukuhokomugi和冰草Z559 (2n=4x=28, PPPP)为材料,通过对冰草转录组测序获得的EST序列设计的P基因组EST分子标记引物,筛选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的6P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结果从1 453对P基因组EST引物中筛选出130对小麦-冰草6P附加系特异标记引物。进而将这些特异标记与NCBI nr蛋白质数据库及小麦EST序列进行了比对,发现4条冰草EST序列的功能注释与抗病、抗逆相关;36条冰草EST与已经定位的小麦EST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33条(91.67%)位于小麦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标记的特异性,分别对其中4个具有功能注释的EST标记在中国春等7个普通小麦背景下和随机选择的5个标记在小麦-冰草6P易位系背景下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其确实可用于检测6P染色体。这些冰草6P染色体特异标记的开发为大规模地鉴定小麦-冰草衍生后代中P染色质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冰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分离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DS-PAGE分析,在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中都检测到2个表达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但不同倍性的材料之间,以及相同倍性材料的不同种子之间的HMW-GS组成均有所不同。利用PCR技术对冰草的HMW-GS基因进行克隆,结果从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冰草中分别克隆了3个、1个和3个y型HMW-GS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只有来自六倍体冰草中的Bsy2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有487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53 kD的HMW-GS,大小相当于SDS-PAGE图谱中的大亚基。而其余6个基因均在中间重复区发生了无义突变。本文对冰草HMW-GS基因的结构特点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认识区域荒漠生态系统干旱致灾过程和干旱对冰草、刺蓬生长的影响及解除机制,笔者设计干旱胁迫、补充灌水和自然生长3种处理,比较了2种荒漠草本植物的外部形态、产量和土壤水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黄枯期提前,补水推迟黄枯期,并且干旱胁迫推迟刺蓬进入开花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受干旱胁迫影响,荒漠刺蓬和冰草的生长高度、干物质、覆盖度和土壤水分贮存量均减小,且随生育进程影响逐渐增大。受干旱胁迫影响,返青73天是刺蓬生长高度的起始拐点,返青88天是冰草生长高度的起始拐点。返青106~121天是干旱胁迫对刺蓬干物质积累影响关键期,对冰草干物质积累影响关键期在返青181~197天。干旱胁迫对土壤水分贮存量的影响,刺蓬开花期开始显著,冰草展叶盛期后差异明显,且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分贮存量减小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际土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1、3、5、7、10 mg/m L,测定提取液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与生长化感效应。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际土对刺槐、紫花苜蓿呈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对侧柏起促进作用;油松根际土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的化感效应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因此,从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油松林营造乔灌草复合植被时,应优先考虑侧柏,慎重选择刺槐、紫花苜蓿,选择复合胡枝子、绣线菊、冰草时应该注意油松林的间伐以及间作的密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和营养对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Kita)、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de Bary)和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 Mangin)生长的影响及它们的致死温度。三种曲霉的生长温度分别为16~43℃、13~31℃和16~37℃,最适温度分别为22~34℃、22~28℃和22~31℃。湿度是影响它们生长的主导因子,溜曲霉在相对湿度达82%、另两种曲霉在相对湿度达75%时开始生长,并随湿度增高而加快。它们对酸碱度的适应力很强,在pH值2.5以上均能生长。在人工培养基上,溜曲霉长得很快,另两种曲霉则很慢;而在天然烟叶培养基上,三种曲霉均生长迅速。它们的致死温度分别是, 溜曲霉60℃20min或65℃10min,匍匐散囊菌原变种65℃30min或70℃5min,谢瓦散囊菌70℃15min。  相似文献   

18.
对黑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为质量为5 g左右的圆柱形的茯砖茶,再发酵制作微型茯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研究茶叶含水量、蒸制时间、渥堆温度及渥堆时间,筛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确定制作微型茯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茯茶品质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含水率>渥堆温度>蒸制时间>渥堆时间,最优水平为含水率26%,蒸制时间10 min,渥堆温度70℃,渥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其发酵的茶叶汤色红艳透明、香气浓郁、滋味甜香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