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90 cm垄上4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吸收了垄三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较垄三栽培技术增产20%左右,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该项技术从播种到收获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较常规的垄三栽培增产19.8%,采用此项技术创造了多块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生产实践证明,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是一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新技术,适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文章还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了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16年大豆机械化"三垄"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3.4万hm2,占全市16年大豆总播面积的89.4%,平均产量177.1 kg/667m2,比对照(生产田)155.5 kg/667m2增产14.3%,总增产大豆16.993万t,总增收37 349.064万元,取得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该项技术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进一步阐明了机械化"三垄"栽培增产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豆三垄栽培缩垄增行增产技术韩远征,李秋,王家三(黑龙江省8510农场)1991—1993年我们在全场进行了大豆三垄栽培缩垄增行的大豆对比试验和生产推广应用,累计应用58400亩,比三垄栽培增产22.8%,增产大豆1664.4吨,总增收222.2万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依安县大豆产量低迷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小垄密栽培技术,在依安县部分地区进行大豆小垄密栽培技术内容的集成和示范研究,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并总结出适合当地的小垄密栽培技术要点和关键点,以指导当地农民扩大生产,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和10 cm。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CK)相比,粉垄栽培的马铃薯株高增加33.03%,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增加37.56%、52.04%;产量增加25.05%,商品薯率增加3.7个百分点。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大垄双行栽培示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通过连续3年对马铃薯大小垄栽培示范对比,显示出马铃薯大垄栽培较传统的小垄栽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示范结果表明:采用90 cm的大垄且垄上种植2行,行距30 cm,株距30~35 cm,较采用65 cm小垄、株距24 cm的栽培方式均表现出增产。尽管不同年份条件下马铃薯大垄栽培的增产率不同,但最低增产都达到了10%以上,而且比较效益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大豆科技》2008,(5):24-25
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在“深窄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土壤库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垄平结合、宽窄结合、旱涝综防的大豆栽培模式。主要介绍该技术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严格的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9.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不同栽培方法种植大豆,经对比表明,采用“大垄窄行密植”明显提高大豆产量,与“三垄”栽培相比较,增产21.8%-31.4%,与“深窄密”相比,表现增产且限制因素少,适应性广,对土壤及品种无严格要求,易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0.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滴灌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区条田种植,以垦丰16为材料,研究大豆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配合滴灌技术栽培的增产效果及各生育时期植株形态指标及实测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大垄垄上行间覆膜配合滴灌技术对大豆的营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产量因素构成上,结荚层数较对照高0.6层,株粒数较对照多5.1粒,空瘪率较对照低0.1%,百粒重较对照高1.8 g,亩产较对照增产25.4%.在投入上要比对照高125.3元/亩,在效益上要比对照增加31.1元.  相似文献   

1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吸收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的半矮杆密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改造、嫁接、创新而形成的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区应用的一种“垄窄密”栽培法,它比一般垄作增产17.2%。小垄窄行密植,更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赵九洲  赫荣华 《大豆科学》1994,13(4):294-301
本试验于1989-1991年在黑龙江省854农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本文探讨了低湿地白浆土上“三垄”栽培法和平作栽培法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三垄”栽培法与平作相比,三年平均增产16.31%。产量差异达τ0.01显著水平。在“三垄”栽培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粒比和经济系数显著。与平作相比,“三垄”栽培法在大豆的生育前期使0-20cm土层的温度和土壤  相似文献   

13.
余志 《大豆科技》2010,(2):61-61
小垄窄行密植,也称小双密、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用耐密、秆强、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增加密度。它是把常规垄改为小垄,即把原来的两条  相似文献   

14.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试验进行了大垄与小垄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一些土壤环境因子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改善了结薯区及根区的土壤生态环境,使该区的土壤容重和出苗后10 ̄25cm耕层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使20 ̄3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增加;促进了养分释放;大垄栽培相对于小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4.31%,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1.74%。大垄栽培是可以在黑龙江省大范围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豆大垄双、三行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双、三行穴播栽培技术自1997年开始研究,1999年示范推广,到2003年全市推广面积6 670hm2,平均单产173.8kg/667m2,比全市平均单产141.4kg/667m2,增产32.4kg/667m2,增产率22.9%。该技术由于采取97.5cm、130cm的垄体,以垅沟和苗带间深松,分层施肥和垅上双行、三行等距穴播4项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抗涝、耐旱、合理密植,增强光合作用等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大豆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提早封垄,便于人工除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法,研究小垄密植、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免耕栽培4种栽培方法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方式的大豆株高,荚数,粒数均高于小垄密植、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免耕栽培的大豆产量分别较小垄密植、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增产23.3%、124.2%和141.5%;小垄密植的大豆产量分别较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增产81.8%、95.8%。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辽地区风沙大及水田日益严重缺水状况,开展了水稻垄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垄系节水栽培方式,稻田日均地温增加0.2~1.2℃,节省肥料投入25%,节水30%,稻谷增产6.7%~7.9%,可节支(化肥350元/hm2、水费300元/hm2)增收(鸡2400元/hm2)达3050元/hm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加工型马铃薯大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工型马铃薯大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先进栽培技术。2008年绥化市推广加工型马铃薯大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03万hm2,获得总产马铃薯31.8万t,比常规生产田总增产6.97万t,总增收4184.87万元;平均每公  相似文献   

19.
大垄窄行密植不同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以1.34m大垄种植方式为主,研究不同行数,密度的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三种不同密度的大垄6行分别比大垄4行增产12.5%、10.3%和11.1%,而且不同行数均以每hm^2 30万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选用半矮秆大豆绥农22,采用大区对比试验,重点分析大垄平台增密保墒技术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平台技术全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平均保持在28,34%-34.18%,比常规垄作高出0.62%-2.16%,土壤容重全生育期平均比常规垄作低0.374g/cm^3;开花期大垄平台叶面积指数比常规垄作大1.066、结荚期大2.377、鼓粒期大1.261;在开花期大垄平台消光系数变化为0.55-1.26、常规垄作为0.97~1.1,在结荚期消光系数变化分别为0.73-1.14和O.71~1.14,在鼓粒期消光系数变化分别为0.77-1.12和0.97-1.0,而在3个时期的最大顶角时大垄平台消光系数大于常规垄作;大垄平台和常规垄作收获时密度分别为35株/m^2和28株/m^2,单株粒数分别为61.8粒和71.0粒,百粒重分别为15.6g和16.0g,产量分别为239.40kg/m^2和212.06kg/667m^2,大垄平台比常规垄作增产27.34kg,增产幅度为12.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