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从外地调运核桃苗种植后遭遇晚霜寒害的问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林"系列核桃项目组结合生产实际,在高寒、晚霜危害严重地区的昭通市开展避晚霜核桃种质资源调查,通过近15年的选育研究,选育了‘鲁甸大麻1号’、‘鲁甸大麻2号’、‘云林1号’、‘云林4号’、‘云林5号’避晚霜能力极强的5个优良品种并通过审定和认定。选育结果表明,新品种的发芽期明显晚于对照,能有效避开晚霜危害;其挂果期介于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之间; 7年生植株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明显高于国标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坚果壳薄、仁色好、出仁率高、口感好;特异性明显,容易分辨各品种的真伪,可以在云南冷冻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核桃优良早实新品系云新90301、云新90303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我国南方著名的晚实良种“三台核桃”与北方新疆早实核桃优株“新早13号”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云新90301、云新90303两个核桃新品系。新品系综合了双亲优势性状,具有早实、丰产、优质、树体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选用我国南方著名的晚实良种“三台核桃”与北方新疆早实核桃优株“新早13号”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云新90301、云新90303两个核桃新品系。新品系综合了双亲优势性状,具有早实、丰产、优质、树体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种间杂交培育的5个核桃早实新品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国内外首次选用我国南方著名的晚实良种“漾鼻泡核桃”“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 L.)与新疆早实核桃优株“云林A7号”(Juglans regia Dode)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我国南方核桃产区首批5个早实杂交核桃新品系,即云新7914,云新7926,云新8034,云新8064,云新85227。5个新品系综合了双亲优势性状,具有早实,早熟,丰产,优质,树体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增产潜力巨大,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云南镇雄核桃优良单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对云南省镇雄县核桃进行选优调查,预选优株143株,复选优株67株,按照国家标准,决选优株7株,其中乌蒙123号、105号、127号、108号、124号、110号丰产性能优于国家标准,109号稍低于国家标准.评选出的7株优良单株,其坚果粒重为9.07~11.40 g,壳厚为0.80~1.10 mm,出仁率...  相似文献   

6.
云新90301等3个杂交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针对云南良种核桃结实晚, 种壳刻纹深密不美观及不耐寒等重大缺欠, 在取得“八五”核桃杂交育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于1990~2004年首次开展了选用我国南方云南核桃良种大姚三台核桃与北方新疆早实丰产优株核桃新早13号进行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通过14年的程序选育, 从初选的11个杂交优株无性系中经区域性栽培试验, 评选出云新90301、云新90303、云新90306 3个杂交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新品种核桃具有早实、丰产、优质、耐寒及树体矮化等优点, 其综合经济性状比亲本和“八五”培育出的5个新品系核桃均高, 总体丰产品质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标Ⅰ级或优级的标准, 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在掌握3个新品种核桃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前提下, 确立了其栽培技术要领, 使之便于推广。选育出的此3种新品种核桃现已在云南省的8个地(州、市) 10个(市、区) 试验, 示范推广, 面积达1 655 03hm2,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出避霜型核桃新品种,对15个核桃优良无性系及对照品种云新高原的花期物候观测得出,15个优良无性系的萌芽期均比对照品种云新高原晚,15号、29号、4号、28号、24号、30号、18号和14号萌芽期均晚于3月中旬且雌花花期均在4月以后,有利于避开云南晚霜的危害;属于雌先型的无性系有12号、17号、24号、33号、6号和7号,对照品种云新高原为雌先型,雄先型无性系有29号、30号、20号、3号、18号,雌雄花期相遇的雌雄同熟无性系有15号、28号、4号和14号,这与母树的物候观察结果一致;雄花花期持续天数为4~8d,平均为5.9d,变异系数为18.9%;雌花花期持续天数为5~13d,平均为9.0d,变异系数为31.3%。  相似文献   

8.
以全县群选为基础,初选出120个优株,后经复选、决选,历时24a,最终选择表现最为突出的1个优株,命名为‘德字1号’。2000年将选育出来的‘德字1号’无性系,采用芽苗砧嫁接的方法培育无性系苗木,建立无性系测定林。测定林按8∶2的比例配置参试无性系,经连续4年测定,平均年产油55.614kg、59.798kg、55.227kg和53.498kg,比参试无性系均值分别高34.1%、55.6%、35%、60.4%。  相似文献   

9.
核桃实生群体物候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核桃抗晚霜品种的选育和晚花性状的分子辅助选择研究奠定基础,对泰安地区核桃F1实生群体的物候期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核桃实生群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萌动,3月下旬进入萌芽期,4月初至5月初随着叶片展开、新梢生长,混合芽中的雌花及枝条上的裸芽雄花陆续开放,8月下旬至10月初果实成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入落叶期;核桃的物候特征是不同单株固有的遗传特性,不同年份其物候期不尽一致,但各单株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核桃实生群体中不同单株间的各物候时期的变异系数较高,这为晚花抗晚霜优良单株的选择提供了丰富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早实核桃新品种‘中嵩1号’的需光特性,从而为该品种的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和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分别测定比较了‘中嵩1号’、‘香玲’和‘清香’3个核桃品种的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3个核桃品种中,‘中嵩1号’的净光合速率增幅较慢,其最高峰值的出现时间比‘香玲’和‘清香’均晚2 h,但其持续时间较晚实核桃‘清香’要长10 h;其气孔导度最高峰值的出现时间比‘香玲’和‘清香’均晚2 h;‘中嵩1号’和‘香玲’在一天中都能持续保持较高的胞间CO_2浓度和最低的Fm值,并与晚实核桃‘清香’间的差异显著;‘中嵩1号’核桃具有显著高的qP值及低的qN值,其ETR值和Yield产量在3个核桃品种中都是最高的。文中因此认为,早实核桃‘中嵩1号’具有与晚实核桃‘清香’不同而与早实核桃‘香玲’相似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实际生产中,‘中嵩1号’与‘香玲’应采用相似的田间管理措施,‘香玲’适合用作‘中嵩1号’的授粉树品种。  相似文献   

11.
‘乡核1号’为甘孜州乡城县的实生乡土核桃优株,树势较强,雌雄花期同步,果实9月中旬成熟,果实椭圆形。核仁饱满,黄白色。平均单果重14.5 g,平均壳厚0.97 mm,取仁易,坚果出仁率61.6%,脂肪含量62.9%,蛋白含量21.2%。2014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系),根据引种对比试验初选结果,以海拔和品种(系)为因素建立区域试验点,调查、分析小叶病情指数、4年生树坚果指标。结果表明:海拔对引进核桃品种(系)的抗病性无明显规律性影响,品种(系)间抗病性差异与品种(系)亲本种源相关,核桃品种年份间抗病性并未因不同年份的不同气候条件而引起显著差异;4年生树,随着海拔升高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出仁率、三径值、壳厚降低,适生区域范围差异显著。在鄂西地区‘清香’、‘鲁光’、‘元丰’、‘香玲’适宜在海拔600 m以上区域栽培、‘辽宁1号’适宜在海拔600~1100 m之间区域栽培,‘云新7914’、‘云新7926’适宜海拔1 100 m以下的区域栽培,适生区域栽培坚果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1级或2级标准,比原产地下降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秋季,十堰市早实核桃出现了秋季二次萌发晚秋梢、二次开花现象,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堰市林业局先后于2014年9月26日、10月上旬、10月下旬分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核桃园、树叶正常,管理水平较差的零星核桃树已提前落叶;早实核桃一般比中晚实品种落叶早;不同早实品种核桃落叶早晚不同,如在同一核桃园‘香玲’‘温185’‘西林3号’‘西林2号’‘辽核1号’‘奇凯’依次较轻。萌发晚秋梢平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华仲11号’杜仲在平茬建园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对‘华仲11号’杜仲生长及开花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华仲11号’杜仲当年生株高、当年生主干基径、总芽数、萌芽力、开花株率及未封顶株树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172 cm、15 mm、79个、70.30%、26.0%和76.0%,其生长及开花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华仲11号’杜仲幼林中未封顶株树比例为76.0%,封顶株树比例为24.0%,未封顶幼树中开花株率和已封顶幼树中开花株率分别为18.42%和5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年生主干高与当年生主干基径、芽数、节间长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3~0.905),而与花芽数和单株开花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08~-0.67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未封顶植株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封顶植株,但其成芽及成花能力则显著低于封顶植株。‘华仲11号’杜仲活动芽分为未分化、初级分化、中级分化、完全分化4类,且分化程度自梢部向下逐步降低。‘华仲11号’在平茬雄花园栽培条件下童期较短,定植第二年即可成花;封顶有利于‘华仲11号’成花。本研究揭示了‘华仲11号’杜仲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初步建立区别雄花分化程度的形态标准,为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京白梨’优良单株‘孟3’为试验材料,旨在通过外植体筛选、消毒方式优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筛选,建立‘京白梨’高效快繁体系,为脱毒苗快速培育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选用老枝条为外植体进行接种后污染率达到93.3%,而采用嫩梢污染率为0,因此在外植体的选择上应尽量采用‘京白梨’植株幼嫩组织,如花芽或刚萌发的嫩梢。采用2%的次氯酸钠与0.1%的升汞消毒,污染率分别为33%、18%,虽然升汞比次氯酸钠处理效果好,但考虑到安全和环境保护,建议使用次氯酸钠进行外植体消毒。1/2 MS培养基与1.5 mg/L赤霉素浓度对‘京白梨’花芽愈伤组织诱导较好。对‘京白梨’优良单株的组培体系建立过程中发现,采用3 mg/L 6-BA+0.5 mg/L NAA+1.5 mg/L GA3对‘京白梨’‘孟3’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个数的形成、增殖率、芽长度、叶片生长情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殖率为94%。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S3、S5、S7、S9培养基中,15 d观察后发现‘京白梨’组培苗的基部有根原基形成,但在此期间未诱导形成根,45 d后观察发现,S10、S11培养基中的‘京白梨’组培苗成功诱导生根。以植株幼嫩组织作为外植体、2%的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采用3 mg/L 6-BA+0.5 mg/L NAA+1.5 mg/L GA3作为增殖培养基、S10和S11作为生根培养基,可有效提高‘京白梨’优良单株组培快繁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强特勒’核桃引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特勒’是从美国引种的核桃优良品种,其亲本来自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1年以穗条形式引入陕西.早实型,侧芽结果率80%-90%.在黄龙县展叶期和雌花盛期比当地核桃晚7d左右,从而减轻了黑斑病的感染及晚霜的危害.平均单果重12.8g,壳面光滑,缝合线紧密,壳厚1.5 mm,耐储藏.核仁重6.3g,出仁率49%.浅色仁率稳定在90%以上,品质极佳.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具有早实、丰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且刺少的适合在昆明市、昭通市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的竹叶花椒优良无性系,采用优株标准制定→群众报优→初选、复选→决选→无性繁殖与子代测定→品比试验→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技术路线开展竹叶花椒优良无性系选育。选育出的‘云林1号’和‘云林2号’竹叶花椒,其主要优良性状明显,具特异性;经无性繁殖后,后代各性状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2个无性系嫁接繁殖后性状稳定一致,表现出生长快、早实、少刺、抗性强,果实颗粒饱满、果皮厚、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色泽翠绿鲜亮,芳香浓烈,麻味纯正、持久等优良特性,品质符合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规定的特级花椒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优株广林柳窿桉9号萌芽条为外植体研究其嫩芽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技术.结果表明:初始培养基内添加Vc 8 mg/L VB215 mg/L,暗培养10 d,能有效遏制外植体褐化;6-BA0.3 mg/L NAA 0.15 mg/L激素组合继代培养嫩芽,芽翠绿健壮,增殖系数2.7;ABT1号2.5 mg/L IBA0.5 mg/L激素组合诱导苗木生根,每株苗生根4条以上,辐射状生长,生根率达91.1%;使用红心土基质移栽组培苗,成活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19.
2014-2016年在陕西省商南县进行了美国红仁核桃引种栽培试验,结果为美国红仁核桃为晚熟品种,在洛南县可以正常生长结果,生育期195d,萌芽比常规品种西洛3号晚11d左右,在规避早春晚霜危害方面具有优势,抗寒能力强,优于"香玲";树形直立,树势强旺;栽植第2年可挂果,平均单个坚果三径3.44cm、干重10.75g、仁重5.75g、出仁率53.59%;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19.9%、脂肪53.3%、碳水化合物19.9%,与西洛3号一致;核仁种皮中医疗保健成分花色苷含量56.85mg·kg~(-1)、鞣花单宁611.70mg·kg~(-1),分别是西洛3号的6.9倍和8.0倍,具备我国现有大面积栽植品种所没有的优势,在适宜区域可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20.
以2012年春季栽植的"绿岭"核桃幼树为材料,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含水量、核桃生长、结果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保水剂的吸水特性。结果表明:保水剂吸水5h达到饱和后,其吸水倍数为56.86倍。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增大,株施保水剂20g、40g、60g以及CK在2013年4月13日(越冬后未浇水)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57%、16.78%、17.35%、15.90%;4月26日(浇萌芽水后第3天)分别为18.11%、18.57%、18.70%、17.48%;6月10日(浇水后第4天)分别为16.86%、17.58%、18.15%、15.36%。保水剂对幼树生长有促进作用,施用当年,保水剂处理核桃幼树的地径、新梢数量、新梢平均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施用第2年,各保水剂处理新梢平均长度均显著高于CK。保水剂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保水剂处理单株雌花数均大于对照,株施保水剂20g、40g、60g和CK的单株雌花数分别为3.67个、3.89个、4.44个、3.33个,株施保水剂60g单株雌花数显著高于CK及其他保水剂处理;但保水剂对单株坐果数的影响不显著。株施40~60g为‘绿岭’核桃幼树保水剂适宜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