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华仲9号’杜仲为雌株,是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结果早,种仁亚麻酸含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营建杜仲良种果园,生产杜仲亚麻酸油和杜仲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华仲11号’杜仲苗期生长规律的影响情况,为杜仲树势调控和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仲11号’杜仲1年生平茬苗为研究材料,在其叶面分别喷施浓度依次为200、400、600 mg·L-1的三碘苯甲酸、缩节胺和多效唑,比较不同处理对‘华仲11号’杜仲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情况,并用Logistic模型拟合‘华仲11号’杜仲在不同处理下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曲线方程,分析各方程生长极值(k)、速生期始期(t_1)、速生期结束期(t_2)、速生期(t_2-t_1)及速生点(t_0)等参数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联程度。【结果】不同处理下‘华仲11号’的苗高为104.73~159.14 cm,地径为12.31~16.31 m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浓度为400 mg·L-1的多效唑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的抑制作用均最显著,该处理的苗高和地径与对照相比分别低34.19%和24.52%。各处理下‘华仲11号’杜仲苗高生长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3~0.998,地径生长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4~0.999。各处理下‘华仲11号’杜仲苗高的速生期始期(t1H)与速生点(t0H)、速生期结束期(t2H)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97和0.435;苗高生长极值(k_H)和苗高的速生期结束期(t2H)、速生点(t0H)之间也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34和0.447。【结论】浓度为400 mg·L-1的多效唑处理对‘华仲11号’杜仲苗高和地径生长的抑制效果均最好;各处理均可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苗期生长规律;可采用苗高指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杜仲幼林综合抚育管理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析表明:对杜仲幼林的早期管理应以松土除草,配合施肥为主,对2年生杜仲林每株施53.5g尿素、200g磷肥效果最佳,可使杜仲地径生长量提高100%,高生长量提高30%;3月上旬芽未萌动前,从距地面10cm处平茬,当年萌条高生长量平均达120.9cm,地径达1.1cm;树根基覆盖草灌能抑制杂草生长,减缓根系土壤水分损失;林地套种三叶草对杜仲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套种黑麦草及白生蒿类杂草对杜仲生长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缺素处理对杜仲幼苗橡胶合成的影响,以华仲15号当年生种子为材料,以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为基础营养液,对杜仲幼苗分别进行13种必需营养元素N、P、K、Ca、Mg、S、Fe、Mn、B、Zn、Cu、Mo、Cl的缺素培养,观察幼苗缺素特征及缺素培养对杜仲幼苗生长发育和橡胶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缺素处理的杜...  相似文献   

5.
以5年生华仲6号杜仲良种为材料,研究果园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肥配方对杜仲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试验将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以N、P2O5和K2O的质量分数共进行16个配方。调查每处理当年新梢生长量、坐果率、果实千粒质量、单株产果量及第2年单芽开花数和坐果率,并进行含胶率和产胶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方对杜仲的当年生长、结果及第2年坐果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年新梢生长量提高14.1%~25.0%,当年坐果率提高16.2%~21.8%,果实千粒质量提高3.4%~11.1%,当年单株产果量提高15.4%~67.0%,单株产胶量提高12.0%~68.7%,第2年单芽开花数提高12.8%~19.4%,第2年坐果率提高20.5%~38.5%。综合比较各施肥配方对杜仲生长和结果性状的促进作用,较高含量的P、K有利于杜仲结实,提高杜仲产果量。杜仲果园化栽培条件下适宜的施肥配方比例为N∶P2O5∶K2O=1.00∶1.20~1.30∶0.55~0.70。  相似文献   

6.
油茶穗条芽位对嫁接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油茶采穗圃中‘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作为试验材料,剪取树体上部具有6个芽位的穗条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发现:1年生嫁接苗中,随着芽位的降低,植株的生长量也随之降低,但未能起到显著影响植物生长的作用,品种因素是影响生长的关键因素;苗高和根系长度伴随着芽位降低而降低,表明地上和地下部分能迅速地进行协调生长,呈现出随着芽位的降低从上到下逐次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选取海拔范围为1 917-2 438m的5个试验点(西山区海口林场、富明罗免基地、五华区西翥核桃示范基地、忠平忠义核桃合作示范基地和禄劝漩涡塘林场),以3年生的‘凤丹’牡丹苗木为材料,通过调查研究这5个试验点‘凤丹’牡丹的花期生长情况,初步研究昆明地区第1年栽种‘凤丹’牡丹开花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昆明5个试验点种植‘凤丹’牡丹,花部结构正常;不同试验点植株进入花期的时间与原产地植株进入花期的时间相比较早,单朵花花期、群体花期的持续时间分别较原产地的长;各试验点之间进入花期的时间出现先后性差异,各试验点盛花期主要集中于3月上旬至4月中旬,盛花期开花率均可达到50%左右。此外,未开花植株当年生茎干较矮,茎干周围轮生状的侧枝生长相对较旺盛,而开花植株当年生的茎干主枝生长旺盛,几乎无侧枝生长,且运用统计学对植株生长量与其开花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凤丹’牡丹植株的开花情况均与新枝直径、新枝茎高、枝干茎粗差、枝干茎高差指标差异显著且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凤丹’牡丹在昆明地区栽种第1年开花正常,群体花期、单花期均具有地域性特点,从植株开花生物学角度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杜仲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内源激素、氧化酶、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扦插不定根发育机制及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华仲6号’杜仲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生根部位IAA、GA3、ABA及ZR的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IAAO、POD、PPO的活性;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法和凯氏定氮法主要测定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全氮含量。【结果】1)杜仲不定根是由形成层外的薄壁细胞诱导分化形成,属于皮部诱导生根型。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诱导期(扦插0~12天)、启动期(扦插12~22天)、表达期(扦插22~32天)和伸长期(扦插32~53天)。在表达期可观察到插穗基部有幼小白色不定根突破皮层。2)经杜仲专用生根剂处理的插穗每根平均生根数量可达25.6根,比对照多约20根;平均根长为8.41 cm,约为对照组2倍;生根率为85.3%,提高60%。3)在杜仲扦插生根过程中IAA起到关键作用。POD和PPO活性先升后降,IAAO...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平茬对叶用杜仲林生长特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杜仲的定向生态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对留茬10 cm(T1)、留茬20 cm(T2)、未平茬(CK)3种处理下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主要光合生理参数,包括水分利用效率(E_(WU))、叶片羧化效率(E_C)和气孔限制值(Ls)。【结果】平茬可使杜仲萌生枝条数、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P 0.05)。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r)在平茬处理下显著增加,且在T2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与C_K相比P_n、G_s和T_r分别提高31.4%、15.9%和10.1%。经平茬处理后,杜仲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降低,在T2处理中与CK相比下降21.7%(P 0.05)。与CK相比,T2处理中E_(WU)和E_C分别提高了10.5%和40.0%。平茬处理后,植株叶片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 0.05)。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T1处理组显著提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1.3%、37.4%、40.0%和34.6%(P 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在T2处理组显著下降(P 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杜仲植株总叶片数与枝条数、P_n、G_s、T_r和_Fv/F_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度平茬有利于杜仲补偿性光合作用的产生,从而为叶用杜仲林的优产和高产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深入研究枣树快速成花机制和花期调控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极早熟品种‘月光’、中熟品种‘京枣39’和极晚熟品种‘冬枣’为试材,从结果母枝(枣股)主芽萌动起,连续采集新生枣吊(结果枝),利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花芽形态分化的观察;自零级花蕾出现至零级花开放结束连续采样,使用XTJ-4400体视显微镜观察花蕾形态发育和单花开放过程,使用CAM-MA成像软件进行拍照。【结果】不同品种花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高度一致,但各发育阶段的历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花芽分化均呈"快—慢—快"的规律,即萼片期向花瓣期分化历时最长,其前后各分化阶段的历时相对较短。在多年生枝上,‘月光’‘京枣39’‘冬枣’的单花完成花芽分化分别约需8、11和13 d,花蕾发育分别约需26、28和34 d,单花开放全过程历时均为1~2 d。‘月光’‘京枣39’‘冬枣’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单花开放完成分别约需36、41和49 d。与多年生枝条相比,‘冬枣’当年生新枝上花的发育进程明显较慢,单花完成花芽分化、花发育和单花开放分别约需21、37和2 d,共历时约60 d。【结论】不同品种花发育进程存在显著差异;品种间花发育进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芽分化的萼片期和花瓣期及花蕾发育阶段,单花开放的速度基本一致;当年生枝上花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多年生枝。  相似文献   

11.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为了探索基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效栽植模式,以‘华仲1号’杜仲良种为研究对象,连续6年对6种高密度栽植模式的杜仲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密度和留侧枝数量对杜仲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由于皮、叶、材兼用的高密度建园模式每年都要收割其地上部分,故初植密度对其整体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较大。建园密度小、留侧枝数量少,单个侧枝生长量较大,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低;而建园密度大,单个侧枝生长量相对较小,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高。适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密度栽植模式为:宽窄双行栽植,宽行行距1.0 m,窄行行距0.5 m,株距0.5 m,每株留侧枝4个,建园第6年杜仲的平均产叶量达到15.77 t·hm~(-2),叶片和树皮的总产胶量达到0.56 t·hm~(-2),平均木材产量达到22.01 t·hm~(-2)。采用基于叶、皮、材兼用的高密度杜仲栽培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杜仲的生物量,还将有效促进杜仲叶、皮及木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提高杜仲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杜仲橡胶的提取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2.
观赏竹的试管快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光萍  丁雨龙  黄敏仁  王明庥 《林业科学》2005,41(5):51-55,i0003
对菲白竹、平安竹、金镶玉竹、锦竹、菲黄竹、花秆佛肚竹、秋竹、爬竹、香竹、刺黑竹和水竹等11种观赏竹种,分别采用成年竹当年新萌发嫩芽或当年生带侧芽枝条为初始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丛生芽后,亲缘关系较近的竹种,丛生芽增殖培养基有一定相似性;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试管快繁成功的关键,不同竹种丛生芽生根难易差别较大,丛生竹生根率可达95%以上,而散生竹则较难生根,加入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BA,生根率可达65%~90%不等。再生植株在自动间歇式喷雾下的纯蛭石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90%左右。通过对再生植株表型相关性状观察,多数种类未发生明显的变异。采用已开花植株新萌发的嫩芽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易出现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适宜的收获时间和种植密度。【方法】在66 667株/hm~2栽植密度下,按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定4个收获时间,分别为2017年8月30日、9月15日、9月30日和10月15日,每个时间点收获时分成2组,一组平茬后将根桩覆土,另一组不覆土,于次年观察发芽时间,测定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比较66 667、33 333、22 222、16 667和13 333株/hm~2种植密度下杜仲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收获时间影响次年杜仲的发芽时间,总体上收割越早,发芽越晚。对收割后根桩进行覆土,次年不同收获时间叶片、树皮和茎各自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异均显著。其中,2017年9月30日和10月15日收割的矮林,次年叶片、树皮和茎的生物量较其他处理高;平茬后根桩未覆土组中,次年不同收获时间叶片、树皮和茎各自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且各器官未覆土组生物量大多高于覆土组。另外,33 333和66 667株/hm~2栽植密度下的叶片、树皮和茎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栽植密度的生物量,其中33 333株/hm~2栽植密度下叶片、树皮和茎的生物量均值分别为4 656.71、1 967.28和15 121.02 kg/hm~2。【结论】应尽量待杜仲短周期矮林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收割,及时进行平茬后根桩的覆土作业,栽植密度最好采用33 333株/hm~2,每个根桩留置2~3个主枝,有利于次年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巨尾杂交桉芽器官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巨桉×尾叶桉(E.grandis×E.urophylla)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5~(12),转移培养获得大量完整植株,发根率、移栽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试生产巨尾桉组培苗60万株,出圃造林5000亩,初具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规模;对幼林观察测定结果:遗传性状稳定,林相整齐,速生丰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山柏尖枯病在四川丘陵地区的苗圃幼林中发生较普遍,千株感病株率达76.0%,病情指数为43.2。该病主要为害当年生梢、叶,发病严重时导致植株枝枯叶少,树势衰弱、萎蔫,甚至死亡。致病病原菌为交链孢霉(Alemaria sp.)孢和黑霉(N, grospora sp.)。该病年发生期约10个月右右,6—8月份为发病盛期,病害的流行需要高温、多雨条件。林地(苗圃)土壤粘重,易积水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8年生锥栗‘华栗4号’为试材,在花芽分化期叶面喷施50~500 mg·L-1的6-BA、GA3、CEPA、ABA及IAA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锥栗性别分化及结果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6-BA能显著提高雌花分化率,增加雌雄花比,其适宜质量浓度为50~250 mg·L-1;GA3能增加雄花序数,减少雌花数,即GA3促进雄花分化;CEPA和ABA的处理均无雌花分化,表明CEPA和ABA对锥栗雌花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喷施ABA后锥栗雄花序提早脱落;IAA对锥栗性别分化影响不明显。(2)6-BA、GA3、CEPA及IAA均显著地促进结果枝伸长生长,对结果枝加粗生长无明显影响;ABA显著抑制锥栗枝条加粗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柃木属植物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层优势种,传统认为是严格的雌雄异株,但在重庆缙云山钝叶柃却存在性别变异现象,即除了典型的雌株、雄株还有两性变异株。通过对不同分化时期的花芽进行形态和结构观察,比较两性变异花芽与典型的雌花芽、雄花芽分化过程的异同,旨在掌握钝叶柃不同性别花芽分化的整体进程及各分化时期的形态特征,明确花芽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进而为探讨性别分化的相关机理提供重要的形态学证据。【方法】以钝叶柃典型的雌株、雄株、两性变异株的花芽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钝叶柃1~4个花芽着生于当年生新枝及2年生枝叶腋处; 2)花芽分化始于8月上旬,12月中下旬基本完成,历时120天左右,之后花芽处于休眠状态,次年2—3月进入始花期,两性变异花花芽分化时间晚于雄花芽、雌花芽; 3)花芽分化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即苞片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雌雄蕊成熟期; 4)在花芽发育过程中,两性变异花芽和雄花芽的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雄花中雄蕊原基正常发育而雌蕊原基停止发育,两性变异花中雌雄蕊原基皆正常发育;雌花中只见雌蕊原基,未见雄蕊原基。5)在雌雄蕊分化期,两性变异花中,雌蕊原基发育速度略快于雄蕊原基,雌蕊发育与雌花一致,中央心皮原基基部愈合膨大,中部凹陷形成子房室,顶端愈合向上延伸形成花柱;雄蕊发育与雄花一致,雄蕊原基上端膨大形成花药,下端形成短的花丝。在雌雄蕊成熟期各花器官继续生长,发育日趋成熟。6) 3种不同性别花芽长宽比在分化的整个过程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花芽在萼片分化期长宽比值达到峰值,而雌花芽、两性变异花芽均在雌雄蕊分化期达到峰值。花芽外部形态特征(形状、色泽)在5个分化时期的动态变化依次为圆锥形(绿色)→椭圆形或近圆形(绿色褪尽,深紫红色)→圆胖(深紫红色)→圆形,雄花芽顶端圆钝,雌花芽、两性变异花芽顶端渐尖(紫红色逐渐褪去,绿色加深)→椭圆形(紫红色完全褪尽,由嫩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或棕绿色)。【结论】钝叶柃3种不同性别花芽在苞片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花芽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保持一致,而在雌雄蕊分化期出现较大差异,两性变异花芽与雄花芽的分化较为相似,均出现雌蕊、雄蕊原基,明确性别分化的关键期为雌雄蕊分化期,随着分化时期不断推进,花芽外部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袋育苗,大塘底肥移栽板栗幼苗,成活率可达98%以上,与其他方法相比,成活率提高明显;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嫁接,并结合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嫁接后第一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第三年全部植株开始少量挂果,7年生树平均株产接近实生成年树,比其他方法提前约2年左右,与实生繁殖相比,嫁接繁殖的平均挂果率可提高1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杜仲扦插与母树复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幼技术使成年植株恢复幼龄期,是大幅度提高杜仲扦插成活率的关键。采取用母株根穗萌条恢复枝条幼龄期、用萌条扦插苗恢复根系幼龄期的方法,可使枝插成活率由2%提高到79.7%~93.1%,繁殖系数达15.3。在此基础上,通过母树根穗→幼龄期萌条→萌条扦插苗→余根繁殖(连续2~3a)→萌条扦插苗→余根繁殖的育苗程序,每ha可产无性繁殖苗5万株以上,当年平均苗高50cm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以野生锥栗种子作为砧木,以‘华栗3号’当年生营养枝作为接穗,采用嫩枝劈接法,研究4个嫁接时期(4月20日、5月10日、6月1日、7月10日)、5种日龄砧木(20、30、45、60、90 d)和封口材料及封口方式(铝箔、嫁接膜封顶、嫁接膜不封顶)对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不同的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嫁接膜封顶、铝箔、嫁接膜不封顶;6月1日为最佳嫁接时期,嫁接膜封顶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达64.00%;砧木年龄过小(20 d)或过大(90 d)均对嫁接成活不利,当砧木日龄为45 d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