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钾镁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安徽省池州市祠堂村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酸钾镁肥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能有效调控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从而有显著增产效果.施用硫酸钾镁肥早稻产量达到8 241 7 kg/hm2,比当地施肥提高10 75%,比施硫酸钾增产11 0%,比施硫酸镁增产16 22%,比不施钾镁肥增产29 28%.施用硫酸钾镁肥经济效益高,比当地施肥水平每公顷产值增加1 200 0元,比施硫酸钾增加1 225 0元,比施硫酸镁增加1 725 0元,比不施钾镁肥增加2 800 0元.  相似文献   

2.
硫镁钙营养不同配比量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998 年进行的早晚稻各两个品种(组合)、硫镁钙各3 个施用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硫缺乏,有效钙镁较丰富的土壤中(早稻),于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中量硫肥、镁肥和中低量的钙肥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和产量提高;在有效硫丰富,镁钙较缺的土壤中(晚稻),配施中水平的硫,中上水平的镁、钙有利于提高米质,并增加稻谷产量。在有效硫、镁、钙含量一般的稻田中,建议于常规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用硫45 kg,镁225 kg,钙450 kg,有较好的高产优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播稻用种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于2009年在沅江草尾镇进行了早晚稻直播不同类型品种用种量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洞庭湖区双季稻直播适宜的用种量,其中早稻直播中熟常规品种适宜用种量为120~150 kg/hm2,中熟早杂品种适宜用种量为37.5~45 kg/hm2;晚稻直播常规中熟早稻品种适宜用种量为105~127.5 kg/hm2,晚稻直播中熟早杂品种适宜用种量为45~52.5 kg/hm2。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在江西省广丰县进行了一季稻硫肥施用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在15~30 kg/hm2对水稻有增产作用,以期为上饶市水稻栽培提供硫肥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果蔗施用有机无机缓/控释肥、无机复合肥、单质化肥的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缓释/控肥养分全面,肥效期长,供肥平稳,对促进果蔗生长发育,改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小区试验施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产量高达146.12t/hm2,比施无机复合肥、单质化肥分别增产8.31 t/hm2、13.79t/hm2,增6.0%、10.4%;净效益增加27452元/hm2、21303元/hm2,增20.5%、15.2%;大田示范也取得相似的效果.并可省工150~180个/hm2,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有机无机缓/控释肥富舍有机质和腐殖酸,对改良培肥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早稻中嘉早17和连作晚稻甬优538为材料,研究了施用叶面肥"喷施宝"和"施尔美"对早、晚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在穗期喷施叶面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早稻喷施叶面肥较未喷施对照增产7.92%~25.90%,晚稻喷施叶面肥较未喷施对照增产5.31%~12.06%;2种叶面肥以喷施"施尔美"的增产效果更好,用量宜控制在25 g/667 m2。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追施酵母浓缩液液体肥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用底肥750 kg/hm2甜菜专用肥基础上,分别在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和块根膨大期追施0(CK)、75、150、300、450和600 L/hm2不同用量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300 L/hm2),测定其对甜菜品质、块根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可增加甜菜叶片SPAD值,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增加了甜菜地上叶丛及地下块根干鲜重;比CK增加块根产量3.15%~20.50%和产糖量3.85%~24.31%,提高含糖率0.12~0.59度和原汁纯度0.01~0.89个百分点,提高了甜菜块根单产和品质;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能够增加农民收益。综合分析表明,以底肥+300 L/hm2酵母浓缩液体肥和底肥+300 L/hm2复配液体肥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比CK分别增加3 600元/hm2和4 203元/hm2。因此,在甜菜追肥过程中可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提高甜菜单产和品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土壤调理剂对酸化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连作晚稻产量的影响效应,挖掘甬优538高产潜力,设置了土壤调理剂32%氨基质钙镁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甬优538有明显增产效应,其中每hm2施600 kg、900 kg、1 125 kg的处理比未施用对照增产8.31%~9.52%,达显著水平;其增产效应主要在于增加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施用土壤调理剂还能有效改善酸化稻田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释放利用和有机质提升。通过一系列数学关系模型分析后发现,在生产上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以600~9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2):61-67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荣优225为材料,研究了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结果表明,秧田施送嫁肥,移栽时秧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素含量提高,单株根数、百苗干重、氮素积累量均增加,秧苗素质提高。在分蘖氮肥减施总施氮量的5%~10%条件下,施送嫁肥处理与不施送嫁肥且不减氮的处理比较,生育前期叶片SPAD值和LAI没有明显差异,分蘖速率略有下降,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无显著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无显著下降,而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稻谷产量略有提高。秧田施送嫁氮肥34.5 kg/hm2,(种植1 hm2大田所需秧田送嫁氮肥施用量约3.45kg),大田分蘖氮肥可减施总施氮量的5%~10%,即早稻可减氮9~18 kg/hm2,晚稻可减氮11.25~2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茶树硫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是茶树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被称为仅次于NPK的第四要素。近年来,随着传统含硫肥料、农药用量的减少,以及大气SO2污染控制的加强等,茶园缺硫日趋严重,施硫已成为当前茶树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硫素研究进展,包括茶树体内硫含量、茶树对硫的吸收利用、茶园土壤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茶树缺硫诊断、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茶园硫素平衡与硫肥施用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谈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赵志强  徐秀娟  王佩圣 《花生学报》2003,32(Z1):406-410
根据绿色食品花生的施肥原则和要求,研究了不同生物肥对绿色食品花生的增产效果.小区试验表明,供试生物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比对照增产568.18~1102.27 kg/hm2,增产率为10.53%~20.42%,达极显著差异.大田示范表明,供试生物肥比对照增产234.60~433.95 kg/hm2,增产率为5.37%~9.56%,具有推广价值.提倡生物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既培肥了地力,又提高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全国棉花氮肥施用技术联试江西点2010年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施全国棉花氮肥施用技术联合试验江西点201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施用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施氮水平时产量及效益影响较大,无氮处理平均子棉单产1599 kg/hm2,比各施氮处理分别减产99.3%~129.1%.达极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走势.经济效益亦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抛物曲线,各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依次增值16 461元/hmz、18 846元/hm2、17 541 元/hm2、9 162元/hm2、19 653元/hm2.以施纯氮300 kg/hm2增产增值效果为好.而且结合施用有机肥效果更佳.且得出氮肥效应方程拟合:y=1 613.694+15.795 0X-0.591 207X2+0.006 563X3,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00.9 kg/hm2,最高产量达3 592.5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288.9 kg/hm2,经济最佳产量为3 590.6 kg/hm2.  相似文献   

13.
吴亚坚  徐赛  李保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2452-2457
为探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 试药剂 1 125、 1 500 a.i. g/hm2 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 66.99%~81.80%和 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 55.13%~77.75%和 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 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供 试药剂 1 125、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75 d 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 91.37%~98.04%,药后 60~75 d 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 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与对照药剂 2%吡 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 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45 d 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 20.64%~34.12%和 30.52%~ 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与对 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 90 d 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相似文献   

14.
就近年来国内外烟草硫素研究状况,包括烟草体内硫含量、烟草对硫的吸收利用、烟草土壤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烟草缺硫诊断、施硫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烟草硫素平衡与硫肥施用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谈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国产硫酸钾镁肥对花生产量、品质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施硫酸钾镁肥对花生产量、品质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配施硫酸钾镁与配施硫酸钾、氯化钾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2.7%和11.7%,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022元/hm2和485元/hm2。  相似文献   

16.
机收再生稻是一种省工节本的水稻高效栽培模式。为探索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方式,以黄华占和深优9516为材料,设置再生稻促芽肥、促苗肥、穗肥3个施肥因素,每个因素设不施氮和施氮60 kg/hm22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再生稻产量差异显著。黄华占和深优9516再生稻产量分别为3.68~5.43 t/hm2和2.38~3.97 t/hm2,均以T8处理(促芽肥、促苗肥、穗肥都施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T4处理(只施用促苗肥和穗肥),而以T5处理(单施促芽肥)最低,T8处理与T4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库容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促苗肥和穗肥均能显著提高这3个产量相关参数,而促芽肥的作用较小;与常规晚稻生产相比,再生稻生产可节本8 916~10 268元/hm2、增收1 583~5 046元/hm2。在头季稻施用穗粒肥的情况下,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不必施促芽肥,而只要在头季稻收后施用促苗肥和穗肥即可。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山地胶园,对缺氮(镁)型、缺氮钾(镁)型橡胶树开展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3 a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高氮(镁)型、高氮钾(镁)型橡胶树专用肥,单位面积年平均干胶增产率分别为8.63%、9.69%;年平均增产干胶70.37 、96.04 kg/hm2;减少肥料投入891、679元/ hm2,产生经济效益分别为2 298、2 600元/hm2;橡胶树茎围分别增长6.78%、10.79%;橡胶树叶片N、Mg含量增加,K、Ca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症施用橡胶树专用肥比常规施肥增产效果好、肥料投入少、经济效益高,改善了橡胶树叶片营养状况,促进橡胶树生长。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技术——鸭品种的选择及其疫病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协作 ,在皋埠镇、东湖镇等地 ,以种稻大户承包田为中心 ,累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新技术面积4126.5hm2,放养绍鸭676897只 ,由于效益十分显著 ,深受农户欢迎。据统计 ,早晚稻实施稻鸭共育田增产以及稻米达到无公害标准而加价 ,使农民增收2389.1元/hm2 ;水稻种植过程中免施除草剂 ,少施化肥、杀虫剂 ,加上早晚两季平均省工节本为450.0元/hm2;早晚两季增加育鸭 (早稻平均每hm2 养鸭183只 ,晚稻160.5只 )收入4548.5元/hm2 ;比圈养鸭建舍节省投资费206.1元/hm2。以上四项合计增收节支7593.7元/hm2。…  相似文献   

19.
油菜套栽无籽西瓜连作晚稻三熟制的耕作模式,近年在澧县发展很快.2000年全县仅1 300 hm2,2001年增加到2 700 hm2,到2002年已达4 000 hm2,2003年扩大到8 000 hm2.据调查,该模式一般每公顷产油菜籽1 350kg,产值2 970元,无籽西瓜27 000~34 500kg,产值15 000~20 700元,晚稻6 750 kg,产值8 925元,三季产值达26 895~32 595元,扣除直接生产成本8 625元后,平均纯收入18 270~23 670元,而大面积"稻稻油"三熟制的纯收入每公顷仅11 272.5元,净增7 500~10500元.该模式粮、油、瓜兼产,能满足市场多元需求;水旱轮作,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和田间小气候,减轻作物病虫害;油菜秸秆、西瓜藤蔓还田,可以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节约成本,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表明:该模式高产关键要抓好以下"五个配套".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穗肥氮施用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氮素吸收、籽粒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两系杂交早稻施N 180 kg/hm2,30%作穗肥、70%作基肥的稻谷产量最高,比施N 180 kg/hm2 10%作穗肥和施N 120 kg/hm2 30%作穗肥两个处理均增产6.2%。晚稻在施N 210 kg/hm2条件下,仍以30%作穗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3个施氮量平均,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表现为30%作穗肥>20%作穗肥>10%作穗肥,氮肥利用效率表现为30%作穗肥<20%作穗肥<10%作穗肥。与其他氮素穗肥比例处理比较,氮肥30%作穗肥、70%作基蘖肥的分配方案能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0.09~0.38个百分点,其中又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增加较多,赖氨酸次之;且稻米产量、总氨基酸积累量和必需氨基酸积累量分别增加5.4%~27.5%、5.4%~30.4%、15.1%~3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