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柴油机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柴油机常用的4种表面功能层活塞环与4种合金铸铁材料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结合摩擦界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具有稳定和优良的摩擦学特性,耐磨性大幅度提高;镀铬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但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高;喷钼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出现钼颗粒剥落和形成表面复合膜等现象,摩擦因数出现拐点,缸套和活塞环都具有最大的磨损系数.  相似文献   

2.
在MW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的磨合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利用表面粗糙度仪、硬度仪、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缸套试样的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磨合载荷对改善摩擦副表面的品质非常有益;磨合油品对摩擦副表面的影响显著,含金属陶瓷添加剂(Al<,2O<,3粉末和化学耦合剂)润滑油能使磨合过程缸套的表面状况得到明显改观,并使缸套表面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系统理论的缸套-活塞环摩擦副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摩擦学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缸套-活塞环摩擦副表面磨损及失效机理,探讨了缸套-活塞环摩擦系统的相互关系,为提高其耐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添加剂,是指降低润滑油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的添加剂。市场上出现的润滑油节能减摩添加剂,一般属于这种添加剂。摩擦副在流体润滑状态下其表面完全被润滑油膜隔离开,摩擦力与润滑油的粘度成正比,粘度增高,则粘滞阻力增大。但若润滑油粘度太低,或在摩擦副上的负荷很高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副间的润滑油膜很薄制除去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的润滑油,主要是使相对运动的零件副在湿摩擦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并起减小零件磨损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运动件的摩擦表面有充足的润滑油,以形成良好的油膜.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大载荷直升机技术指标需求,使其旋翼系统配套的关节轴承在高承载能力同时,在复杂作业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抗磨降磨能力,提升轴承的寿命性能指标。以大载荷直升机旋翼系统使用的某型号自润滑关节轴承为研究对象,在9Cr18关节轴承内圈基材表面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分别制备CrDLC和WDLC 2种薄膜,分别利用扫描电镜、三维形貌仪、往复式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低速重载压摆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2种改性薄膜试样的微观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磨痕形貌等进行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盘摩擦试验阶段初期,2种薄膜的摩擦因数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摩擦过程的进行,摩擦因数均趋于稳定且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相对于9Cr18-CrDLC试样,9Cr18-WDLC试样的摩擦因数稳定时间短,整体摩擦过程比较平稳,摩擦因数相对较低,表现出较好的摩擦性能;9Cr18-WDLC涂层与自润滑衬垫对磨过程相对平稳,摩擦因数在一定小范围波动,整体磨痕较浅,整体磨损体积较小,表现出较好的抗磨性。通过摩擦学性能分析可知,对于基材为9Cr18材料,选用WDLC薄膜,具有较好综合抗磨减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在轴承滚道内注入纳米化学研磨剂对轴承摩擦副表面进行化学研磨处理.对研磨机理、研磨剂材料的选择和作用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论述,对研磨前、后的轴承切片表面形貌进行多参数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化学研磨法能快速改善轴承滚道和滚动体的表面形貌,使轴承摩擦副表面获得优良摩擦学性能,降低噪声、减小振动值.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对柴油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柴油机在运转时,运动件的各个摩擦副都必须得到良好的润滑,否则柴油机将无法正常工作。合理使用润滑油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减轻摩擦副零件的磨损,延长柴油机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因此,合理使用润滑油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润滑油的粘度润滑油的粘度对柴油机的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影响很大,必须选用粘度适宜的机油才能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粘度过小,发动机油压低,在需润滑的部位保持不住油股,失去润滑作用,轻者使摩擦表面出现严重磨损,重者会造成拉缸、烧瓦、抱轴等严重事故。粘度…  相似文献   

9.
一、发动机对机油的使用要求发动机机油的功能:降低运动副的摩擦阻力和减小磨损以及起到密封、散热、清洁的作用。为此,发动机机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在运动副表面上能够形成保护油膜;能抗高温;能抗腐蚀和锈蚀;能防止活塞环烧结卡死;能防油污沉淀;低温流动性好;不易形成泡沫;长期使用不易变质。质量好的润滑油,由于在其配方中增加了不同的添加剂,从而能更有效的控制高温下的活塞环槽积炭、磨损、腐蚀、泡沫、氧化及炭黑积聚等,同时可以抑制机油不变稠,提高润滑性能、散热和清洁能力。二、润滑油的选用在保证液体润滑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粘度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树脂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以及摩擦过程中树脂的固化、分解复杂行为之间的关系,证明对基体树脂的硼酸-桐油改性可以提高其热衰退点和稳定阶段的摩擦性能,但不能改善其早期阶段性能,甚至降低,得出四层结构是树脂实现逆向过程平衡从而得到稳定摩擦性能的必要条件.提出通过选择合理的固化参数,添加纳米粒子和高能柬照射采提高早期阶段性能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液黏调速离合器是一种依靠多油膜剪切力传递扭矩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大型风机、水泵等工程机械调速节能.由于其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流量大小无法保证均匀一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出现摩擦副过热、变形、偏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离心油腔式液黏调速离合器.理论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油腔离心力的甩油作用可使得润滑油均匀地甩入各摩擦副.另外,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2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Fluent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油腔结构和普通油道结构对喷油孔处压力和流速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离心式油腔的设计可显著提高液黏调速离合器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及流量的均匀性,从而提升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2.
机油是发动机正常工作中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润滑油料,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防锈和减磨等作用,对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在发动机工作中,机油容易遭受各种污染,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本文对机油污染的方式、类型及污染程度等方面对发动机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轻机油污染,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艾青林  计时鸣  杨华勇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2):155-159,163
建立了阻尼槽型连续供油配流副油膜形成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用于描述配流副中油膜的运动变化规律和工作介质在阻尼槽、通油槽中的压力、流量特性及分布规律。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配流副高、低压对油膜形成和变化产生的影响。通过该数学模型可以得出压力、温度对配流副油膜厚度、泄漏流量等润滑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工况下配流副油膜的形成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不变时,油膜厚度随压力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配流副泄漏流量随压力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内燃机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对3种不同牌号的润滑油品的润滑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3种润滑油,在低速和小负荷工况下,主轴承处于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润滑性能良好;在中等转速中等负荷工况下,油膜厚度减小,油膜温度上升,摩擦功耗增加,但轴承仍能维持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在高转速大负荷工况下,使用CD5W/30润滑油时,主轴承处于边界润滑状态,表明该润滑油不适合在模型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对 3种机型拖拉机的支重轮与履带板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别在 3种工况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得出接触应力分布的规律及其最大值 ,为解决支重轮和履带板的塑性变形问题及摩擦磨损行为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了纳米铜添加剂对喷油泵润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润滑性能,减小喷油泵的磨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履带拖拉机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实验室磨损试验和试车磨损试验,深入研究了支重轮的磨损形变机制。结果表明:支重轮由于具有较低的轮面硬度和较大边缘接触应力,因此在较短的工作期间内发生严重的塑变磨损,进而产生变形、失效;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以大幅度提高支重轮的轮面硬度,能够有效提高支重轮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8.
304不锈钢离子化气流辅助切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化气流辅助切削是将电离后的气流喷向切削区以起到润滑冷却作用的切削方式。分别在空气、空气流、离子化空气流、氮等离子体射流等气氛中进行304不锈钢的摩擦磨损和切削试验。结果显示,离子化空气流气氛具有良好的冷却润滑作用,摩擦因数相比干摩擦降低约46%,切向切削力和后刀面磨损相比干切削分别下降约24%和69%,并可显著减少黏着磨损和积屑瘤,大幅提高304不锈钢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切削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活塞裙部的流体动力润滑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最小油膜厚度不能小于气缸壁面和裙部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用有限元方法解雷诺方程,得出分布的油膜压力。用油膜压力合力与侧压力是否平衡来判断裙部型面的设计是否合适,在计算过程中还考虑了活塞的摆动、横向位移以及中凸点附近曲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和旋转轴密封的泵送机理,综合考虑密封唇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纹理的影响,建立了油封密封区域的混合润滑数值模型.模型耦合了流体力学、变形分析、接触力学、温度能量守恒方程和黏温方程, 通过迭代求解数值方程,得到不同表面纹理(圆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油封唇口的温度分布、不同转速下油封唇口的最高温度,对比分析了表面纹理对油封接触面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升高对油封泵吸率、油膜厚度、摩擦扭矩等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大,唇口最高温度线性递增,表面纹理明显提高了油封的唇部温度;油封工作时,摩擦面的温度从两侧向中间急剧递增,纹理区域温度明显升高,但3种纹理油封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度升高导致3种纹理油封的泵吸率、油膜厚度、唇口密封压力下降,明显降低了油封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