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柽柳地、芦苇地、裸地、杨树地、辣椒地)剖面盐分类型、含盐量变化特征及盐分离子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盐分类型可以划分为表聚型、震荡型、均匀型3类。柽柳地与裸地的土壤剖面类型为表聚型,其土壤剖面变异系数为61.28%,表聚系数是底聚系数的4.45倍,表层聚集现象严重;芦苇地的土壤剖面盐分类型为震荡型,变异系数为30.05%;辣椒地和杨树地的土壤剖面盐分类型为均匀型,变异程度最小仅为表聚型剖面的47.65%。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平均盐质量分数呈现柽柳地裸地芦苇地辣椒地杨树地,其中柽柳地平均盐质量分数为2.67g/kg,与杨树地土壤平均盐质量分数之比为2.45。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组成以Na~++K~+、SO_4~(2-)、Cl~-为主,阳离子平均质量分数呈现Na~++K~+Ca~(2+)Mg~(2+),阴离子中总体表现SO_4~(2-)Cl~-HCO-3,盐分状况的主要特征因子为Cl~-、SO_4~(2-)、Na~++K~+、总盐(St),土壤剖面盐分以氯化钾钠盐和硫酸钾钠盐为主,Cl~-与Na~++K~+相关系数为0.941,SO_4~(2-)与Na~++K~+相关系数为0.884;盐分状况因子Cl~-、SO_4~(2-)、Na~++K~+、St与电导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电导率与Na~++K~+回归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关系式为y=0.039 5x+0.218 6,R2=0.966 7,P0.05。  相似文献   

2.
以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盐分离子进行定量测定,采用野外取样调查结合实验室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艾比湖湿地边缘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样点土壤盐分值范围为:0.06~29.69g·kg~(-1),差异较大;各层次土壤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0~5、5~20cm土层变异系数分别为0.99和0.93;20~40、40~60cm土层变异系数均为1.08;K~++Na~+和Cl-是主要的盐分离子,主要盐分包括Na_2SO_4、NaHCO_3和NaCl。湿地边缘带土壤各盐分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l~-与K~++Na~+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7。研究区所有样点土壤盐分含量中值与均值差异较大,土壤盐分主要富集在表层;研究区各层次土壤的垂直分布中,0~5、5~20cm土层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0~40、40~60cm土层属于强变异程度;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其中SO2-4和Ca2+含量递减的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渭北地区土壤剖面电导率年内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渭北地区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渭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渭北土壤盐碱化集中的区域富平县、临渭区、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共选择28个农田土壤作为监测点,按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高低,分为高含盐量区和低含盐量区,分别于2015年8月(夏季)、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2016年5月(春季)测定监测点土壤电导率、含水量和温度。【结果】1)土壤电导率在高含盐量区年内动态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在低含盐量区动态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高含盐量区受水分、温度、海拔和是否灌溉各因素综合影响,低含盐量区受温度和海拔影响较大。2)年内土壤剖面上,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大于水分对电导率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水分的影响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3)夏、春、冬季土壤电导率受水分的影响较大,年内土壤含水量在15%~30%时对土壤电导率有明显影响。【结论】渭北地区剖面土壤电导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四季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土壤剖面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相似文献   

4.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芦苇地土壤盐分特征高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为研究区,统计分析芦苇地土壤盐分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芦苇地土壤盐分含量、Na~++K~+和Ca~(2+)的高光谱反射率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芦苇地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为4.21g·kg~(-1),为轻度盐渍化水平,不同株高下土壤盐分含量差异较大,标准误为9.37,方差为87.75;2不同芦苇株高下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表现为形态相似,基本平行,光谱的形状特征大致可以由910、1 200、1 450、1 910nm 4处的吸收带控制;3基于土壤高光谱反射率对土壤盐分含量、Na~++K~+和Ca~(2+)建立高光谱反射率估算模型进行定量反演具有良好精度:盐分含量高光谱反射率估算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0.32,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为0.88;Na~++K~+高光谱反射率估算模型RMSE为0.34,R~2为0.90;Ca~(2+)高光谱反射率估算模型RMSE为0.25,R2为0.93(F95%)。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化合物降低盐渍化土壤盐基离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高分子化合物对盐渍化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石河子146团进行,通过大田试验向重度盐渍化土壤中加入聚丙烯酸盐类(PAAS)、聚丙烯酰胺类(PAM)和纤维素类(HEC)3种高分子化合物,并测定土壤电导率、pH、盐基离子的变化。【结果】PAAS、PAM和HEC3种高分子化合物均可降低土壤盐分,降低土壤中水溶性Na~+、Ca~(2+)、SO_4~(2-)、Mg~(2+)、Cl~-、HCO_3~-某一种或几种盐基离子含量,水溶性Na~+含量降低效果最为突出。【结论】聚丙烯酸盐类、聚丙烯酰胺类、纤维素类高分子化合物改良盐渍化土壤效果显著,对绿洲区盐渍化土壤降盐改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冗余分析充分挖掘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的土壤pH、全盐量、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该区合理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不同农田类型中,除小麦属于轻度盐渍化外,其余农田均属中度盐渍化,碱化程度均为中度碱化;可溶性盐离子中均值含量最高阴离子为SO■,阳离子为K~++Na~+;②从冗余分析结果得知前两轴解释了该区80%以上的土壤盐渍化信息,能清楚的表明土壤盐渍化指标与可溶性盐离子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来看不同农田全盐量与SO■相关性比较强,除苜蓿(Clover)外其余农田均与Ca~(2+)相关性强,阴离子与阳离子分别对pH、碱化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结论】不同农田类型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均与盐渍化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相比,冗余分析能直观表达影响盐渍化指标主要因素,同时为分析盐渍化信息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粕对盐渍化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绿洲区盐渍化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问题,研究棉粕改良盐渍化土壤对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新疆优势资源棉粕输入对盐碱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田间试验小区,模拟不同梯度盐碱土壤条件,相对应施加一定的棉粕用量。【结果】两类盐化土壤中0.25的大团聚体约占86%,其中以5 mm粒径团聚体总量最大。各团聚体中,盐基离子平均含量的大小为Na~+Ca~(2+)K~+Mg~(2+)。氯化钠型土壤交换性Ca~(2+)和碳酸钠型土壤中交换性Mg~(2+)主要储存于20~40 cm土层。在不同粒径中,碳酸钠型土壤中交换性K+和两类盐化土壤中交换性Na+主要分布于微团聚体中,交换性Mg~(2+)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分布较为均匀,氯化钠型土壤中交换性K~+和交换性Ca~(2+)主要分布于大团聚体中。在同一土层中相同浓度和棉粕的处理下,5 mm和2~5 mm粒径中氯化钠型土壤中(Ca~(2+)+Mg~(2+))/(K~++Na~+)含量的比值均高于碳酸钠型土壤,其余各粒径则相反。说明二价盐基离子的积累和一价盐基离子的减少促进了氯化钠型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性较好。【结论】棉粕对氯化钠型土壤较碳酸钠型土壤改良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姜涵  周姣姣  潘健  吴泉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99-101,106
以潍坊北部海水入侵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得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数据,利用统计分析与空间插值的方法对潍坊北部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主要离子为Na~+、Cl~-等,土壤全盐量、K~+、Na~+、Mg~(2+)、Cl~-、SO_4~(2-)呈强变异强度,Ca~(2+)和HCO_3~-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潍坊北部地区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为土壤全盐量、Na~+、K~+、Mg~(2+)、Cl~-以及SO_4~(2-)都是东北部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从东北向西南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准确地监测盐渍土,对其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旨在明确黄河口区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特征光谱,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土壤盐渍化定量分析模型,提高其定量分析的精度和稳定性。【方法】首先以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区,于2014年10月5—9日野外采集代表性土样96个,对土样风干后,采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室内分析盐分及其主要离子(Cl~-、Na~+、Ca~(2+))含量,并采用美国ASD Fieldspec 3光谱仪测定土样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数据,对光谱反射率进行去噪、一阶导数变换等预处理;然后基于盐分及其主要离子不同含量的样本光谱分析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光谱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的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含量与反射率的一阶导数光谱进行逐波段的相关分析,按照相关系数高且显著的原则,选取各自的敏感波段,再根据敏感波段的交叉情况选取集中波段为特征波段,进而选取特征波段中具有极值相关系数的波段作为显著特征波段,综合确定表征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Cl~-、Na~+、Ca~(2+))的特征光谱;最后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构建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定量高光谱分析模型。【结果】研究区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Cl~-、Na~+、Ca~(2+))含量的光谱曲线形状和走势整体一致;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Cl~-、Na~+、Ca~(2+))的光谱响应谱区为1 320—1 495、1 790—1 920、2 120—2 290 nm;基于相关分析的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敏感谱区为1 490—1 520、1 890—1 930nm;最后综合光谱响应及相关分析确定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特征波段为1 493、1 801、1 911和2 289 nm,显著特征波段为1 493和1 911 nm。模型结果显示基于2个显著特征波段反射率一阶导数的模型精度均与4个特征波段的模型精度相当,表明显著特征光谱作为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特征光谱进行其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比较3种建模方法,RF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SVM模型次之,而MLR模型精度最低;对于盐分、Cl~-和Na~+,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均可有效地用于其定量分析,精度较高且稳定,然而Ca~(2+)预测精度还有待提高。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基于显著特征波段(1 493和1 911 nm)反射率一阶导数构建的随机森林(RF)模型对盐分、Cl~-和Na~+均具有较好的估测精度和稳定性,也可用于Ca~(2+)的定量估测。【结论】基于光谱响应及相关分析综合确定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显著特征光谱(1 493和1 911 nm反射率一阶导数),进而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定量估测模型,适用于黄河口区土壤盐渍化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栾树纯林、栾树+金银木乔灌组合、栾树+草木樨乔草组合在不同季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秋季,栾树纯林、栾树+金银木乔灌组合对土壤含水量、pH值、盐分含量、HCO_3~-含量的改良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Cl~-、K~+、Na~+、Ca~(2+)、Mg~(2+)含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秋季栾树纯林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于栾树+金银木乔灌组合。2014年春季,栾树纯林、栾树+金银木乔灌组合、栾树+草木樨乔草组合除对土壤含水量、HCO_3~-含量的改良效果不明显外,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pH值、盐分含量以及可溶性离子(Cl~-、K~+、Na~+、Ca~(2+)、Mg~(2+))含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春季以栾树+草木樨乔草组合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其次为栾树+金银木乔灌组合,最后为栾树纯林。试验结果也表明,栾树与其他植物组合栽植后,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碱性大棚土壤剖面上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对定点试验基地的54个剖面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电导率(EC值)、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含量均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值、HCO_3~-含量则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耕层(0~2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NO_3~-、SO_4~(2-)、Ca~(2+)、Na~+,而下层土壤(20~8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HCO_3~-、NO_3~-、SO_4~(2-)、Ca~(2+)、Na~+。pHw值(去CO_2去离子水浸提测定的pH值)与EC值、全盐量、离子含量总和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离子的含量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而pHCa值(0.01 mol/L Ca Cl2浸提测定的pH值)与各盐分指标的相关性总体弱于pHw值;在整个剖面上,HCO_3~-含量与EC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Hw值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H值与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且HCO_3~-含量与pHCa值可综合反映碱性大棚土壤剖面的酸化与次生盐渍化状况;尽管大棚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但目前更应关注次生盐渍化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新疆典型盐渍化土壤—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利用研究区7次不同采样时间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pH及盐基离子等野外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类型及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盐分有强烈表聚性,春季土壤含盐量大于秋季土壤含盐量,研究区盐渍化情况较严重,土壤含盐量往加重的方向发展;研究区土壤属于微碱性土,春季土壤碱化强于秋季;各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中的氯化物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而硫化物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绿洲春季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离子分布特征。【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进行实地取样分析,研究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来源灌溉水均是阳离子主要以K+、Na+、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HCO-3、SO2-4、Cl-为主。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全盐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是表层含量最高,存在表聚现象。不同的灌溉水pH值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H值均值都是在8. 5以上。不同来源灌溉水各盐分离子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表层含量最高,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Ca2+、Mg2+、K++Na+、CO2-3、Cl-、SO2-4、全盐量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 pH值与CO2-3、Cl-、SO2-4、全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Mg2+呈显著正相关(P﹤0. 05); HCO-3与其它各离子、全盐量及p H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CO2-3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与SO2-4、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全盐量、pH值及各盐分离子变化趋势一致,土壤盐分运移表现为盐分表聚特性。  相似文献   

14.
植被类型对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盐分累积与离子分异特征,对于挖掘、利用盐渍土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秦安县次生盐渍化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种植大麦、玉米、果树和裸露地块(CK)对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在半干旱盐渍化地区,裸露地块土壤剖面盐分始终处于累积状态,随着时间的推进,盐分累积的强度和深度逐渐增大;种植大麦、玉米,在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抑盐、脱盐的功效;而种植果树,土壤盐分累积有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5—6月,土壤盐分主要累积在大约10—30 cm土层;第二个峰值在8月中旬,土壤盐分主要累积在30—50 cm土层。【结论】在半干旱地区的农林植被条件下,植被类型影响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累积的时期、强度和部位。种植大麦、玉米、果树对土壤剖面盐分、Cl-、水溶性Ca2+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区域尺度的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本研究以新疆第二师31团棉田为研究区,以2019年和2021年春、夏、秋季实测土壤含盐量和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为基础,将波段组、盐分指数组、植被指数组和全变量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组,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特征光谱参量,采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基于各变量组的不同季节土壤盐分反演模型,通过实测数据评价精度筛选确定各季节最优模型,定量反演地表土壤含盐量。结果表明:研究区两年春、夏、秋季土壤含盐量总样本变异系数分别为 0.67、0.56、0.67,呈中等变异性;中度盐化土的光谱反射率高于轻度盐化土和非盐化土;基于全变量组的BPNN模型均为各季节最优的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两年各季节土壤含盐量由大到小顺序均为秋季>春季>夏季,说明灌排及农业耕作措施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影响较大;2019—2021年各季节土壤含盐量均有所减小,说明灌区灌排措施对盐碱地治理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基于多光谱影像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定量反演土壤含盐量,为南疆典型绿洲灌区棉田土壤盐渍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甜高粱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甜高粱耐盐特性及改良效果。【方法】采用火焰光度法和AgNO_3滴定法分析盐碱地甜高粱耕层盐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种植甜高粱3 a后,0~2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降低75.86%,年际之间的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此外,甜高粱的生长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使得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提高到74.9%、65.26%,Cl~-和Na~+分别降低67.64%、67.62%。【结论】甜高粱对盐碱地土壤表层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新疆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分、养分特性及空间分布规律,采集过渡带16个土壤剖面的48个土样进行分析。统计性描述分析表明,土壤pH值、电导率、全盐量和综合肥力指数均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综合肥力指数表明,表层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而中、下层土壤肥力处于贫瘠状态。在变异系数方面,土壤样品之间HCO~(3-)、总盐、Na~+含量和pH值变异系数较小,而电导率、Cl-含量、SO_4~(2-)含量、K~+含量、Ca~(2+)+Mg~(2+)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上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的变异系数及中、下层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P)与土壤总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组成的季节动态变化,为柄扁桃天然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采集的27个柄扁桃根围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AMV4.5NF/AMDGR引物扩增核糖体小亚基(SSU)rDNA特定片段,Illumina MiSeq测序研究AMF群落,分析其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差异,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调查植物群落和植被盖度,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季节、植被和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的影响。【结果】从柄扁桃根围土壤中共检测到153个AMF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春季和秋季AMF丰富度显著高于夏季,春季与秋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Shannon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季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春季与夏季、夏季与秋季间AMF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春季和秋季间差异不显著。从特有和指示AMF OTU数目来看,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季节差异会影响特定AMF类群,但不会显著影响AMF丰富度和多样性。AMF丰富度与土壤速效磷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MF多样性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植物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柄扁桃根围土壤中AMF丰富度及群落组成呈季节性动态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主要受土壤和植被因子季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塔河下游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典型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调查与采样,并结合室内样品测定结果,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灌区土壤盐分含量和各盐分离子含量进行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 研究区内土壤总体呈碱性,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受季节及灌溉影响,秋季蒸发强烈处于积盐阶段,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均大于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根域层盐分、Cl-、Mg2+、SO2-4的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深层盐分、K++Na+符合高斯模型,HCO-3、Ca2+符合球状模型。根域层盐分大多处于轻、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荒漠化程度高、地形复杂的区域,深层土壤盐分受秋季潜水蒸发影响,绝大部分处于轻度盐渍化,变化范围小,分布较为均匀。各土层中阴离子均以SO2-4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SO2-4、Cl-、K++Na+与根域层土壤盐分有着相同的分布特征。【结论】 31团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各层土壤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状态,47.12%的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处于中度盐渍化状态,90.01%的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处于轻度盐渍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渭干河-库车河典型绿洲范围内的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变异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该三角洲土壤离子的空间相关性,揭示季节变化对土壤8大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渭干河-库车和典型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8大离子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绘制了土壤盐分离子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空间分布图。[结果]在研究区中所有盐分离子含量数据经K-S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季节的盐分离子含量变异性不同,10月的变异性高于4月,这可能是是由于10月降雨量小于4月,盐分离子随着强蒸发被带到土壤表面,盐分离子含量高;半方差分析得出盐分离子均表现为高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有所差异;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大部分盐分离子的空间结构性都较好,但2010年4月采集土样的Ca2+和Mg2+以及2010年10月份采集土样的Mg2+均适合线性模型,所以空间结构性较差,同时也表现出研究区特有的土壤盐分分布特征,这与研究区盐渍化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型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的分区、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