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新疆滴灌条件下不同来源春小麦品种(系)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新疆、甘肃、宁夏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影响新疆自育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生育期>收获指数>单位面积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生物学产量是决定甘肃春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影响宁夏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结实小穗数>单位面积穗数>生育期>株高.[结论]在对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的改良中应选择千粒重及生物学产量较高、成熟期较早的类型;在新疆生态条件下对引自甘肃的春小麦进行改良时应特别重视对生物学产量较高类型的选择,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可能途径为:增强分蘖成穗能力,提高结实小穗数;在新疆生态条件下对引自宁夏的春小麦进行改良时应选择穗粒重高、结实性好、群体(穗数)大、中秆早熟类型.  相似文献   

2.
新疆春小麦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新疆新近选育的春小麦品种(系)的8个产量性状及其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第三为收获穗数;相关分析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第三为穗粒数.因此,作者认为本地区春小麦高产育种主攻目标在保证收获穗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兼顾穗粒数的提高,从而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的重穗型春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和近年新育成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为春小麦产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较好的肥、水以及控制病虫害和倒伏的条件下,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不同时期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主栽和近年新育成的3个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并对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生产中的实际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品种的更替,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实际产量均显著提高;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显著提高;株高显著降低,生育期呈缩短趋势.[结论]新疆春小麦高产育种的重点是:通过增加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提高穗粒重和收获指数,株高稳定在85~90 cm.  相似文献   

4.
对冬小麦品种中引六号和霍诺的产量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引六号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千粒重与穗数也存在较大的正相关,这三者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大小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霍诺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负相关,三者对产量的提高以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效应较大,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每穗粒数,但是穗数增加到一定水平会影响千粒重及每穗粒数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的14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值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各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每穗不育小穗数>成穗率>总茎数>主穗粒质量>收获穗数>产量>每穗主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质量>穗长>基本苗>每穗小穗数>株高>生育期。61.76%的品种产量高于5 250 kg/hm,产量较高的有新春20号、新春23号和新春26号。主成分分析显示,7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89.34%,依次为穗部性状因子、籽粒形成因子、株高因子、群体大小因子、生育期因子、产量因子和粒质量因子。根据7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34个品种聚为2类,类群Ⅰ是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品种的代表群;类群Ⅱ是群体较小、产量较低品种的代表群。新疆春小麦主要性状存在丰富变异,产量性状选择范围广;生育期是新疆春小麦的重要性状之一,且群体大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新春2号、新春17号、新春19号、新春20号和宁春33号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小麦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但是在最近几年春小麦大田生产试验和自治区春小麦区试总结材料中,出现春小麦收获穗数低于基本苗.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4~2005年国家小麦品种展示的16个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每公顷有效穗数(0.799 0)>每穗粒数(0.4338)>千粒重(-0.4307);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每公顷有效穗数(1.023 4)>千粒重(0 6413)>每穗粒数(0 543 7).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华北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选取7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对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存在差异,镇麦168的生物产量居首位,达到1656.3 g/m2,但其收获指数仅为0.45,导致其籽粒产量不高;宁麦13的生物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与生物产量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应用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宁夏50年代至90年代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影响的程度。用GM(1.1)模型对今后10年小麦产量性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关联充排序为穗粒数>主穗粒数>穗粒重>结实小穗数>穗长>收获指数>千粒重>每小穗粒数>株高。穗粒重、收获指数等性状呈上升趋势,对今后小麦高产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15个代表品种的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茎秆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影响收获指数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子是单株产量和茎秆量,其次是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穗数对收获指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