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匮乏。从1995年开始,彭阳县开始开展集雨水窖节水微灌工程建设,1999年开展坡地径流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实践证明,窖灌农业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旱作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是以修建集雨窖池蓄水补灌,综合应用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在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差、耕地不集中、不适合建设较大的水利设施的地方,通过建设集雨蓄水窖池,截留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平时用于农业生产。集雨补灌节水技术与深松深  相似文献   

3.
旱地双沟覆膜集雨窖灌技术是市农枝中心技术人员根据我市干旱山区"十年九旱、十田九旱"的自然、气候特点,在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抗旱耕作技术形成一套综合全面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水资源现状做了详尽的调查,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以及降雨的年内分配不均是造成该区农业缺水的直接因素,同时,蒸发强烈、地表蓄水力差进一步加剧了缺水现状。从缓解旱情发展农业生产的手段上分析,自70年代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扬水扩灌工程仅仅解决了一小部分地区的农业用水问题,对整个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的基本面并未产生较大改观,地膜覆盖抑制蒸发条件下雨水资源的窑窖集蓄利用模式和农田就地叠加利用模式仍是当前该区农业抗旱增产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1旱作农业基本概念及意义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水资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旱作农业是实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旱作农业的技术取向,将是以工程、农艺、化控和生  相似文献   

6.
彭阳县储水设施主要有蓄水池和储水窖,介绍了储水窖的结构类型、规划布局和施工技术,以期为彭阳县集流节灌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4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主持的"干旱风沙区现代旱作农业高效用水新技术集成示范"(2011GB2G300006)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长期的一线试验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设施温棚集雨、膜下高效补灌新技术,为干旱区大力发展旱作优势避灾农业,提高旱作区群众抗旱自救能力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该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吉县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转变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效节灌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西部干旱地区缺水严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针对这一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高的特点,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窖灌节水技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使有限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改变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依据"4R"农业循环经济理论,采用田间试验、数据采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果园植草对果园生态环境及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沼肥叶喷的效果及对抑制果园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蓄水窖址选择、建窖大小、窖水灌溉及其他配套技术应用等,总结制定出了适合宝鸡基本生态条件的"果-畜-沼-窖-草"五位一体循环利用技术,为该项技术在宝鸡苹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以实现果品生产无害化,提高果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11.
郭梅 《农村科技》2006,(8):23-23
棉花"深埋式"滴灌技术是继棉花膜下软管微孔灌技术之后兴起的又一项新的高效用水技术。该项技术能够高效率地利用肥、水,增产效果明显。一、关键性技术1.灌水开灌时间为棉花现蕾期,北疆棉区一般为6月7~10日,按3天1个轮灌周期进行灌溉,如秋季多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东部旱区依托调亏灌溉原理,实施集水旱作农业。研究结果认为广泛集蓄旱区各类地表水,结合高效保水、供水和用水技术,实行水分胁迫期匮乏性人工补灌能有效缓解干旱问题,是传统农艺型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衡水市桃城区"一提一补"节水模式为例,运用前后测实验方法 ,基于二元共治理念探究农业灌溉节水组织模式。提出在现有地方管理体制、水权市场化交易与运行环境下,"政府+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户"是政府与农户"二元共治"理念下一种有效的农村水治理模式,表现为政府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监督管理行为、农民用水者协会协调服务政府与农户的行为、农户通过自愿加入农民用水者协会民主参与节水的行为。通过构建节水投入机制、农业水费财政补偿机制、节水管理机制和水市场、水权和水价改革机制保证模式的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4.
在双季稻主产区租用农田1 000 m2,划分10个单元,每个单元66.7 m2,其中9块试验田,1块基础数据采集区(入渗池)。各田块布置灌排水沟、管、阀,水位测井、蒸发皿,外接供排水系统。拟定"薄浅湿晒灌溉"、"薄露灌溉"、"浅灌深蓄"3种灌溉模式;"常规化肥"、"适量化肥+适量有机肥"、"减量化肥+增量有机肥"3个不同量级的施肥方案,通过逐日降雨、蒸发、腾发、田间水深,灌排水量等的观测,研究双季稻不同品种需水量、肥量、粮食产量等参数变化,获得水肥耦合,高产最佳灌溉模式,为《双季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甘肃省计划在榆中、武山、秦安、静宁4县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开展软体集雨窖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工作。据了解,软体集雨窖(池)采用织物增强柔性复合材料制成,与传统集雨窖(池)相比,具有强度高寿命长、密封好不渗漏、耐高温严寒、安装简便、经济环保等优点。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安排榆中等4县开展集成试验示范,探索"软体集雨窖+路面屋面等集雨+注水或滴渗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阜平县农业局以旱作节水农业为突破口,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进推广沟垄地膜覆盖集水补灌技术,具体讲就是在旱岗地上用耠子或自制铁耙开出“W”型或“V”型沟垄,用地膜按该型覆盖地面,在沟内打孔种植粮菜等,配套蓄水沟和集雨窖,集无效雨为有效水,变灌地为灌根,充分利用天上降雨,发展粮菜等作物。现将已示范成功的以马铃薯为主的几种旱作节水模式及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西部干旱地区缺水严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针对这一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高的特点,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窖灌节水技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使有限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改变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用水不能说节水,而要说高效利用农业用水,特别是不要以牺牲作物品质和产量为代价。我认为,先进滴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品质,要改变过去灌溉施肥为施肥灌溉。最早的灌溉是洪水灌开渠引水灌溉,今天农业仍然普遍采用大水漫灌。实际上目前世界上也只有15%的农作物,采用高效灌溉系统。滴灌施肥提供的则是  相似文献   

19.
雍卓慧 《甘肃农业》2014,(24):45-45
固原市原州区集雨节灌示范区建设突出井(窖)集雨节水农业的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通过路面、人工集雨场和水窖集流,采用滴灌、微喷灌等先进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选取用水量少且经济效益高的种植项目,有效解决干旱缺水矛盾,实现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旱地双沟覆膜集雨窖灌技术机理作了探讨,并详细介绍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