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改土培肥及增产的效果种植草木樨对抑制土壤返盐,促使淋盐和改土培肥,提高粮棉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寄种或翻埋草木樨后,0~30厘米土层氯盐量从0.15%降至0.8~0.12%,土壤容重减轻0.08~0.10克,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4.0~5.4%,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增加2.1ppm和2.Oppm.翻埋后,在土壤水分充足情况下,6天后土壤速效养分显  相似文献   

2.
棉秆还田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麦盖提县每年种植养地作物苜蓿和麦田套种草木樨绿肥约占耕地面积的18.18%.90年代末以来,棉花播种面积扩大到耕地面积的69.01%,而养地作物特别是苜蓿和草木樨绿肥面积逐年减少到耕地面积的3.5%左右.为了培肥地力,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开展了棉秆还田培肥地力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种草改良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草木樨、碱茅、首蓿等牧草改良新疆苏打硫酸盐草甸盐上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种草后,土壤中微生物总菌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显著增加,尤其对细菌数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芽孢细菌数也有增长,固氮菌数量变化不大。种植不同牧草和牧草的不同生长期引起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情况不同。根据种草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土壤理化性状,植物生长状况等综合因素,评价所选牧草的改土效果,结果表明:草木樨、碱茅对试验的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有良好的适应性,改土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草木樨和碱茅的混播草地更能增强培肥改士作用,而苜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绿肥(green manure)是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专门栽培做绿肥用的作物称之为绿肥作物(green manure crop)。绿肥还具有培肥改土、作饲料、水土保持和荒坡废地修复等多种功能。如豆科的绿豆、蚕豆、草木樨、田菁、苜蓿、苕子等。非豆科绿肥有黑麦草、荞麦、肥田萝卜、满江红、水葫芦、水花生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再生稻田土壤培肥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再生稻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剖析了再生稻田土壤培肥途径与机制,提出了秸秆还田、茬口期利用、深耕改土和合理施用有机肥等多途径培肥措施,旨在为中国再生稻生产和高产稻田培肥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双鸭山市郊区白浆土低产的原因,并从培肥耕层地力、改造白浆层2个方面提出了培肥改土的措施,以期为双鸭山市白浆土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旱薄地起垄覆盖耕作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针对黄土高原高寒旱区耕层浅薄的缓坡地以及肥力贫瘠的旱坪地,以改土培肥、增温保墒为中心,集旱作农业与覆盖农业为一体,通过起垄耕作、集中施肥、地膜覆盖、垄沟间作、规范栽培以及秋后秸秆沟压,下年沟垄颠倒等一系列技术配套措施,从而使耕层重叠,肥聚垄中,有效地解决了地温低、耕层浅、肥力薄、墒情差等问题,既有利于当年增产,又有利于改土培肥.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培肥改土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长期小区定位试验(1982~1997年),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牛粪、麦草、堆肥等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改土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有显著的培肥改土作用,土壤容重、通透性、持水性等物理性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N,P,K等含量提高,且以半粪改土效果最佳。小麦增产幅度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驻马店市砂姜黑土改良培肥技术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培肥砂姜黑土,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本着遵循生态平衡原则,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改土培肥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实行改良和利用相结合,达到高产优质的培肥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新建设施菜田土壤培肥措施的研究进展与趋势,阐述了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施用生物有机肥、深耕改土、轮作倒茬一系列培肥措施对新建设施菜田的影响,指出了京郊新建设施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耕地土壤培肥的基本途径,包括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利用生物改土、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施肥、耕作改土等,以期为提高土壤肥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导致棚室肥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培肥地力的措施,包括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改进施肥方法等,能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围垦的滩涂,土壤盐分高,有机质少,是一块盐碱地,要经过洗盐和培肥改良后才能利用.养鱼改土已具备了成功经验,从工程配套、养殖技术、培肥措施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对盐碱地改良产生明显效果.研究结果,在海涂养鱼改土中,选择以鲢、鳙为主养鱼模式可以获得最好的改土效果,其次是以银鲫为主养鱼模式.  相似文献   

14.
姚军  张有山 《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36-37,42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培肥土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肯定了化肥,有机肥单因子的培肥效果。本文是从农业经济角度出发,研究北京地区主要增肥土壤增产施肥措施的综合效应,从而确定最经济的培肥措施组合,为农业生产决策培肥改土增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粮草轮作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石灰性草甸黑钙土上几种轮作方式中不同茬口的五种酶活性强度、土壤肥力状况与作物产量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凡插入绿肥的轮作区比对照区(无绿肥区)土壤酶活性强,土壤养分状况良好,作物产量也高;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指标及其产量的关系,以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最为密切,多酚氧化酶关系不大;从数值分析表明,种草木樨的轮作区,土壤肥力综合效应指标良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综合效应指标呈显著的相关性。由此说明,草木樨具有培肥改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积累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速效钾的累积增长为秸秆还田居首位,有机肥次之,对照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物料的培肥效果优于化肥。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途径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各异,有机质总量比培肥前5年累积增长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区有所下降。重组有机质、复合有机质及复合体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也发生明显变化。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7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9"秸秆炭化还田改土培肥"绿色农业试验示范观摩研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成功举行。盐碱变良田良田更高产观摩会选取了渠口乡水闸村盐碱改良田和姚伏镇小店子村的基本农田两处观摩点,分别对"秸秆炭化还田改土培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示范田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土壤形成和演变、土地的养育和涵养功能源于土壤以及实施土壤保护、培肥与改良工程等方面,阐述了土壤学作为土地整理最重要的支撑理论,指出了土壤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首先是土壤保护,维护土壤肥力和自动协调功能,实现土地生产力在利用中提高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其次是改土培肥,即根除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宜条件等,提高土地生产力.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实践活动,即因区护土和因地改土培肥等.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在培肥改土作用上的差异,本文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有机肥等产品入手,对各自培肥特点及利弊进行了系统分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副产物均属农业废弃物,单一种类进行培肥有着各自的缺陷,若将两者混合共堆肥后进行还田不仅能有效降低培肥成本,提高土壤肥力,更能增加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