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俄罗斯杨热值与含碳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乔木俄罗斯杨茎、枝、根的干、皮的热值、灰分、化学组分、含碳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杨不同器官的热值变化表现为干的热值均大于皮的热值。不同器官的热值为主干干(19.220 kJ/g)>主干皮(18.867 kJ/g)>侧枝干(18.381 kJ/g)>根干(18.162 kJ/g)>侧枝皮(17.914 kJ/g)>根皮(16.243 kJ/g);俄罗斯杨的热值与灰分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皮的灰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干(P<0.01);化学成分中木质素与热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64;俄罗斯杨的主干、侧枝、根的干的含碳率分别为49.15%、49.30%、48.71%,明显高于其皮的含碳率46.76%、47.40%、44.42%。俄罗斯杨干的热值与含碳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皮的热值与含碳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77。  相似文献   

2.
东北12种灌木热值与碳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快速灰化法、量热法、吸收质量法分别测定东北12种灌木的树叶、树枝、干皮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不同器官的灰分的质量分数为:树叶0.43%~0.88%,树枝0.46%~2.37%,干皮0.47%~2.55%;去灰分热值为:树叶20.66~21.90kJ·g-1,树枝20.10~21.39kJ·g-1,干皮19.75~21.01kJ·g-1;碳的质量分数为:树叶43.41%~44.80%,树枝44.82%~46.05%,干皮45.12%~46.25%。12种灌木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1)。  相似文献   

3.
高锦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495-4497
湿地植物热值是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氧弹式量热计对渭河湿地6种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干质量热值(GCV)在15.41~22.58 k J/g之间,灰分含量在5.71%~7.80%之间,去灰分热值(AFCV)在16.71~24.05 k J/g之间。对植物间热值进行比较,各植物的去灰分热值均大于其干质量热值。湿地植物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较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02年用PARR 12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2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15.92~19.66 kJ/g间,乔木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19.73和18.19 kJ/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5.92~17.52 kJ/g之间. 各层优势种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 层间藤本>乔木1层>乔木2层>灌木层>草本层. 植物器官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 乔木1层中锥栗、荷木树皮及厚壳桂、乌榄树叶最高, 乔木2层中云南银柴根最高, 层间植物叶>干>根, 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同种植物(厚壳桂或云南银柴)在不同层次中的去灰分热值没有明显差别, 器官生长的年龄(或直径)对去灰分热值有影响, 随年龄增大, 去灰分热值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热值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隶属不同层次的优势植物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分析探讨热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在乔、灌、草层的分配情况。实验结果发现:(1)12种优势植物叶去灰分热值(年均值21.03 k J·g~(-1))显著高于世界陆生植物(年均值17.77 k J·g~(-1)),与中亚热带其他常绿阔叶林相比,介于纬度较高的浙江与纬度较低的广东之间,从大范围空间尺度看,遵循纬度升高热值递减的规律;(2)12种优势植物叶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不同层次植物叶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层次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灰分含量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分配呈多元格局。(4)比较分析表明,富含芳香油类物质的樟科植物叶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极显著高于壳斗科,干重热值也高于壳斗科,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尝试以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热值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野生葛氏鲈塘鳢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鱼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逐月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段野生葛氏鲈塘鳢50尾,通过营养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鱼体的营养成分和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野生葛氏鲈塘鳢的水分含量为76.95%~80.63%,灰分含量为1.51%~1.97%,粗脂肪含量为2.00%~2.57%,粗蛋白含量为13.37%~16.62%,能量密度为19.66~21.60 kJ/g。冬季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而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能量密度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P0.05)。[结论]冬季野生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可能与其越冬期间大量消耗蛋白质和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氧弹式量热计对不同湿地芦苇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芦苇全株干质量热值在22.24~29.45 k 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23.35~31.02 k J/g之间,灰分含量在5.75%~8.12%之间;对芦苇全株热值进行比较,样本去灰分热值均大于其干质量热值;植物芦苇的根、茎、叶和穗等器官间的热值大小规律性不显著。这说明湿地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与湿地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6个树龄栓皮栎热值与碳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个树龄栓皮栎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树龄栓皮栎叶、皮的干重热值均与树龄呈正相关,枝、干的干重热值均与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叶、皮的去灰分热值均与树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枝、干的去灰分热值均与树龄呈不显著正相关。不同器官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总体上均表现为皮叶枝干。不同器官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之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皮的碳含量与树龄呈不显著正相关;叶的碳含量与树龄呈显著正相关;枝、干的碳含量与树龄呈不显著负相关。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皮叶干枝。整体上热值与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厦门园林植物园的5 种榕属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叶片的发育(从幼叶※成熟叶※老叶), 灰分含量有升高的趋势, 5 种植物中老叶灰分含量均不是最低, 说明叶片可能具有维持自身营养元素平衡的机制;②5 种榕属植物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中, 幼叶含有较高的干质量热值, 不同发育阶段的榕属植物叶片干质量热值变化趋势因种而异;③5 种榕属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 0.05);④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去灰分热值的变化趋势因种而异,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表4 参16  相似文献   

10.
对15种热带灌木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灌木干重热值平均值分别为:大果榕15.82k J/g、对叶榕14.02 k J/g、克拉豆17.37 k J/g、银合欢17.89 k J/g、大叶千斤拔17.98 k J/g、木豆19.16 k J/g、假木豆18.01 k J/g、长穗决明17.59 k J/g、双荚决明17.42 k J/g、刺桐16.65 k J/g、圆叶舞草18.09 k J/g、白饭树17.02 k J/g、黄牛木18.03 k J/g、破布叶17.54k J/g、金合欢19.57 k J/g。2热带灌木去灰分热值平均值分别为:大果榕18.23 k J/g、对叶榕17.30 k J/g、克拉豆19.14 k J/g、银合欢19.55 k J/g、大叶千斤拔19.04 k J/g、木豆20.12 k J/g、假木豆19.13 k J/g、长穗决明18.96 k J/g、双荚决明19.02 k J/g、刺桐18.40k J/g、圆叶舞草18.96 k J/g、白饭树18.37 k J/g、黄牛木19.46 k J/g、破布叶18.98 k J/g、金合欢20.43 k J/g。热带灌木的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且具有不同的月变化,干重热值和灰分含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灰分含量和热值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的灰分含量、热值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杉木活、死细根灰分含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 ,3月灰分含量最高 ;观光木的则呈双峰型 ,在 3月和9月出现峰值 ;林下植被细根灰分含量的变化亦呈单峰型 ,但较为平缓 ,最大值出现在 5月份 .杉木细根的干重热值变化呈“V”型 ,观光木的干重热值呈“W”型 ,而林下植被的干重热值则呈单峰型 ,最大值出现在 9月 .细根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均与细根径级成反比 ,但活细根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相应径级的死细根 ,而活细根的干重热值则高于死细根 .观光木细根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比杉木的高 ,但其干重热值却低于杉木的 .林下植被层细根的灰分含量低于观光木的 ,但高于杉木的 ,而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低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2.
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营养元素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滨海沙地3种造林树种的热值、灰分质量分数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造林树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湿地松Pinuselliottii(20.96kJ·g-1,21.41kJ·g-1)与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20.97kJ·g-1,21.35kJ·g-1)接近,但均高于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20.18kJ·g-1,20.69kJ·g-1)。具体数值因树种和器官不同而异。植物碳质量分数在器官间分布没有规律性,总体上,湿地松的平均碳质量分数(491.548g·kg-1)高于厚荚相思(471.773g,kg-1)和木麻黄(460.042g·kg-1)。氮、磷、钾、钙和镁等在3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叶最高,枝、皮和根次之,干最低。干质量热值与镁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与氮、磷、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01)。灰分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与钾、钙、镁等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O.05)。氮、磷、钾、镁等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袁4参】5  相似文献   

13.
9个能源柳无性系的生物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收获法、快速灰化法和量热法对引进的4种7个能源柳无性系(钻石柳AS625、AS287,旱白柳AAUSC、AAUSL,欧洲红皮柳AFC190、AFC189,毛枝柳ASV1)和2个对照本地柳(旱柳和杞柳)的生物量、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AAUSC的生物量最高,为92.9 t/hm2,其次是AAUSL,生物量为65.13 t/hm2,AS287的生物量最小,仅为4.31 t/hm2。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为:树叶8.28%~12.70%,树枝1.98%~4.17%,干2.51%~3.82%;去灰分热值为树叶15 636.29~18 840.77 J/g,树枝18 162.30~19 124.39 J/g,干17 219.71~18 756.31 J/g。7个能源柳无性系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差异均极显著(P0.01)。引进的能源柳中能量现存量最高的无性系为AAUSC(15.84108 kJ/hm2),其次为AAUSL(11.88108 kJ/hm2),AS287最小(0.77108 kJ/hm2)。能源柳的能量现存量为乔木柳高于灌木柳,引进的能源柳高于本地柳。   相似文献   

14.
小麦叶片的逆向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规律,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从2005年起进行了小麦叶片逆向衰老顺序和正常衰老顺序的比较试验,对冠层温度和一些重要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自然界存在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具此现象的小麦其部分茎生叶片的衰老顺序和大多数小麦的正常衰老顺序不同,即最晚衰老的叶片不是旗叶而是倒2叶;和这种叶片逆向衰老状态相对应,在结实后期出现顶层叶黄、邻层叶绿的叶色结构,和一般小麦的顶层叶绿、邻层叶黄完全相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也在生育期向前推进中出现旗叶被倒2叶反超的异常状况,另外,这类小麦结实期的冠层温度总是显示出以冷结尾(冷尾态)或全程偏冷(冷型态)的特征;由于生理过程的特殊性,导致这类小麦倒置茎上的粒重明显高于正置茎,并由此带动其籽粒亦比一般小麦为重,这和“接力式”灌浆机制密切相关,不同于一般小麦的旗叶作为向籽粒输送养分的主源其作用贯穿于结实全过程的灌浆模式。【结论】这项研究为小麦结实和衰老理论的探讨、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冷型、冷尾小麦的培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生物质炭对湘南矿区附近轻度Pb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炭条件(0、0.5%、1.0%、2.0%)对水稻土壤性质及Pb在水稻中的累积转运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秸秆炭能使土壤pH值提高0.50~0.67个单位,有机质增加6.9%~25.1%,CEC升高24.7%~41.3%,土壤Pb的毒性浸出量降低4.4%~25.9%,且Pb的毒性浸出量与有机质、CEC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性负相关;在相同施炭条件下,上述各指标在水稻生长的幼苗期和成熟期时存在差异,土壤pH值和有机质幼苗期高于成熟期,CEC和Pb的毒性浸出量幼苗期低于成熟期。水稻各部位中,根表铁膜对Pb的累积量最多,谷壳对Pb的转运能力最大,施用玉米秸秆炭能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及谷壳富集Pb的能力,降低水稻根系、茎叶及糙米中Pb含量,当施炭量≥1%时,糙米中Pb含量低于0.2 mg·kg~(-1),达到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改良湘南矿区轻度Pb污染土壤,显著降低糙米中Pb的累积。  相似文献   

16.
秦岭林区主要乔、灌木种类能量背景值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秦岭林区11种乔木树种各器官、21种灌木的地上、地下部分及4种林分类型地被物的总干重热值测定表明:针叶树各器官的热值普遍高于阔叶树,尤以树干最为明显。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较大,硬阔叶树各器官中树干热值最高,而软阔叶树则以皮和枝条热值最高。灌木地上部分热值高于地下部分,不同种间地下部分差异小于地上部分,同属种间热值基本相同;林分类型(针叶林或阔叶林)与地被物热值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各组分热值及能量现存量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叶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从未分解层(L层)到半分解层(F层)均不断下降.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能量现存量达16 125.72 kJ.m-2,分别比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能量现存量高24.29%和81.63%.在枯枝落叶层组成中,枯叶能量现存量所占比例最大,3种林分枯枝落叶层枯叶分别占63.76%、56.32%和43.64%;枯枝的能量现存量次之.  相似文献   

18.
对6个不同年龄(16、24、32、39、48、55 a)栓皮栎4个器官(干、皮、枝、叶)的苯—乙醇抽出物质量分数及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与热值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SPSS18.0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栓皮栎热值、苯—乙醇抽出物、半纤维素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对不同器官苯—乙醇抽出物、半纤维素与热值的相关性分析,得到苯—乙醇抽出物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均呈正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上半纤维素与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相关性也不显著,而枝的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去灰分热值呈显著正相关。栓皮栎不同器官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总体趋势均为:皮>叶>枝>干;不同器官苯—乙醇抽出物和半纤维质量分数分别表现为:叶>皮>枝>干,干>枝>叶>皮。24 a栓皮栎苯乙醇抽出物质量分数最高,利于能源林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