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13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来到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农科院发展及示范区建设进行调研。陆昊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省农科院已经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在全国和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现代农业示范区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农作物品种丰富、农业技术领先,园区规划建设很有水平、也很有气势,已经成为集中展示我省农业发展最新成果的重要基地,这其中凝聚着农科院领导和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临川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要功能的阐述,提出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五条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临川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要功能的阐述,提出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五条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深入探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水平现状及提升其建设水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部发布的《2016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281个示范区的统计数据,分析示范区的建设水平,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2010—2015年示范区建设水平稳步增长,年际增速4.9%;综合得分在75分以上的示范区所占比重从0.7%上升到28.5%。东部地区示范区建设水平最高,西部地区示范区发展水平落后,但各省份之间示范区建设水平差距逐渐缩小。25个试点示范区综合得分比全国示范区平均得分高4分;除东北地区外,东、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十的示范区都已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矛盾依然存在、示范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显著、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突破、高质量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4个方面。因此,应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示范区之间交流与合作,完善国家级示范区进出机制;健全经营与管理体系,配套"硬件"与"软件"设施;坚持市场导向,提高示范区农产品供给质量等对策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进一步提高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性的认识 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国有农场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这是党中央对农垦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殷切希望,也是新时期农垦的光荣历史使命。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充分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11~16日,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场会和全国农垦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分别在黑龙江垦区召开。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东营市被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东营市充分发挥黄蓝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优势,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北方鱼米之乡,东营农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率先突破的新阶段。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优势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市农业增长由主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河南农业》2013,(23):53-54
2010年和2011年农业部分2批正式认定了河南省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示范区基本上涵盖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典型特色。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河南省示范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从整体上看河南省示范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0月,农业部印发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农办计〔2013〕79号,以下简称《评价办法》),组织开展了2013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监测评价工作,为强化示范区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了各地积极响应。按照《评价办法》有关要求,农业决定组织开展2014年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工作。2014年示范区监测评价对象为农业已认定的153个示范区以及2014年拟新认定的示范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学、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等理论为指导,阐述了竞争力、农业竞争力、区域农业竞争力等概念,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并介绍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内涵与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示范区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系统谋划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中央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政策精神,充分发挥农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既是一条强垦之路,又是一项富民之策。陕西榆林农垦如何科学分析和把握自身的资源、产业、规模、组织、科技优势,创造性地搞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为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康发展,对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有政府主导性强与市场结合不紧密、体制机制缺乏创新、科技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示范引带作用尚未全面发挥、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的存在,并提出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创新运行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加速成果转化、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加快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桂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本文介绍了桂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桂林市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南农垦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屈原管理区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大通湖管理区、西湖管理区和西洞庭管理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此外,屈原、回龙圩两个管理区被认定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不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垦区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村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领导重视,成立组织;确定类型,分类实施;选准主体,全力支持;统一要求,共创品牌;农业综合开发和种粮大户协作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安市长安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等其它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新体系建设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经过5年的建设,开拓创新,在广东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良好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新时期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和龙头。通过总结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取得的成果和建设经验,探讨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创新体系的建设,并对示范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灵武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山西省在大同、晋中、运城三市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给大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畜牧、蔬菜、杂粮、特色农业四大产业体系在大同获得大发展。目前,大同市的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殖园区等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1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现代农业现状及特点近年来,大同市农业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相似文献   

20.
胡若哲 《河南农业》2012,(23):51-53
(上接第11期)三、河南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措施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重点是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围绕"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坚持不断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努力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化、技术推广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是统筹城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