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杉木立木材积计测研究——Ⅰ树高、形数计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经过18块杉木样地进行每木实测,根据胸径(D1.3)与树高(H)、胸径(D1.3)与中央直径(DH/2)的函数关系,筛选出它们之间的计测模型。用模型计算的H、DH/2和f,与伐倒木实测值比较,其平均误差分别为:树高(H)0.22%,中央直径(DH/2)1.19%、形数(F)0.28%。  相似文献   

2.
以天门、潜江、仙桃地区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2O22年在该地区选取48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共测量731 株杨树的生长量情况,作为建模数据 。利用 R软件对胸径-树高模型进行拟合,选用9个常用的胸径-树高模型 。根据决定 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平均和(S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 Akaike信息量准则 (AIC)6个评价指标来确定最优模型,同时以天门、潜江、仙桃地区2O21年立地条件、初植密度基本 一 致的1O个杨树人工 林固定样地的胸径、树高数据为检验数据,检验最优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表明:在1~9号模型中,4号拟合效果最佳,其 模型表达式为 H=1. O41OD- O. O122D2,可以作为天门、潜江、仙桃地区杨树人工林胸径-树高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人工神经网络及其使用方法,建立了单木树高与胸径生长的三层前馈反向传播种经网络模型(即BP模型),并对单木树高、胸径生长的BP模型与Richards函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西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项目中25块杉木样地和25块桉树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从7个传统树高-胸径曲线中筛选出拟合精度最优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引入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通过10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并对一元材积公式的估计误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各传统树高-胸径曲线模型中,Richards模型为杉木和桉树最优的基础模型;2)引入了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和桉树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拟合精度相对基础模型更高,杉木的R2,MPE和MPSE的值分别为0.797 6,0.58%和13.91%,桉树的R2,MPE和MPSE值分别为0.720 7,0.62%和11.58%;3)采用一元材积公式得到的杉木和桉树总体蓄积与实测蓄积相差较大,其中桉树相对误差为-13.51%,超过了林业行业标准要求范围,运用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和二元材积公式计算总体蓄积,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5%,构建的杉木和桉树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能运用于实践生产。  相似文献   

5.
树高的测量相比胸径要困难,为了通过树高-胸径模型预测树高,该研究通过收集辽宁宽甸常见4种阔叶树黄波罗、核桃楸、枫桦和灯台树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以常见的17个树高曲线对树高-胸径规律进行拟合,通过模型检验指标,筛选出每个树种的最优树高曲线模型,并对筛选出的最优模型进行预测能力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蒙古大青山3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分析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年龄、材积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对数模型、理查德模型、考尔夫方程和逻辑斯蒂方程等4个常用的生长模型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效果好的生长模型分别为胸径对数模型y=-24.03+ 11.28×Log(x+1.99),树高理查德模型Y=27.27×[1-Exp(-0.041 ×x)]△1 5735,材积理查德模型y=7495.55×[1-Exp(-0.001×x)]△3.13.经F检验(F <0.05) =6.94,呈显著.3个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平均百分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都非常小,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5%以内,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林区主要树种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索树高与胸径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样地,选取林区中杨树(Polar)、白桦(Birch)、紫椴(Tilia)、枫桦(Betula costat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林等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17.0对胸径(D)和树高(H)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7个常见树高-胸径模型来模拟相关关系,通过决定系数R2评价出了每个树种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所有树种最优模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模型拟合的精度高.结论表明:①杨树的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为幂函数曲线模型,方程式为:H=4.383D0.418;②白桦树、紫椴树、枫桦树的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为三次曲线模型,方程式分别为:白桦树:H=4.785 +0.721D-0.008D2-0.00005D3;紫椴树:H =3.985+0.787D-0.013D2-0.00009D3;枫桦树:H=6.345+0.769D-0.010D2-0.000047D3;③水曲柳的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为幂函数曲线模型,方程式为:H=e1.992+0.043D.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不同竞争强度个体的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并探讨竞争强度对树高-胸径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蛟河42 hm2成熟林固定样地中4个树种的树高-胸径数据,用Chapman-Richards、Logistic、Korf和Weibull模型这4种应用广泛的经验模型进行树高-胸径曲线拟合,选出适合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1)4个树种的12组个体中有7个组的最佳模型形式是Weibull模型,4个组的最佳模型形式为Chapman-Richards模型,只有1组为Korf模型。(2)同一树种的低竞争强度个体和高竞争强度个体的最优模型形式不同。(3)用独立样本数据对最优模型进行检验,模型表现良好。[结论]Weibull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4个树种各竞争强度的树高-胸径关系,能够适用于本地区针阔混交林的树高-胸径模拟,并且竞争强度会影响树高-胸径关系,将各竞争强度个体分别进行树高-胸径拟合可以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白龙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33块样地调查,并对35株样本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8年(1.11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87m);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形数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进行模拟得出,它们符合理查得(Richards)生长曲线。(3)18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云杉、华山松、油松3个树种的材积生长量高2倍以上,生长速度的次序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杉。  相似文献   

10.
沿坝地区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沿坝地区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的生长状况,以北沟林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量和解析的方法获取华北落叶松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分别对不同模型进行拟合.经各项指标检验,初步筛选拟合精度较好的曲线模型H=1.929D0.734(R2=0.939)和H=1.462+1.025D-0.012D2(R2=0.927)。将检验样木代回两个模型回归检验,进行树高的残差分析,其散点分布均匀,证明了两个模型的可靠性。运用各项误差分析指标判断,最终确定华北落叶松在本地域最佳胸径-树高模型为:H=1.929D0.734。模型的建立为树高的测量提供了捷径,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清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相似文献   

12.
通过5种不同底肥,并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对红千层幼树山地培育生长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生长量均以①处理(羊粪200g/株)为最好,其次是②处理(100g尿素+200g过磷酸钙+50g硫酸钾),表现最差的是F(对照)处理。①处理在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量上分别高出⑥(对照)处理的23.5%、35%和22.7%,②处理在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量上分别高出⑥(对照)处理的19.8%、25.5%和17.7%。①、②处理均可在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征等 《吉林林业科技》2014,(2):1-4,11
对14 a生不同种源家系红皮云杉营建的子代测定林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树高生长表现最好的家系为M185(361.33 cm),超过群体平均值(290.17 cm)24.52%,超过最差家系M016(239.78 cm)50.69%,超过对照3(298.80 cm)20.93%;胸径生长表现最好的家系为M180(4.12 cm),超过群体平均值(3.23 cm)27.55%,超过最差家系M176(2.34 cm)76.07%,超过对照3(3.41 cm)20.82%。综合树高、胸径2个生长性状,选择M185、M180、N10、M9112、M136、N02为优良家系,其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62和0.63,遗传增益分别为13.36%和19.46%。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和桦木二元材积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7.86%和97.08%,而二元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并没明显的改进;两树种一元与二元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平均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5种四倍体泡桐为材料,研究其光合作用、材积生长量、接干长度、比叶重( SLW)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四倍体泡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Tr)、胞间CO2浓度( Ci)光合因子的日变化规律相同。9月份叶片的Pn、 Gs、 Tr、 Ci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四倍体豫杂一号泡桐( TF4)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余4个种。此外,四倍体毛泡桐( T4)的树高生长量和接干高增长量、 TF4的胸径生长量和比叶重增长量、四倍体南方泡桐( A4)的材积增长量最大。5种四倍体泡桐的树高、胸径、接干、材积的相关性表明,材积与胸径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显著;树高与比叶重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测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取红树的平均基径、基径数、平均胸径、胸径数等特征参数,建立了预测红树株高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改进了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距堤坝25,50,75 m 3个采样点的株高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0 6,0.002 2,0.004 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0.94。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红树株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根径(D0.0)、去皮胸径(D去)、树高(H)同胸径(D)关系的研究,结合解析木结果,建立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根径立木材积模型和树皮材积模型。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是根径的0.730 7倍,去皮胸径是带皮胸径的0.942 7倍,树高模型为H=121.0-13 754.9/(D+116.6);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V)模型分别为V=0.000084738D2.7516和V=0.000 03D1.88737H1.19248,根径立木材积(V)模型为V=0.0002D0.022652;一元和二元树皮材积(V皮)模型分别为V皮=0.000051724D2.1911和V皮=0.000 059D2.311560H-0.163587。  相似文献   

18.
辽宁冰砬山地区蒙古栎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冰砬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蒙古栎林分中设置5块样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在每个样地内伐取1株蒙古栎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解析木年龄为50~63 a,树干解析数据表明: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20 a;树高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35 a前增长较快,45 a后有所减缓,从生长量变化趋势来看,数量成熟龄应在60 a左右。选用5个生长模型对胸径、树高、材积的总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ichards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其作为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9.
亚高山3种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亚高山林区次生白桦(BF)、岷江冷杉(FF)和紫果云杉林(SF)的物种组成、叶面积指数(LAI)、年龄结构、胸径(DBH)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综合特征。结果表明:(1)BF群落中出现的雏管束植物有27科57属71种,F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柬植物有28科50属60种,S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7科36属39种;(2)BF、FF、SF群落的LAI分别为0.84(±0.11)、1.25(±0.30)和3.53(±0.22);(3)FF、SF群落内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和方枝柏的树高、冠幅与胸径大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4),BF群落内的白桦树高、冠幅与胸径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10)。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演替后期的物种多样性,演替后期的群落LAI高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圳。可利用胸径大小与树高、冠幅之间的显著线性关系来评估亚高山“针叶树种”的冠幅和树高。  相似文献   

20.
以1994年种植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调查5,10和15a生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研究海拔和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0~500mm)对马占相思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5a生的树高、5和10a生的蓄积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50m〈海拔≤500m时的林分蓄积量最大;3种造林密度(800,1335和1998株/hm^2)对树高、胸径和蓄积量有较大影响,以造林密度为1335彬hm^2的林分蓄积量增长最快。林分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拔与造林密度交互作用,这种互作对胸径和蓄积量的影响逐年增强.但在15a生时对树高的影响已.不鼹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