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日本东北联合增殖研究联络会上,青森县水产增殖中心的能登谷正技师发表了“海藻类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能登技师对分布在青森县沿岸的11种海藻取出其组织的一部份进行组织培养来进行海藻的增殖。研究结果,海带,葡根鹅掌菜,虾夷裙带菜三种藻类的细胞的再生获得成功.这项技术的成功就能大量生产优质海藻类.  相似文献   

2.
经济海藻育苗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融 《福建水产》1991,(2):75-81,41
近10年来,海藻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不仅在理论上可为研究海藻的形态建成、生活史控制、比较生化学、遗传等提供同一的实验材料,在应用上也可为利用体细胞繁殖解决经济海藻苗种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现有的资料看来,在海藻上已进行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有25个属42个物种,有如下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
海带目中三种主要经济海藻的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组织培养工作大约是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的,但近十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渐见增多。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目的:第一,利用经济海藻的组织进行纯培养,达到工业利用的目的。如Misawa(1977)应用石花菜或江蓠的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扩大培养,以此作为提取琼胶的原料。实验征实,在20天内藻体重量增加了11倍,由这些材料得到了高质量的琼胶;第二,用于遗传育种的研究,Giber(1980)等已经明确地  相似文献   

4.
枸杞岛海藻场夏、秋季的渔业资源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夏季海藻场作为幼小鱼类的索饵场所的生态功能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5.
海藻中铝的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首次对我国主要养殖海藻中的总铝含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藻中总铝含量差异很大,含量在53.2~2714.6 mg/kg,其中坛紫菜中总铝含量最高。利用连续平衡静态浸提法研究了海带和紫菜中铝的化学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海藻中铝存在多种形态,主要以稳定的、不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有机铝(AlONL)形态存在,占总铝的82.0%~87.6%,而毒性较高的无机态铝含量很低,占3.75%~4.94%。本实验进一步证明,以总铝含量作为评价海藻铝食用安全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局限性,亟需针对不同形态铝建立不同限量标准,对海藻及其制品进行科学的食用安全评价,以保障海藻产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我国从事海藻生物技术研究的单位在不断增多,从组织、细胞水平到原生质体的杂交已经陆续报道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与生产密切相结合的一些课题更显示着生物技术具有引人注目的优越性。海藻生物技术已成为海洋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于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海藻生长繁盛时期采集11种大型海藻,并对每种海藻及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藻上钩虾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海藻上麦秆虫种群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钩虾最高种群密度和最大个体均出现在厚网藻上;麦秆虫最高种群密度出现在殖丝藻上,最大个体则出现在缢基蜈蚣藻上。同时,对于生物量较小的海藻,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种群密度均更高,钩虾体型无显著变化,但麦秆虫体型更小;另外,比表面积值更高的海藻,其钩虾种群密度更高,个体也更大,但麦秆虫种群密度和个体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在藻栖端足目种群特征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功能角色存在一定差异,而海藻自身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则可能是该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海藻工业日益发展,为了促进产品结构、管理体制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推动渔工商联合、协调产供销;加快行业的改造与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组织企业群体,走行业管理的路子有其重要意义。为此,我国将建立海藻工  相似文献   

9.
匡梅 《水产学报》1998,22(2):182-185
建立合适的外源基因转移系统是大型海藻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外源基因在大型海藻组织中的瞬间表达可以确定外源基因是否导入海藻组织及研究影响导入的各种因素,以此来建立合适的DNA导入系统。迄今,秦松等[1994]对海带的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用基因枪将...  相似文献   

10.
镉在海藻中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紫菜、海带、裙带菜和羊栖菜中镉的存在化学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镉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于4种海藻中,1 mol/L氯化钠提取态镉和 2% 醋酸提取态的镉所占比例较大,两者约占总镉含量的76.3%~92.9%。0.6 mol/L盐酸提取态、去离子水提取态和80%乙醇提取态镉所占比例较小,其中乙醇提取态(离子态镉)约仅占总镉含量的0.4%~9.2%,且对于4种海藻,紫菜中的离子态镉所占比例最低(均小于1%)。实验进一步证实以海藻中总镉含量作为检测标准不能准确反映海藻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因此亟需建立海藻中针对毒性较强的离子态镉的检测标准限量和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以保障我国海藻产业和出口创汇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国海藻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浅海区,已报道的海藻种类的800种,其中有直接经济价值的种达百种之多,目前,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和麒麟菜等已成为大农业范畴的栽培种类,不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有很大发展,但养殖技术尚有待改进,许多其它经济种类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已养种类的养殖技术,加强对新经济种类的开发利用,本文从食用海藻,饲料海藻,藻胶海藻,美容保健海藻,药用海藻,农用海藻和单细胞海藻等方面对中国海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易乐飞  李信书  阎斌伦 《水产科学》2011,30(11):693-697
海藻含有的多糖、多酚等物质容易与核酸(DNA与RNA)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干扰了后续的酶反应,制约了海藻核酸抽提。但抽提高质量核酸却是海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第一步,因此比较了2种同步抽提技术对大型海藻DNA与RNA同步抽提的效果。应用TRIZOL法和CTAB+LiCl法同步抽提了3种海藻的DNA与RNA,接着应用紫外吸收、电泳、PCR、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等检测核酸质量。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纯度的总RNA,总RNA质量完全适合后续的反转录等反应;但在DNA抽提方面CTAB+LiCl法能获得更高质量的DNA。CTAB+LiCl法是一项适用于大型海藻的DNA与RNA同步抽提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徽雄  游克仁 《海洋渔业》1990,12(4):174-176
<正> 利用海藻发酵生产沼气是缓解海岛农村能源的有效途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苏联、日本、法国、西德、印度,肯尼亚等都在加紧研究利用海藻发酵制取沼气获得新能源的技术。我国虽是世界上发展沼气较早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发酵原料单一,研究的深度不够,故在推广发展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平潭岛周围海藻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其中可供发酵制取沼气的就有17种。如铜藻、鼠尾藻和赤藻等,不但繁殖量特别多,  相似文献   

14.
应杰 《海洋渔业》1982,(4):192-192
<正> 日本海藻利用研究会于1982年1月21日在东京召开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食品、水产品加工、化学、药物、饲肥料等各方面的代表共80多人。讨论会上涉及到关于海藻进一步安定生产的增养殖技术,但更为关心的是海藻新用途开发的推测,为当前海藻生产过剩的局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5.
台海两岸经济海藻养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经济海藻的主要生产国,近40年来先后对海带、紫菜等海藻开展了大规模的养殖与技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海带产量列居世界首位,紫菜与日本、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紫菜养殖大国。仅一海之隔的台湾省,目前海藻养殖并不发达,每年需进口数千万美元的海藻干品作为食品及工业原料。为加强海峡两岸海藻养殖技术的交流,促进两岸海藻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海峡两岸目前主要经济海藻的养殖技术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4,(5):36-36
<正>3月24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济海藻良种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财务司在山东青岛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会上,项目首席专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逄少军研究员就项目整体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南海水产研究所杨贤庆研究员汇报了南海所承担的子项目"龙须菜加工技术与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执行情况。南海所通过"龙须菜加工技术与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创新了常温碱法、机械化自动凝胶和自动脱水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胡珂  王立平  段爱梅 《水产学报》1991,15(4):328-331
目前组织细胞培养研究迅速发展,已被应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中.在鱼类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已逾三十余载,据Wolf和Mann统计,国外从冷水性鱼和温水性鱼获得细胞株(系)共61个。无脊椎动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进展则较为缓慢,自Grace从鳞翅目昆虫Antheraea eucalypti建立首株细胞后,昆虫组织培养才进一步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8.
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是水产品质量检验中主要的安全卫生指标。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对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优化了提取剂、提取时间及其仪器条件,建立了HPLC-HG-AFS联用技术检测海藻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方法。用1.2 mol/L HCl在70 ℃水浴下提取1 h,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pH 6.0的15 mmol/L (NH4)2HPO4溶液为流动相,HPLC-HG-AFS上机分析。样品加标量在0.10 mg/kg和1.00 mg/kg时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方法精密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海藻中的无机砷较为准确、可靠,为制定农业行业标准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漠斑牙鲆繁殖生物学及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漠斑牙鲆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育发育生物学、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漠斑牙鲆亲鱼培育及调控产卵技术、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苗种淡化技术等研究,提出工厂化苗种生产方法和技术工艺,并分析了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海藻场在海藻凋落盛期向海洋输送大量有机碎屑,为海藻场外围海域提供大量初级生产力,并在沉降后实现碳汇功能。本研究采用具有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模块的三维海洋数值模式(Estuarine Coastal Ocean Model, semi-implicit, ECOM-si),结合潮位、流速及漂流浮标轨迹跟踪观测,研究了枸杞岛西北侧天然海藻场有机碎屑输运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及碳汇功能。结果显示,海藻场对周边海域碳汇贡献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为以海藻场为中心的高值区,向西北–东南海域扩展分布并递减。水动力强弱和海藻碎屑粒径差异导致其沉降后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大潮期间,海藻场对邻近海域碳汇贡献最高为699 g C/(hm2·d)。碎屑粒径越小、沉降速度越小的海藻碎屑对外围海域碳汇贡献范围越大。海藻场碳汇功能不局限于邻近海域,不同粒径海藻碎屑每天为海藻场5 km外海域提供有机碳约7.5~33.7 kg C;小潮期间水动力较弱,约90%以上的海藻碎屑沉降至5 km以内海域。海藻场碳汇功能集中于沿岸邻近海域,对邻近海域有碳汇贡献的区域范围小,但强度大,最高为817 g C/(hm2·d)。海藻碎屑脱落时的潮流方向和海藻场所处区位也是影响海藻场有机碎屑输运沉降和碳汇归趋的重要因素。赋予拉格朗日质点单位碳含量后,拉格朗日法在海藻场有机碎屑离岸输运沉降机制研究中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评估典型近岸海藻场对周边海域碳汇的贡献及主要动力学因子的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海藻场本底调查及其生态辐射范围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