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的关键;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化顷产量超9000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选用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创每化顷9000kg以上产量较种植大穗型品种更为稳妥;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120-180万/hm^2,大穗型品种以210-24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对寒地水稻穗数型品种龙粳25和穗重型品种龙粳27进行了精确定量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以中肥区、氮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下同)为8∶2时产量最高,达8 357.1 kg/hm2,比对照增产46.3%;穗重型品种以高肥区、氮肥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达8 095.2 kg/hm2,比对照增产31.0%。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麦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 ,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水平 ,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 2 4 .3%~ 56 .8% ;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 ,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 1.9886~ 4 .2 6 56 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 377.12~ 389.15kg/hm2 ,N∶P2 O5∶ K2 O=1∶0 .5∶ 0 .5  相似文献   

4.
以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为材料,探讨了不同钾肥用量对其产量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K2O 135~225 kg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增加,P88S/0293的稻谷产量、经济效益和抗病性相应提高;每公顷施K2O 225 g\kg的处理,产量达到10.75 t/hm2,比每公顷施K20135 kg的处理增产稻谷1.5 t/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对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穗重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50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8 750.2 kg/hm2;穗数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28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9 083.3 kg/hm2;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纯氮用量为128 kg/hm2时大米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鄂北岗地区175块公顷产量9000kg以上的夏播紧凑型玉米有关调查,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穗型紧凑型玉米夏播每公顷产量稳定在9000kg以上的产量结构及主要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夏播公顷产量稳定在9000kg以上,选用不同穗型品种,应采取相应的栽培密度,即中晚熟、大穗型品种以60000株(穗)/hm2左右,中熟、中穗型品种以66000株(穗)/hm2左右,中早熟、小穗型品种以79500株(穗)/hm2左右为宜,同时采取“两选、两增、一抢、三及时”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临海市2012-2013年12个甬优12单季稻高产示范方的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情况下,单季晚稻甬优12的产量(Y)随施肥量(有机肥F和N、P、K)的增加而递增,且呈幂函数关系。由此提出11 000~12 000 kg/hm2目标产量方案为:每hm2投入农家肥8 000~12 000 kg、纯N 245~265kg、P2O575~105 kg、K2O 210~265 kg,N∶P∶K为1.00∶0.35∶0.93;目标产量15 000 kg/hm2的方案为:每hm2投入农家肥15 000~20 000 kg、纯N 320 kg、P2O5190 kg,K2O 410 kg,N∶P∶K为1.00∶0.59∶1.28。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钾硅肥施用对胡麻茎秆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探讨钾硅肥运筹调控胡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选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品种为主处理,三个K2O钾肥用量(K0:不施钾;K1:52.5 kg/hm2;K2:105 kg/hm2)为副处理,两个SiO2硅肥用量(Si0:不施硅;Si1:90 kg/...  相似文献   

9.
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研究了豫西褐土区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钾量(K2O)在0~112.5 kg/hm2的范围内,随施钾量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各生育期总茎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施用钾肥对旱地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7.9%~15.7%,最高产量(4 336kg/hm2)的施肥量(K2O)为114.2 kg/hm2,经济最佳产量(4 275.7 kg/hm2)的施肥量为77.4kg/hm2。  相似文献   

10.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对象,从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增施氮、钾肥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栽培,适宜移栽秧龄为35d左右,最长不宜超过40d;在35d秧龄移栽时产量最高,可达8910kg/hm2,且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5d秧龄时在基施和第1次追施尿素合纯氮(N)210.0kg/hm2,磷肥(P2O5)82.5kg/hm2,钾肥(K2O)112.5kg/hm2时,已能满足其生长需求;超秧龄条件下增施氮、钾肥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但每穗实粒数下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高产中的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织金县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 ,马铃薯产量为14 91t/hm2 ,超过当地平均产量 1 5倍 ,钾肥配施可增产马铃薯 1 0~ 2 5t/hm2 ,增幅 8 0 6 %~2 0 6 3% ,施钾产投比可达 2 0~ 3 5。施钾肥后马铃薯薯块重量增加 19 2 % ,增产以增加薯块为主 ,马铃薯品质有较大改善 ,试验认为 ,高产高效施肥的N∶K2 O比为 10 0∶95~ 14 0为宜 ,即施氮 (N)10 5kg/hm2 ,施钾 (K2 O) 10 0~ 15 0kg/hm2 为宜。施磷量应根据土壤中缺肥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宜施壮”油菜配方肥在直播油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2014年,以直播的常杂油2号为材料,在常德地区进行了"宜施壮"油菜配方肥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本地应用较多的洋丰复合肥及农民习惯施肥比较,施用油菜配方肥"宜施壮"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明显,尤其以施用油菜配方肥Ⅱ(N∶P2O5∶K2O=25∶7∶8),每公顷可分别增产177.0 kg和802.35 kg,增收1 151.25元和2 770.5元,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4,(5):65-69
在总施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稻扬两优6号及新两优6号茎蘖动态、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部作基肥相比,重施分蘖肥(基肥、分蘖肥各占50%)使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增加,每穗粒数及粒重下降,产量降低;适当减少分蘖肥、增加穂粒肥,使分蘖期缩短,无效分蘖减少,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每穗粒数、粒重增加,产量提高。其中,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用量比为1∶1∶0∶0∶0的处理产量最低,较对照(全部作基肥)分别减产7.69%和6.3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用量比为3∶1∶1∶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22.86%和27.15%。  相似文献   

14.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垦鉴稻6号(穗数型品种)和绥粳4号(穗重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方法,精确定量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氮肥利用率、肥料配比及施肥时期,确定了最佳施氮水平和施氮技术。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以中肥区、前后期氮肥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9 083.3 kg/hm2,比对照增产58.5%;穗重型品种以低肥区、前后期氮肥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8 750.2 kg/hm2,比对照增产59.7%。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水平的各种栽培因素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纯N和DPC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冈杂棉8号在高产高效栽培时,建议每公顷种植密度为2.7万~3.0万株,施纯N337.5-412.5kg,纯P2O5 90.0-120.0kg,纯K2O2 25.0-300.0kg,喷施缩节胺(DPC)45g为宜。  相似文献   

16.
滦河流域沙区冬小麦合理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河流域沙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 ,提高冬小麦种植效益 ,有助于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及治沙用沙。而合理施肥技术是改善沙区冬小麦增产不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于 1997~ 1999年在河北省滦县农业试区进行了冬小麦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滦河流域沙区 ,氮和钾是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 N>K2 O。提出优化施肥指标 ,即单施化肥时 ,N、K2 O用量分别为 2 97.6~ 313.7kg/ hm2 和 170 .7~ 179.0 kg/ hm2 ;每公顷施用 30 t有机肥时 N、K2 O用量分别为 2 93.4~ 312 .8kg/ hm2 和15 1.5~ 15 9.2 kg/ hm2 。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直播水稻每公顷产量7 500 kg以上的技术方案为,每公顷基施有机肥 45 000 kg,播量为333-375 kg,施纯N 259.5-280.5 kg,施P2O5 120-136.5 kg;中等肥力的田块上直播 水稻每公顷产量达8 250 kg以上,其技术方案为:在基施有机肥45 000 kg/hm2的基础上,播量为 301.5-340.5 kg/hm2,施纯N 268.5-289.5 kg/hm2,施P2O579.5-90 kg/hm2。  相似文献   

18.
肥料种类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方法结合大区试验对花生植株生长状况、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营养元素配方施肥对促进植株生长效果明显,能明显提高花生产量,增加花生经济效益。目前条件下,以每hm2施肥量N127.2kg、P2O5 60.2kg、K2O90.0kg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冬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依据,于2007-2008年在河南温县、兰考两试验点,以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为供试材料,在全生育期施氮0、90、180、270 和360 kg N ·hm-2(底施和拔节期追施各半)的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均达到了每公顷9 000 kg以上的水平,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180和270 kg·hm-2处理提高了两个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进而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两试验点的施氮处理对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穗数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显著提高了多穗型品种豫麦49的成穗数;两品种穗粒数和粒重均表现为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施氮量(180和270 kg N ·hm-2)处理。两品种在两试验点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分别在270和180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在施氮量180~270 kg·hm-2、基施和拔节期比例5∶5条件下,在稳定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可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20.
N、P、K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冬前叶片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冬小麦施用氮、磷、钾对籽粒产量、冬前叶片中糖分含量、苗期单株干重等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取样调查、测产,建立了上述性状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有关因子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提出了施肥方案,即在保证产量每公顷4000kg的条件下,每公顷施N172.27~204.22kg、P2O587.93~112.45kg、K2O44.2~63.46kg,N:P2O5:K2O为1:0.51:0.26~1:0.55:0.31。苗期如缺氮、磷、钾,叶片中糖分就会积累,表现出分蘖少,单株干重低,尤其缺磷时显得更为严重。苗期N:P2O5:K以1:0.69:0.3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