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40年来三河市地表及浅层地面温度变化趋势。[方法]根据三河1971~2010年的逐年及季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折线图、趋势图等方法,对40年来三河市的地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近40年三河市年地表温度、年地表最高、最低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年和季地表温度中均以地表最低温度升温速率最快。5、10、15、20 cm地温的年变化均为下降趋势,以20 cm地温下降速度最为显著;春季5~15 cm地温均呈升温趋势,20 cm略有下降趋势;夏季以20 cm降温速率最为显著;秋季以10 cm升温速率最快;冬季10、15cm升温速率较大,15 cm升温速度最快。[结论]该研究为了解全球变暖对地表及浅层地面温度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1971--2010年沧州市逐年及季平均浅层地温资料,采用折线图、气候变率等分析方法.对40年来沦州市浅层地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0年沧州市5、10、15、20cm地温的月变化、年变化均为上升趋势,年变化以15cm地温上升速度最为明显:春季5~20cm地温均呈升温趋势,以15cm地温上升较为明显;夏季5~10cm地温呈降温趋势,10cm降温速率最快,15~20cm呈升温趋势,15cm地温升温速率最快;秋季5~20cm地温均呈降温趋势,以5cm地温降温速率最快;冬季5—20cm地温均呈升温趋势,以15cm地温升温速率最快。该研究为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地面及浅层地面温度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沧州市1971—2010年逐年、各季地温资料,采用差值法、折线图、气候变率等分析方法,对40年来沧州市地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沧州市近40年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年平均值分别为14.8、29.3、6.5℃;地面温度四季气候变率只有秋季是降温趋势,各月气候变率、年气候变率均为上升趋势,近40年年代际变化呈波状变化;地面最高温度四季气候变率只有春季是升温趋势,各月气候变率为上升趋势,年气候变率为下降趋势,近40年年代际变化呈线性变化,总体下降趋势;地面最低温度四季气候变率均为升温趋势,以秋季升温速度最快,各月气候变率、年气候变率均为上升趋势,近40年年代际变化呈线性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19年高淳国家气象站0~20cm浅层地温资料,分析了地温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以来地温增温明显,较浅深度地温增速大;0、5、15和20cm年代际平均地温均为10年代最高,且上升趋势一致.(2)浅层地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春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春季0、5和10cm地温在00年代上升趋势最大;夏季0cm地温在各年代际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小,其余各层与之相反;秋季变化趋势与夏季相同;冬季上升趋势最大均为20世纪90年代.(3)春季、秋季与冬季浅层地温的异常年份基本一致,冬季与全年异常年份一致性较差.0cm气候突变出现时间较早,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快.因地温测点与耕种田块存在差异性,更准确反映耕种状态有待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4—2015年霸州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法、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霸州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气候突变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1964—2015年霸州市各季浅层地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4~0.52℃/10年,春季、冬季地温上升幅度较大;各浅层年平均地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0.16~0.31℃/10年),0 cm地温增温率最大,与同时期的平均气温升温率比较,地温的气候倾向率偏低。春季、冬季、年平均浅层地温多异常偏低年份,主要发生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秋季多异常偏高年份,1965年5 cm地温、2006年0~20 cm地温以及1975年5~20 cm地温发生异常偏高。综合累积距平和信噪比、M-K法和滑动T检验计算分析发现,地温的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1986年附近、1996年和2011年。年、季平均地温与同期平均气温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0 cm地温表现最为显著,相关系数均>0.723。夏季0 cm平均地温与降水量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00(P<0.01)。  相似文献   

6.
抚顺市浅层地温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抚顺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005—2017年逐日平均5、10、20 cm浅层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分析地温的年际和四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月5、10、20 cm浅层地温呈单峰分布,1—7月呈上升趋势,8—12月呈下降趋势,7月最高,8月次高,1月最低;年平均5、10、20 cm浅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6、0.7、0.7℃/10 a;四季中除秋季外,其余季节均为增温趋势,其中以春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80-6382
利用1961~2012年卫辉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2年卫辉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年卫辉市年平均浅层地温除地面外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07~0.18℃/10a,15 cm升温率最大;四季浅层地温中,冬、春季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尤其是15~20 cm,升幅为0.17~0.34℃/10a,夏、秋季升高趋势不显著。浅层地温冬季、春季和年平均分别在1976、1986年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夏、秋季无突变;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异常偏低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唐山地区5个观测站1960—2013年逐日地面温度(以下简称地温)观测数据,研究了近54年该地区地温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54年唐山年平均地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6月地温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各月均呈上升趋势,2月、3月上升趋势最显著;21世纪前10年平均地温最高;年平均最高地温和最低地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地温的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升温为一突变现象,年平均最高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升温非一突变现象;年平均最低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升温为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
要:为探究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信噪比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滇西地区保山坝区1978—2021年5-9月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趋势和43年来的气候突变情况。研究发现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5-20cm地温和气温升温极显著(P<0.01),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367℃、0.364℃、0.353℃、0.376℃和0.372℃,5-20cm地温气候倾向率和气温倾向率相差不大。通过对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均为由“冷”至“暖”,70年代-90年代呈波动下降趋势,90年代后期至今显著上升,其中,5-20cm地温和气温信噪比分别为0.927、0.956、1.229、1.087、1.079,即5-10cm地温未发生突变现象,而15cm地温、气温均在2019年发生气候突变,20cm地温在2014年发生突变。研究表明保山坝区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并都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期间耕作层地温的上升,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明芝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21-17023
利用1958—2009年本溪县5~20cm地温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浅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县浅层地温呈波动性升高趋势变化,春季、秋季浅层地温升温明显,夏季变化不大;利用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浅层地温进行突变检测,秋收期和生长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位于南京北郊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观测基地2010年各层(0、5、10、15、20、40、80、160、320 cm)地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南京北郊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南京市浦口地区地温与时间、深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地区表层地温以及浅层地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呈近似于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从地表到20 cm深时,地温的日变化逐渐减弱;当深度在40~320cm时,地温日变化已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各层地温日变化幅值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滞后。  相似文献   

13.
王国坤  白洪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89-14891
[目的]研究泊头市近4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泊头市1971~2010年的温度气候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泊头市气温变化趋势和农作物生长季(4~10月)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增温速率为0.328℃/10a;各季节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夏季增幅最小;农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变化与年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呈增长趋势,线性增温速率为0.203℃/10a,较年平均气温的增长幅度低;年平均气温、生长季气温和各季节均有阶段性低温期;90年代以后是年、生长季和各季节的温度最高时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泊头地区应对气候变暖、合理安排生产,以趋利弊害,使农作物达到可持续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该市年、季、月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青州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10 a,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8℃;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是1989年。近50年青州市平均最高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一个高值区,70年代为近50年来最低值,自7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最低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最冷期,自70年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玉米馒头的优化工艺,以适应工业化生产和人们的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玉米粉和水的添加量以及最佳的醒发时间,并采用感官评价和质构仪对玉米馒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添加量为30%、加水量为53%、醒发时间60 min时,玉米馒头的品质较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参数为玉米粉添加量为25%(以高筋粉质量计),加水量54%(以高筋粉质量计),醒发时间45 min时,玉米馒头的硬度、弹性、回复性都较好,且富有独特的玉米风味和口感。[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馒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气象统计学和气象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佳木斯市1990~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市地温和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基于地温的四季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0 cm地温和气温年变化趋势有相似之处,分别建立了以地温为基础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该模型的相关性检验而得到了它们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最低预报方程可以分季节应用不同方程来指导预报,最高气温方程更适合冬季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