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雅安市1990~2019年的地面实况观测气象资料和2016~2019年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计算了雅安市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度假气候指数,分析了近年来的空气质量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雅安市人体舒适期为每年4~10月份,评级为舒适或凉爽舒适;气候舒适期长达9个月,为每年3~11月份,其中4、10月为非常舒适月;年均度假气候指数为67.6,属于"适宜"级别,全年均为适游期,其中每年4~6月份、9~10月份为最佳旅游时期。可见雅安市度假气候资源较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度假舒适期长,空气质量优,尤其是每年4~10月份,气候舒适,适宜休闲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安市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资料,分析了西安城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夏季体感偏热天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安城区1970~2019年年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上升趋势;(2)四季人体舒适度指数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幅度最为明显;(3)1970~2019年西安城区夏季体感偏热天数均值都在10 d以上且呈现上升趋势,夏季最不舒适的月份是7月,最舒适的月份是6月。  相似文献   

3.
基于贵州省黔南州12个气象测站1989~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数据,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BCMI)、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等气候指标,对平塘甲茶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体舒适度属于"清凉"至"暖舒适"之间,冬季清凉,夏季暖舒适,其余月份"最舒适",全年气候宜人,旅游舒适度全年有10个月的旅游舒适月,非常适合旅游,只有7月和8月炎热的夏季气温较高对旅游舒适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打造平塘甲茶旅游品牌提供决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华蓥山1981~2019年的逐日、逐月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依据人居环境舒适度指数评估了华蓥山的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华蓥山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I指数以及K指数均呈现"倒U型"曲线的变化特征,在春秋季节达到最优;人居环境舒适期有5个月,人体舒适天数为161...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应用综合反应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分析了武汉市近逐日、逐月人体舒适度指数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历年人体舒适度指数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近10年未出现人体舒适度等级极冷、闷热、酷热的天气;较舒适和舒适的天气超过全年一半以上;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月份有4~5月和9~10月;全年人体感觉最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武汉市历年平均舒适度指数为较舒适等级,近20多年来,人体舒适度从较舒适到舒适的等级变化趋势比较明显;近20多年来武汉市夏季人体感觉舒适度降低;1986年以来,武汉市冬季人体舒适度指数有明显上升趋势,冬季舒适度程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利用呼伦贝尔沙地及周边区域2007-2017年生长期遥感和气象数据,结合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对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及气候因素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7-2013年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年均增加2.76%,显著增加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20.52%,2013—2017年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6.57%,显著下降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5.69%;区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与降水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现非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与日照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浦地区1959~2016年的观测资料对青浦地区主要旅游气象灾害和旅游舒适度进行了分析,主要旅游气象灾害为大雾、霾、雷暴、高温、暴雨、台风,逐类进行气候特征研究,分别得出了各类气象灾害影响时段、基本特征及对旅游业主要危害。根据人体舒适度及户外活动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青浦地区3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11月下旬较适宜旅游活动;适宜户外活动的时间段为3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9月中旬至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根据结合康定市1989~2019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在国内外人体实验和有关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本地特殊气候状况,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寒冷指数建立了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9个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舒适度等级,综合分析了康定市的人体舒适度,并探讨了适宜旅游和需要防寒保暖的旅游气候舒适度。为合理规划、旅游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游客选择旅游时节提供参考,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于2017年7-9月对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气象、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探究影响森林康养环境最为基本的因素--气候环境舒适度、声环境舒适度以及空气洁净度的时空分异,并评价森林公园的环境整体舒适度,为森林康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下,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内因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适宜的声环境以及相对较为舒适的气候环境使得环境整体舒适度远优于银川市这一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样地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旅游气候舒适度、森林植物多样性、森林植物降噪等方面对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园旅游气候最舒适的月份为6、7、8月份,舒适度和舒适天数的历史变化和未来变化趋势均为上升趋势,公园开展旅游活动的气候适宜性提高;旅游活动对于森林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作用,距离道路越近,干扰和破坏越严重,因此,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公园应加强对道路两侧植被的人工保护措施;在植物降噪方面与桦树林、落叶松林相比,油松林效果最为明显,因此,为保持公园声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旅游活动区周边栽植油松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5-201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气温垂直递减率等分析黔东南州山地旅游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旅游气候舒适度来看,黔东南州山地旅游舒适期为3-11月,其中最佳时间为4、5、9、10月。盛夏时期山地旅游的气候舒适范围在海拔高度1100 m以上。适宜开展山地疗养的海拔高度在1500 m以上。为黔东南州合理调整旅游内容和服务方式,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取1971—2020年洛阳市的9个气象站点的月数据,分别对50年间的舒适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从时空演变的角度对洛阳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实现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各舒适度指数的舒适月集中分布于4—5月和9—10月,在50年间,温湿指数逐年上升,着衣指数逐年下降,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在春、秋和冬季逐年上升,夏季呈平稳波动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温湿指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风效指数呈西南部和东北部低,东南部至西北部高的带状分布趋势,着衣指数为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格局。综合舒适度最佳时间为4月和10月,主要分布于洛阳市东北部区域;5月和9月舒适度较好,以西南部的栾川和东北区域为主。洛阳市的气候趋于暖湿化,舒适度在50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1986-2011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标中生态环境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3大指标中,状态指标平均贡献率为37.28%,响应指标平均贡献率为21.43%,压力指标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对生态安全指数的相对贡献率也最大,平均贡献率达到41.66%;(2)1986-2011年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26年来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的总体变化态势为从风险态向较安全态转变,生态安全度由1986年的0.36增加到2011年的0.70,增加了49%;(3)26年间甘肃黄河流域的平均生态安全度为0.46,整体上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处于Ⅳ等级,安全状态处于风险态。所以对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应该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巩莉 《绿色科技》2020,(6):23-25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通用热气候指数,研究了中国东部沿海17个海岛旅游地1979~2018年40年平均的气候舒适度以及这4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依据气候舒适期年内分布特征,17个海岛旅游地的年均舒适日数都为140~200d以内;依据气候舒适度的年内分布特征,海坛岛和崇武两岛为全年舒适型,葫芦岛、长山岛、秦皇岛、月岛、长岛、芝罘岛、刘公岛、秦山岛、嵊泗列岛9个岛屿旅游地为春、夏、秋舒适型,南澳岛、万山群岛、东升岛、湛江海岛、上川岛、涠洲岛6个岛屿旅游地为春、秋、冬舒适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云南滇南咖啡晾晒期的气候特征,指出南支波动与冷空气所导致的降水及阴天寡照天气是影响晾晒最为不利的天气,选取未来7 d累计降水量和平均日温差,构建晾晒指数,将咖啡晾晒气象适宜度分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最不适宜五个等级。2016年11-12月验证结果显示,思茅站咖啡晾晒气象适宜度等级与生产实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体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季节的长短。利用四川省崇州市1980~2015年的气候统计数据,对其旅游气候舒适度加以评估,划分了崇州市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适宜开展的时间段。结果表明:崇州市在旅游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时间段较长,每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结束均较适宜旅游,适游季节为春、夏、秋三季。  相似文献   

17.
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就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种更新方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工柳杉林、人工杉檫混交林、人促更新林到天然更新林,多样性指数(SW)和均匀度指数(Jsw)逐渐增加,生态优势度指数(D)逐渐降低;随着高度级增加,各更新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SW)表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生态优势度(D)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Jsw)变幅不大;随着径级的增加,人工柳杉林多样性指数(SW)无明显变化,其他样地多样性指数(SW)逐渐减少,各更新样地生态优势度指数(D)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Jsw)变幅不大。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火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火险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林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区包括中国的主要森林分布区,并根据中国生态地理系统分成6个区域,研究过去50年和未来2021—2050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险变化。地面气候资料包括824个国家级基准、基本站的日值观测资料(1961—2010年)数据集,利用距离方向加权平均法把各气象因子差值到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点。气候情景数据包括4个情景(RCP2.6、RCP4.5、RCP6.0和RCP8.5)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 GEM2-ES、IPSLCM5A-LR、MIROC-ESM-CHEM和Nor ESM1-M)的日值数据(1951—2050年),水平分辨率为0.5°×0.5°。分别根据观测数据和订正后的气候模式预测数据计算每个格点每日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因子突变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结果】历史观测数据表明,基准时段(1971—2010年)研究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降水量无明显变化。1961—2010年各森林分布区的火险期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显著,而降水量只有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显著增加,其他区域的变化不显著。1976—2010年各生态地理区内森林分布区的火险期指数平均值大部分表现出增加趋势。区域气候情景模型预测2021—2050年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将增加1.6~2.1℃,降水将增加2.3%~4.8%。2021—2050年各生态区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在都比基准时段显著增加,但降水量只有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区和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显著增加。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火险天气指数95th百分位数比基准时段分别增加13.5%,18.9%,14.9%和22.33%;不同气候情景下的火险天气指数的未来增量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南方和西南林区的高火险天气日数将明显增加。【结论】1976—2010年我国的森林火险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气候模式对气温与降水的模拟基本和观测值一致,其预测的2021—2050年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将有所增加,导致火险期气候呈现暖干化变化趋势,大部分区域的火险指数将升高,尤其南方比北方林区的增幅更加显著,华北和西南地区将是未来森林火灾预防的重点区域。目前气候模型还不能很好地模拟极端气候事件,这对森林火险的分析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可以反映森林火险天气的变化趋势。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火险和潜在火行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研究对土地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都市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土地利用年变化率(R)、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量(S),得出以下结论:(1)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林地和其他土地总体呈减小趋势;水域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2000—2020年以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日趋集约化,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单一化;(3)成都市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5—2020年土地处于发展期;而在2010—2015年,土地处于衰退期;并简要分析得到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影响为人口变动、自然因素、产业调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汉中、西安观测站2008~2012年冬半年逐日气象资料做为代表站,对陕南、关中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很冷天数比西安少,但较冷时间比西安长,冬季均无舒适期;寒冷程度,极端情况西安比汉中寒冷,平均情况汉中比西安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