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月桂烯与对苯醌为原料,合成了萘二酚衍生物,采用GC-MS、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和1H NMR等手段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确证产物为6-(4-甲基-3-戊烯基)-5,8-二氢-1,4-萘二酚。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月桂烯)∶n(对苯醌)1∶1,催化剂为氯化锌,其用量为对苯醌质量的15%,溶剂为乙酸乙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在上述条件下,反应选择性较高,产物得率为81.0%。  相似文献   

2.
李晓丽 《绿色科技》2011,(1):153-155
通过电化学合成法合成了聚3-甲基噻吩(PMeT),并使用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合成的聚合物膜进行结构分析,随后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连用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电化学法合成的聚3-甲基噻吩膜均匀规整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可发生砖红色、豆绿色和天蓝色之间的可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先制得脱氢枞酸,然后通过对脱氢枞酸进行酯化、溴代、硝化、加氢还原、C—N偶联等方法合成了一种含双萘的脱氢枞酸三芳胺化合物——13-[N,N-双(α-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并用IR、~1H NMR、13C NMR和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化合物在甲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和环己烷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特征,以及化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结果显示:化合物有3个紫外吸收峰,在甲醇、二氧六环和环己烷中,第一个吸收峰在218 nm处,而在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中吸收峰有较大红移,且吸光度有较大不同;在265、342 nm处的两个吸收峰,不同溶剂中的吸收波长一致,且吸光度相差不大;在这5种溶剂中,化合物在甲醇中发射波长最大(448 nm),荧光强度最小,在环己烷中发射波长最小(405 nm),而荧光强度最大,在二氧六环、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溶液中,随着溶剂极性减小,发射波长依次增大;化合物有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寿命为3.72 ns,量子产率为8.32%。  相似文献   

4.
以5-脱氢枞酸三苯胺-噻吩-2-甲醛与3,5-双(三氟甲基)苯乙腈为原料,分别在常温和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得到2个脱氢枞酸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甲基(Z)-6-((4-(5-(2-(3,5-双(三氟甲基)苯基)-2-氰基乙烯基)噻吩-2-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氨基)-7-异丙基-1,4a-二甲基-1,2,3,4,4a, 9,10,10a-八氢菲-1-羧酸盐(2)和二甲基6,6’-(((1-氰基乙烯-1,2-二基)双(噻吩-5,2-二基))双(4,1-苯撑)双(4-甲氧基苯基)氮杂二烯基)(E)-双(7-异丙基-1,4a-二甲基-1,2,3,4,4a, 9,10,10a-八氢菲-1-羧酸盐)(3)。探讨了化合物2和3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溶致变色效应、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相比,引入脱氢枞酸骨架后,化合物表现出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固体状态下更长的红光发射;化合物2表现出AIE特性,而化合物3不具有AIE特性;这两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脱氢...  相似文献   

5.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求得脱氢枞酸二芳胺化合物a~g的带边值和起始氧化电位,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它们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分子轨道(HOMO/LUMO)能级和带隙值,探讨了化合物的带隙值与其荧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有大的共轭体系的萘环、联苯环的化合物以及芳环上有甲基、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具有较小的带隙值,这些化合物分子较容易被激发,因而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同时,对带隙值的实验数据与优化数据进行了比较,除了化合物d外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对苯醌与月桂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萘二酚衍生物,经芳构化制备了产物萘二醌衍生物。采用GC-MS、红外光谱和1H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证产物为6-(4-甲基-3-戊烯基)-1,4-萘二醌。利用单因素试验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种类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是:萘二酚用量0.02 mol,催化剂为活性二氧化锰,用量0.05 mol,溶剂为乙酸乙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2 h,此条件下目标产物得率达到88.6%。活性二氧化锰催化剂可重复使用4次,得率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5-氨基-1,3-苯二甲酸和对甲氧基苯甲酰肼为原料,经过重氮化、酰氯化、肼解、脱水关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3,5-二[5-′(4″-甲氧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溴苯,关环反应产率为53.2%.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307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376 nm.  相似文献   

8.
以脱氢松香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对其苯环进行硝化、还原、重氮化及偶合等反应合成得到8个新的松香基偶氮化合物,分别为:(1R,4aS)-6-((E)-(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基)-7-异丙基-1,4a-二甲基-8-硝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2a)、(1R,4aS)-6-((E)-(5-氰基-2-羟基-1,4-二甲基-6-氧基-1,6-二氢吡啶-3-基)偶氮基)-7-异丙基-1,4a-二甲基-8-硝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2b)、(1R,4aS)-6-((E)-(5-氰基-1-乙基-2-羟基-4-甲基-6-氧基-1,6-二氢吡啶-3-基)偶氮基)-7-异丙基-1,4a-二甲基-8-硝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2c)、(1R,4aS)-7-((E)-(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基)-1,4a-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3a)、(1R,4aS)-7-((E)-(2-羟基萘-1-基)偶氮基)-1,4a-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3b)、(1R,4aS)-7-((E)-(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基)-1,4a-二甲基-9-氧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5a)、(1R,4aS)-7-((E)-(2-羟基萘-1-基)偶氮基)-1,4a-二甲基-9-氧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5b)和(1R,4aS)-6-溴-7-((E)-(2-羟基萘-1-基)偶氮基)-1,4a-二甲基-9-氧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甲酸甲酯(5c),产率分别为57%、33%、30%、36%、39%、39%、40%和38%。产物结构经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紫外测定结果显示在三氯甲烷溶液中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0、454、457、541、493、549、482和550 nm,与脱氢松香酸甲酯相比最大吸收波长分别红移了200、234、237、321、273、329、262和330 nm。  相似文献   

9.
鉴于2,5-二甲基呋喃(DMF)优良的理化性质、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着重从氢气、甲酸、醇类和水等不同氢供体的角度入手,系统归纳和总结了自2007年以来5-羟甲基糠醛(HMF)选择性加氢制备DMF的催化反应体系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HMF选择性加氢制备DMF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2,5-二甲基呋喃(DMF)是一种源于生物质的新型液体燃料,有望用于内燃机。随着化石资源的逐渐消耗殆尽,由可再生生物质基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HMF)催化转化为DMF的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HMF转化为DMF的催化反应机理,着重从具有工业化前景的贵金属、非贵金属、双金属协同多相催化体系角度出发,对近年HMF转化为DMF不同催化反应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并展望了HMF催化转化为DMF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果紫檀水浸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果紫檀水浸液的荧光性质,以蓝色荧光现象为切入点,分别在自然光和黑色紫外光源下观察大果紫檀水浸液,测量大果紫檀水浸液的三维荧光图谱和二维荧光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维荧光图谱中呈现一个强荧光峰和一个弱荧光峰,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位于275和430 nm,最佳发射波长相同,均是467 nm,主要含有一类荧光组分,可能为含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二维光谱图中,当pH在3~13之间时,荧光光谱的荧光峰不变,最佳激发波长、最佳发射波长不变,但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变化;当pH8时,荧光强度与pH成正比;在pH 8~9之间荧光强度达到最大;pH9时,荧光强度反而与pH成反比,表明pH的改变使荧光组分的分子结构产生质子离解作用。大果紫檀水浸液质量浓度较低(0.010~0.100 mg/m L)时,荧光强度与水浸液质量浓度之间高度线性相关,可为荧光组分提取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兰考泡桐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兰考泡桐花的挥发性香成分,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10种、醛9种、酮4种、酚2种、烃36种、醇5种、酰胺化合物1种。3种方法鉴定出的共有组分主要有1-辛烯-3-醇、1,4二-甲氧基苯、(Z)-3,7二-甲基-1,3,7-辛三烯、苯甲酸甲酯、2-羟基苯甲酸甲酯、1-甲氧基-4-(1-丙烯基)苯等10种。  相似文献   

13.
对超高压法提取荨麻中的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超高压萃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的结果是在提取时间22min、提取压力206MPa、料液比9∶1的条件下,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的提取率最佳,可达104.06%。  相似文献   

14.
脱氢枞酸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脱氢枞酸酰氯,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备脱氢枞基氨基硫脲,脱氢枞基氨基硫脲再与芳香醛和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0个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分别为:4-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a)、4-(4-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b)、4-(2-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c)、4-(4-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d)、4-(4-溴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e)、4-(4-对三氟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f)、4-(4-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g)、4-(2,6-二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h)、4-(2-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i)、4-(3-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j)。通过FT-IR、MS、~1H NMR和13C NMR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选取猴胚胎肾细胞MA-104作为受试细胞,测试了化合物3a~3j的细胞毒性;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数据显示,该系列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较小,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比,化合物3a、3b、3d、3e、3h、3i和3j体现出更小的细胞毒性;化合物3j具有较好的抑制HSV-1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0.465 g/L,选择指数(SI)12.18,达到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近的抑制活性(IC50为0.156 g/L,SI为12.6),其余样品具有较弱的抑制HSV-1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白桦树皮中提取了桦木醇.采用混合溶剂法对提取的桦木醇进行了分离纯化,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纯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纯化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纯化样品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粗品的得率为34.52%;混合溶剂四氢呋喃-苯是纯化桦木醇的优良试剂,其体积比为12,桦木醇与混合溶剂比为130(gmL),纯化桦木醇得率为31.19%,纯度为94.53%.纯化后桦木醇的熔点为248.9~251.3℃,与文献值一致,FT-IR谱图与标准品基本一致.与以往的分离纯化方法相比,四氢呋喃-苯混合溶剂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纯化桦木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状态下松脂与甲醇反应产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在超临界状态下松脂与甲醇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9个峰,鉴定出45种化合物,反应产物主要为甲酯类、烯烃类化合物,还有较少量的芳香烃类、烷烃类和醇酮类等化合物.甲酯类的主要成分为脱氢枞酸甲酯、1,2,3,4,4a,9,10,10a-八氢-1,4a-二甲基-1-菲羧酸甲酯及...  相似文献   

17.
以氢化松香(HR)、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物(HAPMS)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合成了氢化松香改性的乙烯基聚硅氧烷(HR-VMS),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在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H)存在下HR-VMS树脂的固化行为和树脂固化物的耐低温性能,并利用热失重分析(TG)研究了HR-VMS树脂固化物的热分解行为。最终数据显示,升温速率为10℃/min时,HR-VMS在186.9℃出现聚合放热峰极值,ΔH为100.3 J/g;HR-VMS树脂固化物的耐高温热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最大热失重发生于436.1℃,比乙烯基聚硅氧烷树脂固化物提高了68℃。  相似文献   

18.
采用Gaussian 03程序的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两个系列脱氢枞酸芳胺化合物5a~5g(13-(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a)、13-(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b)、14-(苯基)胺基-脱氢枞酸甲酯(5c)、13-(8-喹啉)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d)、13-(α-溴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e)、13-(对溴联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f)、13-[N-(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g))和6a~6h(13-[N,N-(4-甲氧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a)、13-[N,N-(对溴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b)、13-[N,N-(4-甲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c)、13-(N,N-双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d)、13-[N,N-双(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e)、13-[N,N-(α-萘)-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f)、13-[N,N-双(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g)、13-(N,N-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h))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并研究了它们在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芳环的共轭长度及芳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均影响其共轭程度,从而影响其荧光性能。二芳胺化合物(5a~5g)和三芳胺化合物(6f、6b和6h)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发射波长发生明显位移,所有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具备作为荧光分子探针探测分子外部环境极性大小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从新鲜毛竹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利用索氏抽提的方法提取薄壁组织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抽提物成分进行分析。经分析鉴定,毛竹薄壁组织苯/醇抽提物经色谱分离可以得到40个峰,可以检测出其中的34种抽提物成分,占色谱峰总流出峰面积的91.75%;其主要化学组分为酯类6种、酮类7种和醇类5种,分别占物质总量的39.94%、25.72%和8.74%;主要化学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26%)、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4.91%)、4-羟基-4-甲基-2-戊酮(8.76%)、(3E,5Z)-6,10-二甲基-3,5,9-十一碳三烯-2-酮(8.11%)、苯乙烯(5.09%)、芳樟醇(4.99%)。  相似文献   

20.
香气包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是红木识别鉴定的重要辅助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4种红木木材挥发油化学组成的异同.结果表明:鸟足紫檀与大果紫檀的挥发油色谱峰相近,两者具有较多共有谱峰;微凹黄檀与刀状黑黄檀的挥发油色谱峰相似,但特有色谱峰较明显.鸟足紫檀和大果紫檀挥发油主要组分为八氢-4a,8-四甲基-2-萘甲醇、十氢-4a-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和6a,11a-二氢-3,9-二甲氧基-6H-二苯并呋喃;微凹黄檀和刀状黑黄檀挥发油主要组分为1,7,7-三甲基苯亚乙基双环[2,2,1]庚-2-酮;刀状黑黄檀还含有较多的9-甲氧基-2,3,5,7-四甲基吡咯并喹啉和4-甲基-2-[5-(2-噻吩基)吡唑-3-基]苯酚.挥发油色谱峰和化学组成的差异可用于红木材种鉴别,同时为红木的精细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