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方法对美国截叶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地区野生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采集的野生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其种子萌发状况,寻找破除种子硬实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中,擦破种皮及浓硫酸浸泡种子效果最为明显,擦破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98.67%和98.00%;浓硫酸不同浸泡时间产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浸泡30min效果最为明显,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9.33%,浸泡5~30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浸泡60min的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7.33%,与浸泡30min处理相比呈下降趋势;而不同温度水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不同时间对发芽及出苗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王娟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2011,31(2):41-43,48
以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法、98%浓硫酸处理法和不同浓度NAA引发处理法研究打破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标准发芽法测定的发芽率仅为37%,各处理对破除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的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划破种皮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达到92%,其次是98%浓硫酸浸种30 min,发芽...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方法对3种豆科灌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多花木蓝,紫穗槐和胡枝子3种灌木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多花木蓝的种子,以浓硫酸浸泡15 min和100 g/L硝酸钾溶液浸泡6 h的处理最好,发芽率在72%以上;紫穗槐经浓硫酸浸泡15 min,平均发芽率在76%以上;胡枝子则以30%的双氧水浸泡30 min最好,发芽率为72.7%。因此,选用适宜的方法处理种子,可降低种子硬实率,打破休眠,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锦鸡儿硬实种子进行硫酸浸种处理,设置0min、50min、60min、70min和80min 5个浸种时间,通过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研究硫酸处理对锦鸡儿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硫酸的处理对锦鸡儿硬实种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时间锦鸡儿硬实种子发芽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硫酸处理时间为70min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0%和6.87。所以,70min硫酸处理为锦鸡儿硬实种子的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7.
对松嫩草地3种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物种不同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处理山野豌豆种子10 min和扁蓿豆种子20 min,可分别使发芽率由2%和14%提高到94%和82%,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由8%提高到50%.热水处理方法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不佳,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几乎无影响.由胚根长度的调查结果得出,除浓硫酸处理对山野豌豆种子胚根长有促进的趋势外,其余均表现为持平或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松嫩草地3种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物种不同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处理山野豌豆种子10min和扁蓿豆种子20min,可分别使发芽率由2%和14%提高到94%和82%,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由8%提高到50%。热水处理方法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不佳,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几乎无影响。由胚根长度的调查结果得出,除浓硫酸处理对山野豌豆种子胚根长有促进的趋势外,其余均表现为持平或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以30份豆科牧草种子为材料,研究硬实特性及划破种皮、浓硫酸处理、热水浸泡3种处理方法对种子硬实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0份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率为0.00%~96.67%,平均为50.18%,不同豆科牧草种子间的硬实率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对于大部分豆科牧草种子,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与硬实率呈正相关关系,当硬实率大于70%时,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15~30和7~15 min,而当硬实率小于30%时,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5~10和1~3 min;浓硫酸处理和划破种皮对种子硬实的破除效果较好,热水处理效果较差,但经热水处理后的乳豆(Galactia elliptifoliola)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种子发芽率要高于浓硫酸处理。因此,对于不同物种的种子,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根据其硬实率大小预测不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2份从不同地区采集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作为试验用种,采用不同温度(50℃、60℃、70℃)热水浸泡、浓硫酸(5min、10min、15min)浸种和液氮(2min、5min、8min)对种子进行硬实处理,在15℃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达乌里胡枝子种子间硬实率与萌发情况有所差异;硬实处理中以浓硫酸浸种10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69.4%。  相似文献   

11.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是我国西部高寒草甸一种危害严重的毒害草,为明确黄花棘豆种子的萌发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发芽前处理和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增大;并且,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变温条件。其中,25℃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为15.3%;10℃/5℃变温时最低,仅为1.3%。另外,随着温度的上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大、发芽时间缩短、硬实率降低:10℃/5℃时其发芽指数最低仅为0.05,平均发芽开始时间长达22.3d,硬实率高达97.2%。再者,发芽前处理对于黄花棘豆发芽状况的效应亦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温度为变温25℃/5℃时,冷水浸种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缩短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温度为恒温10℃时,冷水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然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开始时间及硬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寒草甸年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黄花棘豆依靠种子快速建立种群的机会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贮藏年限蒙农1号红三叶种子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对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贮藏年限种子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低温贮藏条件下,红三叶种子千粒重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红三叶种子当年收获和贮藏1年的硬实率高,贮藏2年的种子大部分已破除硬实,解除休眠;红三叶种子经过打磨后,平均发芽率为99.47%,平均发芽势为97.67%,平均发芽指数为41.28;贮藏1年的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年限,贮藏2年的种子发芽率提高32.67%,发芽势提高32.67%,发芽指数提高14,贮藏1~6年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红三叶种子贮藏2年的活力指数最高,贮藏1年的活力指数最低,当年收获和贮藏2年、3年、6年的种子活力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贮藏6年的种子仍保持高种子活力,具有较高的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草7号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 cv. Zhongcao No.7)种子硬实的有效破除方法。[方法]利用KNO3溶液、赤霉素(GA)溶液、98%的浓H2SO4、热水、液氮和机械擦破种皮方法对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进行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用发芽第14天统计获得的正常发芽种子数和硬实种子数,计算发芽率、硬实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死苗率,对不同处理方法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机械方法擦破种皮处理能使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的硬实率降低至4%,发芽率提高至96%;98%的浓H2SO4处理种子25~30 min,能使种子硬实率下降至5%,发芽率提高至95%;2种处理方式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CK,死苗率较低,两者均能有效破除中草7号扁蓿豆的种子硬实。在其他处理中,与CK相比,只有75 ℃热水处理、400 mg/L的GA溶液36~48 h处理、0.1%的KNO3溶液浸种发芽处理,对降低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硬实率有显著(P<0.05)影响,但由于降低幅度较小,不宜采用。液氮处理使死苗率大幅增加,也不宜采用。[结论]考虑到98%的浓H2SO4处理安全风险较高,建议在中草7号扁蓿豆批量种子的硬实处理中,优先采用擦破种皮的机械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和PEG处理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PEG溶液的互作胁迫来模拟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中华羊茅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状况,旨在探究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最适水温条件。结果表明,中华羊茅种子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3种温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而在15℃时发芽率最低,说明高温条件有利于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其中在15和20℃条件下, -0.2 MPa水势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浓度水势处理(P<0.05),说明在低温条件下,低浓度的PEG溶液可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的活力;而在25℃温度下,其对照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各渗透势处理(P<0.05);表明在较高温度下, PEG对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各温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胚芽长、胚根长和根芽比逐渐减小,幼苗含水量以及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和活力抗旱指数也不断降低,表明低浓度PEG溶液对中华羊茅种子具有“引发”作用,高浓度PEG溶液则对其种子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备  宋玉梅  孙铭  毛培胜 《草地学报》2021,29(2):211-219
为探究种胚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响应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控制劣变处理获得高活力和中活力燕麦(Avena Sativa.L)种子,以未老化种子作为对照,研究了吸胀过程中的发芽特性、种胚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以及AsA-GSH循环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燕麦种子活力的下降,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根长、苗长下降以及平均发芽时间增加。燕麦种子劣变主要通过降低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以及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比值,使种胚线粒体内ROS积累,产生氧化损伤,继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热水、酸蚀以及磨破种皮处理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种子,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对银合欢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影响差异显著(P<0.05),25%硫酸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无显著影响(P>0.05),而98%的硫酸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P<0.01)。75℃的热水以及磨破种皮处理对银合欢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提高。不同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为:98%硫酸>75℃水>75%硫酸>研磨种子>50%硫酸>25%硫酸>无处理种子。98%硫酸处理银合欢种子20 min是最佳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立强  白小明 《草地学报》2021,29(3):465-471
为了探索影响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种子发芽力的主要因素,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本试验对不同成熟阶段细齿草木樨的种子结构、产量和质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细齿草木樨种子成熟,其栅栏细胞层厚度、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硬实率、产量、千粒重和生活力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于完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硬实率与种皮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呈正相关;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黄熟前期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划痕后,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大幅提高,在完熟期分别由7.50%和8.00%增至96.00%和96.75%。综上所述,种皮硬实是影响细齿草木樨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其硬实程度可能取决于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细齿草木樨在新疆阿拉尔市最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为完熟期,用作播种材料时,必须先破除硬实。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了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测验,并测定了种子吸水率及沙藏前后种子的胚率及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红花绿绒蒿的胚发育时期多处于球形或心形胚时期,未发育成熟,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物质,种皮对其萌发不造成透性障碍,种子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低温层积是破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