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幼龄胶园间作大叶千斤拔模式下的保护带植物进行刈割还田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植物需采取不同的刈割策略,对灌木类植物,刈割留茬高度应在100 cm左右,刈割时高度应在160~200 cm,即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刈割1~2次,雨季6-10月刈割2~3次;对草本类植物,刈割留茬高度应在15 cm左右,刈割时高度应在50~60 cm,即旱季刈割2次左右,雨季刈割3~4次。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北方地区石油开采面积逐年扩大使得土壤石油污染加剧,引发了严重的草原生态问题。为研究北方草原植物叶片性状对土壤石油污染胁迫的响应,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浓度(25 g/m~2,50 g/m~2,100 g/m~2,200 g/m~2),进行了野外模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羊草叶长、叶厚、干重、叶面积在不同石油浓度污染胁迫下差异性显著(P0.05),羊草的叶体积在不同石油浓度污染胁迫下差异性极显著(P0.01)。石油污染胁迫对羊草结构型性状的影响具有波动性。高浓度石油污染胁迫下干重与叶面积的比值增大,植物向叶片的投资更倾向于叶面积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进行石油污染控制胁迫实验,分析了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石油污染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盖度对石油污染胁迫没有明显响应(P0.05)。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群植物的相对生物量具有波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自然生草刈割覆盖对"香玲"核桃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干旱下,生草刈割覆盖处理的香玲核桃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清耕处理,而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自然干旱下,生草刈割覆盖处理显著提高香玲的长期WUE;自然干旱下生草刈割覆盖处理维持了香玲核桃较高的单果重与单株产量。这些结果表明,生草技术对提高干旱下的水分利用及缓解干旱造成的减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柠条平茬复壮提供依据,对乌拉特荒漠草原6龄株柠条进行1/3、1/2和100%(刈割)3种不同高度平茬处理,测定其生长特征指标(高度、盖度、新生枝数量、新生枝含水量与鲜重),并将其平茬下来的鲜枝叶装入网袋内,以监测其养分归还能力。结果显示:(1)植株生长方面,1/3和1/2高度的平茬未对柠条的生长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而其盖度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提升,其新生枝在以不牺牲含水量为前提的情况下数量显著增加,刈割则不能使其生长获益,属于过度平茬。(2)土壤养分方面,1/3平茬对土壤氮和磷的归还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另外两种处理,而刈割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最佳措施。研究结果提示,在荒漠草原退化草地恢复的实际工作中,对柠条进行1/3高度平茬最有利于其进行二次萌蘖与更新复壮,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养分归还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羊草种子和植株在吉林省中西部重度盐碱地上,进行不同种植方法重建或恢复以羊草为优势种的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植株穴植第三年的保存率、盖度、平均高生长,分别是羊草植株缝植的1.40倍1、.30倍和1.60倍,分别是播种羊草的2.40倍、2.90倍和4.20倍,差异极显著;穴植羊草植株在pH值10.0~10.9的土壤上的成活率分别是缝植羊草、播种羊草的1.08倍和9.80倍;播种羊草在积水较多、积水时间15 d时就会全部死亡,穴植和缝植羊草的成活率也只有20%~30%;用穴植法栽植羊草植株,3 a即可形成稳定的羊草群落。  相似文献   

7.
羊草草地施肥效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英豪 《吉林林业科技》2005,34(1):38-40,44
以东北地区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地的施肥处理,分析施肥对羊草生物量的形成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加速了羊草的生长,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蛋白质总量;在不同施肥中,施N、P效果最佳;施肥后的第一个月内,对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而对后期的促进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种不同肥料配方的3个浓度梯度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红花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的EC值,降低了土壤的pH值,使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处理效果一般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施肥增加了红花槭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2.6%~21.3%,4.4%~16.3%和10.5%~20.1%,不同的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以Ⅰ2、Ⅲ3、Ⅱ1处理效果较佳;土壤肥力的提高尤其是土壤中N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光合色素的合成,进而提高植株的光能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6年生紫叶杜仲和对照绿叶杜仲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了杜仲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含量及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pH值在叶色表达期随时间(8-10月)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叶色变异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PAL活性、pH值的相关性,同时对紫色杜仲叶进行遮光处理并探讨光对叶色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杜仲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高于绿叶杜仲的,而紫叶杜仲叶绿素含量和pH值却低于绿叶杜仲;在8-10月,其叶绿素含量、pH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通过紫叶与绿叶杜仲的对比可以看出,紫叶杜仲叶片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花色素苷含量和M值显著高于绿叶杜仲;影响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PAL活性、温度、pH值、光照等,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
十种人工林木材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种人工林木材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1)株间pH 值变异较小, 而酸、碱缓冲容量变异较大,其pH 值大都在4~5之间变动, 但“三北一号”杨的pH达7以上;2)针叶树材的酸缓冲容量在3~7内变化,但火炬松心材部分达到8以上;阔叶树材的酸缓冲容量变化范围较大,在0.2~30; 3)多数针叶树材的碱缓冲容量在2~8范围内变化,只有火炬松心材部分达到8以上。阔叶树材的酸缓冲容量变化范围较大, 在3~34变动;4)除“三北一号”杨外,多数人工林木材幼龄材的pH值低于成熟材, 即随年轮段的增大,pH值从低向高变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统计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森林表层土壤(0~25 cm)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和pH值等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全磷、全钾、有机质、全氮为中等变异;pH值属于弱变异;全钾、pH值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有机质、全氮、全磷适用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全钾、有机质、pH值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全氮的空间相关性较弱;5种肥力指标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2218~19297 m。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得各肥力指标含量分布图,并分析了各土壤肥力指标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水分对三江平原湿地优势植物小叶章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种水分处理(模拟典型草甸,TM;模拟沼泽化草甸,WM;模拟沼泽,M;极度水淹,EF;极度干旱,ED)对小叶章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M处理相比,WM处理生长指标、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  相似文献   

13.
叶片受控于植物遗传特性,其表型是植物遗传变异和环境差异的共同反映。通过对宽叶蓝靛果不同因子条件下叶片性状变异的研究,为优良种源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相关指数的测算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宽叶蓝靛果叶片形态在一定海拔区间内相对稳定,而在高海拔条件下会产生一定变异,但这种变异不会对群落总体遗传性产生影响。(2)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叶片测算表明,在郁闭度小于0.5条件下叶片不会产生较大差异,但郁闭度过大时叶片会受到一定影响。(3)对SLA和LDMC指数进行计算表明,海拔高度的改变不会对叶片产生实质影响,但两指数会随郁闭度的改变而呈现梯度变化,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生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科尔沁沙地草场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活型与生态型分别调查植物种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场内共有植物83种,隶属于19科。其中,以禾本科(Gramineae)的植物最多,21种,其次为菊科(Compositae)15种,豆科(Leguminosae)13种,莎草科(Cyperaceae)6种,百合科(Liliaceae)5种,其余的23种分属于14科。其中沼泽-草甸植物67种,草原植物16种。  相似文献   

15.
土壤酶活性是催化各种生化过程的基本土壤成分,可用于评估土壤质量和健康。为了解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了祁连山4种草地类型下的5种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在不同草地类型下均差异显著。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相较于高寒荒漠,土壤pH值、总磷、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含水率、有机碳、总氮、碱性磷酸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且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差异显著;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含水率、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较差的植被覆盖情况下土壤碳、氮、磷含量较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较高,同时土壤酶活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气候因子对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变化的数量特征的影响,探讨了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以及为预测草甸草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特征指标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关键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草原群落特征变化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且群落指标对关键期平均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零放牧和适度放牧的地上生物量与关键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呈正相关性关系,重度放牧的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紫叶稠李在年生长过程中存在叶片变色现象,为了探究产生叶色差异的原因,本实验在叶色变化稳定期采集叶片,测定色素含量及细胞pH值等指标,发现叶色差异主要受花色苷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影响:随着比值的增加,叶片逐渐呈现紫色,且同一枝条上紫色叶片所占比例越大,比值越大;此外,同一时期产生的叶色差异与叶片细胞pH值、叶片在枝条上生长的位置等外部环境无关。因此,推测紫叶稠李产生叶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内部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色素含量和比例的变化,而细胞内酸碱环境对花色苷等其他色素无显著影响。通过对叶色差异原因的研究,初步掌握了紫叶稠李叶片变色的内部影响因子,排除了酸碱性可能对叶色变化产生的作用,为本地园林绿化培育新的变异观赏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期定向栽培抚育管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何士敏  向邓云  韩棠丽 《沙棘》2009,22(1):7-10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沙棘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沙棘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的一种,与植物抵御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病害等各种不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从沙棘叶片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比较低,其作用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5℃。同时,实验还检测了底物浓度对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06mol/L。  相似文献   

19.
对5种相思树人工林木材的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研究结果表明:5种相思树人工林木材之间pH值变异较小,其pH值在4.8~5.9之间;厚荚相思木材心材、边材之间pH值变化较大;木材的酸缓冲容量在2.7~8.35mL范围,碱缓冲容量在21.05~42.00mL范围内变化;5种相思树人工林木材的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20.
<正>内蒙古草原东部的温性草甸草原是草原中最湿润的一种类型,集中分布在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草原带的最东方向,如大兴安岭东麓的低山丘陵以及某些山地草原带上部。温性草甸草原属温带半湿润地区地带性的天然草地类型,是地球表面外貌最漂亮、景观最华丽、植物种类组成最丰富、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