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指出了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子三寨村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当地景观和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策略:(1)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2)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3)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传统村落的旅游设施,将文化创意延展到公共设施景观中。以挖掘传统村落生产与生活特色,打造村民富,村寨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为众多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契机。那柯里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村落的发展与茶马道路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时代变迁,那柯里村落仍然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浓郁的乡土文化、古朴的茶马文化、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多元的产业文化等发展优势,但在村落发展建设中仍存在村落旅游资源单一、景观资源利用不足、服务设施未完善等问题。针对那柯里村落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深度挖掘乡村景观资源、完善乡村旅游环境、统一乡村风貌、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注重乡村内涵提升等发展对策,以期为相似村落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河北省积极响应号召进行建设,整体有了很大改观,重点片区改造效果显著,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该文从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入手,总结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乡村景观的农村特色丢失,使农村城市化,流失当地传统文化等,并提出了景观建设突出地方特色、人文自然相融合、发展生态农业等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美丽乡村景观环境建设,是基于对原村落所处的自然山水、植被状况、人文景观、传统名居、历史建筑、农耕文化等保护为前提而进行的乡村生态及景观风貌等的提升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尊重乡村原址原貌,以本土为特色,使乡村更具活力,让当地村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留得住人,游客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特色景观。以下为广西阳朔、贵州从江、四川丹巴藏寨的乡村风貌景观集锦。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桂北5个典型村落为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村民与游客的"乡愁"感知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研究发现,传统民居、自然环境和田园聚落是乡愁的主要景观载体,乡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劳作形式最能引发乡愁记忆。受访者对美丽乡村乡愁文化景观建设基本满意,游客比村民具有更浓的乡愁情怀,村民则希望传承乡愁文化的同时又能有现代化的宜居环境。乡愁具有情感性、地方性和空间性特征,应进一步提取浓缩地方乡愁文化基因进行符号化表达和创新性景观设计,为桂北及其他地区美丽乡村景观营建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莲塘名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其一期改造工程是贯彻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14个市级示范点之一)和"三旧"改造的首批示范点。以莲塘名村一期改造工程为例,从规划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方面,探索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地方建筑、生活风情、自然环境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旨在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鲁西地区许营镇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景观设计实践,提出乡村片区建设的概念与方法,力求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美丽乡村片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整体把握、统筹规划,实现产业整合与功能融合;分类规划,科学选择改造重点,合理分配改造力度;特色设计,挖掘资源优势,打造景观亮点,从整体到细部逐层把控,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乡村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以山东省费县许家崖流域19个连片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了许家崖流域乡村生态文化的资源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生态文化结构入手研究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和建设实践,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传统村落民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现阶段传统村落民居利用率较低,提高利用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以典型传统村落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民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将传统村落民居激活后再利用作为教育利用、旅居利用和生产利用的三种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对其的前景展望。最终采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达到保留文化脉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乡土文化日渐被边缘化、乡村文化建设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农村文化产业人才不优、乡村文化产业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要以建设长江文化遗产长廊为契机,全面展示三峡乡村文化遗产;以"农业+文化+旅游"融合为主线,打造三峡乡村文化旅游新景观;以丰富产品业态为抓手,打造三峡文化农业;以乡村"农业节"、"民俗节"活动为依托,打造"美丽乡村名片";以乡村"文化铸魂"为核心,全面提升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文商旅融合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当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精髓,旅游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表现,经济则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文商旅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的良性发展。以金华市的诸多古村落一体化发展为例,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在深入挖掘金华市古村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历史文化建设,打造乡村品牌,创设商业环境,有效地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以金华市的寿溪村、山头下村、俞源村以及寺平古村的文商旅融合为例,从加强金华乡村文化创意建设、促进金华乡村特色经济发展、强化金华乡村印象品牌树立、发挥党建引领金华乡村发展以及协调村落短板经济互补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实践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浙江省其他古村落文商旅发展和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相融合,使地域文化特色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历史时代意义的美丽乡村,提高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乡村活力。分析了乡村地域文化的组成内容及乡村公共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手法,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州舜过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省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村落附近林相景观质量低劣的丘陵山地进行林相改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常州舜过山森林林相改造为例,针对林相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生态保育、经济适用及景观美化效益,提出林相改造总体目标为建成具有乡村风貌的常绿-彩叶混交林,可细分为保育林、生态风景林、乡村风貌林、墓园绿化林、道路风景林5类森林,分别进行改造建设。该研究对于探讨苏南乡村地区劣质森林景观改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1,43(2):8-13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生活、生产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美丽乡村的内涵所在。以"三生融合"为视角对美丽乡村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赵家村的美丽乡村设计实践为例,基于其现状,从生态修复、生活提质、生产谋划3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从优化农田布局、提升水环境、增加林量优化林相方面修复乡村生态;从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宅风貌、增设休闲及文化场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提质乡村生活;从布局产业发展方面谋划乡村生产。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本文以肖家店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位概况、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及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适宜性、整体性、原生性和宜人性为设计原则,分别从农用地景观、道路、水洗、公共空间和民居建筑几方面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以期为后续传统村落开发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景观环境建设,是基于对原村落所处的自然山水、植被状况、人文景观、传统名居、历史建筑、农耕文化等保护为前提而进行的乡村生态及景观风貌等的提升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尊重乡村原 址原貌,以本土为特色,使乡村更具活力,让当地村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留得住人,游客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特色景观。以下为广西阳朔、贵州从江、四川丹巴藏寨的乡村风貌景观集锦。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而民居又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以国家级传统满族村落华山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村落形态、院落布局及民居建筑特征的屋面形式、墙体形式、民居装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华山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实现美丽乡村绘制了"施工图"和"验收表"。作为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之一,奉贤区根据当地实际,不断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奉贤区绿化委员会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景观提升、环境宜居、乡民幸福"为目标,以"尊重自然、保留原貌、生态优先、一村一品"为原则,指导区内各乡村的村容村貌改造,为乡村振兴把好关、掌好舵,切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成为美丽奉贤的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