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杭州市富阳区美丽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存在环境生态破坏、本土文化消失、产业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景观生态保护、本土文化传承、乡村产业发展等3大建设途径,以期对未来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计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以民为本、尊重民意,保护民族与乡土文化,保护生态多样性,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等乡村景观规划计原则,基于乡村文化、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实现多产业交融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地美丽乡村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丽乡村的建设须在保护与发掘乡村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发展,霞迳美丽乡村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结合了对岭南乡村历史文化的建设和保护,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传承与发展本土历史文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广东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东省开展绿美古树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提出广东省绿美古树乡村的建设思路、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是广东省推进乡村古树资源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脉和生态文化、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对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连片示范片的建设可以长久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因其先行先试,能够有效地带动片区辐射村的发展,示范片经验也可以被其它地区学习和推广,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展现新时期良好的乡村地域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造生态乡村。许兴村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地区,山青水秀,打造生态乡村条件得天独厚。文章探索生态乡村规划的编制方法体系,构建了以理念规划、发展策划"两划合一"为总体思路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乡村绿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为建设内容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不断丰富生态乡村旅游市场和产品的多元化研究,推进生态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建设应当顺应自然,从各自的地域特色、资源祟赋等方面出发,着力向宜居、宜业、宜游目标迈进,使农村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江西永丰中村乡、君埠乡、龙冈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美丽乡村与徒民增收互联互动,让乡村民居成为美丽风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豫南地区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现状的广泛调研和对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出了多种基于旅游产业导向的不同村镇发展规划模式,主要包括古村落保护—乡村旅游模式、郊区农家乐模式和特色产业支撑—新农村模式。研究成果除获得系统理论总结和提升外,可直接用于指导河南省“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对于其他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也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更彰显出其深远意义。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龙峰村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龙峰村为例,提出了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方案并进行了一些建设实践,可为其他面临同样问题的乡村提供了一些有所裨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铎权  蔡如 《广东园林》2021,43(2):14-17
远郊村数量较多且占地面积大,加快远郊型乡村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探讨广佛地区远郊村与城边村的发展条件差异,界定远郊型村庄概念,并以佛山市海丰村为例,总结其存在人口结构失衡、产业模式单一、景观资源单一等问题。并基于乡村产业和生态振兴的目标导向,提出两大规划策略:重塑乡村空间结构及乡土植物景观,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主题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融合。  相似文献   

12.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备受关注,其中的风水文化更是经历千年而不灭,风水理论在不断地否定与创新中传承至今,其中必定包含了自己独特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其中的因果循环、相互影响的道理,而古时的各种宗教思想、宗法秩序、文化传承,都对风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风水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形成了早期的生态文化传统并对今天的乡村生态文化的形成和保护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分析解剖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文化也是对徽州文化横向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共享田园”理念下粤北山区龙咀村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之一。以粤北山区的龙咀村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偏低、人口老龄化等乡村共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田园"理念的普通乡村发展路径,从营造共享生态景观体系、建设共享农业特色化发展平台和构建共享乡土体验居住模式3个方面探析了粤北山区乡村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竹子是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优良植物,也是古今中外被广泛使用的经济用材。对于中国来说,竹子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象,中国城乡居民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文化情节。文章选取中国南方、北方的典型竹村,以及巧妙运用竹林、竹材的东亚、欧洲小镇,与读者共同鉴赏在现代乡村中的竹景观,讨论打造竹美村居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总结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强调村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出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工林新时代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不仅造林面积稳居世界第1,生产的林副产品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森林城市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人工林将为增加森林碳汇、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多重效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中在梳理人工林建设成就的同时,针对我国人工林存在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木材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未来造林空间受限等问题,参照国内外林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了人工林发展方向的转变,即从木材导向的单一经营迈向可持续的多功能经营,从大面积低质低效纯林迈向近自然育林,从重数量轻质量迈向质量与数量并举,以及从静态主观事后管理迈向动态智能实时管理。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兰陵先竹子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县竹林栽培面积达到398.67 hm2,是山东省重要的竹产地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兰陵县竹子引种栽培历史和发展现状,并结合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文章认为,兰陵县发展竹产业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扶持竹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引进国内外优良竹种质资源,丰富当地竹子栽培品种;产学研相结合,挖掘和提升竹子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竹林资源优势,探索特色竹产业发展道路,增加竹农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