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北太子湖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并采样检测,得到武汉经济开发区北太子湖水质现状及实际入湖污染量,并以此估算了湖泊降解系数,参照吉奈尔-狄龙(Kirchner-Dillon)模型计算得到了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COD)水环境容量为322.19t/a,总氮水环境容量为38.29t/a,总磷水环境容量为1.09t/a。水环境容量表示水体可容纳污染量的上限,也可作为其净化及稀释能力的度量。北太子湖的污染物需削减量如下:化学需氧量为0t/a,未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总磷为2.16t/a,超出水体自净能力198%;总氮为0.26t/a,超出水体自净能力6.7%。北太子湖水体总磷排放量严重超标,需放在污染治理的首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太原汾河公园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采集汾河4个河流段共20个表层水样,通过水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15个理化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太原汾河公园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水标准,其中S1、S2、S3段主要污染指标为COD、总氮,S4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水质较好的段依次为S4、S2、S3、S1;主要污染物源于生活和农业。  相似文献   

3.
以江津区不同镇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及监测分析,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取水区域水质监测6项基本指标中pH值、DO、COD和NH3-N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限值要求,但TP和TN呈现不同程度超标。综合污染指数和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一致,水质均为良好。从加大对取水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域水质综合整治力度和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促进水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源头削减涉水面源污染,助力全区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河流旱季雨季全天候稳定达标,针对辖区内11类涉水面源污染对象的污染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涉水面源污染物行业来源如下,施工工地为悬浮物;垃圾收运设施为氨氮、总磷、COD;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化粪池为总磷;餐饮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施工道路、美容美发为石油类;餐饮业为动植物油类。COD浓度值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垃圾收运设施农贸市场餐饮业城中村化粪池废品回收站洗车业美容美发施工道路河道沿岸施工工地。另外,河道水体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小于涉水面源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浓度,且满足地表Ⅳ类标准,说明现阶段涉水面源污染的行业污水并未对河道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煤炭型城市城区水污染较为严重,然而当今学者对三四线煤炭型城市城区河流的水质状况关注较少。以煤炭型城市宿州市城区河流沱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水体中的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高锰酸指数(CODMn)等指标,运用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同时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沱河中TN浓度整体处于Ⅴ类水,NH3-N、TP、CODMn平均浓度水评处于Ⅱ类、Ⅳ类、Ⅲ类水;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法显示沱河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Ⅳ类水目标水质,但临近宿州火车站T21、T22点位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分别为5.211、5.121,未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呈轻度污染状态,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伦  王瑞  孙菲 《绿色科技》2020,(6):152-153
调查了涑河引祊入涑河段水质,截取涑河引祊入涑河段泄洪闸处、分洪道处和节制闸处3个采样断面的水样,采样时间为2019年10月。检测结果显示:pH值,节制闸处﹥泄洪闸处﹥分洪道处;色度和溶解氧,泄洪闸处﹥分洪道处﹥节制闸处;总硬度和总氮,分洪道处﹥节制闸处﹥泄洪闸处;BOD,泄洪闸处﹥节制闸处﹥分洪道处;COD,节制闸处﹥分洪道处﹥泄洪闸处;总磷,泄洪闸处=分洪道处=节制闸处。水质评价:溶解氧,泄洪闸处、分洪道处和节制闸处均为Ⅲ类水。COD,泄洪闸处为Ⅲ类水,分洪道处和节制闸处为Ⅳ类水。BOD,涑泄洪闸处、分洪道处和节制闸处均为Ⅴ类水。总氮,泄洪闸处、分洪道处和节制闸处均为劣Ⅴ类。总磷,泄洪闸处、分洪道处和节制闸处均为Ⅱ类水。整体上看,涑河引祊入涑河段溶解氧、COD和总磷含量尚可,总氮和BOD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水环境状况及其污染程度,在坝光湿地设置了20个采样点,于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4月、6月进行水样采集,对地表水盐分、pH、化学需氧量(CODCr)、生物需氧量(BOD5)、营养元素(TP、TN、NO3--N、NH4+-N)含量、氟化物(F-)及重金属(Cu、Zn、Cd、Pb、Cr6+、As)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灰色关联法、变权欧式距离模型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园地表水总磷含量(TP)普遍偏低,达到地表水Ⅲ类等级以上,而地表水总氮含量(TN)偏高,水质等级为Ⅱ类与V~劣V类;湿地园地表水重金属(Cu、Zn、Cd、Pb、Cr6+、As)含量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等级,而汞(Hg)含量介于Ⅲ类~Ⅳ类等级之间,存在Hg重金属污染。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与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地表水环境等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湿地园坝光水库(SKS)地表水水质为Ⅱ类等级,而淡水水塘(STD)与咸淡水水塘(STX)、银叶树沼泽湿地(ZZS)、海边(LHS)地表水水质较差,介于Ⅲ类~Ⅳ类水质等级,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的地表水水质等级优于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可知,坝光水库(SKS)地表水水质最好,淡水水塘(STD)和咸淡水水塘(STX)地表水次之,而临海(LHS)海水与银叶树群落沼泽湿地(ZZS)地表水最差。  相似文献   

8.
根据闽东湿地2003—2009年水质长期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水质改善指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技术探讨闽东湿地水环境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东湖湿地不同河段水质污染状况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五里亭为东湖湿地的主要污染源,其中NH3-N(82.1 mg.L-1)、BOD5(52.6 mg.L-1)和TP(27.9 mg.L-1)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兰田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物为DO(3.4 mg.L-1)和COD(3.4 mg.L-1)。五里亭—东湖断面改善程度较明显,其中以DO(418.01%)、NH3-N(88.33%)、石油类(67.32%)、BOD5(61.79%)等改善最为明显;兰田—东湖断面水质改善程度较低,除DO(12.9%)有所改善外,其他水质参数均呈不同程度恶化。东湖湿地水质变化与宁德市蕉城区社会经济的关联值较高,其中蕉城区第三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关联度达0.9093~0.9787;蕉城区第一产业占GDP比例和蕉城区第二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灰色关联度分别达0.8981~0.9497和0.869~0.9444。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5年4个季度青岛市主要入海河流入海口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5条入海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时选取了5个评价指标,分别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氮、化学需氧量、总磷。评价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在时间变化上,冬、夏季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春季次之,秋季较前三者相比水质较好;在空间变化上,各监测点的水质由劣到优的顺序依次为:李村河(Ⅴ)、海泊河(Ⅴ)、大沽河(Ⅳ)、墨水河(Ⅲ)、风河(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市入海河流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通顺河水质现状及主要的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和核算。结果表明:总磷、氨氮和COD是通顺河主要超标因子,且污染来源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针对通顺河水环境容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流域环境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5~2014年例行监测数据对沱江成都段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沱江成都段在2014年间,氨氮最高超标倍数为3.69倍,总磷最高超标倍数为1.50倍。显示污染类型以氮磷类和有机类为主。2005~2014年间,污染河段范围增大的同时,超标河段的污染程度也有所加重,主要污染河段出现在毗河和中河。2013年成都市沱江流域COD排放量6.89万t,氨氮排放量0.81万t,总磷排放量0.16万t,分别占成都市排放总量的36.3%、36.6%和42.5%。其排放以城镇生活源和农业源排放为主。在此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水葱+睡菜+荇菜、菰+荸荠+荇菜和香蒲+睡菜+眼子菜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试验材料在净化槽中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TP(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各植物群落对TP和COD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但不同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水葱+睡菜+荇菜群落对TP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达到94.72%,与该群落挺水植物水葱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植物群落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各群落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2.73%~49.63%和14.76%~20.46%;湿地运行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存在不稳性和波动性。在湖滨带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当增加挺水植物的比例,能有效促进湿地对TP和COD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等富营养盐浓度,人工配制污水累计290 t,在5 d内陆续灌溉到处理系统中,观测结果表明位于系统末端收集池中富营养污染物TN,TP,COD和NH+4-N(铵态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5.4%,99.2%,89.9%和95.4%,其中TP,COD和NH+4-N含量均优于或达到五类水标准。净化效率总体呈现出随着柳林处理级数的增加,污水的净化效率也增加;同一天同一级柳林湿地不同时间段出水中TN,TP,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咸宁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全市各采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咸宁市地表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咸宁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其中河流以Ⅲ类水质为主,部分河段受到污染,污染物超标;湖泊和水库基本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但主要湖库存在富营养化趋势.研究同时表明,受地形、水系和城镇化的影响,咸宁市地表水水质状况呈现一定的时空规律性,局部呈加速恶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咸宁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泸沽湖(四川境内)水质现状及2007~2014年污染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泸沽湖(四川境内)人口活动较集中的草海长桥是污染最突出的区域,多年水质类别为IV~V类,营养程度为中营养~富营养,其他区域水质状态良好,水质类别为II类;通过污染源调查,泸沽湖污染主要来源于流域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田固废污染等,周边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约为:COD155t/年、氨氮21t/年、总磷3t/年、总氮34t/年。针对调查情况,从控制流域污染、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泸沽湖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湖泊水质提升是近年来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以武汉市青山北湖为例,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从污染源结构和空间等方面分析了青山区北湖面临的污染问题,结合水质提升目标,提出了消除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生态植被修复、水系连通及补水的综合治理方案,为其他同类湖泊水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田高才断面水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锰法)超标的问题,对流入高才断面的流域河流(均溪河)水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保护闽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态修复措施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的效果,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广州流花湖治理湖区(三湖)和未治理湖区(二湖)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底质改善、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和鱼类群落优化等生态修复措施,三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降低,三湖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标准及以上。二湖湖区水体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降低趋势,且随时间推进显著高于三湖,长期处于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5项指标作为水质检测内容,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四会市迳口镇水迳水库水质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综合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水迳水库中水体均已呈富营养状态,水体皆已被污染。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不同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北京地区芦苇、东方香蒲、水芹、睡菜和蒿柳5种湿地植物,设计6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单种及其配置对水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通过连续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对污染物有明显的净化效果,且9月份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植物的生长逐步提高,9月份后净化效果上升趋势趋于缓和或下降。单种湿地植物中,东方香蒲对pH值净化效果最好,睡菜对COD净化效果最好,芦苇对TN净化效果最好,蒿柳对TP净化效果最好,东方香蒲、蒿柳对上述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最好;从湿地植物单种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比较来看,植物配置对pH值、TN的净化效果高于单种,而对COD和TP的净化效果低于单种,芦苇和睡菜适合与其他植物配置使用,而东方香蒲、蒿柳和水芹单种使用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高于与其他植物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