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武汉市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尚不能满足现代化大武汉建设及市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需求。结合现场采样实测数据及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公布的环境质量数据,系统分析了武汉某城市内湖五年来的水质状况变化情况,并对湖泊沿岸污染物情况进行了排查。结果表明:2016~2018年该城市内湖的水质均为劣Ⅴ类,呈现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尤其总磷超标最为严重。2019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该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19~2020年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至Ⅴ类,但距离Ⅲ类水体还有很大差距。实地采样分析了湖泊入湖水及雨污排口附近6个采样点的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等主要指标,结果也表明:6个采样点水样的总磷仍然超标严重,可见磷是该湖泊污染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监测数据分析与湖泊沿岸污染源排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巩固截污成效、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大力控制磷污染以及推进岸水统筹治理等针对性的水质提升对策,旨在为该湖泊水质持续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需氧量模型与Vollenweider模型、合田健模型、OECD模型等三种湖库氮磷预测模型对汤溪水库水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模拟的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OECD模型比Vollenweider与合田健模型更适用于汤溪水库的氮磷模拟预测。计算得到典型枯水年条件和地表水Ⅱ类水质保护目标下,汤溪水库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923.91、257.27和12.26t/a。  相似文献   

3.
采用李氏禾为挺水植物,通过人工浮床根系不同给氧条件调控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进行了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4d的生长周期,根系贫氧条件有利于总磷(TP)的净化,比正常氧气条件下净化率提高8.76%,比富氧条件下净化率提高20.72%;但根系氧气条件的改变对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净化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贵州典型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对净化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湿地系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30.3%,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31.8%,对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29.8%。总体而言,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水质的效果优于河流湿地系统,然而河流湿地系统检测的水质指标明显优于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太原汾河公园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采集汾河4个河流段共20个表层水样,通过水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15个理化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太原汾河公园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水标准,其中S1、S2、S3段主要污染指标为COD、总氮,S4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水质较好的段依次为S4、S2、S3、S1;主要污染物源于生活和农业。  相似文献   

6.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苏南某复合污染型支浜,以"点-线-管-面"为综合治理思路,开展了太湖流域复合污染型支浜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案设计及工程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河段采取点源污染控制、线性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拦截、智慧小流域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支浜水质指标得到较大改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从0.8 mg/L上升到6.3 mg/L,总氮、总磷、COD最大削减率分别达到了83%,75%,42%,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生态修复措施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的效果,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广州流花湖治理湖区(三湖)和未治理湖区(二湖)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底质改善、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和鱼类群落优化等生态修复措施,三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降低,三湖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标准及以上。二湖湖区水体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降低趋势,且随时间推进显著高于三湖,长期处于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2022年不同河段沉积物及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年份及不同河段间沉积物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时空分布特征,比较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河段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3.43g/kg~22.80g/kg,下游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上游,且随时间推移,有机碳含量在各个河段均有所增加。沉积物全氮全磷含量变化一致,在所有年份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2)所有年份重金属铅和锌含量表现为下游>上游,沉积物p H、含水量、全氮、全磷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3)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均高于上游,各河段总氮、总磷含量随年份变化表现为2022年>2019年>2018年。不同河段溶解氧的变化表现为上游>下游。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变化主要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湿地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水质评价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给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依据,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对合肥市环城水系的多个水体的历年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含量,探讨了目前环城水系各水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北京西卓家营湿地12个水环境因子(含盐量、溶解氧浓度、pH值、浊度、总氮浓度、总磷浓度、化学需氧量、Cl-浓度、SO42-浓度、氧化还原电位、水深和水温)与沉水植物群落组的关系。运用双向分类矩阵,将13种沉水植物分为8个类群。通过对环境因子和沉水植物群落样方进行DCCA排序,得出第1排序轴主要反映Cl-浓度,而第2排序轴反映溶解氧浓度和水深。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9年徐州境内沂河、沭河水质监测结果,对沂沭泗水系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沂河、沭河水质定性评价均为良好,沂沭泗水系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污染。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改善水体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5项指标作为水质检测内容,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四会市迳口镇水迳水库水质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综合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水迳水库中水体均已呈富营养状态,水体皆已被污染。  相似文献   

13.
利用SWAT模型对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陈家沟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在建立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和确定其适应性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性。结果表明:(1)陈家沟小流域年均产沙量4763.41t,年均总氮输出量8.27t,年均总磷输出量0.79t;(2)非点源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区域分布于流域出水口处、流域中部两个集中汇水区和南部高海拔区,可划定为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3)单位面积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较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旱地和水田;(4)削减化肥施用量可有效减少总氮、总磷输出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湖选取水芹、石菖蒲、水葫芦、大薸、浮萍、荇菜、金鱼藻、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作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在温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种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其中水芹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1.50%,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4.20%.综合分析得出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根据现有资料计算毗河水环境容量可知,毗河COD纳污能力2618.06t/年,氨氮纳污能力125.57t/年,总磷纳污能力24.10t/年,这与入河的排污量相距甚远,减排任务艰巨。科学合理地分配限制排污量是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根据各区县入河排污量比例将限制排污量分配到各区县得到初始分配值,但这样的分配并不能保证分配的公平性,而基于基尼系数的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因此,在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建立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对各区县限制排污量进行分配修正,可得到比较公平的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巫山县位于长江中游和上游的结合部,在巫山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通过研究巫山常规监测水质数据和2019年临时增设监测点位的水质数据,分析得出了巫山各流域不同节点存在的水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各流域污染源特征,揭示了水环境现状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成因。针对水环境现状问题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治理,对工程措施的实施时间、实施区域、实施规模提出了精准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全部实施后,与现状入河污染负荷总量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被削减38.3%、45.7%、37.6%,各流域污染物入河量均将小于对应限排量,水质可稳定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上海市某镇3个以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根据该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T 1163-2019)进行处理效率评价。利用水质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等仪器,结合国标公布的方法等,重点检测了3个站点进水、出水和排水中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以及生物滤池填料中的生物量等指标。结果发现:3个站点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61.87%、40.01%和50.02%;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4.56%、48.32%和85.65%;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89%、80.17%和80.52%,均达到排放标准。聚氨酯绵、卵石和石膏干粉三种生物滤池填料表面生物膜中TOC的含量分别为26.65%、2.29%和4.68%。排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均能有效去除农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且聚氨酯绵填料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淮盐高速公路沿线湿地水环境的分期调查和检测,从多个水质指标分析了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沿线湿地水环境中的水温、水深、SS等参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总氮、氨氮、总磷、溶解氧等化学指标也有相应的变化,其中总氮含量在通车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空间变化上,盐城南互通湿地各项水质指标测定值都较高,其中总磷含量与其他样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对泸沽湖(四川境内)水质现状及2007~2014年污染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泸沽湖(四川境内)人口活动较集中的草海长桥是污染最突出的区域,多年水质类别为IV~V类,营养程度为中营养~富营养,其他区域水质状态良好,水质类别为II类;通过污染源调查,泸沽湖污染主要来源于流域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田固废污染等,周边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约为:COD155t/年、氨氮21t/年、总磷3t/年、总氮34t/年。针对调查情况,从控制流域污染、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泸沽湖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湖泊玄武湖为研究对象,根据近几年监测数据,分析玄武湖水质总氮(TN)变化情况,在玄武湖设置4个底泥采样点,研究玄武湖底泥理化性质及温度对玄武湖底泥总氮(TN)释放影响。结果表明,近几年玄武湖总氮(TN)年均值从2015年1.92 mg/L下降到2019年1.1 mg/L,但仍超Ⅲ类水标准;玄武湖底泥总氮含量在3.28×10~3~5.03×10~3 mg/kg之间,平均值为4.14×10~3 mg/kg;模拟实验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玄武湖4个采样点底泥总氮(TN)的释放强度明显增加;根据模拟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玄武湖全年总氮(TN)的释放量为26.61t,说明底泥已经成为玄武湖总氮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